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4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讲义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4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讲义 (1)

考点 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 题实践中真正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 生回答“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 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它考查的重 点在于根据诗句内容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 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常见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概括诗歌的 内容主旨,二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有两种形式: 一是传统的主观设问,二是五选二的客观选 择题。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 核心。一般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需要 结合诗歌所提供的信息。如诗歌的标题、作 者、关键句、注释、诗歌的类型、意象等。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多角度入手,这样才 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关于评价类试 题因为难度偏大,命题中出现的较少,但评 价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内容,只有理解了才能 做出准确的评价。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类型一 思想内容类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 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 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求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来分析。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鉴赏思想感情的题,需要遵循以下的思路:一是找出情语,即对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加以 分析;二是找景语,即通过作者所描写的意象解读作者的感情;三是找叙事,即通过作者描述的事情来分 析作者的感情;四是找技巧,即通过用典、化用等手法,解读出作者的感情。解答这类试题还需要结合具 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如果有表达技巧要一并写出。 从标题“戏赠”入手,一个“戏”字,有“戏谑”之意。再结合诗句来看,前两句“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是对自己诗作的概括,突出自己的文学成就;“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也 是在展示自己的诗作成就。“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这是对元九和李二十的戏谑。但“世间 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通过对……的描写(或:通过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情感。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 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表现诗人对元九和李二十的戏 弄。 该答案不能整体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倾向, 曲解“戏”的内涵。 0 答案二: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 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对诗句的含意和感情理解不全面、不到 位。该答案只理解出其中的一部分,没能 全面整体把握。 3 类型二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唐]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情感和志向。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悉古诗中常见的作者情感和志向有哪些,即做好知识储备;其次通过阅读诗 歌体会诗中传达的情感志向;最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诗歌的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确主旨即物外,表明所写是寄情于外物,通过对外物的分析即可得出作 者的观点。颔联承接上联,聚焦题目中的“山家”,突出了兰径熏和槐庭落的夏日景况,暗示了诗人的志 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营造了空旷、静谧的意境。尾联以议论结题,揭示了一片诗心,凸显主 旨。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静谧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亲近“松桂”的心 愿,其厌弃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展现无疑。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向往(追求)……的志向,从诗中……(词语或句子)可以看 出……;从……联……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暗示出)……的志向。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 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 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 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本诗表达了作者向往田园山水生 活,追求隐居的思想。首联写出了夕照美 景,颔联写了兰径和家槐美景,颈联写了 山谷的幽静空旷、山间特有的美景,尾联 直接表达了对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向 往。 该答案对“樊笼”“松桂”的象征义理 解不到位,情感不是对隐居的向往。结合 全诗的分析比较到位。 2 答案二: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全诗都是对自然 美景的描写,通过所写美景可以看出作者 的志向和情感。 该答案对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分析正确,但 是没有对全诗具体分析,只是笼统地解 说,不符合题目要求。 3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2.某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3.本诗以“××”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题公式 这首诗歌运用了……的手法,描写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 核心要点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七个方面 1.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 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 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 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2.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 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 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 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3.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 才不遇的哀愁。 (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 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 眠,心事重重。 (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抒发出诗人对 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忧愤。 4.留心序注 有些作者在自序、自注中会对作品的内容、背景等加以说明,这是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参考资料。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 对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5.运用想象 诗歌创作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读者的再造想象。读诗要充分调动自身直接或间 接的生活积累,对诗歌进行如临其境的体味,才能准确地真切地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温庭筠《商山 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誉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全由名词组成,字字皆为物象, 通过想象,便会变成生动的画面,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不尽之意。 6.注重诵读 诵读是体味诗情的最好办法。诵读,要倾注激情,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 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古人说:“读书切戒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 咏”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文本当作“水”,读者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浇灌 心田。 7.掌握技巧 掌握与诗歌鉴赏相关的一些艺术手法。主要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结构方面的艺术手 法等。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 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 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已经到了晚上,开启 下阕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 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答案 CD 解析 C.“两岸葡萄青藤满架”错误,应是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青山啼子规” 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 阕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既然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 程,那就要求考生结合上下阕的内容对女主人公的情感作出分析。上阕的写景抒发了喜悦之情,而根据“子 规”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再结合下阕的内容,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春闺怨。考生在分析时,需要结合诗句 组织语言。 白话诗歌 微风暖日春光正好,在像葡萄美酒一样的绿水上轻摇小船。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水平岸低,这时 山间传来子规的啼声。 归来满怀愁绪没能入睡,眉间浅浅的黛色显露。花下独酌,花影由廊外移入廊腰,微醉的人面泛红潮。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清]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征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征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指“梅花落”的曲子,一指征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黑雪”“黄沙”,突出了边塞的特点,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象。 答案 AD 解析 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肆虐的情景,并非写出 夜晚所见之景。 2.这首词感情丰富,请说出该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戍守之苦,思乡之情,以及由边塞壮阔之景引发的豪迈之情。写笛声“凄切”可见征人戍守塞 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而且流露出征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 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上片风送笛声阵阵,溢满天涯,一声 “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戍边将士内心深处的凄凉。下片开头气势雄壮。“雕盘处,千山黑雪,马 嘶外,万里黄沙。”“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雄壮、威武;“千山”“万里” 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景色壮阔,情感豪 迈。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白话诗歌 笛声随风传送,溢满天涯,一声梅花落曲让征人顿感凄切。 雕在空中盘旋,狂风肆虐,黄沙漫天,雪花飞舞,战马嘶鸣。但愿能在夜里做个好梦,回到久别的家 乡。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①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王迈,字 实之,刘克庄的好友。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束缊宵行十里强”,紧扣小序中“夜”字,写出夜行之景。“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E.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答案 CD 解析 C.“表达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错误。酒宴上词人与友人把酒畅谈应是意趣相投、兴之 所至,并无刻意回避别情之意;D.“旁观拍手笑疏狂”是指旁边有人听词人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 们的狂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的情感变化。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 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最后,词人 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而生发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解析 题干的要求是“情感变化”,所以需要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情感变化。诗歌的前四句 主要写的是天寒地冻路难行的愁苦;但从“元是王郎”以下几句,则写因友人相送,畅饮而欣喜;最后三 句则写出词人的狂放。 白话诗歌 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 得发僵,原来是王实之先生来送刘克庄先生。酒喝到酣处,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激昂难抑, 几乎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疏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 怎样!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①,看竹②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 ①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和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一次吕安去看嵇康,正 巧嵇康不在,其兄嵇喜前来迎接。吕安未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鳳”(“凤”的繁体字)就走了。这个 “鳳”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凡鸟”而已。②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 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 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直接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寻逸人之心 却诚笃真挚。 C.颈联写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 间生活图景。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 逸人的隐逸之志。 E.尾联托物寓意,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呼应起句“桃源一向绝风尘”,使全诗结构严谨, 富有韵味。 答案 BE 解析 B.“直接写出”错误,应为“委婉含蓄地写出”;E.“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理解错 误,松皮作龙鳞,说明手种松树已老,表明时间之长,吕逸人隐逸在此之久。 2.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吕逸人居住环境的清幽表 达作者的归隐之思;通过写吕逸人与世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是“最后两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以最后两联为根本点,然后加以理解。颈联表 达诗人对山水及隐逸生活的热爱,而最后一联“闭户著书”则写出吕逸人与世人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 所以不难理解出诗人对吕逸人的景仰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白话诗歌 吕逸人隐居的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仙人般的主人,但观 赏主人住地环境的竹子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出的水进入西边邻居。主人在 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 适考素能特训 时间:40 分钟 分值:39 分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 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 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 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 (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 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 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 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 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像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E.李白的诗句“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都运用 了象征手法。 答案 AE 解析 A.“底事”应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E.李白的诗句“熊咆龙吟殷 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运用夸张修辞,“黄流乱注”“千村狐兔”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 (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②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 问与抨击。③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④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⑤对胡铨前途 命运的牵挂与担忧。⑥对挚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激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 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 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 所抒发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作者连梦中都思念着被金军蹂躏的中 原河山,表现了对南宋投降路线的不满与愤恨,特别是词的结尾所表白的与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远大的 抱负,在当时的艰难困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白话诗歌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中原国土。在萧瑟的秋风中,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故都汴京的皇 宫宝殿已成废墟,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为什么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崩溃,致使浊流泛滥 使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 难问,人情老易悲。”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这里指君王的心意难以猜测),如今我与你都老了,也容易产 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明亮 的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你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你对床夜语, 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你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 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 样只关心彼此的恩恩怨怨呢?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二、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 分) 李芾字叔章。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 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 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 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 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 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 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 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 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 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 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 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 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答案 B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略通大意,然后根据主要的虚词、动宾关系、事件的发展进行断句,有时还 要考虑句式特征。如本题中,“犹神明”是对“望之凛然”的进一步解释,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 除 A、C。“奖荐之”中的“之”做“奖荐”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D,选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又称“荫庇”。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百姓五户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 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那 “五鼓”就是丑时。 答案 D 解析 “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五鼓 和三鼓差两个时辰,“五鼓”应是寅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芾精明强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 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公平。 B.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 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敌军攻破城池,除夕之夜,在饮酒的宾客和助手都出去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 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 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中“饮达旦”后的内容可知,“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是除夕后一天 的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城中的箭用完了,有旧箭都是羽毛坏了的,李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齐备了。 (关键词:矢、败、括、具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国家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的原因,就是为了今天。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 他。(关键词:所以、厚、第、戮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 第①句关键词:矢,箭;败,坏;括,搜集;具,齐备。第②句关键词:所以,……的原因; 厚,优厚;第,只管;戮,杀。 参考译文 李芾字叔章。最初他因恩荫补任南安司户,征召为祁阳尉,出外赈济灾荒,在当地就有了好名声。当 时永州盗贼兴起,朝廷招抚他们,一年多都没能平定。李芾和参议邓坰带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他们的巢穴, 抓获强盗头目回来,剩下的同党于是被平定。代理湘潭县县令,县里有许多大户人家,以前的县令不敢冒 犯他们,李芾查验户籍摊派赋税,不避权贵豪强,县里的赋税徭役非常公平。 咸淳元年,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率大军入侵潭州。李芾派他 的大将于兴率兵在湘阴抗击敌人,于兴战死。九月,他又调吴继明出兵抵抗,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敌 人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城池。李芾情绪激昂地登上城墙,和各位将领划分区域防守,百姓中年老体弱的也都 出来,结成保伍来协助他,没有命令就集合在一起。城中的箭用完了,有旧箭而羽毛都坏了,李芾命令搜 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齐备了。又为吃饭没有盐而苦恼,李芾取来库中积存的盐席,烧了取盐供给他 们。有被打中受伤的,李芾亲自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的道理勉励那些将士。死伤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人 们还悲愤地登城殊死战斗。有前来招降的人,李芾就杀了他来示众。 十二月,城被围攻得更加紧急。诸位将领哭着请求说:“事情紧急啊,我们这些人为国战死可以,老 百姓怎么办呢?”李芾骂道:“国家之所以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 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他。”除夕,敌人大军登城,打得稍稍退后一点,立即又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而 上,衡守尹谷和他的家人自焚,李芾下令用酒祭奠他们。 趁机留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夜间传令,还亲手写“尽忠”二字为号,喝酒喝到早上,宾客和助手走 了。李芾坐在熊湘阁,召来帐下的沈忠,送给他金子说:“我的力气用尽了,理当去死,我的家人也不可 被俘虏侮辱,你把他们全杀了,然后杀我。”沈忠趴在地上叩头,用“不能这样做”来回绝他,李芾坚决 地命令他,沈忠哭着答应了,拿酒让李芾的家人全都喝醉,才一个个杀了他们。李芾也受刃赴死。沈忠放 火烧了李芾的住宅,回家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到着火的地方,大声痛哭,倒在地上,自刎而死。 李芾为人刚正耿直,不畏强暴,遇到事情精明机敏,奸诈狡猾的人不能骗过他。并且精力过人,从早 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没有疲倦的神色,夜里大都到了三更才休息,五更又起来处理政事。他看上去威 严犹如神明一般,却喜欢贤才、礼遇贤士,接近他感觉他很温和,即使有一技之长或做一点好事他也诚恳 地赞扬推荐他们。李芾生平做官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三、语言基础题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 90 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 之痛..。 ②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 心,郁积于怀。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 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 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 气质的艺术形态。 ⑥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 3000 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 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①切肤之痛:像自己皮肤感觉到的痛苦一样。比喻亲身感受到的深切痛苦。正确。②白云苍狗: 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正确。③晨钟暮鼓:寺院中报时,清晨敲钟,晚上击鼓,后多用来形容僧尼的孤寂生 活或时日的推移;也比喻催人警醒的话。望文生义。④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正确。⑤师 心自用: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比喻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褒贬失当。⑥言不及义: 说话说不到正经的道理上。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 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 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B.教育部表示,将历史教材中的 8 年抗战改为 14 年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 利 70 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C.“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但也因为他的权威定论,差点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D.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 9 月 25 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已 经成为引发成年人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答案 C 解析 A.句式杂糅,“包括”与“入选”杂糅;B.搭配不当,“实现”与“精神”搭配不当;D.“突 然”和“猝”语意重复。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答案 D 解析 D.“钧裁”是下级对上级。此处不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