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大邱庄中学2018级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 高三年级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奄奄一息(yān) 红垣(yuán) 推销 B. 封禅(shàn) 供案(gōng) 去逝 C. 熠熠光环(yì) 苍桧(huì) 座落 D. 奢侈(chǐ) 长春坊(fāng) 攀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果然 不可思议 隆重 B. 竟然 匪夷所思 庄重 C. 果然 匪夷所思 隆重 D. 竟然 不可思议 庄重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排除,如果遇到不太肯定的读音时,就用它多组词求证。A项,“奄”读音应为“yǎn”,B项,“供”为多音字,意思是供品或口述案情时读音应为“gòng”,意思是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时读音应为“gōng”,C项,“座落”应为“坐落”,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从词语的本意理解,然后结合词语的所在语境具体去把握其含义。果然:在这里作连词,表示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竟然:表示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之外。孔子唱的衰歌表达的是一种悲观的情绪,如“哲人要辞世”,不久之后就去逝了,所以这里用“果然”。据此可排除BD。不可思议:表示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孔子圣人的光环以及他的崇高地位,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他的墓碑应该是肃穆庄重的,可实际情况却出乎常人的理解,此处应该用“匪夷所思”。故选C。 【点睛】对字音字形的备考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比如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等,毕竟这些场合下的读音和字形都是非常标准的,平时多听多看,对这块知识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思想革命与技法创新,形成了“新派武侠”风格,其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 B. 随着城市的深入发展,一些走在前列的城市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根基的品牌建设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规划上逐渐着墨于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C. 下地干活,父亲实诚又好逞强,不惜力气不耍刁,刨地,起垄,下种,锄草,在他极有力道的大手下,土地温柔和顺,像揉匀醒好的面团,他的劳作如行云流水一般。 D. 任何时候的取名,都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虽然说名字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然而大道至简,看似仅二三字的姓名,其所蕴含的学问,却是深浅高低,各有乾坤天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B项,搭配不当,错在“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内涵”和“打造”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D项,“乾坤”“天地”,重复累赘。故本题选A项。 - 21 - 【点睛】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尤其是对出现标志性词语的句子的检查。1、否定词。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2、两面词。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两面词,该句子可能搭配不当。3、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4、介词。极容易出现语病。5、并列词组。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5、数词。容易造成歧义或与前后词语上矛盾。 4.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B. 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要加强积累,识记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针对文化常识有时可根据具体的情节适当地结合文章的语境进行推断。A项,“六艺”不包括《论语》,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B项,弗罗洛是《巴黎圣母院》中的文学形象,而《大卫·科波菲尔》中出现的文学形象是大卫·科波菲尔。D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韩愈。故选C。 - 21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国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5.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 - 21 - 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 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 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6. 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 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 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 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并非必须拥有,而是有了“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故选D。 【6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注意力”重要性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从文中来看,“注意力”具有定向性,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ACD三项都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如“右手画圆,左手化方,不能两成”说明注意力不能分散;“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明注意力具有定向性,不能分散;“用心一也”也是表明注意力的指向性。只有B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注意力“定向性”不一致,不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项,“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两个部分,而“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能源”分属两大类,文中没有提到二者可以相提并论,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B项,“在任何时候,……”错误,“任何时候”这一说法太绝对,扩大范围。D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C。 三、(15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①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其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 21 - 玄龄明达史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任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太宗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并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 【注】①隐太子: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罄竭心力 罄:尽 B. 致之幕府 致:招,安置 C. 卒用玄龄之策 卒:士卒 D. 赏当其劳 劳:功劳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君幸于赵王 B. 各尽其死力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 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0. 下列句中分编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体现房玄龄精诚奉国的一组是 ①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 21 - ②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③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 ④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⑤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⑥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B.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C.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D.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据《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隐太子将要发动兵变时,唐高祖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秘密进内阁商量大事,使秦王李世民得以顺利成为皇太子。 B. 《资治通鉴·唐纪》一段中,唐太宗重用房、杜二人,善用房玄龄的谋略与杜如晦的决断,让他们密切合作,组成合力来辅佐自己,史称“房谋杜断”。 C. 《贞观政要·卷三》一段中,面对堂叔李神通对封房、杜二人国公质疑,庸太宗以汉代萧何作比,论公行赏,得到诸位功臣的认可。 D. 以上一、二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房玄龄珍惜人才,不计出身用人宽泛,取人所长,不求全责备。 13.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其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2)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 (3)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 【答案】8. C 9. C 10. B 11. D 12. A 13. (1)隐太子李建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杜一起被驱斥。 (2)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 (3)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怎么可以胡乱申诉猜疑呢? - 21 -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C项,“卒用玄龄之策”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最终采用了房玄龄的策略”,所以,“卒”,最终,最后。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C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于”,介词,到、在/介词,被。B项“其”,人称代词,代他们/指示代词,那、那些。D项“者”,代词,指人/助词,表判断,不译。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传主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能够直接体现房玄龄精诚奉国的一组”,②句写他善于吸纳人才,壮大力量③句写其“善属文”⑤句写其所受封的爵位及食邑,属间接表现。所以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作答时要从整体把握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考虑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如“玄龄”,人名;“秦府”,地名;“十余年”,表时间;“文约理赡”,对称结构。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A项,“唐高祖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错误,应该是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以”,因为;“为……所”,被动句式;“恶”,憎恶;“谮”,诬陷、中伤、说坏话;“由是”,因此。第二句得分点:“徇国”,为国出力;“故”,所以;“焉”,句末语气词。第三句得分点:“私”,偏袒;“属”,表某一类人、辈;“妄”,胡乱;“诉”,申诉。 - 21 -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 21 - 贞观元年,唐太宗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官品都列为一等,享受一千三百户的俸禄。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太原初举义旗时,我便带兵首先赶来响应,现在房玄龄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却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说:“国家大事,只在赏罚。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可知赏罚不能轻率施行。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就像汉代的萧何一样,虽没有汗马战功,但能制定策略、推荐贤能,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要封赏我当然无所吝惜,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因此功臣们相互之间说:“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怎么可以胡乱申诉猜疑呢?”当初,高祖把同宗子弟和三代之内的旁系弟侄分封为王的有几十人。太宗对臣下们说:“从两汉以来,只封子和兄弟,宗室中疏远的,除非有大功如汉代的刘贾、刘泽那样,否则一律不得受封。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就会劳苦万民。”于是把郡王宗室中没有功劳的都降封为县公。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 第Ⅱ卷 四(24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①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以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而有风致。 B.“身闲心苦一舂锄”中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 21 - C.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 D.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本句不同。 (2)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本诗颈联的用典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及蕴含的情感。 【答案】(1)C (2)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的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图景。 (3)颈联诗人由网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遇而结网”的成语,原意是不能光有愿望而不去实践,作者却一反其意,以临渊而不羡鱼,表达他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贫贱,安于淡泊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进行综合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C项,“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有误,由“我适临渊不羡鱼”“暮窗归了读残书”可知, 他羡慕的是“临渊”而不是“鱼”,羡慕的是“退隐”而不是“仕进”,表现了黄庭坚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然后再运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体的画面特点,注意对画面的描绘语言要生动形象。秋风瑟瑟,孤城形单,细雨绵绵,三日不断。首联通过选取孤城、风雨、人家、菜蔬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质朴恬静的孤城风雨图。 (3)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明确诗中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手法理解诗句含义,揭示作者的意图。 本诗颈联“我适临渊不羡鱼”化用了《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原句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结合上句“翁从旁舍来收网”可知,此处作者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反用其意,他羡慕的是“临渊”而不是“鱼”,羡慕的是“退隐”而不是“仕进”,表现了黄庭坚甘于淡泊、不求仕进。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21 -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3)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赤壁赋》)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言笑晏晏 (3). 信誓旦旦 (4). 还顾望旧乡 (5). 羁鸟恋旧林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萧(2)晏、誓(3)还顾(4)羁(5)渺、粟。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沙漠 沈宏 ①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②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③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 21 - ④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 ”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⑤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⑥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⑦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大伙都惊住了。 ⑧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⑨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我”拼死守护的水壶中其实并没有水,这在前文中有多处已经给以读者暗示,这样的安排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21 - B. 围绕着肇教授对这壶水的真相的交代固然引人入胜,然而小说最动人之处无疑是那两次对峙所体现出的特殊的环境和紧张的气氛。 C. 在那沙漠上,面对没有水的现实,人是多么的无助、无奈甚至无望,这一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自然面前人的渺小。 D. 小说以水壶为叙事中心,通过描写孟海他们与“我”的对峙,批判了人在生死抉择时为求生而丧失自我的自私。这正是小说的主要题旨所在。 E. 小说以“水壶”为线索,通过叙写考察队员走出沙漠的故事,刻画出在生死攸关时人与人不同的品格特点。 17. 小说中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18.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 ②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19.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③段文字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16. BD 17. ① 具有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己的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 具备凭借一壶沙子引领大家走出沙漠的机智与沉着 。 18. ① 运用比喻,从视觉上描写出茫茫沙漠里如血残阳的壮美,渲染出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② 与前文沙漠的茫茫沉寂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生机勃勃的景物烘托出考察队员们走出绝境的欣喜与释然。 19. ① 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故事中这壶水的来龙去脉,使小说在脉络上更为清晰。 ② 与后文第 ⑧ 段的内容相照应,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突出了肇教授的机智沉着与无私奉献的性格特点。 ③ 突出了小说主旨:人在任何逆境中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精神。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最为动人之处应为“围绕着肇教授对这壶水的真相的交代”。D项,“这正是小说的主要题旨所在”不正确,本文主要的题旨应为对肇教授那种无私的充满着人性光辉的深情地赞美。故选BD。 【17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考生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作答。”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段②中的划线句子”,然后找到画线句,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对象是夕阳西下的景色,作者把夕阳比喻成血;“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文沙漠的茫茫沉寂形成了对比,然后结合作用,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③段文字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到第③段,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结构上看有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另外,这类插入的段落,往往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从文中来看,交代故事中这壶水的来龙去脉,属于插叙,使文章情节脉络更清晰。第③段肇教授临死之前对这壶水的交代与后文第 ⑧ 段的内容相照应,突出了肇教授的机智沉着与无私奉献的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六、(10分) 20. 用所给材料一概括出一个5字短语,然后跟材料二所给短语一起组合出下联,完成一副对联。要求内容贴切,符合对联格式。 材料一 : 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5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 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 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材料二: 三千里 振国威 波涛正涌 跨海长虹 - 21 - 上联:四十年改革犹酣,仰观日月星,望天巨眼施神力 【答案】下联:三千里波涛正涌,横穿港珠澳,跨海长虹振国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撰写对联能力。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本题中,根据对联词性结构相对的要求,“四十年”对“三千里”,“改革犹酣”对“波涛正涌”,“望天巨眼施神力”对“跨海长虹振国威”。“仰观日月星”的对句从材料一中选出,“仰观”是动词,“日月星”是名词,材料一的内容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横贯香港、澳门和珠海,缩短行车时间。可以提取的关键名词是港珠澳,和“日月星”相对,可以提取动词“横贯”和“仰观”相对。故答案为:三千里波涛正涌,横贯港珠澳,跨海长虹振国威。 【点睛】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类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学生要知道对联的特点:(一)、字数相等。(二)、平仄相对。(三)、词性相当。(四)、内容相关。(五)、结构相称。 2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颜渊在谈自己的志向,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观点一:认同子路的志向,子路的志向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即自己有东西要与朋友共享,朋友用坏了东西自己也不心痛。 理由如下:(1)帮助朋友是爱心的体现;(2)如果人人都能关心、帮助朋友,那么这个社会风气就会很好了。 观点二:认同颜渊的志向,颜渊的志向是“愿无伐善,无施劳”,即不要自我夸耀。理由如下:(1)夸耀的实质是自我骄傲;(2)夸耀是为了表现自己,达到一定的目的;(3)自我夸耀不利于向善,不利于进步。 - 21 - 观点三:认同孔子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使老人安逸,信任朋友,关心小孩。理由如下:(1)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达到极至的表现;(2)这是大爱大同世界的体现,真正仁者是“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夫子之志表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夫子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原文中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颜渊三人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是老人安逸,信任朋友,关心小孩,孔子的志向表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子路的志向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意思是自己有东西要与朋友共享,朋友用坏了东西自己也不心痛,子路的志向着眼于处理与朋友的关系;颜渊的志向是“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即不要自我夸耀,颜渊的志向着眼于自我修养。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现实来说明理由即可。 七、(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暖意融融,春风拂面。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五一劳动节。 - 21 -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万亩良田。是劳动,让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 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首先可以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的、有自信、有志气的人。其次,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分析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可见,家务劳动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个别同学当值日生不负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大扫除时耍滑头,别人忙的满头大汗,他却躲在一旁;有的同学甚至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衣服,懒得洗脸洗脚。回到家更是以小皇帝自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是可耻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表明: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12分钟,还不及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确实,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太少了,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前辈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勤奋劳动。在校做好学校的所有值日工作,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快乐!更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最后,我代表全班同学提前祝老师和同学们五一节快乐!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3 - 21 - )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正信方面的导向功能。 立意角度: (1)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2) 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良好素质; (3) 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 素材准备: 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之一。《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小学就学会了的一首歌曲,那句“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早已根植我们的脑海中。 2. 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你给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你就会拥有多少快乐与幸福。 3.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的确,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今天我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哪一样不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动最光荣! 4. 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劳动的楷模,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生活:“铁人”王进喜不顾身体的虚弱,以“铁人”的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功立业;上海平凡的房屋修理水电工徐虎,21年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及时雨”;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 - 21 -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 结构设想: 本题是一篇演讲稿,比较适合写出议论文。主旨是倡导全校同学“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之后要有结束语。在开头之后,尽快地进入主题,从多角度论述劳动的意思。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①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②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③不爱劳动的思想是危险的;④爱劳动要落实到行动上。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最终回到主题上来。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