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究竟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估价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理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 18 - 批评家要开拓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 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了,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材料二: 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任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而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 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 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 (摘编自明飞龙《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材料三: 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 18 -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表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希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使得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批评处境尴尬。 B.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C.材料一指出批评家在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面前自愿堕落,可视之为材料二中指出的文学批评的“寄生"缺陷。 D.材料 三认为批评家不应该完全放弃理论训练,所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要全部吸收,开拓新的理论视野。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8 - A.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是文学批评重建与作家、读者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途径。 B.能进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 C.有思想的文学批评可以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这也意味着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其批评对象,去探究人类新生活。 D.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既要对阅读怀着极大的热忱,又要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3.下列文学批评中,作为论据束支撑材料二观点最好的一项是(3分) 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评《雷雨》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文学批评应该“以思想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 18 -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 18 -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 - 18 - 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 - 18 - ,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执政不得已,除锋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D.服章,“服”指“服饰;“章”指帽子,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阶身份。 - 18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庭院,替百姓明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的爱戴。 B.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订交,并荐举他赴京应试。 C.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后来马绛被举荐做御史时,遭王钦若再三阻挠。 D.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面对宰相的直言劝告,他却不为所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4分) (2)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4分) 14.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①。 西园②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 18 - ①樽罍:酒杯。 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曲罢,江水映月,四下无声,令人陶醉。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每年夏季,各种荷花顶着骄阳,争相竞馥。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绮;墨绿的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微风拂过,随着荷叶的摆动在滚动,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 18 - 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企菊的清高,没有腊梅的刚烈,荷花有的是从容不迫的泰然,贫贱不移的气度。,而优雅的荷花却可以入药,可以被制成各种佳肴。莲子湖、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小吃更是举不胜举。 荷花,并不只有这些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敦颐的《爱莲说》启示人们,荷花真正的清净不在于身,而在于心。故乡的荷花使我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浮躁,不急躁。每当想起荷花湖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洁净无暇的荷花,我就会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联想到高洁的品质,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关系。“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意,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夸张 设问 排比B.比喻 反问 排比 C.比喻 设问 反复D.夸张 反问 反复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荷花象征着和平、和谐、合作、团结,崇尚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5分) - 18 - 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一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C (3分。A项逻辑关系混乱,据原文“一方面....另一方面.... ,二者是并列关系,选项“使得”将并列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B项曲解文意,“突出表现”之说原文未提及,“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错,应为“缺乏对作品的感悟能力”;D项表述绝对化,根据材料一“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和材料三“滥用固然是错误的”,可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要全部吸收”错误。) - 18 - 2.C (3 分。说法绝对,并非“必须”。) 3.B (3分。材料二指出“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故选B项。) 4.①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③论证语言简洁平实中不乏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4 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示例一:以思想为中心。 ①有思想的文学批评能与作家平等对话,引导文学创作。 ②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灵魂,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让批评家投身其中的理由。③思想能够让文学批评实现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示例二:以读者为中心。 ①文学批评应让读者“看得懂、信得过" ,引发情感共鸣,重塑公信力。 ②文学批评应体察人心、人情、人性,感性体认文学的人文魅力。 ③文学批评要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让其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也可答二者兼顾,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 C(“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 7.D(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 8.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9.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11.c - 18 - 12.A(“专门营造一庭院”错。) 13.(1)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 (2)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14.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参考译文】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令举荐乡贡,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初入仕途,担任秘省校书郎,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乘机用道义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社会安定,太平无事。十年以后,父老乡亲中还有称赞马绛的。 又调任寿州录事参军。回京后,到吏部候选,被皇帝召见答问,选派职事官位,授予莱州防御判官。当时蔡齐在读书学生中间,没有名声。马绛一见他说:“海滨之地竟有这样的奇士俊才。”结为忘年交,每天与他交游,很是快乐。这一年, 马绛主试乡试,首先选送蔡齐。会试张榜,蔡齐位居天下举无之首。马降因此赢得慧眼识人的名声。任期满,改任著郎佐郎。遭遇亲丧回乡守制。结束后,调任秘书丞、梧州知府。马绛性情刚直,不屈服于上司,以同流合污为耻,因此官位一直得不到升迁。马绛曾说:“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因而在鄠、杜两县间的终南高峰之下、靠近水边竹林处营造别墅,作为隐居之地。等到从岭南归来,称疾辞官,愤然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前宰相王曙尚在任上,平素了解马绛,蔡齐也在翰林院,多次勉励马绛出仕回朝,一起举荐他,于是凭借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秦州通判。当时,河阳相王钦若担任秦州知州,做事多是一味顺服、毫无原则,马绛持法公正,刚直不阿。王钦若很不高兴。手下对马绛说:“应该姑且顺和。”马绛说:“坚守正道叫做和,朝廷设置官史,怎能把苟且顺应作为和呢?我只懂的一心奉公。”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返回朝廷,出任坊州,赐穿五品服饰。蔡齐拜受御史中丞,奉诏令举荐御史,于是把马绛的名字呈上,当时王钦若做宰相,三次奏请三次被拒绝,蔡齐怀揣诏令到中书省说:“ - 18 - 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当权者不得已,授予马绛殿中侍御史之职,不久,改为侍御史,马绛素严谨自守,出任监察之职,正言正行,不惧惮权威。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马绛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马绛说:“优良的农夫能够耕种却不一定能收割。读书人本有原则,违背原则来求取名声,不是我的追求。”他像这样爱惜名节。庆历八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15.C(“拟人”非“拟物”。) 16.①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愤慨。 ②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颈联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8.B (3 分。“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金菊的清高,没有腊梅的剛烈”运用了排比手法,“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绮;墨绿的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运用了比喻手法,“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运用了反问手法。) 19.①交代“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自然得出“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如果去掉就显得突兀;②运用反问,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引人深思。③原文用“可以"一词,语言表述更严谨。(4分。每点2分) 20.①雍容华贵的牡丹只可用于观赏(可另选事物,符合要求即可。)②荷花还能净化人的心灵。(4分。每句2分,符合要求即可。) 21.答案: 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③“只要/就”改为“只有/才”;④在“警示”后加上“信息”;⑥将“不断”移到“给我们”之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阅读每句话,根据病句类型判断是否存在表达的问题,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解答修改表达问题题的技巧: 1)阅读语段,寻找有问题的表达之处; 2)根据病句六大类型,逐句判断是否存在语病; - 18 - 3)确定序号,并做出修改。 22.“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 23.作文分析 这道作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对时事热点的观察思考与哲理思辨有机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深远、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观察思考它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文题以“变与不变”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样,“变与不变”是一个适应性广泛的哲学命题,文题以“疫情”作了具体的限制。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类似,这道题目文章基本立意上的门槛并不高。材料已明确指出,“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哪些东西应该变?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及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哪些东西不能变?那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团结协作、担当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没有变。这些都大致框定了考生同学作文立意的基本立场和情感倾向。这种框定固然限制了立意选择上的空间,但也大大降低了立意的难度。能够让考生发挥个人才智和写作特长,从而拉开作文档次的地方主要不在立意,而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察”能力。所谓“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谓顽强、团结、奉献、助人的精神品质,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考生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用具体鲜活的生活内容让这些概念“活”起来。同样是亲身经历新冠疫情,有的同学善于观察和品味,能够从中发现有价值、有内涵的“材料”;有的同学可能只能走马观花、随波逐流而已,这中间会有天渊之别。二是“思考”深度。“变与不变”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两者在新冠疫情下分别是怎样体现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状态,就需要考生在作文中具体呈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体现在这里,作文境界的高低也体现在这里。三是表达的水平。包括思路、结构、语言、手法等常规指标。补充说明两点:一是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不要求面面俱到。材料中虽出现较多“变”和“不变”的概念,但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学生选取某些具体的方面,比如在“变”上只写“学习方式”或只论述“眼光”,“不变”上只阐述“团结”等。二是作文的文体类型和格式没有具体限制。题目只是要求参加征文比赛,并未在文体上作具体规定。 参考立意 - 18 - 1.非新无以为进,非新无以为守 2.知常达变,开物成务3.因时而变,莫忘坚守4.变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不变是一种坚守与品格5.坚守传承,适时而变6.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前行7.改变或是坚守,皆是民族复兴之帆8.不忘初心,因时而化9.鼎新革故求发展,坚守初心铸辉煌 优秀作文 变与不变 殊途同归 我们都变了,我们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开口闭口都是“防疫”“消毒”。我们又都没变,共克时艰的精神古今一体,家国天下的团结信念始终如一。变与不变,都是向着同一个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打败新冠,护我河清海晏,家国平安。二者,殊途而同归。 【第1段统领全文,由“都变了”的表层现象引出“都没变”的深层精神,亮出中心论点。】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举国上下都为之做出牺牲。 2020年春节前,除夕夜,数万医疗大军星夜驰援武汉。无数医疗工作者改变了原来陪伴家人过节守岁的习惯,奔赴到抗疫一线。他们知道,为了祖国,这点必须变。14亿人,居家隔离,飞必需不得外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长最严的隔离,前后时长将近两个月。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晨练、夜跑、聚会、遛狗……都被改变。但我们心甘情愿,我们知道,为了护佑生命,为了家国,这也必须得变。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尝试网上学习,网上办公,自己做饭……每个人都在变。开学归来,身边的同学虽不能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但对老师,对校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员,理解增加了许多——这也让我们一下子成长起来。 【以上两段详谈“变”】 中国很幸运,她总是被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恒久的勇气、精神,在基辛格笔下,在本次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 18 - 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良知、感动、理性、正直,这样的品质从未改变。正是这些材料和元素,构建了一个个“里厄”,不论是挂帅出征,挺身逆行的钟南山院士,直言发声的李兰娟院士,抑或是护士、职员、记者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都是结实的生命力量,以情义丰满的血肉之躯,构筑了武汉的精神城墙。 这是中国的不变。上至孔、孟,中述颜真卿、海瑞,下至陈天华、孙文,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变;从“兼济天下”到“粉身碎骨浑不怕”,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担当奉献的品质不变。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中国人是不畏艰险、勇克时艰的龙的子孙。这事实,千年不变。 【以上三段详谈“不变”】 变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的是一种心性和信念。变与不变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变与不变,双管齐下,既灵活变通,又执着坚守,方能正确回应疫情之下“觅渡觅渡觅何处”的嗟问,护我家国平安。 【谈“变与不变”背后的精神内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冬日里,不做逐波逐流者,不做无谓坚守者。如此,方能在春回大地时叹一句:明媚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结尾从“怎么办”的角度发出呼告。全篇语言典雅流畅,妙不可言。】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