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六课 百合花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六课 百合花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六课 百合花 【基础知识】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敝.帚自珍(破旧) 白鹤亮.翅(闪光) B.潜滋.暗长(生出) 见异思迁.(变动) C.不能自已.(停止) 群山环.拱(围绕) D.错落有致.(情趣) 秉.烛夜谈(拿着)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问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确实令人____________,但我巧妙地避开了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局促不安 偶尔 踌躇满志 B.如坐针毡 偶然 自鸣得意 C.如坐针毡 偶尔 踌躇满志 D.局促不安 偶然 自鸣得意 4.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 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长沙”是题目,交代了诗 歌写作的地点。 B.《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 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 等。 D.《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文本阅读】 一、阅读《百合花》本文,回答下面问题。 文本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 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 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 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 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二、阅读《百合花》本文,回答下面问题。 文本略 1.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三、阅读《百合花》本文,回答下面问题。 文本略 1.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2.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3.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 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部队很 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 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 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 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 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 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 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 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 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 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 “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 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 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 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 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我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 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 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 “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 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 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 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 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 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別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 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 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 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 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 文叙事的转折点。 B.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 铺垫。 C.“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 心理。 D.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 伏笔。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 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 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 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 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 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 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 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 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 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 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 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 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 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 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 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 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 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 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 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他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 伏笔。 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 映成趣。 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他尽管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 敬佩。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 入微。 2.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 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 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 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 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 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 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 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 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 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 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 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C.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 劳,节俭,善良的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阿纯给妻子的信里说:“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 的百合花最鲜艳!”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4.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课文《百合花》的题目能否改为“百合花被”?请 谈谈你的认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 1958年,茹志鹃写成了短篇小说《百合花》,作品先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终于在《延河》 上发表了。就在小说发表三个月之后,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这——给她以起死回生的力量。 菇志鹃因《百合花》而成名,在荣誉面前,她考虑的是更艰苦的攀登。她以茅盾的鼓励为动力,在创作 领地里开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茅盾文章发表的第二年,是她创作丰收的一年。 六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风云变幻,文艺界的风浪也一阵紧似一阵。对茹志鹃作品评价的分歧愈来愈大, 否定意见在逐步升级,甚至要求她放弃自己的风格,去攀登重大题材的高峰,去描写“高大全”式的英雄形 象。在众说纷纭面前,她有点拿不准,感到无所措。1960至 1961两年,茹志鹃已离开编辑岗位,从事专业 创作,却只写了四篇小说《三走严庄》《同志之间》《阿舒》《第二步》。 1963—1964 年,文艺界更加充满火药味,束缚乃至扼杀文学创作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多。许多长于写重 大题材的作家都遭到了批判,何况茹志鹃?“在这风风雨雨之中,我惶惶然,茫茫然了,不知怎么奋斗才好 了。”她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两年间,只写了《月芽儿初上》和《回头卒》。《回头卒》是她“文化大革命” 前写的最后一篇小说,写得艰苦极了。一篇作品不是发自作家心灵深处,还有什么生命力呢?1964年以后, 她除写小量散文外,就近乎搁笔了。这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作家来说,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啊。“我内心是 着急的、焦虑的,但是无计可施。因为当时形势要求的,正是我所不能的。我不会处理尖锐的矛盾冲突,不 善于写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也极少写过反面人物,等等。我愿意克服这些弱点,来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 (当时是称作时代的要求),可是秉性是难移的。” 实际上茹志鹃创作上的荒芜,早在“文化大革命”前三年就已经开始了。在动乱的年代,像她这样以写 “儿女情”“家务事”著称的女作家当然不能幸免,她被戴上“文艺黑线的尖子”“文艺黑线的金字招牌”等 帽子,遭到了无情的批判。 乌云散去,晴空朗朗,茹志鹃终于迎来了百花争妍的春天。她从上海人民出版社调到《上海文学》,任 编委,同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 年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 理事。 “创作上空白,生活却在延续,感情也是延续的。”一个在艺术海洋里顽强探求的人,是不会徒劳的。 菇志鹃的追求,果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收的硕果。 茹志鹃作品中的鞭挞,有其深度和力度,在同类作品中也是高出一筹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心在流 血,眼中充满了泪水。作家的鞭挞依然是属于她自己的。她说:“我不知不觉地在作品里也使用起批判这一 武器。……我发现,歌颂固然需要洋溢的热情,而鞭挞需要的热忱则十倍于歌颂。而且这种热忱,不是洋溢 的、轻松的,它灼灼于内,到了使人心痛的程度,然后才流于笔端。” 从歌颂到鞭挞,这一变化说明,一个作家的思想观点、观察社会的方式和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适应 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人生的里程中,不能为人们所强求。 菇志鹃“文化大革命”后的作品,在艺术手法上除保留原来的精粹之外,也进行了一些可贵的尝试,收 到了可喜的效果。 茅盾在逝世前几年,虽然已剩下不多的力气,却仍然关心茹志鹃的创作,以其微弱的余光读了她的许多 近作,称茹志鹃为由“百合花”般的清新、俊逸演变为“耐咀嚼,有回味的静夜萧声"。 茹志鹃沿着前辈作家为她指明的路,走过了荆棘丛生的沟沟壑壑,又带着无限的思念之情,走向新的生 活。 (摘编自孙瑞珍《茹志鹃》) 相关链接: ①我总感到,茹志鹃身上有一股正气,不骄不娇,无私真诚,对上从不媚颜,对下从不施压,她表里如 一,严于律已,宽厚待人。 (选自彭新琪《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 ②进入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而深邃,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存中透出辛辣,热情 里蕴含冷峻,创作风格有所发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在茅盾的推荐下,起死同生,终于 在《延河》上发表了。 B.因为要写重大题材,表现“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1960 至 1961 年间,茹志鹃特意离开编辑岗位,去 从事专业创作。 C.动荡的生活无法浇灭茹志鹃的创作激情,在动乱的年代,她依然能取得较大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她的处境有所改变,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D.从心灵的微笑到深沉的思索,茹志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她的文章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创作上的迂回曲 折,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向往和追求。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茹志鹃在六十年代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选文的标题是“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风雨百合花"的理解。 【片段写作】 1.中国古代小说倡导人物形象的纯粹性,主张“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 结合你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文学作品,就“美则无一不美”的创作主张谈谈你的看法。字数 150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 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 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 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 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理解字义。 A 项,“亮:闪光”错误。“亮”应为“显露、显示”的意思。A错误。故选 A。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 项,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的语境 是形容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合语境,应该用“络绎不绝”。B错误。C项,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 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此处的语境是指歌手对常识性问题不知道,而不是指没有什么名声,不合语境。 C 错误。 D项,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是褒义词,而此处的语境为贬义环境,属褒 贬不当。D错误。故选 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和成语的能力。“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如坐针 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句①指家里人的嘲笑和奚落,造成“我”内心不 安,应用“局促不安”,故排除 CD。“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频率词。“偶然”,不经 常,不是必然的,重在强调出乎意料。句②指雪花有时候落下来,次数少,应用“偶尔”,排除 BD。“踌躇满 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赏。句③指 他对自己的小说很满意,没有贬斥的意味,应用“踌躇满志”,排除 CD。故选 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 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 B 项,“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构混乱,选项把“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二者留一;D项,“领导班子是否廉明, 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 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故选 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号)、称谓、 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错误, 应是“早期”代表作。故选 B。 【文本阅读】 一、【答案】1.B 2.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 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③表现人性美,能为 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④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 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3.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②女性 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③以女性 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 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领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B项,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达的 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故选 B。 2.小说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角色的作用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型可以从人物形象的特点入手,表现了 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看其对其他人物刻画的作用,然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中小 说的女主人公,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而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一方面突出“新”表现了年轻通 讯员的高大形象;两一方面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和珍贵,更能突出女主人公的心灵之美;从表达效果 上来看,能为后面借被子、给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小说 的主旨是要表现军民之间感情的圣洁美好,描写主人公的人性美。 3.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叙述视度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每类叙述视角的特点,然 后这类叙述视角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把握情节结构和表现小说的主题的作用。本文中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 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 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 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 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 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 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 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 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可结合上述分析作答。 二、【答案】1.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 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 2.(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 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3)通过行为描写来表现新媳妇 的人性美。 3.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 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主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以及人物描写的方 法,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然后在进行概括。作答时不仅要概括人物形象,而且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他 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 19岁的农村青年, 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 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 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所以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 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 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 2.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解答此类型的题首先明白描写人物有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直接描写有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找出方法后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本题中 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 的遗体上。这是通过细节展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 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这是通过形象描写来展现任务 的青春美;小说描写新媳妇救助伤员的行为动作,表现了新媳妇的人性美。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这题,主要从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作答。本题要从百合花的本意与象 征意义上解答,要联系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与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从这两方面简要回答。百合花的表层 含义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深层含义是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 三、【答案】1.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 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 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 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 2.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 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 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3.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 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 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人物塑造、主旨多角度 进行分析。本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 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 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 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作品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积累一些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然后再结合文本进 行分析。“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这段话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 和思想基础。“帮”和“跟”字,前者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后者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 自觉的革命要求。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 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 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 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3.本题考查抒情的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白掌握抒情的方式。可以借过人物的言行来 抒发情感,也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然后从文本中找到能够抒发作者情感的地方,然后概括抒情的 方式。如本文中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表现了人物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被子上的百合花,散发出 人情美和人性美,象征了人物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作者尽力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 来反映生活,从平凡中发现美好,从简单中发现神奇,从细微处发现本质,以小见大,通篇诗意飞扬,情味 盎然。这就从小说的细节描写中体现诗情画意。小说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非常突出。比 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这样和平的景象马上就要被一场血腥的战争破坏,这样的描写不是很有深意 吗?又如第十一段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作者不惜笔墨的渲染景色的美丽,是要展示人物成长的环境, 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 英雄;另一方面,这样美丽的家乡,难道不需要我们去保护吗?这样小通讯员的牺牲也就具有了价值。可据 上述分析作答。 【拓展阅读】 一、【答案】1.C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用“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 形象;“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 人的距离,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 3.①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木桶”贯穿全文始末。②展现人物形象,通过“送木桶” 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③揭示主旨。揭示出“军 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解析】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 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 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 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 C项,“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错 误,徐向前早知道是麻大爷送的,后文给铁桶的情节可以验证。故选 C。 2.此题考核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小说中 的描写一般有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语段中“按”“脱”“盖”属于动作描写;“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 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属于语言描写,分析效果注意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效果还要看用词等, 句中“哈”“拉拉呱”具方言特色,便于拉近人物之间的距离,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平易近人。 3.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 从结构看,“木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写了“看上木桶——送木桶——拒绝——飞来木桶——还铁通等事 件,“木桶”贯穿全文始末;从人物的塑造看,通过麻大爷“送木桶”,士兵“还木桶”塑造了马大爷知恩图 报,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围绕“木桶”的一送一还,反映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 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二、【答案】1.D 2.①描写湖荡的秀美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②照应标题,并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③展现 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烘托棒子等新四军战士的美好形象。 3.①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②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 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③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 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 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 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以静衬动”不正确,应是以动衬静。 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 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 分析。这是环境描写,描写湖荡的秀美风光,展现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如此秀美的湖荡自然景色,为人物 活动提供环境,有助于烘托棒子等新四军战士的形象。结合下面内容“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 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分析,引出下文内容。结合标题“月白湖荡”及后文内容“已经是后半夜了, 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分析可 知,照应标题,并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3.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 军间谍大木三郎”,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结合文本内容“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 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 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 出击”分析,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结 合“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 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分析 可知,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三、【答案】1.D 2.此处是一处细节描写。“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写出了阿纯对这笔钱的慎重态度,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 笔。 3.“天空灰暗”象征身处逆境;“阳光”象征勇敢面对困难;“百合花的美丽”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4.标题“最美是百合”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百合花布”的美,更说出了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 征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课文《百合花》中,标题“百合花”象征了纯洁的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 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所以,这两篇小说都不能改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本题中,D项,“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 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理解错误。本文的主人公是“阿纯”, 而 D 选项所指的是“我”的妻子。故选 D。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划线句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首 先概括划线句的内容,出了阿纯对这笔钱的慎重态度;然后从情节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 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文本,理解本文主旨,然后结合 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出现在文尾段,是小说主旨升华的部分,因此 这些词语都不是表层含义,都有其象征义。据此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 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指出本文标题“最 美是百合”和课文标题“百合花”,标题中的关键词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含义之外, 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都具有双关义,都有其象征含义;再分析如果改名,题目只具有表层含义, 标题内涵的丰富性将受到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两篇小说都不能改名。 四、【答案】1.D 2.①六十年代初,文艺界对茹志鹃作品评价的分歧,令她感到苦闷,找不到写作方向;②1963-1964 年, 文艺界对茹志鹃的批判,使她极度痛苦,无法发自内心地写作;③茹志鹃有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的意愿,却 难以改变自己的创作秉性,1964 年以后,就近乎搁笔了。 3.①“百合花”可理解为茹志鹃的代表作《百合花》,“风雨”是指小说的发表过程曲折,后来作品又备受 批判。②“风雨百合花”象征茹志鹃的命运,茹志鹃一生经历坎坷,风风雨雨几十年。③“百合花”高雅纯 洁,“风雨百合花”象征茹志鹃在风雨中坚守的高尚人格。④痛苦和挫折,是对人的磨炼,是一个人在成长 中必须经历的东西,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人生在世就必须能够承受并战胜这些“风雨”,这样生命才能闪 耀出夺目的光芒。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中,A项,“最后在茅盾的推荐下,起死回生, 终于在《延河》上发表了”错误。《百合花》发表后才受到茅盾的推荐。B项,“因为要写重大题材,表现“高 大全”式的英雄形象,1960至 1961年间,茹志鹃特意离开编辑岗位,去从事专业创作”于文无据,因果关 系在原文的依据不足。C 项,“在动乱的年代,她依然能取得较大的成就”错误,其间她处于“创作上的荒 芜”“创作上空白”。故选 D。 2.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从中提炼出茹志娟在六十年代进 行文学创作时的经历,并通过其在每一个经历中的表现,分析出其心理变化。答题区间在第 3、4段,抓住 文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六十年代以后”“1963-1964年”“1964年以后”,结合茹志鹃的自述即可得出 答案。具体句子有“在众说纷纭面前,她有点拿不准,感到无所措”“‘在这风风雨雨之中,我惶惶然,茫茫 然了,不知怎么奋斗才好了。’她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 “我内心是着急的、焦虑的,但是无计可施。因为 当时形势要求的,正是我所不能的。我不会处理尖锐的矛盾冲突,不善于写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也极少写 过反面人物,等等。我愿意克服这些弱点,来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当时是称作时代的要求),可是秉性是 难移的”,结合这些句子组织答案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各阶段的答案要点归纳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标题的内涵和作用的能力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探究“风雨 白合花”的内涵,要结合茹志鹃的作品、经历及精神品质来组织答案。文章标题往往能体现一篇文章的写作 中心,“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便概括了茹志鹃这一人物的形象,突出了其所经历的“风雨”,又表现 了其“百合花”一样的品质。分析时,可以围绕这些内容,结合文中信息,联系现实生活中人的成长这一话 题,从面对困难与风雨的角度进行思考,表达对生活的认识。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是一种十分狭隘甚至畸形的艺术表现模式,坏就坏到彻底,好就近乎 完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感情充沛、丰富,性格饱满,复杂多变的,绝不是那种 单一呆板的模式化的刻画。如《红楼梦》中,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是“爱而知其恶的”。如钗黛是他的真意 中人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皆不讳言之。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 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明确表达对“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这一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 象的手法的观点,并且结合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文学作品,就“美则无一不美”的创作主张谈谈看法。这 就要求学生要对名著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恶则 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意思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这种单一呆板的人物刻画方法,写坏人,就一坏 到底,写好人,就事事皆好。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是否认可这种创作手法,再结合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 文学作品谈谈“美则无一不美”的看法。这个可谈的作品很多,比如《红楼梦》中,曹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 就是爱而知其恶的。秦氏的淫乱,凤姐的权诈,探春的凉薄,迎春的柔懦,妙玉的矫情,皆不讳言之。尽管 曹公笔下刻画的正十二金钗都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才高貌美,而且大都又是命运不济,惹人怜惜,但在刻 画她们悲剧形象的时候,曹公并不是一味的只描写她们美和善的一面,单纯的刻画她们的正面形象,而是以 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展现她们丰满的形象,包括她们性格和人格、品格方面的缺憾,这样,人物形象就饱 满,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例文】 奋斗实现中国梦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如何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呢?青年的我们, 不要总感叹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们伟大的周总理怀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与毛主席以及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血汗谱写了胜利的奋斗之歌。若没有前辈们的奋斗,又怎么会有如今我们安宁的生 活?那我们就不要沉溺欢乐,奋斗吧,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吧! 青年人有了责任与担当眼光和格局就不再局限于个人,那种对整个社会、时代的使命感和当仁不让的锐 气自然就能激发出自己的活力与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增添光彩。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首先要审明材料,然后确定立意。所给材料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不同时 期广大青年出国留学、立志回国报效祖国等一系列人生轨迹。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一方面反映 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现实,另一方面揭示出个人成长与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之间的深刻关联。要求中说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谈出自己的“感触和思 考”,提示考生应从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从青年在不同时代回国的情况来看,19世纪 70 年代他们是“被召回国”,20 世纪 20年代和 50年代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回国建设祖国,现在是形成“归国 潮”这一过程既表现了青年立志报国的觉悟、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能表明祖国日益强大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 的付出,又表现出祖国的日益强大带来的无尽的感召力。据此可以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青年的关系。从 青年自身来看,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境遇,做出了努力与进取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不同作用,表现出一种向 上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据此可以写青年人应努力奋斗,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等。行文 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体裁为议论文,字数在 200 字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