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 2022 届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 23 题,共 150 分,共 8 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历史》,“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 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由此引申出人们今天对“塔西佗陷阱”的理 解,即当执政者丧失公信力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 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了这个逻辑,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埋下“坏的主观性”, 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以此达到否定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攫取解构主义内核,或通过所谓“秘密日记”、回忆口述柔性渗透,或对 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粗俗戏说、恶搞,或以视频音频、表情包、内涵段子等进行历史“嘲 讽”,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的“官方叙事”与“宏大叙事”,渲染出一种历史已经缺乏信赖和认 可的负面氛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错误性认识。以此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定历史发 展的内在客观逻辑,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选择,质疑 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历史逻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 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 我们要主动发声,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我们不能默不做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 过它们。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肆意歪曲,或通过散布“革命破坏论”, 以赞美“民国”来有意贬损新中国;或污蔑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 或夸大建设中的失误,将“纠左”与“纠社会主义”画上等号。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种种来 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割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间的统一关系,蓄意营 造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緒罅隙、心理隔阂,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形 成“想象性”关联。对此,既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深入阐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然,批驳割裂这种统一的谬误;又要用好法治手段,对恶意攻击党和国 家领导人、攻击革命英烈、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的割裂言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2 - 历史虚无主义者却以夸大“负面”为噱头,利用网络传播“情绪化”“碎片化”的特征, 抓住一些争议性事件,故意渲染群体情绪,在网络上制造一个情感先于事实、质疑多于共识 的“后真相”语境,形成“三人成虎”传播氛围,使其核心观点、评价历史的方法和价值取 向潜伏到大众的心理层面,让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无意识的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形 成对主流媒体的解构之力,试图让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以此阻断或削弱党和政 府公信力的形成。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 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 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 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 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凝心聚力, 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摘编自杨建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光明网”2019 年 6 月 24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历朝皇帝都是人们憎恨的对象,无论他做什么事,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B. “秘密日记”、口述历史、视频音频、表情包和内涵段子等都是对历史的恶搞。 C.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割裂言行要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责任。 D. 网络上,一些争议性事件,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渲染群体情绪而刻意制造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介绍“塔西佗陷阱”的出处,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逻辑及其意义。 B. 文章列举了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了批判的针对性。 C. 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揭露了其实质。 D. 文章末段指出了警惕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塔西佗陷阱”正确有效的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消解、否定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B. 毋庸讳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 C. 只有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有效降低历史虚无主义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 D.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材料一 桑斯坦认为当某一突发事件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时,一些较为激进、 冒险的观点往往会更受网民的追捧,并集结为一种充满风险甚至叛逆的群体性话语。福柯权 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的背后意味着权力,在网络群体极化的趋势下,一些群体都意图在网 络话语空间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话语主导权,成为网络话语生产、传播和评判者。为使自身 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他们更加渴求自身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 以期影响或主导网络话语议题和舆情发展方向。 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多例话语内容失真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在湖北 省个别党政干部由于“失职”“脱离岗位”等原因被免职或给予相关纪律处分时,网络上针对 党和政府的话语攻击或谣言层出不穷。部分以“异见者”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群体,利 - 3 - 用不同方式在媒体平台或自媒体账号打着自由式反权力话语口号,裹挟民意,生产和传播有 损政府权威话语身份的网络谣言,意图主导舆论话语导向。 (摘编自朱佳欣 李云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 序及其治理》) 材料二 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数字信息海量增长的现象之下是受众往往无法获取有用信 息的窘境。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被认为是解决这一悖论行之有效的方案。算法技术 可以实时获取用户在数字空间中的各类浏览痕迹,从中挖掘出用户对媒介内容的偏好,并实 现定制信息的精准推送,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算法看似遵循着“数字化”与“标准 化”的算法公式,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同质化的信 息来源让用户无法接触不同立场的声音,蕴含着统一而固化价值立场的信息流将受众封闭于 数字化的“孤岛”中。“信息孤岛”中的群体在内部交流中固化了既有的偏执价值,并形成了 网络“偏见共同体” 。当这种价值偏见遭遇“孤岛”外的其他价值理念时,会发生激烈的碰 撞甚而引致相互诋毁与抨击,形成价值分裂格局。“意见的自由市场”由此淹没了理性讨论的 声音,侵染了理性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理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摘编自方正叶海涛《智媒时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 三点思索》) 材料三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了生存的空间,加大了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 形态认同的难度。就目前来看,弥散在网络空间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不下十余种,如:民粹主 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左派、新自 由主义、新权威主义等。它们以看似中立的态度发表看法,凭借似是而非的言论宣扬其主张, 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难度增加。与此同时,互联网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虚假主体的 混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辨识度。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介 的一个突出特点,多元社会思潮以不必呈现全貌的方式潜藏其中。虚假的网络主体则意味着 秉持某种信仰的网民能轻而易举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将带有某种意图的信息通过包装后 发布到网络空间。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信息源,也无法做到对所有信息 逐一审查,这无疑为多元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基于上述原因,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 态认同不再是仅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便可为之,其难度明显加大。 摘编自王永贵路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 其路径创新》 ) 4.下列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异见者为了主导舆论的话语导向,在网络上生产和传播信息,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B.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并不能真正解决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难题。 C.网络同质化的信息会固化受众既有的偏执价值,使受众群体形成网络“偏见共同体”。 D.网络空间会助长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加大人们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话语的网络空间话语,具有时 - 4 - 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的特点。 B.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利用算法技术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却也将用户封闭于数字化 的“孤岛”中,不利于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C.网络媒介容易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一些掩盖真实意图的信息,众多混杂的网络信息在一定 程度上模糊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辨识度。 D.网络空间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会影响到人们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政府应 该打压网络空间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6.针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 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 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 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 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 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 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 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 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 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 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 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 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 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 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 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 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做‘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 5 -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 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 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 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 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 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看,拿起拳 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 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 迷路。 (《小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转载)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发到 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 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C. 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里发 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D. 小说第 4 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行为的疑惑,也设置了 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 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6 分) 9.小说以“灯”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 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 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 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 - 6 - 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 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 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 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 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 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 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 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 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 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 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 书.刘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 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 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 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 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都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六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 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 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趴在 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 书仆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7 - ①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4 分) ②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4 分) 14. 更始逃难时,刘平是怎样对待兄弟的孩子的?又是怎样对待母亲的?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 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 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 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 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16.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的意境。(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 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 ”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2)韩愈的《师说》中, “ , ”明确了择师的标准, 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观察日 出前每一个细节。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 客。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本生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千手千眼观音菩 萨......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 8 -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我沿着河岸 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 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 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 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 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 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 阳光向四面舒展开去,华彩斑斓,无边无际。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3 分)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长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19.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3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阳光华彩斑斓,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③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 晚。④作为经济学家来说,⑤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⑥可以据此估算 城市人口的数量,⑦预测房价的走势,⑧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⑨然而这样的繁 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⑩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⑪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 生物节律。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5 分) 2020 年 6 月 3 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以下 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 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 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6.7 亿吨,高于 2019 年 的 6.6 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 2.1 亿吨、1.3 亿吨和 2.6 亿吨。粮食种植面 积较 2019 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 9 -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 不变应万变”。2020 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 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 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 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 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 2022 届高二 11 月份月考 语文答案详解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 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历朝皇帝都是人们憎恨的对象”说法绝对,原文是“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 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B 项,扩大范围,不是所有的“秘密日记”、口述历史、视频音频、表情包和内涵 段子等都是对历史的恶搞。 D 项,不是制造“一些争议性事件”,原文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一些争议性 事件,故意演染……,在网络上制造一个……语境”。 故选 C。 【2 题详解】 - 10 -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 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意义”错误,应该是危害,原文是“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 埋下‘坏的主观性’,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 项,“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未然当已然。原文有“试图让主流媒体 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试图”不是事实。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 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 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 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 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 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 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 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 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 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4. A 【解析】真正的“异见者”生产和传播的信息,不一定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对照原文“部分以“异见者,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群体” ,也存在范围 的差异和真假的不同。 5.C 【解析】A 项以偏概全,原文只是说部分网络空间话语具有上述特点,从“一 些群体”可以看出:“具有”表示已然时态,文中“渴求”表示未然时态,两 者不同。B 项错在“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 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可看出实际上并未能“满足用户个性化 需求”,D 项“政府应该打压网络空间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属于无中生 有。 6. (共 6 分) (1)公众:①提升媒介素养,全面认识网络媒体的利与弊;②理性、客观、 全面对待网络媒体,不盲信,不偏执。 (2)政府:①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依法禁止不实信息的传播;@健全网络对 话沟通机制,满足受众的合理诉求;③创新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与 引领。 - 11 - (3)媒体:①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媒体责任,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②积极探索满足受众获取有用信息的技术。(答出以上 7 点中任意 6 点即可) 7. D 8. ①勤劳自立: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儿子出息后不愿 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②关爱儿子: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为儿子 担惊受怕。③教子有方:晚上带儿子去钓鱼,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④低调正直: 劝“我”不能太招人眼,也支持“我”下乡扶贫等。 9. ①蛤蟆鱼的光:象征着张扬、高调、出风头的处事方式。②灯塔的光:引人走 向光明,走向正道,是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③父亲的教导:父亲的言传身教如 明灯,希望儿子为官正直低调,走路踏实不迷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 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 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 查“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小说第 4 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是错误的。反问为无疑而问, 用反问来表达确定的意思,而当地 4 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是表示自己的疑惑,并不 是无疑而问,所以不是反问。 故选 D。 【8 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 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 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 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 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是衬托还是反衬。 由原文“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 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 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可以 看出父亲的勤劳自立。 由原文“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和“害得我担惊受怕, 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可以看出父亲对自己的关心。 由原文“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 友圈嘛”可以看出父亲的低调正直。 晚上父亲带自己去钓鱼,并且借用蛤蟆鱼的例子来教育自己,从而可以看出父亲 教子有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标题的 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和指代含义。本文的标题为 “灯”,而文章中出现了蛤蟆鱼的光和远处灯塔的光,父亲用这两种光作比,蛤蟆 鱼的光象征着张扬、高调、出风头的处事方式,而灯塔的光象征着引领人走向光 明,走向正道,是默默奉献的象征。而父亲通过用这两种光来教育我,父亲的言 传身教犹如明灯。所以本文的标题“灯”由三方面的含义:蛤蟆鱼的光、灯塔的 光、父亲的教导。 - 12 - 10.答案解析 B “更始时”是时间状语提前,一般单独断开,排除 AC.“平” 作“抱仲女而弃其子”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D。 11. C A.“显宗”不是年号,而是帝王的庙号。B.‘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 的考试科目之一”错误,这是古代的察举制度,并非科举考试制度。D.“请求辞 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错误,这就是辞职回乡,不包含“休假”。 12.A. “ 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错误; 原文“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指人们感 念他的恩惠,主动多交赋税,减少年龄也要主动参加劳役。 13 ①译文:刘平回去,给母亲吃完饭后,就禀告母亲说:“ 刚才与贼寇约定, 按照道义不可欺骗他们。”(4 分。译对大意 1 分。哀:为...哀,感到可怜;食:给... 吃饭;期:约定。) ②译文: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 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4 分。译对 大意 1 分。“行部”“系”“以”各 1 分。) 14①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并劝阻母亲回去取自己的儿子。②他与母 亲都躲进野泽之中.早上出外给母亲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请 求让他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再回来让饿贼杀死. 参考译文: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守丘 长,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 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 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弟刘仲被贼所杀.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 扶持老母,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母亲 想回去取他的儿,刘平不听,说道“:我的能力不能养活两个小孩,老二不能没 有后代.”于是离去不顾,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刘平早上出外找吃的东西,碰 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叩头道“:今早为老母找点野菜充饥,老母正等着我活 命,愿能让我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我一定回来让你们杀死.”于是流泪不止.贼 人看他很诚恳,同情他让他回家.刘平回去,母亲吃完饭,就对母亲说“:刚才 与贼人有约,不能欺骗别人.”于是回到贼人那里.众人都大吃一惊,彼此交谈道 “:常听说有烈士,今天真正见到了.你走开罢,我们不忍心吃你.”于是刘平的 性命得以保全.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做郡 吏,冒着白刃伏在孙萌身上,遭了七处刀伤,困顿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便号哭请 求道“:我愿用身子代替府君.”贼人便收拾兵器停止杀戮,并且说:“这人是位 义士,莫杀他.”于是解散走开.孙萌伤势太重断了气,一会儿复活了,口渴找水 喝.刘平从自己伤口取血给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刀伤, 扶送孙萌的棺木,送回本县.后来刘平被举为孝廉,拜为济阴郡丞,太守刘育十 分重视他,任以郡职.丧服既满,授予全椒长.政治有恩惠,百姓很感激,有的 增加工资或赋税,有的减少年龄提前从役.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和琅笽王望、东莱王扶道:“臣私下 见重叠琅笽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都年已七十,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 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臣不够了解他们的为人,只是羡慕推 士进贤的意思.”书奏上,有诏书征召刘平等人,特赐办装钱.到了朝廷后都拜为 议郎,并多次引见.刘平再升为侍中,永平三年拜为宗正,几次推荐名士承宫、 - 13 - 郇恁等.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上疏请求退职回家,死在家中. 15、C 【解析】“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 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16、诗人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2 分),通过归鸦、斜阳、古刹、野草、 荒城等意象渲染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意境(2 分),寄托了诗人落拓不遇的身 世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2 分)。 17(1)举酒欲饮无管弦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B [解析] 文中和 B 项的引号标示列举的省略。A 项的引号,标示引文的省 略:C 项的引号,标示说话的断断续续:D 项的引号,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19.①本句把党河岸边的草木当作动物来写,表现水边植物的情态,神形毕现, 十分生动。2"舔”字用词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流动的河水轻拍河岸边草木,草木 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每点 2 分) 20.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向四面舒展开去"上,强调动态的变化; 原句的重点落在“华彩斑潮,无边无际”上,强调色彩的壮丽.更符合原文礼赞敦 煌的核心意思。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未说完;原句把“华 彩斑潮,无边无际”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余味悠长,给人以想象空间,更 适合做结尾(每点 2 分) 21 参考答案(1)语句:②;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2)语句:④; 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⑧;修改为:“进 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⑨;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 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 22.①2020 年 6 月 3 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 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6.7 亿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 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2020 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 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 “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 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 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 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 “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 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本题具有时评写作的特点,侧重于写作的思辨性,符合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 趋势,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务、解决特定的问题时,展 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该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考生应 读懂“材料”含意,进入“情境”,接受“任务”。材料中的某些词句暗示了考 - 14 - 生思考以及立意的方向,依据这些词句,考生不难推知该材料的命题意旨。 可 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以变应变”: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 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锐意“变”——洞悉国际风云,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 发展,提高应变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②“以不变应万变”; 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坚守“不变”—— 民族自信,保持定力;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热爱国家,守望家园,爱国爱民, 奋发有为;做好自己,坚信未来…… ③综合、辩证立意,有“变”,也有“不 变”:核心观点同上。 注意向“指点江山”时评专栏投稿的写作任务,写成议论文为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