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本学期我们阅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根据对本书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以下是《乡土中国》“礼治秩序”部分的解说,和原书说法不符的一项是 A.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B.礼和法维持规范的力量是不相同的。法律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则是依靠传统来维持。‎ C.礼治实施的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D.法治和礼治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情态中。现代社会虽然变迁很快,但是,礼治依然可以作为法治的辅助和补充。‎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选自《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语)‎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诉求的制度,是考虑“全国一盘棋”的制度。靠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前,我们办成了像“两弹一星”这样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大事。我们依靠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而且挺拔地站起来了。‎ ‎(摘自《70年伟大成就使我们坚定制度自信》)‎ 材料四:‎ 有个评估机构说我的身价是一千零八个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我现在生活很好,我不愁生活,工资足够用,房子也不错。衣服对我来说感觉都一样。我最贵的西装是在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了打折到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捣鼓了半天才买的。‎ 我不愿当官。“隆平高科”让我兼董事长,我嫌麻烦,不当。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不干行政职务就是为了潜心科研。学农有学农的乐趣,我就是乐在苦中啊!我们搞水稻,要在水田里呆,还要在太阳下晒,工作是辛苦点。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有理想在支撑着。因为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的事情。‎ ‎(摘自《北方人》,有改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当今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而正在进行的科研大协作,充分体现中国的体制优势。‎ B.袁隆平的富足在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于他立志解决人类饥饿问题及为之而付出的努力。‎ C.材料三以“两弹一星”和“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为实例,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D.材料四是袁隆平自己的叙述,可以证明材料二中的颁奖词对袁隆平的概括是高度准确、凝练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只有中国具备研究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所以,也只有中国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B.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成就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实践,彻底颠覆权威,才能取得卓越成果。‎ C.能够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诉求,考虑“全国一盘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原因。‎ D.袁隆平认为钱多对自己其实是大包袱,当官也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为潜心科研,他宁可选择过穷苦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姐和小牛 ‎“我不干了,我要回红山嘴子。”这是小牛第三次提出要回家。“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干谁抬他?”吴富梅用手指了指远处躺在担架上昏睡的老陈。‎ 小牛本想说:“你抬呗,你又不是没抬过!”但瞅一眼吴富梅隆起的肚子,小声嘟噥道:“我不管,反正我要回家。”吴富梅说:“连长不是答应过你们的工钱从十天一块涨到一块半了吗?你还不干?”“这不是钱的事,我要回家结婚!”小牛说。‎ 小牛没打算跟部队走那么远,寻思着在家周围三五十里,抬抬伤员,干上两三个月,挣上几十块银圓,回他的红山嘴子村娶媳妇。爹在瓦房村已给他定了亲,那个叫巧儿的大辫子姑娘就是他的未婚妻。本来打算去年结婚的,因家里穷才推到今年。爹说割了晚稻就为他办喜事,说跟着红军挣点儿钱,钱不会少。不像那些不讲理的民团,给他们出了力,不仅要不到钱,还会挨顿臭揍!‎ 没承想越走越远,还时不时有战斗。他们担架队虽不参加战斗,但赶上飞机“拉粑粑”太吓人了!小牛腰里已经有几十块大洋,这些够他娶媳妇的了。要真没了命,银圆有屁用!大辫子不成了人家媳妇了?上一回小牛闹着要回家,死活不抬了。吴富梅就生气地说:“你走吧,你给红军抬担架,那些白狗子民团知道了能饶过你?”她气呼呼地抬起担架,对小牛说:“我就不信,离了你担架队就完不成任务?!”小牛还是不忍心让一个怀孕的女人替他抬。‎ 开始转移时,吴富梅就已经怀孕,她丈夫王顺年是红二团的政委。为了能跟队伍走,她直瞒着。后来部队受伤干部多了起来,上级确定组建干部休养连,吴富梅被查岀怀孕,属于留下的人员。那天晚上,她找到休养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要求随队。董老劝她,留下也是革命工作。好话虽然说了三千六,但还是说不过她,就借口睡觉,关上房门。董老在屋子里看书写字到了大半夜,她硬是在他门外坐了一宿。最后吴富梅还是被留了下来。‎ 有一天上午,一匹枣红马接走了吴富梅。天黑之前,小牛看到董老、连长陪着吴富梅回来,三个人谈到很晚。半个月后,吴富梅哑着嗓子对小牛说:“我知道你想走,等老陈能走路了,你就可以回家了。俺家老王不在了,我只有肚子里这个孩子了。我要坚持战斗,就是受再大的苦,也要把孩子养大成人。还是董老说得对,拼死争取的共产主义,咱们可能看不到,咱们的儿孙一定会看到!”‎ 小牛看着吴富梅布满血丝的眼睛,默默地点了点头。‎ ‎“敌机,敌机!快卧倒!”周围没有树林和庄稼,毫无作战能力的担架队完全暴露在敌机的眼皮底下。小牛和同伴用身体掩护着担架上的老陈,吴富梅扑倒在小牛身上。吴富梅背上中了子弹。她最后一句话是对抢救她的医生说的:“同志哥,求你要保住这个孩子!‎ 路边小山坡上的新坟里,安睡着梅姐和她的孩子,那是长征队伍里年龄最小的烈士,还没有名字,也不知道性别。‎ 小牛跪在那里,哭着发誓:“梅姐,革命不成功,我再也不走了。我给我爹捎个信儿,让巧儿也来和我一块儿当红军,抬担架!”‎ ‎(选自《红豆》2019年第7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军对待民夫的态度与“民团”不同,是小牛参加红军担架队的重要原因。‎ B.组织上让吴富梅留下,是为了让怀孕的她能够更好地孕育孩子。‎ C.小说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吴富梅失去丈夫之后的悲痛和坚强。‎ D.吴富梅在小牛第三次提出回家后,非常生气,替小牛抬起担架。‎ ‎5.请根据小说的情节,简要概括小牛成长变化的过程。‎ ‎6.本篇小说和课文《百合花》写的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______;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 );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字)‎ ‎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熟悉 休戚相关 心智 熟视无睹 B.熟悉 息息相通 心智 视而不见 C.熟习 息息相通 心志 熟视无睹 D.熟习 休戚相关 心志 视而不见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你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兖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则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度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北眺青齐,诸山可指数,信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或曰 或:有人 而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度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以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北眺青齐 北:向北 久之 之:音节助词 D.信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则暗 则:却,表转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 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临近期末考试,老师组织了一节古代诗歌复习课,对一些诗句进行赏析。‎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4.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有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特别是“谁主沉浮?”这一反问,表达了词人要具备像大地一样宽广的胸怀,虚怀若谷,好好学习,不负韶华的意愿。‎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把自己对人才渴望的情怀形象化为高山江海,借用周公的典故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服,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C.杜甫《登高》的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悲凉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D.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用十四个叠字,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充分表达了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词人连遭不幸,她苦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找到的只是“冷冷清清”,而“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悲痛之深。‎ ‎15.如果你选择赏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作用,请把你的发言写下来。‎ 评卷人 得分 五、句子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居(其一)》)‎ ‎(2)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6)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8)爱而不见,____________。 (《诗经·邵风·静女》‎ ‎(9)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10)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7.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展开想象,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评卷人 得分 七、命题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梁启超说:“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韩非子说:“万物可以为师。”‎ 生活中的人、物、事等,凡能使人受教益的,皆可视以为师。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使我学习到人生道理的人、物、事等为对象,以“你,是我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D项,“法治和礼治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情态中”错误,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冶秩序。‎ 故选D。‎ ‎【点睛】‎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A ‎3.C ‎【解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当今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而正在进行的科研大协作”错误,材料一“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可知不是当今正在进行。‎ 故选A。‎ ‎3.‎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只有中国具备有利条件”错误,的说法绝对;‎ B项,“彻底颠覆权威”错误,不是取得卓越成果的必要条件;‎ D项,“他宁可选择过穷苦日子”错误,袁隆平不讲究吃穿,并不是说他过的是穷苦日子。‎ 故选C。‎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4.D ‎5.①小牛最初为了攒钱娶媳妇,来到红军的担架队抬担架;②小牛三次闹着要离开担架队,在吴富梅耐心劝说下,出于善良而坚持留下来;③小牛被吴富梅坚定的革命信念感染,萌生了革命的意识;④小牛在吴富梅为了救自己而牺牲了自己和未出生的孩子后,坚定了加入红军的想法,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 ‎6.①情节安排相似。都是战争年代百姓支持帮助军队的故事。②人物形象相似。小说中的梅姐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崇高勇敢的革命者,而小牛和《百合花》中的新媳妇都是善良的百姓,在革命者的影响下提高了思想觉悟。③主旨思想相似。两篇小说都是通过记述普通战士和百姓的交往,以小见大,歌颂了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解析】‎ ‎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D项,“吴富梅在小牛第三次提出回家后,非常生气,替小牛抬起担架”错误,吴富梅生气地抬担架发生在小牛第二次提出回家时。‎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小牛没打算跟部队走那么远,寻思着在家周围三五十里,抬抬伤员,干上两三个月,挣上几十块银圓,回他的红山嘴子村娶媳妇”,为了娶媳妇;“这是小牛第三次提出要回家。”“但瞅一眼吴富梅隆起的肚子……”,因不忍而留下;“有一天上午,一匹枣红马接走了吴富梅。天黑之前,小牛看到董老、连长陪着吴富梅回来,三个人谈到很晚”“小牛看着吴富梅布满血丝的眼睛,默默地点了点头”,逐渐接受革命;“路边小山坡上的新坟里,安睡着梅姐和她的孩子,那是长征队伍里年龄最小的烈士,还没有名字,也不知道性别” “梅姐,革命不成功,我再也不走了。我给我爹捎个信儿,让巧儿也来和我一块儿当红军,抬担架!”最后坚决革命。‎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比较阅读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本题从人物形象、情节、主旨角度分析。《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梅姐和小牛》和《百合花》的情节、主旨、人物形象都相似,分点分析即可。‎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7.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8.B ‎9.C ‎【解析】‎ ‎7.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填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前后句“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填入没有尽头之类的句子,即“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熟习:了解得深刻;学习或掌握得很熟练。语境“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填入“熟悉”。‎ 第二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语境“生动联系”,选用“息息相通”。‎ 第三组,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心志:意志、志气。语境“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填入“心智”。‎ 第四组,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视而不见: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语境“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填入“视而不见”。‎ 故选B。‎ ‎9.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通过……使”,使句子没有主语,排除AD;‎ 关联词语关系,应该是选择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AB。‎ 故选C。‎ ‎【点睛】‎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10.A ‎11.C ‎12.D ‎13.(1)逐渐看见云海中隐约浮现出几十具像白色樗蒱一样的东西,那是远处的群山。‎ ‎(2)星星都不见了,下方的天空仍然很暗,一开始想着太阳应该从明亮的地方升起。‎ ‎【解析】‎ ‎10.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项,句意为: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而:表并列关系。加点字解释错误。‎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我们)经过真宗庙搭帐宿营的地方,石头上方柱子的孔洞很多。又经过龙口泉,巨大的石头上有缝隙,好像龙张开嘴,水从里面涌出。”‎ ‎“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经过的是个地方,“真宗庙帐宿之地”,之间不断开,排除AD;‎ ‎“又经龙口泉”“龙口泉”,泉水名字,之间不断开,排除AB。‎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错误,康熙是年号。‎ 故选D。‎ ‎1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稍”,逐渐;“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定语后置,数十立白若樗蒱者,几十具像白色樗蒱一样的东西;“山也”,判断句。(2)中“尽”,都;“初意”,一开始想着;“自”,从。‎ ‎【点睛】‎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文段一,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文段二,离开兖州、曹州,与几个友人登泰山祠庙祭祀。为了登顶,走了四十多里路及至一山民的茅草屋,夜宿于此。屋前遍植中草药,有鬼箭、天麻、元参等。快到五更初的时候,我们用执木杖徐徐东行,也就走了一二里路,到了太平顶,灌木丛中有宋真宗到东岳泰山封坛的遗址。穿着褐布衣服坐下,来等待日出。一会儿,星光渐渐暗淡,向东望去,好像一块平地,天边已经明亮,但下方还是暗的。又过了一会儿,明亮的地方出现了几座山峰,好像俯卧的牛和车的顶盖一样。星星都不见了,下方的天空仍然很暗一开始想着太阳应该从明亮的地方升起。又一会儿,从黑暗中涌出一轮太阳,大红色,升起数十丈高。升到一半明亮的地方,发光有一半亮度,升到完全明亮的地方就发出全部的光。(太阳)下面还是暗的。太阳渐渐升高,渐渐变色。大约五更三四点时,(我们)经过真宗庙搭帐宿营的地方,石头上方柱子的孔洞很多。又经过龙口泉,巨大的石头上有缝隙,好像龙张开嘴,水从里面涌出。又经过天门十八盘,山峰耸立。向北眺望山东,各座山峰都可以指着数清。实在是天下的雄伟景观啊!‎ ‎14.A ‎15.“江山如画”是对上文的概括,总结上文写景,表达了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一时多少豪杰”照应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文写周瑜作了铺垫;这两句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出作者面对壮美河山的无限感慨。‎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谁主沉浮?’这一反问”错误,“谁主沉浮”是设问,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故选A。‎ ‎15.‎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16.守拙归园田 忽魂悸以魄动 幽咽泉流冰下难 乍暖还寒时候 无以至千里 目遇之而成色 长路漫浩浩 搔首踟蹰 闻道有先后 便胜却人间无数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拙”“悸”“幽咽”“至”“乾坤”“踟蹰”的书写。‎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17.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绚烂如一匹锦缎。‎ 海边竖立着一块礁石,孤独如一位隐士。‎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一……如……”句式仿写,注意排比和比喻的修辞。‎ ‎【点睛】‎ 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 ‎)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18.【例文】‎ 你,是我的老师 我的班主任老师姓谢,她高高瘦瘦的,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衣着十分得体,显得斯斯文文。好一个雅而亮的姓氏,好一个漂亮的身材,好一个非凡气质的老师!她不但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育我们怎么做人,还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谢老师优点多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带班“三宝”——细、严、爱。‎ 细,是谢老师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触。谢老师每次改作业的时候,总是细心地改,错比较多的地方,就会抽出时间来讲评,直到我们会为止。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起之后,谢老师拿着英语活动用书走到教室门口,鼻梁上那副眼镜在日光灯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老师将作业发了下来,我翻开一看,令我感到吃惊,我觉得没问题的作业居然也能查出错误来,我不得不佩服谢老师改作业时的认真和仔细。‎ 严,是谢老师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我们班原先是个不守纪律、学习成绩不好的班级。但是谢老师来到我们班后,抓常规,抓纪律,抓习惯养成。制定了很多班规班约,每一项班规,谢老师从不含糊,更不随意。一次傍晚放学,班里一位男生故意不打扫卫生,背起书包就走,被谢老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最后,谢老师亲自坐镇,在严厉的监督下扫完了地。‎ 爱,是谢老师留给我们最美的记忆。爱,是春风;爱是雨露。谢老师给我们的爱如春风般温柔,如雨露般甜润。她像妈妈一样疼爱着我们,又像知心姐姐一样关心帮助着我们。以前,妈妈总是说我很聪明但就是胆小,进了这个班级以后,谢老师总是鼓励我回答问题,还给我创造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以前在老家,我的成绩不怎么好,来到异地,谢老师一直给我鼓励,给我信心。现在,我的成绩跃升到班级前茅了,爸爸妈妈都夸我进步了。‎ 谢老师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严格要求我们。她那“三宝”有如神奇的金箍棒,点石成金,点树成林。谢老师!您是在我学习路上一盏明亮的启明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教诲!‎ 我爱“三宝”!我爱藏着“三宝”的谢老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审题】‎ 各位名人的话,浓缩一下就是“生活中的人、物、事等,凡能使人受教益的,皆可视以为师”,让自己受到教育和进步的可以是人,比如学校的老师,家里的长辈,社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也可以是书,比如看经典诗词让自己明礼知耻,在精神上只因自己前进的道路;比如一颗小草能够不畏环境恶劣,努力生长,也可以给自己启发,也是自己的老师,即“万物可以为师。”‎ ‎【立意】‎ ‎(某个老师)你,是我的老师;(古典诗词)你,是我的老师;(女排)你,是我的老师等等。‎ ‎【结构】‎ 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这篇文章介绍了作者的班主任。结构上使用了总分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段,分别叙述了谢老师的“细”、“严”、“爱”,每一小部分都举出了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谢老师的特点,也饱含作者对老师深深的爱。‎ ‎【素材】‎ ‎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再是那个仰望天空的小孩了。爸爸开始教我背一些更难的诗词。从《赤壁赋》到《琵琶行》,从《木兰诗》或是《滕王阁序》,上学路上,我跟着爸爸一句一句地念,不知不觉中背完了这些,上学的路似乎变得很短很短,那懵懵懂懂背下的诗也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2.再大一些,我对诗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伴一首筝曲,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江潮水波涛澎湃的情景;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想起班婕妤画扇的悲情。我爱李白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始金樽空对月”,爱那一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爱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风骨。我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而伤感,又向往在水一方佳人的神秘。诗的镌永、词的秀丽,着实令我陶醉。‎ ‎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抒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无论是江南烟雨、大漠风光,还是离别之苦、相思之切,都能牵动我的心。从一首首诗词中,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或没落。历史长河中,成就了无数瑰宝,记载了几千年的成败兴衰。‎ ‎【点睛】‎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命题作文的写作注意不可改变题目,一般要求写记叙文,按照文体要求写。此命题作文,附带了一则材料,所以它比单纯的命题作文多了一个导引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一般说来,材料可以帮助作者审题,起参考作用和提醒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