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点拨教案:(7)联想、想象的技巧
1 作文技巧点拨(七) 联想、想象的技巧 要义解读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是材料创新的过程。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 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问题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积累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 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和想象首先可以丰富作文材料,可以拓宽思路;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积累, 解决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等问题。 技巧点拨 高考作文联想、想象的常用方法 1.续写故事,拼接现实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采用借树生花的手法,活用典故和人物形象,以古写今。如,学生习作 《阿 Q春风得意孔乙己枯木逢春》借用了鲁迅文章中的孔乙己作为一个“药引子”,把小说的主体部分放在“孔乙 己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离开咸亨酒店后,曾一度心灰意冷,想一死了之,可终究还是活到了今天”之后,通过想象, 把孔乙己和阿 Q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用漫画式笔法讽刺了文坛的浮躁风 气。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采用了一些当今的术语名词,以加强效果。如“凯迪拉克”“包你发财”“领带”“互 联网”等,读来不禁令人思之、叹之。值得注意的是“续写”一定要合乎人物性格及其发展逻辑,不能做违背常理 的改动。 2.巧妙想象,放大细节 一些老故事、老题材只要大胆虚构,巧妙想象,抓住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再现”放大,就能写出令人动容、 血肉丰满的文章来。如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一个老题材,而有同学在《边塞奇葩》中这样写道: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 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 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通过情景的“再现”铺写,放大细节,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木兰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放大的细节一定 要准确、真实,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 3.移花接木,别具一格 “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在高考作文中,如果对自己熟 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这种写作迁移的方式,我们就叫它“移 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鉴畅销书引发写作灵感。紧扣时代的脉搏,是高考命题的特点。余秋雨的《千年一叹》、白岩松的《痛 并快乐着》,就有学生借用这些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借助四大名著来展开故事。既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 以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 (3)借助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如仿照了高中语文中的《谏太宗十思疏》也可以写一篇《谏……疏》。又如 在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时,广州某报曾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4)借助其他文体的形式进行文体的嫁接和杂交。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 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招标书、诊断书、征稿启事、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 多样的形式写作文。 4.角色换位,避俗出新 所谓移形换位,就是将写作中心对象“他”与“我”对换其客观存在的位置,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 并将“我”与“他”的身份、地位互换,让“我”经历“他”应当经历的事,以“我”的亲历亲感来演绎故事,来表现“他” 的思想情感。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更加亲切,增添新鲜感,从而避俗出新,让平淡的题材顿添新意。需注意的 是,运用角色换位,避俗出新,必须将错位后的“角色”置于事件现场,并通过对错位后“角色”的亲历亲感的描绘 写出新意。同时,要注意从正面立意,如果把自己错位成名家大款,躺在别人的成就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或模 2 拟大款成天吃喝玩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产生消极影响,这应视为思想不健康。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广东高考)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800字。 思路点拨 “不要轻易说”就是要“谨慎说”,而为什么要“谨慎说”?对什么问题要“谨慎说”呢?怎样“谨慎说”?同时,这 里的“不”字有放弃、拒绝、反对等意思,如果这样快速地联系起来,我们作文的思路和内容就会轻车熟路。如果 再从大的背景看,从目前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看,经济上去了,国力增强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情绪也不断高涨, 在国际事务中只要有一点对中国不利的言论,我们就会把民族的情绪发展到极致,人云亦云,抵制、否定、怀疑 一切。“不要轻易说‘不’”是一种睿智,在“挑战”“挫折”面前是需要这种睿智的;“不要轻易说‘不’”是一个民族的希 望,尤其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不要轻易说‘不’”更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个作文题目应该说给 考生留下了联想想象的空间,需要恰当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拓宽思路,写出文采,充分表达睿智和思想。 佳作示例 不要轻易说 “不” 四十二年前年逾六旬的老舍先生也曾申辩“我没有卖国,事情不是这样的”,但英姿飒爽的红卫兵小将却轻易 地对他说“不”,“不,快交代,为什么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美国?”老舍被拳打脚踢,眼镜破碎,一身青紫, 跪在桌上。他高傲的头颅终于无力地耷拉下来,仅剩的一点力气支撑起他疲惫的身躯走向太平湖岸。我想老舍临 死前“嗡嗡”地响于脑中的只有一个音节——“不”——这一简单短促的汉语音节此刻却成为了对最粗暴强权的直 接否定。“不”意味着你已丧失了说话的权利;“不”意味着你已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不”意味着在这一癫狂的时 代,人性必然败于兽性之下。据说,老舍是将头直接沉到太平湖的淤泥中窒息而死的。我想,老舍先生是想用淤 泥堵塞耳朵,让这一声声“不”的否定永绝于耳吧! 一声声“不”的否定可以断绝在老舍最后宁静的天堂之路上,可是它却在中华大地上足足震响了十年之久。巴 金在《怀念萧珊》中说到,自己被干校“关押”之时,也正是爱妻萧珊患绝症濒死之时,巴金一遍遍地哀求,让我 陪陪我年老的妻子,陪她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你必须回干校去,你不是医生,留 在家里有什么用!”巴金老人啊,他怎能想到,这一充满人情温暖的哀切祈求换来的还是一声“不”的回绝呢?是 的,巴金老人想不到啊,他能写尽人性的百态千姿却终也无法看懂兽性的狰狞不堪。“不”的最终审判隔离了巴金 与萧珊的生死两界,也隔断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 多少不屈冤魂幽幽地飘荡在四十年前中华阴霾的天空上,多少赤子心灵血肉模糊地被碾碎在四十年前饱经苦 难的干裂的土地中。而今,年轻的学子们,让我们按住胸口,里面是否还流着华夏民族的鲜血?是否也还有两行 热泪证明我们人性的回归?让我们默默地祷告起誓:不要再轻易地说“不”,不要再以正义为名去完成屠戮生灵的 最大的不正义,不要再将人性让位给兽性,将人权让位给强权! 四十年后的今天,野蛮已退出了历史,文明已登上了舞台,显性的、狂热的暴力已销匿了踪迹,但你想想, 隐性的、冰冷的暴力是否还潜藏于我们其中?一声声“不”的呵斥曾深埋于太平湖的淤泥之中,可是如今它们是否 又开始重着衣裳,粉墨登场? 当翁帆选择了杨振宁,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当万科老总王石为赈灾捐款数额不大之时,多少人轻易地说 “不”?当范美忠老师说出地震时自己先跑,未救学生时,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可是有谁规定,28岁不能嫁给 82岁?有谁规定,自愿捐款,数额必须达到一个定量?有谁规定,教师不能懦弱胆怯害怕死亡,而必须成为舍 生忘死的英雄?我们羡慕郎情妾意,可是忘年之爱也未为不可;我们尊敬慈善大义,可是捐款也该以自愿为前提; 我们崇敬救人英雄,可是救己的凡人也不算可耻。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不”,但请不要轻易地说“不”。给他们足够 的空间和自由去表达自我,你再冷静想一想,再决定,是“可以”还是“不”。 可以说“不”,但请不要轻易地说“不”,请不要以正义为名,用伟岸崇高的道德绑架了平凡卑微的人性。 太平湖已填平,地铁站已发车。愿这缺乏气度,缺乏包容的民族狭隘永远在地铁的碾压之下不得复生,愿老 3 舍先生曾经的缄默与寂静能给我们民族以无声的警醒。不要轻易说“不”。看吧,铃声响起,地铁开了,前方是“苹 果园”站,那里,苹果就要丰收了。 亮点透析 亮点一,巧妙想象,放大细节,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回忆老舍、巴金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 遇时,小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历史,使人不能不反思那段癫狂的过去,为下文申明观点蓄足 了势。 亮点二,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本文紧紧围绕着“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中心,由反思历史写起,结合现实社 会中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现象展开论述,用简短的文字,展现了小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亮点三,关注现实,选材新颖。本文能把近几年甚至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恰当引用入文,使文章具有很强的 说服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