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

1 第九课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 1.《国殇》 屈原(见《湘夫人》相关介绍)。 2.《燕歌行》 高适(约 704—约 765),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 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有《高常侍集》流传于世。代表作品:《燕歌行》《蓟门行 五首》《塞上》《塞下曲》 《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 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 《渔翁》。 4.《菩萨蛮》 温庭筠(约 812—约 870),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 相温彦博之后裔。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 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 韦”。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代表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 《望江南》等。 5.《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睢景臣(生卒年不详),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江苏 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 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知背景] 1.《国殇》 2 这首诗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楚国人民为了保 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 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2.《燕歌行》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 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 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 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 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 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 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 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 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 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4.《菩萨蛮》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 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十四首》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 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5.《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据《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十二年十月,刘邦在评定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后,归途 中路过沛县时,曾大摆筵席,招待故人子弟,并在席间唱《大风歌》,着实风光了一场。本 曲就是以这一史实为题材写成。 [知常识] 1.花间词 花间词是以唐代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的词。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得此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秾艳,多堆砌华丽 3 的词藻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 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和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2.般涉调 词曲音乐的十二宫调之一。属于般涉调的词牌主要有“木兰花”“玉树后庭花”“苏幕 遮”等;属于般涉调的曲牌主要有“耍孩儿”“哨遍”等。 3.十二宫调 十二宫调包括“正宫、黄钟宫、般涉调、越调、中吕宫、大石调、南吕宫、商调、商角 调、仙吕宫、双调、小石调”等。 一、字音识记 1.车错毂.兮(gǔ) 2.躐.余行.(liè háng) 3.左骖殪..兮(cān yì) 4.霾.两轮兮(mái) 5.絷.四马(zhí) 6.天时怼.兮(duì) 7. 金(chuāng) 8.旌旆.(pèi) 9.草腓.(féi) 10.瀚.海(hàn) 11.玉箸.(zhù) 12.飘飖.(yáo) 13.惊风乱飐.(zhǎn) 14.薜荔..(bì lì) 15.鬓.云(bìn) 16.绣罗襦.(rú) 17.鹧鸪..(zhè gū) 18.胸脯.(pú) 19.抬头觑.(qù) 20.拽埧..(zhuài jù) 4 21.几斛.(hú) 22.揪捽.(zuó) 23.銮舆..(luán yú) 二、词语释义 1.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交错 2.矢.交坠兮士争先 矢:箭 3.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躐:践踏 4.霾两轮兮絷.四马 絷:绳索绊住了马足 5.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握 6.天时怼.兮威灵怒 怼:怨恨 7.平原忽.兮路超远 忽:渺茫 8.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悔恨 9.诚.既勇兮又以武 诚:诚然、确实 10.汉家烟尘..在东北 烟尘:战争 11.男儿本自重横行.. 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12. 金伐鼓下榆关 :击打 13.旌旆逶迤..碣石间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14.山川萧条极.边土 极:穷尽 15.胡骑凭陵..杂风雨 凭陵:恃势欺凌 16.大漠穷秋塞草腓. 腓:枯萎 17.身当恩遇常轻.敌 轻:藐视 18.边庭飘飖..那可度 飘飖:形容长风万里 19.绝域..苍茫无所有 绝域:极远之地 20.寒声一夜传刁斗.. 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21.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22.城上高楼接大荒...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3.惊风乱飐.芙蓉水 飐:吹动 24.鬓云欲度.香腮雪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5 25.新贴绣罗襦. 襦:短衣、短袄 26.这差使不寻俗... 不寻俗:非同寻常 27.索.应付 索:必须 28.匹头里几面旗舒. 舒:飘展,展开 29.你身须.姓刘 须:应该 30.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嗜好,沉迷 31.差发内旋.拨还 旋:立即 三、名句默写 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3.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4.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5.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6.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1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12.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4.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1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6.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7.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8.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9.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20.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21.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2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6 2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4.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2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27.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9.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30.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31.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了解行文脉络 1.《国殇》 精神永存 赞中有叙 叙中有赞 2.《燕歌行》 基调:慷慨悲壮 事:(战争)出师——战败——被围——结局(心愿) 人:(四组对比)唐军——敌军 士卒——将军 征人——思妇 古将军——今将军 7 景:塞外肃杀阴惨的秋景——大漠 衰草 孤城 落日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愁思茫茫 (苍凉、豪迈) 阻隔(重 遮、九 曲) 寂寞(共 来 滞) 4.《菩萨蛮》 5.《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高祖 还乡 见驾→鄙视 骂驾→无赖 滑稽 可笑 二、把握文章主旨 1.《国殇》 本诗通过对激励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 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 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 2.《燕歌行》 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 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 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本诗借景抒怀,通过对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 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之人的深切怀念之 情,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4.《菩萨蛮》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 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给人以女性化的审 美感受。 5.《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文中通过对乡中接驾的准备、车驾的排场和汉高祖当年的寒酸与劣迹等内容的叙述,揭 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和藏在黄袍之后的真正面目。 8 流露出了作者对刘邦式人物形象的蔑视、斥责的情感。 一、阅读《国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是如何生动地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的? 答: 提示:本诗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如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 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 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 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 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的场景。 2.这首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例分析。 答: 提示:文章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带长剑 兮挟秦弓”二句,前者用“吴戈”“犀甲”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恰又为下文描写他们牺 牲之壮烈打下了基础;后者用“长剑”“秦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 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二、阅读《燕歌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3.这首诗展现了哪几种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 答: 提示:情境一: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军,“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境二:军情紧急,战场惨烈,“校尉羽书飞瀚海”“战士军前半死生”。 情境三:前方将领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顾士兵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境四:将士顽强杀敌,报效国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9 情境五:前方将士凄凉悲壮,艰难岁月,“边庭飘飖那可度”“寒声一夜传刁斗”“君 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情境六:征人、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表现了诗人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他们的凄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腐败将领 的鄙弃等情感。 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提示:作者连用“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 出了一种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烘托了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 三、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5.“愁思”贯穿全诗,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 提示: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 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 倍感寂寞,愁思更深。“愁思”贯穿全诗。 6.“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两句诗有何含意? 答: 提示:这两句写在城楼上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有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芙蓉与薜荔象征着美好 与芳洁的人格,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惊风”“密雨”象征着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10 也正切合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处境。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 慨。 四、阅读《菩萨蛮》,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7.词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弄”字有何作用? 答: 提示:(1)表现出了诗中的女主人公独居深闺,无人欣赏的孤独寂寞。 (2)“弄”字有反复摆弄、欣赏之意。写出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千回百转,虽然容貌娇美, 却因无人欣赏而感到无限幽怨的情态。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答: 提示:(1)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 孤独。 (2)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出了闺中女子外表的 娇美。 (3)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等一系列动作,塑 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五、阅读《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9.这篇套曲构思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1 提示: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作者以乡民的视角来叙述。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 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 ②运用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 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 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使读者明白,那高高在上、不 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 《国殇》 1.渲染、夸张手法 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 子,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 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 鼓”等诗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概。 2.格调高昂悲壮 诗中所描写的战斗是十分悲壮的,但作者所表现的战士的形象是英勇无畏、奋勇争先、 情绪高昂慷慨的,作者抒情的主调又是热烈赞扬战士们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因 12 此,场面虽然悲壮,却洋溢着高昂的战斗激情,使全诗富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起到了鼓舞人 心的作用。 《燕歌行》 1.对比手法 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 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和将军 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到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 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 2.铺垫与衬托 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 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 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 “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仍含有强烈对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然而,最触动 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薜荔墙”显然是另 有深意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草来形容自身的志行 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 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了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境遇。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 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现。 2.感情真挚,委婉含蓄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好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 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 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得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 的殷切怀念之情。 全诗构思精妙,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 虽较低沉,却富有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菩萨蛮》 1.运用白描手法而又辞藻绮丽 13 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词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 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带一点私人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 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 婉含蓄而已。温庭筠词的绮丽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辞藻堆砌和铺陈,而是词人感情和心态的一 种艺术表现方法。 2.反衬手法 词中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如: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 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文八支曲子分为三层意思: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 的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的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 赖行径,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 2.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 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 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 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 全不同。口语运用得好,可使人物性格鲜明清晰。 素材主题 友 谊 [课内·提炼] 士穷乃见节义 元和十年,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他得知 刘禹锡(字梦得)被贬为播州刺史时,流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 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 14 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给皇帝,愿用自己上任所住的柳州与刘禹 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 刺史。韩愈在记述柳宗元的上述事实后,感叹道:“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刘禹锡与柳宗 元之间的这种挚友之情,有如夜空中的明月,有如黑暗中的烛光,千百年来,一直照亮着中 国文坛与政坛的一片天空。 [课外·延伸] 1.世纪友情 巴金和冰心之间的友谊,是文坛公开的一段佳话。从上世纪 30 年代相识,60 余年以来, 他们一直以姐弟相称,巴金是冰心的“老弟”,冰心是巴金的“大姐”。1985 年《中国作 家》创刊,冯骥才提议,把那篇写巴金的文章,取名为《巴金这个人……》,并嘱一定要问 过冰心老人。后来,冰心在电话中说:“题目我同意,‘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 1994 年,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同年, 巴金给冰心的题字:“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 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2.名言警句 (1)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柯尔律治 (2)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 宣的契约。——伏尔泰 (3)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 克思 (4)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 吕克特 (5)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运用·点拨]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优美的诗句歌颂与赞美 过它。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共 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的遭遇,使刘禹锡与柳宗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顺境时 相互支持;在天涯沦落时,互相砥砺。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冰心与巴金的友 谊,则跨越了一个世纪,他们将友谊谱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永远感动着后人。 15 (时间:40 分钟 分值:50 分) 一、基础巩固(1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刚强兮不可凌. 凌: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 轻:蔑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 回:回环 解析:选 C 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妇城南..欲断肠 ②海天..愁思正茫茫 ③美人帐下犹歌舞.. ④矢交坠兮士争先. ⑤身既 死兮神.以灵 ⑥身当恩遇常轻.敌 ⑦征人蓟北..空回首 A.①③/②⑤⑥/④⑦ B.①②⑦/③⑤/④⑥ 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⑥⑦/②③④/⑤ 解析:选 B ①②⑦名词作状语;③⑤名词作动词;④⑥形容词作动词。 3.下面的诗歌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解析:选 D 以荒居、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A 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B 项, 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C 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 4.名句默写。(6 分) 16 (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 二、阅读鉴赏(27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 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4 分) 答: 17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4 分) 答: 答案:(1)霜露、黄叶、寒花。 (2)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之情。 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 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 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 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过 分 水 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注]一夜声。 [注] 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 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4 分) 答: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 分) 答: 答案:(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 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连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18 [双调] 殿前欢·夏 薛昂夫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注]。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 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注] 冰壶:此处指月亮。 (1)曲中作者为什么对西湖的夏日景象产生出了“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受?(5 分) 答: (2)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通‘怎’)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都有表现流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 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6 分) 答: 答案:(1)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万顷、月影沉璧、流莺啼鸣、笙歌婉转, 青年男女互唤嬉戏的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或:诗人面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实 有虚的美丽动人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 (2)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运用了 拟人方法表现出对西湖喜爱的感情。 三、语言运用(8 分) 8.不改变句意,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4 分)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 的故事。 答: 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 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 19 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9.认真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反映的社会现象: 解决的办法: 解析:本题要求从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办法两个角度诠释漫画。诠释漫画内容,要注 意两点:①漫画中变形的内容。这幅漫画变形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名校变成了大花盆, 而普通学校变成了小花盆;二是教育资源只针对名校而没有涉及普通学校。②变形内容体现 的社会(人生)意义。从漫画中可以看到,教育资源集中在名校使得普通学校连一朵花都没有 了。至于解决的办法,可以从如何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 答案:(反映的社会现象:)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使得名校独大,普通学校越来越弱。 (意思对即可) (解决的办法:)加速改革进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20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基础巩固(18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晴天亦老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解析:选 C 晴—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径自,拿来 B.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 C.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拉开弓 D.山川萧条极.边土 极:穷尽 解析:选 D A 项,径:即、就;B 项,惩:悔恨;C 项,张:演奏。 3.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解析:选 B 前后两句均为动宾结构,在动词后停顿。应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青。 4.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 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 A.杜甫 李商隐 苏轼 B.李白 白居易 陆游 C.杜甫 白居易 陆游 D.李白 李商隐 苏轼 解析:选 C 抓住“草堂”“新乐府”“放翁”等有指向性的地名、名号或文学现象来 21 判断。 5.名句默写。(6 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二、阅读鉴赏(6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 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 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 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 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 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 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 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 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 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 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 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 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 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 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 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 22 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 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6.下列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 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 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解析:选 C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 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3 分) (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解析:选 D 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词人对岁月流 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词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 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 作用。A、C 两项侧重写景,B 项侧重言志。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 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 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态中呈现出鲜明的回 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 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解析:选 B 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23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11 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5 分) 答: 答案:一、二两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两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两句借景抒情, 七、八两句借象征抒情。 1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6 分) 答: 答案: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 上。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11~12 题。(11 分) 清 平 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 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 平 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24 答: 答案: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1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7 分) 答: 答案: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 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 生命之物,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3~14 题。(11 分) 越调·平湖乐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流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 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3.曲子前两句表现他乡的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5 分) 答: 答案:秋日湖面,水波不兴,放眼望去,如同白练初展,在隔着薄纱般的烟雾中,时时 传来采菱女那喧哗嬉戏的笑语。由此可见,他乡之景是那么的美丽,他乡之人是那么的爽朗, 他乡生活是那样的欢乐。 14.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25 答案:这首曲子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前五句极力渲 染他乡之美,后三句笔锋陡转,观景生情,想到自己归期遥遥,勾起了作者思乡之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18 分) 李白的江油 韩作荣 ①江油是一座小城,其声名远播,是因为李白的缘故。一座城市,一处建筑,因名家的 诗文而名垂千古、家喻户晓,已数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均是如此。而李白与屈原 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其故里江油也被誉为“天才的哺育地、光明的源头”。 ②在江油,你会感到这里的山川风物、民风民俗似乎都被李白的诗魂所浸透。青莲乡的 陇西院被称为李白的出生地。江油,关于李白的民间传说颇多,从“其母食红鲤而生李白” 到“铁杵磨针”,乃至“诗镇石牛”“井洗笔砚”“勇斗白龙”“匡山习剑”等传说,都和 诗人的“谪仙”之名相符,亦充满了故乡人对李白的尊崇与热爱…… ③李白二十余岁时离开蜀地,倚剑远游。但李白毕竟在蜀乡长大,蜀人之聪慧、蜀地之 青山绿水和天梯栈道,都给他心灵以滋润……巴蜀多奇诡之才,多孤傲之士,锦官城又是销 金纵酒重感官享乐之地,这个“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场所,给了他充分张 扬个性的空间……最终成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客和“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诗仙。 ④也许与诗人了无羁绊的狂放性格有关,也许与异域文化的精神熏陶和老庄、魏晋玄学 的影响有关,也许与包容古今万物的盛唐时代有关,这位“凤歌笑孔丘”的诗人,活得潇洒 自然,诗也奔放不羁,极少写受格律束缚的律诗,而擅乐府。古人论诗,多论比兴,并不提 倡在诗中言事,可李白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言事。目前当代诗人的新诗在厌倦了抒情、 象征、意象的经营之后,也已回归了晓畅明白,喜叙述和细节的捕捉了。这让我想起了李白 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看来,一千三百年前的诗人在 单纯以及细节的叙述中已为今天诗人的探索提供了典范。当然,李白的诗更多的是呈现豪迈 洒脱、进取飘逸风格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⑤李白逝世已一千多年了,今天,人们不仅仍能从他的诗中感受那不竭的艺术魅力、盛 唐精神和诗人的人性追求。在李白的故里,人们还能看到哺育这位天才诗人的灵山秀水及其 独特的地域文化,也能领略至今尚存的一些诗的语境。 ⑥在江油,人们仰望寰宇,追思诗魂,月球上有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山脉,地球上有用他 的名字命名的“太白号”旅游列车。而李白纪念馆、太白碑林、太白公园等,亦已建成或在 26 规划待建之中。 ⑦江油这座小城,到处都有李白的遗迹,到处都有李白的诗文,到处都有李白的传说, 看来江油应当称之为“李白的江油”了。 15.根据语境补充第①段画线部分(至少举两个例子),使上下文通顺、合理。(4 分) 答: 答案:示例 1: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 示例 2:如岳阳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杜甫的《登岳阳楼》)而增色,滕王阁因王 勃的《滕王阁序》而扬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蜚声中外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 即可) 16.根据文意,概括介绍李白诗歌的特点,并说明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4 分) 答: 答案:①特点:奔放不羁,极少受格律束缚,豪迈洒脱、进取飘逸;言事,喜叙述,注 意细节的捕捉。 ②意义:为今天诗人的探索提供了典范,让后人通过其诗作,领略其艺术魅力和人格精 神,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17.文章大量引用关于李白的民间传说和诗句,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4 分) 答: 答案:①引用关于李白的民间传说,既赋予李白的身世以神秘色彩,也表达了故乡人对 李白的尊崇与热爱。 ②民间传说和诗句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也有利于表达作 者对诗人的倾慕之情。 18.第⑦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如何理解画线句“江油应当称之为‘李白的江 油’了”。(6 分) 答: 27 答案:(1)照应前文,收束全文,深化中心。(2)①李白是江油人,李白让江油声名远播, 走向世界。②江油的一切都打上了李白的烙印。(意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12 分) 19.下面是学了《李凭箜篌引》后,老师对其音乐效果的评价,请你在横线处填入恰当 的句子。(4 分) 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________________;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乐声 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________________;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答案: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 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 分) 材料一: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材料二:(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 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涉及原则的事情要坚持,但有时事物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又要采取变通的 方式。(解答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题目,首先明确两则材料的内容,其次再谈认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调查数据并归纳出三个结论。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 确。(4 分) 南方某网站发起“你担心西南大旱有何影响”的调查,问卷共列出 9 个选项,网友只能 就其中自己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投票。共有 60 000 余名网友参加了此项活动,调查结果如 下: 序号 问题项 关注度(%) 1 南方和北方是否会同旱? 21.5 2 粮价上涨是否会虚惊一场? 17 28 3 城市用水是否会实行限额供给制? 15 4 西南水电供应骤减、煤价上扬,电价是否会上涨? 12.6 5 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是否风景依旧? 10.6 6 水利建设待启,水利概念股是否会受到热捧? 8.4 7 鲜花受旱,世博、亚运用花是否会受到影响? 6.3 8 茅台酒、普洱茶的生产是否会遭受影响,导致价格上涨? 4.1 9 其他 4.5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解析:此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关注数据 分配,把数据合理分类。按数据分配显示,可得出第一条结论;而水、电、粮等可归为民生 类;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是否风景依旧则体现了旅游在当今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其他数据再 联合所有调查结果,可得出总结性结论。 答案:结论一:担心旱情发展是网民强烈的心声。结论二:面对旱情,民生问题(水、 电、粮等)最牵动老百姓的心。结论三:对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的关注折射出旅游在当今人 们生活中的地位。结论四:环境问题关系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任选三个即可)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中学签约做数 学老师。其导师写下 3 000 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 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 自述其原因:“我已经厌恶科研,对此已失去兴趣;科研让我压力大,太累;中学生活稳定, 自己也有能力胜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该作文选取的是一则社会时事材料。审题时应关注材料中涉及的对象、相 29 关事件要素及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材料对清华大学博士生萧杨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 机会,与北京一所中学签约的行为作出分析,对其导师的惋惜与困惑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背 景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考生可以围绕如下立意进行写作: ①放弃与选择;②人生的价值追求;③现实与理想;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⑤做自己感 兴趣、喜欢的事;⑥如何面对压力;⑦找准自己的位置;⑧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⑨面对 生活应持有的态度;⑩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例文] 掀掉理智的煎锅 若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名利的荆棘小路,另一条是舒适安宁的广阔大道,你会选 择哪条?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而萧杨只是选择了安定的生活,这无分对错。 现实是锋利的磨刀石,它能磨平人的棱角,磨去人的锐气。但若萧杨在浮沉人生路中最 终悟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成功。这并非失去理想,不思进取,相反,这是 一种量力而行、有自知之明的勇敢明智之举。 泰戈尔曾说:“让睁眼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着它的刺。”当今社会,多少人在仰视、艳 羡那些生活在玫瑰花丛上的成功人士,但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花香背后的刺?电影《霸王别姬》 里关师傅一语道破:“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 欲望,他们背负着太多。而过大的生活压力让人不堪重负,富士康的“十三跳”和关于“近 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大大增长”的调查报告都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人有追求固然好,但生命 有不能承受之重,与其太累,何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反,让我们猜想一下,假若萧杨在中学任教,是否就浪费了满腹才华?萧杨离去的理 由之一是对科研已失去兴趣,试问一个没有满腔兴趣和激情的科学工作者,又怎能盼望他有 所成就?而离开科研生活后的萧杨却说不定能在闲适生活中重拾兴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也 只是一名中学教师,而“文坛新星”韩寒,写作也只是他的副业。谁又敢肯定萧杨不会在浇 花之际一时技痒,着手研究专业问题从而有所突破?人生就是这样,若人总是做着违心的事, 如何尽人生之欢? 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而沙漠大黄则向四周伸展肥硕碧 绿的叶片。植物尚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何况人类?泰戈尔诗曰:“当鸟翼系上了黄金, 这鸟永不能再在天空翱翔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安宁生活的权利,何必让名利和舆论束 缚自己的选择,每个正确的选择都自有人生的精彩。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写道:“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引 30 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放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萧杨听从内心 的呼声选择了安稳,鲁迅遵循内心的引领弃医从文,尚雯婕为了心中的音乐梦放弃了优异的 法语学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吧,掀掉理智的煎锅!总有一些选择不合人意,总有一 种放弃代价巨大。听凭内心的呼唤吧,选择最合适的人生,风雨兼程! [点评] 文题新颖、形象,紧扣材料。文章开头由两条生活之路的选择导入,结合萧杨 的选择,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量力而行、有自知之明 的勇敢明智之举。下面接着联系现实,论证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正确。指出了“每 个正确的选择都自有人生的精彩”。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联系萧杨的 选择,进一步印证了观点。最后发出号召,号召人们要敢于选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