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之二略读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
之二略读 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成功了又如何?失败了又如何?一时的成功很快就会被淹没,如 果不甘心就此而已就要不断努力;一时的失败不是一生的罪恶,如果 不甘心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就要站起来再次努力。当你体会过成功, 经历过失败,就会明白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可以快速地冲向最高点, 也可以快速地到达最低点。 当你走过繁华和苍凉,所谓的成功和失败都只是人生中的一次经 历。试着淡然地看待得与失,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不会被成功冲昏 头脑,也不会被失败轻易击垮。 美字体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江 雪 。 赏美文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弘一法师,他是丰子恺的先生。在许多方面,子恺得益于这位老 师的都很大。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 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 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 做客时怕给人家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 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 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 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 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丰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 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 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我二十年前看见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 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花生米不满足》《病车》之类,到如今脑里 还有很清晰的印象,而我素来是一个健忘的人。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 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候使你置身市尘, 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 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 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 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丰子恺的漫画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他主要是受日本著名漫画 家竹久梦二,以及与他同龄的工笔漫画家蕗谷虹儿的影响,尤其是竹久 梦二,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丰子恺的漫画中,许多作品与竹久梦二 异曲同工,甚至在创作手法上和坚劲的线条上都如出一辙。比如,在画 人物时都喜欢不画眼睛,甚至没有耳朵、鼻子、嘴巴。他们同样都以意 为主,惜墨如金。丰子恺在论述自己的画时也说:如果意已经到了,笔 就没有意义了。 丰子恺的漫画始终以诙谐、幽默、淡淡的愁绪和暖暖的温情为主 调,他与竹久梦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投入了更多的人生慨叹和遐思,拥 有更多的人生滋味。俞平伯曾这样赞扬:他的画实是中国一创格,既有 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有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他的画是无字的散文, 无声的诗歌。是牵动人思想行走的小说。丰子恺以简简单单的笔墨,为 什么在那个时代能赢得那么多人的热爱?我想,除了独特的思想性之 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感,是他把心与民生融在一起,与人类生存融 在一起。所以,在丰子恺笔下,经常会出现馄饨摊、豆浆铺、理发店、 茶水房;他的笔触始终围绕着普通人、平凡人,围绕着人的喜忧,人的 离愁,人的伤感,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丰子恺说,我不喜欢纯粹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我也不喜欢钻进古 人堆里不出来,画那些小桥流水,烟村泛家,我希望我的绘画中有人情 味和社会问题,我希望我的绘画是文学方式的另一种表态。这就是丰子 恺与他同时代绝大多数画家的区别。他的画里盛的是善念、慈心和仁义, 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任何朝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被淘汰 的东西。 两篇散文都展示了某种“如真似幻的梦境”,或通过对大自然云 霓的描写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时代“云霓”,或通过对埃菲尔铁塔的 描写,让人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文章就是这样“写实藏 虚,虚实相生”,使铁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 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请以“虚实结合”为手段,写一段文字,400 字左右。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秋姑娘轻盈地走来了。 太阳仿佛硕大的甜橙,散着几缕光芒;水清澈冰凉,荡漾着,闪 动着;树立在路旁,叶片在天地间百转千回,与风为伴,翩翩起舞, 尔后悄然无声地落在地上。 “秋丛绕社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这是大诗人元稹对菊喜爱的写照,那菊花有大的、小的、 黄的、白的、紫的……这里一朵,那里一簇,姹紫嫣红。花里散着清 香,心中的杂念顿时一扫而光,宁静和喜悦令人心旷神怡。花下,有 蜂儿劳作,有蝶儿嬉戏。小草大都开始变黄,有的仍夹杂着翠色。一 抹黄,一抹绿,给大地穿上了暖和的秋装。 风是最平常的,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没有春风的温暖,没有夏 风的闷热,更没有冬风的凛冽。时而凉丝丝,轻悄悄,拂过我的脸颊; 时而用力猛扑过来,带着些泥土、灰尘、树叶和清香。听,树叶轻轻 作响;看,雁儿开始南迁,落叶开始飞翔。我伸手去抓那风,它却渐 渐消逝了。这不就是秋风吗?带着几许清凉,几分洒脱。 秋的清凉中,还掺杂着火热!枫树林由青转为橘红,层层叠叠的 叶片起伏着,飘动着,远远望去,宛如天边朵朵红云。树叶大大小小, 像披肩,像彩霞,在风中为人们献上一支激情四射的舞蹈。我注视着 这片烈火般的枫树林,情感也似乎和它一起,燃烧起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窥.视(kūi) 轻飏.(yánɡ) 坠.落(duò) B.逃遁.(dùn) 抽搐.(xù) 鞭笞.(chī) C.怜悯.(mǐn) 无恙.(yànɡ) 淹没.(mò) D.纤.绳(xiān) 笼.罩(lǒnɡ) 晃.悠(huànɡ) 解析:A 项,“坠”读 zhuì;B 项,“搐”读 chù;D 项,“纤”读 qi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绝境 隔绝 博物馆 钢揽铁索 B.压抑 赡仰 铁匣子 文丝不动 C.抚摸 挑逗 望远镜 断裂倒塌 D.耐心 淡漠 塞纳河 标新立义 解析:A 项,揽—缆;B 项,赡—瞻,文—纹;D 项,义—异。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 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 理依然________,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 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 ③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A.颠扑不破 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B.颠扑不破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C.牢不可破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D.牢不可破 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解析: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很多道理”应用“颠扑不破”。“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 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 秀人物。“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 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 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 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 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 C.2013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 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 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 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 APP 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 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 让你躲无可躲。 解析:B 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 项,“主 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 D 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 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 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解析:④句式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 ①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④句,即可选定 B。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6~7 题。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天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 于出现。现在,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 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 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 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 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 是模仿《关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 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 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 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 当作该书的代序。 6.“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是隐喻,需要结合文章 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其意义。 答案:指当时中国严峻的社会环境,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 和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担忧,以及自觉地把个人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和使命感。 7.第二段中有一处“云霓”为什么加引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处的引号具有特殊含义,可结合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答案:这里的“云霓”显然超越了自然界“云霓”的原始含义, 而被作者赋予了社会时代风云的特殊内涵,成了作者对自己艺术创作 的价值定位和目标期许。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0 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 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 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 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 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和。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 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 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 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 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 苦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 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 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 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 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 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 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 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 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 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 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 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 栀梅兰谁敢不从?唯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 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在春晖中的 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 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 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 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 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 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 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 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 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 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 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 惊世骇俗。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 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借 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 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这一成语在文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牡丹 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但它属于贬义成语的翻新使用,多少有些 贬义,其感情色彩不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解析:A 项,“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与原文意思相悖, “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在原文没有依据。C 项,花开二十日不能 算花期短暂,对“没有牡丹的日子”的特指意义理解有误;最主要的 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D 项,“放浪形骸”虽然属于贬义成语的翻 新使用,但在文中却无一丝贬义,其感情色彩恰恰符合赞颂牡丹怒放 的语境。 答案:B 9.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 意分条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2) 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10.“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 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写牡丹之美,是赞颂人的高贵品格。维护人格的尊严, 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世俗;为将美好留驻人 间,不吝惜生命……这便是惊世骇俗之美。 四、创新语用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古建筑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 感,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为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城市开发建设中, 古建筑常常受到惊人的破坏,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它具有不可再生性 ②人类创造辉煌也毁坏辉煌 ③要 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 12.下面是一幅漫画,如果将其作为一幅宣传画,你觉得适合用 于哪个特定的节日或活动,并请写出这幅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连贯,描述准确,内容完整,不超过 75 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用于“读书节”。“苹果”是智慧的象征,书籍是智慧 的台阶。要想摘取智慧之果,就必须以书籍为台阶。一阶比一阶高, 是一个人的阅读学习由少而多的积累过程,这也是智慧形成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要“高大”起来,就必须站在书籍上。书籍是通往智慧的 必经之路。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的①、②处补写出合适的句子。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 对一切的才华,我都有一种倾慕。我爱放翁的高傲——“挥袖上 西峰,孤绝去天无尺”,“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旷达——“莫听穿林打叶 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稼 轩的超脱放逸——“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 家向酒泉”,“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答案:示例:①李白的豪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 ②李商隐的执着深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