-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2020年秋期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 18 - 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C.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将超过2亿。 D.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 18 -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的交流。 B.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害怕别人诋毁自己,所以只希望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C.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和粉丝,最大的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D.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虽然人们特别喜欢封闭自己,但还是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形式,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18 -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排、提质(改善燃烧状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见下表。 类别 类 型 比重 可回收垃圾 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可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约10%-25% 不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 如剩菜剩饭、骨头、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及花草等生物类废弃物。 约40%-60% 其他垃圾 主要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 约20% 有毒有害垃圾 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管、灯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约25%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且不断细化完善,像《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废物管理法案》《包装条例》《电子电器设备法案》《电池条例》等。 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 - 18 - 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另外,日本也是垃圾处理较好的国家。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最初只简单地分类,之后才逐步细分与完善起来的。到如今,垃圾分类的意识与方法早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等) 材料二: 图一:2011-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图二:2011-2017城市垃圾处理量及占比走势 (摘编自《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材料三 - 18 -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 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榆、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年7月12日)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有效,如分类后可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C.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 -60% ,也是易腐垃圾,污染周围环境,因此,相比其他垃圾的处理,应更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 D.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主要在于技术髙超和经济化运营,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B.截至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在不断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不过仍然做不到对全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C. - 18 - 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以焚烧、填埋为主,这两种方式中,填埋是主要方式,占比一直在50%以上,不过呈下降趋势。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也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意识与方法融入人们的生活,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6.请结合材料,就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见。(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疙瘩汤 俞继红 他是一名美食家。 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 成为大师后,他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美食比赛和节目,担任评委和嘉宾。见多识广加上天生的舌头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常把参赛者说得频频点头,让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O”形。 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忽一日,一饭店老板私下找到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在节目中对饭店的美食评点一二。他没有推辞,专程赶到这家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了点评。没想到,这家饭店立刻火了起来,顾客点名要尝尝他在节目中推荐的几道菜。 随后,只要经他点评过的饭店,无一例外都火了起来。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金嘴”。 请他点评的饭店老板越来越多,开始,他还坚持要亲自品尝后才给点评;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 - 18 -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送来的信封越来越厚,他突然感觉到,他那天生对食物敏感的舌头正一点点地退化。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异和恐慌,他偷偷跑到各家饭店,甚至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做出各种菜式来品尝,那跳动的味蕾、美妙的感觉竟然都不见了。 他对任何人都不敢提起,好在没有人注意,做节目时他依然侃侃而谈,半夜里却经常惊醒,醒来一身虚汗。 他开始尝试各种中药、针灸,甚至用烈酒和辣椒去刺激,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的老婆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专门来惩罚他的。 他赶紧到庙里烧了香,还是不见起色。 那天,他到电台做节目,刚走进大厅,见一群人正组织为山里贫困孩子捐款。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他突然听到“做善事”这几个字,立即转过身,把钱夹里足足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引得大伙一阵惊呼。 周末,组织者邀请他一起去山里送钱物,他正想出去散散心,就跟了去。 他无心参加热闹的捐赠仪式,一个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越走越觉得这里像自己的老家,不知不觉竟走出老远。又累又俄时,看到山薄旁有一户人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正在晾晒采来的山蘑。 他说明来意,好客的山里老人笑笑说:“你们城里人都爱来山里观山景,我们这里穷,只怕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呢!” 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 不一会儿,老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汤中还加有新鲜的山蘑和绿绿的山菜。 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 “快吃吧!别嫌饭不好就行,又解渴又解饿。”老人热情地催促道。 他捧着这碗山里的疙瘩汤,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 18 - 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 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 他望着大山,迎着山风,泪流满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山既是小说中主人公走出来的地方,也是他觉醒的地方,构思精巧,浑然一体,引发读 者思考。 B.“他”收了厚厚的信封后,专程赶到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点评,这表明了“他”内心的贪婪。 C.“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句在小说中极具讽刺意味,展现了社会生 活中丑陋、庸俗的一面。 D.文章中他把“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 8.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6分) 9.小说以“疙瘩汤”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 18 -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 内:进入 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 胜: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乘:趁着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B. - 18 -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C.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D.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 13.翻译。(10分)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3分) ②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4分) ③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14~15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 18 -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的壮观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中,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写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文化的发源地。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其保健显奇效,自古 ,是中国最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 ,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迁徙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它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有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茶的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偐语。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以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以及各类时令蔬菜等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色味俱佳。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在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遐迩 开端 丰采 息息相关 B.如雷贯耳 开端 风情 休戚相关 C.如雷贯耳 起源 丰采 休戚相关 D.闻名遐迩 起源 风情 息息相关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当然,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 18 - C.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D.当然,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B.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C.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D.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20.(6分)国庆节前夕,学校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征集活动。小明非常高兴,积极参与,很快撰写出上联(见下),可是下联一直没想好怎么对。请你依据小明的上联,帮助他对出下联。 上联:普天同庆庆共和国七十华诞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高校图书馆关于禁止占座的通告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读者离开阅览座位超过30分钟,不带走随身物品的就是占座;真是找不到座位的同学,可以自行挪开占座物品或要求占座的同学空出被占用的座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时不时清理占座物品;被清理的占座物品要是丢了或损坏后果自负。(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8 -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年秋期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 2.A 3.C 4.C 5.A 6.①政府环卫部门等: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体系统筹,不断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借鉴其他国的先进经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 ②企业等:提供更为环保的商品包装等,提供与垃圾处理配套的设施,完善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程序,提高有用垃圾的利用价值,提高垃圾处理技术等。 ③民众: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自觉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7.D 8.①“他”通过天分加勤奋,成为一名美食家;②“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③“他”失去了味觉,回到大山,在老人的疙瘩汤里找回了丢失的味觉。 9.①以“疙瘩汤”为题,言浅意深,引人回味。②以“疙瘩汤”为题具有凸显故事情节的作用,喝“疙瘩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③以“疙瘩汤”为题凸显了主题,以平常而又简朴的“疙瘩汤”道出了追求简单、不失人生本真的主题。 10.B 11.D 12.C 13.(1)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 - 18 - (2)这以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 (3)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 文言文翻译: 法正字孝直,是扶风郡人。建安初年,法正到蜀郡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州刺史助理)张松和法正交往甚好,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到荆州拜见曹操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但在刘璋的坚持下,他不得已去了。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事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因刘璋听说曹操要派遣将领征伐张鲁而心中害怕,张松就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请刘备,让刘备去征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让法正领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达了刘璋的意图后,便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您的英雄才略,趁着现在刘璋懦弱无能,张松是州中的重要官员,可在内部接应,然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认为他说得很对,就逆长江西上,和刘璋在涪地相会。刘备向北到葭萌去讨伐张鲁,后来回军向南攻打刘璋。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军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军粮,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巴西和梓潼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增高壁垒,深挖战壕,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到来。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这时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 - 18 -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出兵就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趁着这个形势夺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郃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发兵前往征讨,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奉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险要之地,作长久的打算。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认同他的计策,就率领众将领进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大败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等人被杀。曹操西征,听说了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教授的。” 14. D 15.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③“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 16.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7.D 18.C 19.D 20.盛世欢歌歌新时代四海昌隆 21.①“就是”改为“视为”;②“真是”改为“确实”:③“时不时”改为“不定时”,④“要是”改为“如果”;⑤“丢了”改为“丢失”。 22.例文: 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 18 -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不要忽略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