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平阴县第一中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 11 月月考试语文学科 检测试题(2020.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题共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 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 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 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 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 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 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 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 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 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 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 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 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 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 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 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2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 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 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 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 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 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 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 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 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 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 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 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 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 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 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 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 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 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 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 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 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 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 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 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 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 根本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 理性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中占有 重要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 情和哲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 文。 B.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 机。 C.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 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 统。 3.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3 分) A.韩少功《我心归去》 B.梁衡《把栏杆拍遍》 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D.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 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 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 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 200 个, 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 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 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 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 天做 200 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 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 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 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 “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 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 “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 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 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 5 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 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 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 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 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 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 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 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 年第 2 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 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 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 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 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 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 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 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 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8.本文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 分) 6 9. 本文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秦武王卒,无子,诸弟争 立。魏冉最贤,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①之乱而逐武王后出 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魏冉为秦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 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 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 年,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 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 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 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 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 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 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 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取魏之卷、蔡 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 “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③之相与也,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 赵,不利于秦。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 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 而归。 7 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 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 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④秦昭王:“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少 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 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 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 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指秦昭王二年(前 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 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三晋:指赵、 韩、魏三国。④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 治/任魏冉为政 B.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 治/任魏冉为政 C.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 治/任魏冉为政 D.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 治/任魏冉为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客卿,古代官名。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 礼待之,故称。春秋战国时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唐代鸿胪卿亦称“客卿”。 B.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代 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可号“武安”,白起曾被秦封“武安君”,李牧亦曾被赵惠王封为“赵武安 君”。“君”是卿大夫的一种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 层。 C.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以供住宿、斋戒沐浴、收取赋税,是古 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 D.稽首,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其次曰“顿首”,再 次曰“空首”,这三种拜礼均为正拜。 8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穰侯勇毅果敢,手段杀伐。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平定大臣叛乱,驱逐武王后出国, 消灭了参与谋反的宗室子弟,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魏冉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河内、蔡阳等地;攻打齐国,夺取了 刚、寿两城。 C.魏冉四任秦相,位高权重。魏冉深受宣太后宠信,几次免相没多久即恢复相位,位高权 重可见一斑。 D.穰侯富于王室,权高遭妒。魏人范睢谏言免除穰侯相位,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 死后封地也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 (2)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 14.魏冉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攻城略地,战绩卓著。这样一位权势赫赫的人物何以 “身 折势夺而以忧死”呢?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道 中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 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 作。是年,陈与义年 41 岁,自靖康元年(1126 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 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 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 C. 颈联是微观,是近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 出无限生机。 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 静、安谧的画卷。 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 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 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蜀相》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 责与鞠躬尽瘁的精神。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 和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 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 转,灵动,鲜活,有趣。 我从儿时起就开始琢磨鸟语,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是鸟语盲。但有一点我是明白了:鸟 无论说了什么,无论怎么说,鸟的语汇里,都没有仇根、势利、贪婪、互相伤害等等恶劣阴暗 的语词,也没有谄媚讨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等等丑恶奴性的语词,相反,鸟总 是充满善意地对待每一棵草木,充满爱意地对待每一片山水,充满敬意地对待每一缕阳光,充 满诗意地对待每一天的日子,充满正义地对待每一个遭逢际遇。我们人类词典里常用的那些贬 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褒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的词,在鸟的词典里是绝对找不到的,鸟 的语言单纯透明,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树是树见花是花的。 10 鸟比人类保持了更多诗意灵魂和纯真品质。你看,山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绿了,水被 它们轻轻一_▲_就更清了,天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蓝了,云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白 了,树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葱茏了,草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鲜活了。有鸟说唱的地方, 就是宝地、福地,甚至是圣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字,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唱 说 劝 点 逗 摇 B.唱 说 劝 点 摇 逗 C.说 点 唱 劝 摇 逗 D.说 点 唱 劝 逗 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修饰成份复杂的长句,作者有意不在中间加顿号断开,为什么?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 语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人能使用エ具,人能思考。②人类近两千年的文明,仅仅解决 了使用工具;③20 世纪 40 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④从而使人区别动物的第二个特征产生了; ⑤70 年代人类开始研究互联网。⑥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变化,⑦正在促进人类文明 迈上新的台阶。⑧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互联网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⑨到 1996 年,在大 学工作的教授大约有 20%以上用上互联网;⑩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 2000 年的事情。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尽管 全球经济正在恢复,但“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坎坷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报告预测,无 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 年的 GDP 几乎都 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一-INF 预测,2020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1.9%,经 济复苏快于预期,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2020 年 8 月,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 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 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硕士或博 士。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 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 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锻炼 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11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兴华中学团 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 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D(A“根本区别”错;B“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C“下启‘五四’ 新文化现代散文”错) 2.B(无中生有,过于绝对) 3.C(《江南的冬景》属于美文、小品) 4.①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②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 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③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4 分。每点 1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 5.①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 ②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 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B(理解偏颇,老牛的做法只是其不媚权贵性格的率性而为,并不存在对 后果的预判。) 7.(3 分)D(“伏笔手法”错,应为“留白手法”。) 8.(4 分)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1 分)①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 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1 分)②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 牌匾;(1 分)③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1 分) 9.(6 分)①“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 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己,直至生命结束。②“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 倔强。③“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④“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每点 2 分,答出其中的 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D 原句“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 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 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 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11.C 被封邑的人只能在封邑范围内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12 12.B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欲”,想要,并 非事实。 13.(1)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 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 (4 分 要点:“何……之有”宾语前置句式 1 分,“走”使动用法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2)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弱之国,率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 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使三晋和楚国削弱呢? (4 分 要点:判断句 1 分,“罢”通假字 1 分、“弊”使动用法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1)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 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 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 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3)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 (3 分,每个要点 1 分,言之成理即可) 15.D 尾联河川、原野、烟火均为远景。 16.(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 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 (2)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 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 (3)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 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6 分,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穰侯姓魏,名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死后, 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 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 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 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 300)魏冉担任秦相。昭王十四年(前 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 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 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 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 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 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前 288),魏冉再度 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 13 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 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 275),穰侯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 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 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 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据我所知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 看来不少于三十万人。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 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轻易的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 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今天,是不曾有过的。攻而不克,秦军 必然疲惫不堪,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却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 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梁,解围而去。第 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 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 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 赵国增加了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 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 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战败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起来,显然对秦国不 利。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钓强弓去 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 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不再 进军,领兵回国了。 陶邑不与秦国接壤,在西面和魏国相连,在东面和齐国相连。穰侯想把它和大梁连通, 与秦国成为一个整体。昭王三十六年(前 271),当时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 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睢自称张禄先生, 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穰侯越过 韩魏攻打齐国刚、寿,不是好的计策,出兵少不足以伤害齐国,出兵多就对秦有害。”昭 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 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 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 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 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 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17. ⑴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⑵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⑶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4 18.C(关键是“鸟”作用于“水”与“树”,对应用“点”与“摇”比较恰当。) 19.不加顿号断开,是为了以一种追加列举的口吻,表达对人类内在的虚伪丑陋的坚 决否定;加顿号断开,就造成了阅读中的停顿,会削减一气呵成的气势,弱化感情表达的 力度。(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0.原句更有强调效果,六个形容词单列后置,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 情;原句更契合语境,六个形容词,独词成句,读来语气舒缓,与作者逃离城市的安逸恬 静的心理状态相适。(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1.②改成“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的问题”;④改成“区别于”;⑤改成“研发”; ⑨改成“大约有 20%”或“有 20%以上”。(每点 1 分,共 4 分。) 22.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 IMF)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 为,②2020 年全球经济恢复过程充满不确定性,③除中国外其他各经济体几乎都将萎缩。 (第①点 1 分,其他两点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 参照 2020 年山东高考评卷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