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 2022 届(一下)半期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 邓江波 世界阅读日已经过去,而阅读的风还在继续吹。政府层面,“全民阅读”连续四年被写 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新提法更从“倡导”升格为“大力推动”:个人层面,阅读也被 当成必须完成的一项生存活动。 阅读的回潮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也正在 被极大地重塑。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那便是“快”和“多”。前者描述的是 阅读形态,而后者指向的则是阅读心态。 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线性阅读。 对一段文字的摄取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考。即使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也只是 提升了速度。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一方面,阅读 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 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 由读者占据主动的线性阅读逐渐沉寂,进攻性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占据上风。另一方面,从文 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上世纪三四十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尖锐地指出,在被技术和资本驱动的机械化复制时代,“流 行文化”已失去独特性和多样性。现代人变得满足和顺从,失去反思和创新的能力。由于过 于悲观和愤激,且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动性,这种观点曾一度招致很多批评。但其思辨精 神在今天不仅不过时,反而更显稀缺。在这个“数字化复制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可视化和娱乐化,已是悲哀的事实。 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近年来,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以及各 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不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种温文尔雅的哲言,而是“一年读 180 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之类急不可耐的 训诫。细看这些说法,会发现后者所指的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 而所谓的阅读技巧很可能只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 - 2 - 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 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比如,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等等。从社会学 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这是一种“阅读表演”。不论是表演给自己还是别人看, 都是为了构筑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这种对阅读的热情,虽然看上去很美很脱俗, 但其本质依然是急功近利的。 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成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 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 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 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摘自 2017 年 5 月 4 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阅读日已经过去,阅读的回潮却还在继续,无论政府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重视阅读 活动。 B. 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阅读逻辑,线性阅读正逐步被进攻性阅读 取代。 C. 现代人求“快”贪“多”的阅读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 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D. 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深刻的社会成因是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 楚自己的危险处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述了新时代阅读具有形态上求快、心态上贪多的特点。 B. 文章对阿多诺等人的观点先抑后扬,先批评其过于悲观和愤激,再指出其思辨精神于今天 更显稀缺。 C. 文章以社会学的观点指出很多年轻人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的阅读行为不过是一种 “阅读表演”。 D. 文章在论证了新时代阅读的特点后,分析了很多年轻人的“阅读”目的及贪“多”求 “快”的阅读姿态背后的成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信息技术的革新,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可见阅读的对象也变成了各种多 - 3 - 媒体元素。 B. 现在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阅读主题有所变化,这反映出人们的文化心态和需求已不同往 日。 C. 我们身边有些年轻人会心血来潮地网购一摞新书但却很少翻看,这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阅 读表演”。 D. 我们应该尝试从外部压力中抽身,利用闲暇时间静心读书,才能呈现出阅读的理想状态。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 项,“线性阅读正逐步被进攻性阅读取代”错误。结合原文“由读者占据主动的线性阅读逐 渐沉寂,进攻性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占据上风”分析,选项中“线性阅读正逐步被进攻性阅读 取代”夸大了程度。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文章对阿多诺等人的观点先抑后扬”“先批评其过于悲观和愤激”错误。结合“由于 过于悲观和愤激,且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动性,这种观点曾一度招致很多批评。但其思辨 精神在今天不仅不过时,反而更显稀缺。在这个‘数字化复制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 化、可视化和娱乐化,已是悲哀的事实”分析,原文只是陈述了“由于过于悲观和愤激,且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动性,这种观点曾一度招致很多批评”,这种观点曾一度招致很多批 评,肯定其中的“思辨精神”,并不是“欲扬先抑”。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 4 -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 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 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 性句子等。 C 项,“我们身边有些年轻人会心血来潮地……是一种‘阅读表演’”错误。结合“很多年轻 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比如,摆一杯咖啡、一本书, 拍照发到朋友圈,等等。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这是一种‘阅读表演’。 不论是表演给自己还是别人看,都是为了构筑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分析,“网 购一摞新书但却很少翻看”,不能构成“阅读表演”。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 3 月 16 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 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 - 5 - 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 15 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 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包村扶贫干部肖华龙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动态。那 些奋战在一线的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这位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谈 起工作,肖华龙充满干劲,“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帮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效,2020 年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我们不能落后!” 23 岁的黄子高去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西藏拉萨中学支教。自学校线上教学开 展以来,黄子高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进行备课,力争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 育。“虽不能去前线抗疫,但我可以在教书育人中贡献力量。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与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各条战线的青年一起,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他说。 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战“疫”一线前辈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这段日子里北京大学口腔医 学院学生赵虹乔的习惯。“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是我学 习的楷模。”赵虹乔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时刻 准备着,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彰显蓬勃力量交出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的回信激励广大青年勇挑重担,继续奋斗》) 材料二: “撒娇”“卖萌”“宝宝”“小确幸”……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 90 后、00 后身上的标签, 很多人也在担心这些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 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这些青年人展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围绕“爱国是最大的责 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等话题,冯秀军 为观众们讲述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课堂上,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 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 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 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摘编自 2020 年 3 月 10 日人民网报道《全国大学生同时在线!现象级“思政大课”云端开 - 6 - 讲》) 材料三: 正如当时的万千学子一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 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 为己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后,父亲蔡钟泗带着全家避居印尼。可是,蔡其矫不甘偷安异域, 1938 年春节,他不顾父亲反对,假到昆明西南联大深造之名,毅然乘船回国。他在新加坡中 转时,经人买到英文版的《西行漫记》,并一路翻阅,及至仰光,革命浪漫主义的热情已延烧 整个胸腔。此时,曾相约回国救亡的同学王孙静,同样苦于家长阻挠不能离家。见到蔡其矫 后,王孙静便把行李放在蔡其矫箱中,以送其上船为由,与家人不辞而别。 他们都是华侨子 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安。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月 25 日《福建日报》文章《春天永不归去,海浪从未止息——诗人蔡其 矫百年诞辰回望》)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一线疫情防控最为重要,脱贫攻坚则是次要任务。 B. 此次疫情,对西藏学校的教学有一定影响,但可以克服。 C. 90 后、00 后青年,以各自不同的行动表明他们并不脆弱。 D. 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热血青年定能勇挑重担,担当责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的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党中央 的肯定。 B. 在当今中国,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 C. 由于满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广大华侨子弟在祖国生死存亡之际,千方百计回国,慷慨 赴死。 D. 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有许多中国青年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他们都是可敬的。 6. 1957 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要把祖国的希望变为现实,青年人应该怎样 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C 6. ①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政治信仰。②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③积极投身实践,以 实际行动爱国。④肩挑重担,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⑤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 7 -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 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 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 项,“脱贫攻坚则是次要任务”错误,原文“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包村扶贫干 部肖华龙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动态。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这位 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谈起工作,肖华龙充满干劲,‘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帮 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效,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落后’”,可知文本并未提到脱 贫攻坚是次要任务,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由于满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广大华侨子弟在祖国生死存亡之际,千方百计回国, 慷慨赴死”错误,强加因果,前后原文“正如当时的万千学子一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 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 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为己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后,父亲蔡钟泗带着全家避 居印尼。可是,蔡其矫不甘偷安异域,1938 年春节,他不顾父亲反对,假到昆明西南联大深 造之名,毅然乘船回国。他在新加坡中转时,经人买到英文版的《西行漫记》,并一路翻阅, 及至仰光,革命浪漫主义的热情已延烧整个胸腔。此时,曾相约回国救亡的同学王孙静,同 样苦于家长阻挠不能离家。见到蔡其矫后,王孙静便把行李放在蔡其矫箱中,以送其上船为 由,与家人不辞而别。 他们都是华侨子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 安”,可知“满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是蔡其矫在回国途中的感受,不是“广大华侨子弟 在祖国生死存亡之际,千方百计回国,慷慨赴死”的原因。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 8 -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 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 原文“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 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为己任”“他们都是华侨 子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安”,可概括出“树立远大志向,坚 定政治信仰”; “赵虹乔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时刻准备着,将 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可概括出“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 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也激励着这位 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 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可概括出 “积极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爱国”; “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 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可概括出“肩挑重担,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 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 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可概括出“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35 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 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 - 9 - 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 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 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 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 年 10 月 25 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 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 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 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 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 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 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 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 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 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 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 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 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 - 10 - 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 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 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 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 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 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 1 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 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 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 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 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 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 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 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 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 来。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了老旺这个 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B. “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 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C. 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 - 11 - 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D. 小说四次提到 1935 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反复渲染,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尤其是结尾 “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拓宽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堪称神来之笔 8. 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 理的用意。 【答案】7. B 8. ①表现了瓦村学校的偏僻贫穷;②为小说结尾老旺捐款作铺垫;③为了 刻画曹老师这个踏着老一辈的足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为改变瓦村贫穷落后面貌, 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9. ①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衬托(烘托)主要人物, 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 老师精神的感召;③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 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 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 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 盾。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回答此类题型,先要了解小说相关情节的内容,然后从 情节结构、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回答。 文本中开头和结尾处写到了曹老师领学生打柴。开头明确指出“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 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由此来衬托出那里的贫穷落后; 结尾处是老旺提到的,写到“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 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由此可 知,文章写打柴为老旺捐钱作了铺垫。另外,写曹老师领学生打柴,首先体现了曹老师的伟 - 12 - 大的献身精神。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 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 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主要是为 主要人物服务,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 本题中,“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曹 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根据曹老师的指点”“后来的消息是 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 办公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 是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 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所以,“曹 老师”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 主旨,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3 - 裴粲字文亮。沉重善风仪,颇以骄豪为失。高阳王雍曾以事属粲,粲不从,雍甚为恨。 雍为州牧,粲往修谒,雍含怒待之。粲神情闲迈,举止抑扬,雍目之不觉解颜。及坐定,谓 粲曰:“相爱举动,可更为一行。”后世宗闻粲善自标置,欲观其风度,忽令传诏就家急召 之,须臾之间,使者相属,合家惬惧,不测所以,粲更恬然,神色不变。世宗叹异之。时仆 射高肇以外戚之贵,势倾一时,朝士见者咸望尘拜谒。粲候肇,惟长揖而已。及还,家人尤 责之,粲曰:“何可自同凡俗也。”又曾诣清河王怿,下车始进,便属暴雨;粲容步舒雅,不 以沾濡改节。怿乃令人抟盖覆之,叹谓左右曰:“何代无奇人!”性好释学..,亲升讲座,虽 持义未精,而风韵可重。但不涉经史..,终为知音所轻。前废帝初,征为中书令。后正月晦., 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敢上寿酒帝 曰:“昔岁北海入朝,暂窃神器,具闻尔日卿戒之以酒。今欲使我饮,何异于往情?”粲曰: “北海志在沉湎,故谏其所失。陛下齐圣溫克,臣敢献微诚。”帝曰:“实乃寡德,甚愧来 誉。”仍为命酌。出帝初,出为胶州刺史。属时亢旱,士民劝令祷于海神。粲惮违众心,乃 为祈请,直据胡床,举杯而言曰:“仆白君。”左右云:“前后例皆拜谒。”粲曰:“五岳.. 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安有方伯而致礼海神也?”卒不肯拜。时青州叛贼耿翔受萧衍假署, 寇乱三齐。粲唯高谈虚论,不事防御之术。翔乘其无备,掩袭州城。左右白言贼至,粲云: “岂有此理!”左右又言已入州门,粲乃徐云:“耿王可引上厅事,自余部众且付城外。” 其不达时变如此。寻为翔所害,送首萧衍,时年六十五。 (选自《魏书·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 敢上寿酒/ B. 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 敢上寿酒/ C. 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 敢上寿酒/ D. 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 敢上寿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学”,即佛学,指的是对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经典与佛陀学说的研究。 B.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如“六经”“十三经”等;“史”主要指各种历史典籍。 - 14 - C. 农历每月的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则称“朔”。 D. “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粲骄傲豪放,又风度雅致。他拒绝给高阳王元雍办某事,结果元雍怀恨在心;他拜谒元 雍时显得闲适洒脱,让元雍怒颜渐消。 B. 裴粲临事镇定,又不慕权贵。面对皇帝突然下令传诏到他家的紧急召见,他然置之;面对 仆射髙肇的高贵的外戚身份,他仅拱手作揖。 C. 裴粲能言善辩,得皇帝欢心。他陪同皇帝出宫游览洛水之滨时奉敬贺酒,面对皇帝质疑不 劝北海喝酒,他机灵应对,终于获得皇帝奖赏。 D. 裴粲性格固执,又高谈阔论。主持祈祷海神时,他不采纳身边的人劝说他按照惯例的建议, 最终也没有拜谒海神;耿翔偷袭州城时,他不做任何防御。 13. 翻译 (1)文中划线句:又曾诣清河王怿,下车始进,便属暴雨;粲容步舒雅,不以沾濡改节。 (2)翻译课内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又曾经去拜谒清河王元怿,下车刚要进门,便下起暴雨。裴粲步态从容娴雅,不因 淋湿衣服而改变应有的礼节。(2)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 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 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意:节闵帝出游至洛水之滨,裴粲在御座前再拜说:“今年年节和美,圣驾出游,臣有幸 参与陪同,侍奉燕乐,不胜欢饮与感激,冒昧奉敬贺酒一杯。”“粲”是主人公裴粲,作主 语,此前需要断开,排除 B;“曰”引出对话,“曰”后需要打底裤,排除 C;“幸参陪从” 与“豫奉燕乐”结构相对称,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 15 -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识。 C 项,“终于获得皇帝奖赏”错误,原文说的是“仍为命酌”,即“同意酌酒尽饮”。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诣,拜谒;容步舒雅,步态从容娴雅;沾濡,淋湿衣服;节,礼节。 (2)衣,穿;王,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 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裴粲字文亮。性情沉稳,注重风度仪表,颇以骄横豪纵为做人的失误。高阳王元雍曾有 事嘱托他办理,他不同意,元雍十分恼恨。过后不久,适逢九月九日举行马射,皇帝命令京 畿内的太守都到京师观看。元雍当时为州牧,裴粲去拜谒,元雍怒气冲冲地接待他。裴粲神 情闲适俊迈,举止抑扬有礼,元雍见了不觉怒气稍解。等到坐定后,对裴粲说:“非常喜欢 你的举止,可出去再走一趟。” 后来,宣武帝听说裴粲喜欢自我标榜名分地位,想看看他的 风度,令人传旨到家里召见他。短短的时间内使者一个接着一个,全家都很恐惧,不知道发 - 16 - 生了什么事。裴粲更加恬静,神色不变,宣武帝对他十分惊叹和奇异。当时,仆射高肇凭借 外戚的地位权倾一时,朝廷官员遇见他,都远远地下拜。裴粲遇见他,惟双手一揖而已。回 到家,家人都埋怨他,他说:“我怎么能同那些凡夫俗子一样呢?”又曾经去拜谒清河王元 怿,下车刚要进门,便下起暴雨。裴粲步态从容娴雅,不因淋湿衣服而改变应有的礼节。元 怿便令人给他撑伞,感叹地对左右说:“哪一个朝代没有奇人啊!” 裴粲喜好佛学,亲自讲 佛说法,虽然持义不精,而精神弥足珍重,但却疏于儒家经典,始终为熟悉他的人所轻视。 节闵帝元恭初登帝位(节惠宗普泰元年二月己巳廿九,531 年 4 月 1 日),任裴粲为中书令。 正月晦日,节闵帝出游至洛水之滨,裴粲在御座前再拜说:“今年年节和美,圣驾出游,臣 有幸参与陪同,侍奉燕乐,不胜欢饮与感激,冒昧奉敬贺酒一杯。”节闵帝说:“过去北海 王占据京城暂时窃取了国柄,你却告诫他不要饮酒,今天却要让我饮,为什么和从前不一样 了呢?”裴粲说:“北海王沉湎酒色,所以劝谏他的过失;陛下智虑敏达,蕴藉自持,所以, 臣我敢献上一片微薄的忠诚。”节闵帝说:“十分惭愧你的赞誉。”便命饮酒。孝武帝元修 即位之初,任裴粲为胶州刺史。当时大旱,当地人劝他向海神祈祷。裴粲怕违拗众人的意愿, 便为之祈祷。他径直坐在椅子上,举起杯子说:“我如何与海神对话?”周围人对他说:“过 去都照例要向海神拜谒。”裴粲说:“三公犹如五岳,四渎好比诸侯,地方大吏怎么能向海 神下拜致礼?”终于不肯向海神下拜。其时,青州一带有叛贼耿翔在山东一带纵横,裴粲只 会高谈阔论,不进行防御。耿翔乘他没有准备,突然袭击了胶州州城,僚属对他说贼兵已经 攻城,他说:“真是岂有此理!”手下人又告诉他“贼兵已攻入州城城门。”他才慢吞吞地 说:“可将耿大王引上官厅,其余部众暂且交给城内百姓料理。”不通达事变到了如此荒唐 的程度。不久被耿翔所害,将他的首级送给了南梁,时年六十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眇,同“渺”。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7 - A. 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恩泽,唯独欣慰的是收获了与林景思的友 情。 B. 颔联先写林的贫穷至骨,再写其胸怀千古、豪气凌云,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格 的赞美之情。 C. 颈联既表达出与林景思相见恨晚的遗憾,也充分展现出诗人的重情重义。 D. “尺书”一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难舍难分。 15. “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哪些诗句的艺术手 法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用天地的阔大 反衬自己离开对方后的渺小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2)“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 处”“此去经年”都用虚写的方式,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先抑后扬”错误,写林的穷困并不是对它的贬抑,而是用他的眼前的穷困与远大的抱 负进行对比,表达对其人格的赞美。选项手法理解错误。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与感悟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 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结合相关手法分析相同之处即可。 “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同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运用反衬的手法,使得 词人的黯淡心情与天容水色的境界辽阔形成了对比,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后 夜相思”、“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运用虚写,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把词 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 18 - 【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 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 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 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 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 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 (2)《马说》中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______。 (3)《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 场面。 【答案】(1)清荣峻茂(2)其真不知马也(3)何陋之有(4)似与游者相乐(5)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6)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7)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 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峻茂、虚诞、彭殇、苇、万顷、喧豗、砯崖。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辉煌只如 ,转瞬即逝。然而,在这其中,却有一种 文学体裁在三百多年中一直 ,照亮着女性文学创作的天空,拥有广大的读者和作 者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就是弹词。弹词,又称为南词。其形 - 19 - 式散韵相间,有说有唱,边弹边唱,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在封建社会,广大的女性,日处深 闺之中,无以自遣,她们的理想、抱负只能托于幻梦。而弹词通俗易懂、 ,易为 一般群众所接受;故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又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叙最为她们所关注的 婚姻情爱之事;( )。弹词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文本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 殊的文体。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它们常常是 ,几十万字至一百万字不等。在弹词 作品中,既有了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将之真 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从中也可见中国文学中雅与俗的转化与结合,精英文 化与大众文化的交融与变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眼云烟 长盛不衰 浅尝辄止 鸿篇巨制 B. 过眼云烟 经久不衰 浅尝辄止 连篇累牍 C. 昙花一现 长盛不衰 深入浅出 鸿篇巨制 D. 昙花一现 经久不衰 深入浅出 连篇累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B.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C.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 D.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 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B.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文学的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 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C.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 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D.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 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 20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昙花一现: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结合“女性文学 的辉煌”“转瞬即逝”分析,选用“昙花一现”。 长盛不衰: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 高的旺盛状态。结合“照亮着女性文学创作的天空,拥有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群,给我们留下 了大量的作品”分析,选用“长盛不衰”。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 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结合“弹词通俗易懂”“易为一般群众所 接受”分析,选用“深入浅出”。 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连篇累牍:贬义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结合“几十万字至一百万字不等”分析,选用“鸿篇巨制”。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文的句式,应该是先谈弹词本身的内容,然后再谈弹词与人的关系,所以去掉 C 项、D 项。 A 项、B 项,第一句话都提到了“韵文”,与之相搭的一定是音乐性,“便于记诵”与“正投 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衔接恰当,排除 A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弹词作品属于文学作品,因此一定是先有文学特征再有其他,据 - 21 - 此答案应该在 A 项、C 项中选择。第二处“两者”指的就是文学特征和说唱表演的痕迹,他们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只同样代指这两点,只有将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 实面貌,逻辑关系更严密。故选 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 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给人类带来巨大 的灾难。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①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 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②______,我们就失去 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答案】①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②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是嵌入型补 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 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 信息。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文段主要说的是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答题时注意前后文 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面的“有利于”,所以该处应是说“二氧化碳 增加会带来好处”。第②空,根据“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可知,此处语境强调 “植物”的重要性,结合“如果土壤被污染”和“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 ‘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可知该处应填写“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 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 - 22 - 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 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流给著名作家贾牛的一封短信。信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 出并改正。 尊敬的贾先生: 您已被邀请为我社顾问。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不胜感激。同 时,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 23 日上午 9 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请届时一定光临。 敬祝 安康 刘流 2020 年 6 月 1 日 (1)将______改为______;(2)将_____ 改为______;(3)将_____ 改为______。 【答案】(1)“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改为“屈就我社顾问”(2)“尽绵薄之力”改为“多多 提出宝贵意见”(3)“一定”删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 求找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 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 此题语境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著名作家的一封信,是书面语体,考生应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此处应用一个表敬的词语“屈就”。 “尽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 “一定”语气生硬,用于对方不礼貌。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 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 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 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 - 23 - 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 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 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赞美的力量 原本琴技被评价为“锯床腿”的女孩,在树林里练习的过程中总会收到一位老妇人的赞 美,于是女孩的琴技逐渐有所提升。老妇人不因女孩一开始糟糕的琴技而批评她,反而赞美 她,赞美使女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步。可见,赞美蕴含了巨大的力量。 赞美能给人带来信心。赞美总是与鼓励和肯定分不开,当一个人收获了肯定,自信往往 会倍增。撒切尔夫人能够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即得益于她的父亲从小对她的赞美。这样的 赞美,使她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不畏手畏脚,而且越来越有信心。父亲的赞美,认可和肯定 了她的能力,也激发了她的自信。正因如此,才会诞生这个闻名于世的“铁娘子”。因此, 赞美是信心的能量源泉。 赞美能给人带来动力。赞美会让人觉得这不可辜负,而这种心理会成为人们拼命努力的 内在动力之一。戴尔·卡耐基曾说,“使对方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好一件事、他在这件事 上很有潜力可挖,那么他就会废寝忘食,努力把事情办得更好。”这种信任最直接的表达方 式就是赞美,赞美给人以能量,给人以责任,给人以愉悦,得到赞美之后的满足感和勇气往 往可以抵御一切,受到赞美的人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所以,赞美能激发人们的动力。 赞美能给世界带来美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赞美别人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包容、 开阔的胸怀,那么,受到赞美的人也一定不吝啬赞美别人,赞美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爱 的桥梁。殷庆功有一句话,“要是每一个孩子的诗情画意都能得到人们的欣赏赞美,那么世 界将不愁成为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世界。”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赞美担 当,赞美坚持,同时也赞美努力,赞美进步,那世界也不愁成为一个美丽而充满爱的世界。 善意大多是通过赞美抒发,它能温暖寒冰,点亮黑暗。人人都喜欢听到赞美,它总能为人心 之善埋下一颗种子,所以,赞美能使世界多一分善,少一分恶,多一分温情,少一分冷酷。 我们需要赞美,同时也要学会赞美。玛丽·凯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比金钱和性更 为人们所需——认可和赞美。”善于赞美,乐于赞美,赞美之词就像给予别人的那朵玫瑰, 温暖他人也芬芳了自己……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这是一个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拉小提琴的故事。按照由果溯因的 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的进步除了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妇 人的赞许”“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这个小女孩是幸运的,她从赞美声中得到了进步的力量。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 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教育中应当适时地对一些孩 子加以赞美,使他们获得一种精神动力,获得一种成长的力量。对缺乏自信的学生一点赞美, 使他们获得自信;对遭受挫折的学生一点赞美,使他们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对自律性差的 学生一点赞美,使他们获得进步的动力……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我们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 分析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谈赏识对于人 的激励作用。 参考立意:(1)赞美的力量(2)赏识是激励人的强大动力(3)我们需要赞美,同时也要学 会赞美 参考素材: (1)在科学史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一位小学生,由于他的耳朵失聪、加上他 思维方法奇特,老师认为他是无可救药的,于是,就把他退学了。回到家里母亲并没有对孩 子失望,并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最聪明的,你将来一定能有大作为,今后妈妈在家教你。 在妈妈辅导下,他完成了学业,后来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去世时,为了悼念他,全 美国熄灯五分钟。他就是大发明家爱迪生。假如,没有母亲的肯定和赞美,这个世界上将会 多一位顽皮的孩子,少一位大发明家,电灯和录音机的发明将会向后推迟若干年。 (2)一个世纪前,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个工厂里,有一位刚刚满十岁的童工,他很渴望成 为一名歌唱家,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当头给他泼了一瓢凉水,老师对他说:“你不可能成为 歌唱家,你根本没有好的歌喉。你唱歌的声音就像穿过百叶窗的风一样。”但,孩子的母亲 知道他的宏志之后,没有像那位老师那样,而是惊喜的把孩子紧紧的拥进怀里,并说:“妈 妈相信你会成功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母亲为了省钱给儿子上音乐课的学费,走路连 鞋都舍不得穿。后来,正是这位贫穷母亲的赞扬创造了奇迹,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他成为了 - 25 - 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卡卢梭。 (3)前任福特汽车总裁皮特森就有习惯每天写纸条称赞员工。他说“你每天最重要的十分钟, 就是你花在鼓励员工上的时间。”皮特森认为,管理人“把事情做对”,领导人更要“做对 的事”,如果只照书本做管理,只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衡量员工的努力,进展有限,但如果 同时用脑与用心去领导,诚心肯定每个人以激发个人动力,当每个人都成功时,团体必能成 功。作为领导者,具有欣赏之心,勇敢地把成就给部下,赞美部下的优点,不仅能很好的调 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很好的获得追随者,建立起自己的领导魅力。 (4)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待人处事,最有效的灵丹妙药就是能够适时地给 他人播撒心灵上的阳光和雨露,即:感谢、鼓励、欣赏和赞美。接受是一种能力,欣赏是一 种心境,只有懂得欣赏和感恩的人,才能真诚的肯定和赞美别人。 结构示例:《赞美的力量》,议论文。开篇简引材料,亮明观点:赞美蕴含了巨大的力量。正 文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设置三个分论点:赞美能给人带来信心;赞美能给人带来动力;赞 美能给世界带来美好。从不同层面分析“赞美”对于人的成长、世界的美好所起到的作用。 结尾总结:我们需要赞美,同时也要学会赞美。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 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 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 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 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 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 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 26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