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 3 蜀道难 蜀相 Word版含解析
1 3 蜀道难 蜀相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豺.狼(cái) 巉.岩(chán) 祠.堂(cí)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yǔn) 黄鹤.(gáo)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扪参.(cā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石栈.(zhàn) 咨嗟.(jiē) 抚膺.(yīnɡ) 答案 D 解析 A 项,“豺”应读“chái”;B 项,“吮”应读“shǔn”,“鹤”应读“hè”;C 项,“参”应读“shē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 答案 C 解析 C 项,坐:空,徒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B.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 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可怪也欤 答案 B 解析 A 项,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B 项,都是副词,只是。C 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 项,①代词,它;②难道,表反问语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2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 B 解析 B 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 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 谢”“使……滚动”“使……舞动”。 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 A 解析 A 项,“然后”在文中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今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故事的句子是 “ , ”。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 的曲折盘旋之貌。 (3)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 ,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4)杜甫用“ ,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4)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7~10 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 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 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 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C 解析 C 项,“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于文无据。 8.下列对这首诗第二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节一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 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 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比喻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 比喻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造成一 种排山倒海之势。 答案 C 解析 C 项,不是运用比喻手法,而是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 衬托绝壁之险。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 句是否重复?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前者点面结合,后者 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岭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 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 解析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 10.“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 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随而来 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令 人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极言蜀道之难。 解析作者写蜀道的“险”,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既有动静相生,也有不同的特写镜头,更重要的是选取 了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1~12 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诗歌前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象征 诸葛亮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1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自”“空”两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 而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 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婉转动听,可有谁听呢?借此突出了诸葛武侯祠的寂寞、荒凉、凄清,由 此自然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 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6 分 实际得分: 分 一、课外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2 题。(9 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诗人一大早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 成一片,构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图画。 B.颔联写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这两句暗 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线索。 C.“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与青色的云 气相接,浑然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 D.“飞泉挂碧峰”一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的艺术魅力。 答案 B 解析 B 项,“为最后两句设下线索”错误,应是“埋下伏笔”。 2.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的心情由上山时欣赏山景的愉快惬意和对与朋友即将相见的期盼、喜悦,变成到达 后却不遇道士的失望和焦虑。②前两联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的所见所闻,把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 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写了出来,表现出诗人穿行在山间心情愉快惬意;颈联写道士处所的近景,写野竹、 5 飞泉,形成一种宁静优美而壮观的奇境,表现出诗人的心情兴奋激动。③尾联写诗人造访道士未遇的 失望,在等待中,诗人倚松再三。其中“愁”字颇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生动形象。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 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变化。本题注意答出情感“愉快惬意”“期盼喜悦”“失望和 焦虑”的变化,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3~4 题。(9 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 家,故有“野泊”之说。 B.颔联融情于景,境界开阔,情感悲壮。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 角声,沉郁悲抑之情难以排遣。 C.颈联含蓄蕴藉。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欲问行朝近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 横”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答案 C 解析 C 项,“含蓄蕴藉”错,颈联用“客泪”“愁”“惊”等词鲜明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4.后人评价本诗颔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手法。①周诗颔联上句写视觉(静景),诗人立于洞庭 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下句写听觉(动景),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视听结合,渲 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②李诗颔联前一句从听觉描写,在深秋死寂中满城响起角声;后一句从视觉描 写,晚霞映照战场,胭脂般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渲染出战地的悲 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写景手法的能力。两首诗都运用了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手法。①周诗颔联前一 句写视觉(静景),“斗柄阑干洞庭野”,望天无语,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野”字,亦见望久,始 见斗柄横斜;后一句写听觉(动景),“角声凄断岳阳城”,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作者听角伤怀,角声 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并且,这两句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 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②李诗颔联前一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从 6 听觉描写,在深秋死寂中满城响起角声,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诗中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 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后一句“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描写,晚霞映照战场,胭脂般的血迹凝结 在大地上,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视听结合(动静结 合),渲染出战地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二、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 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 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 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 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 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 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 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 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 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答案 B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选择正确句式使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正确选项是 B 项。四个选项语义基本相 同,语法全都正确,所不同的就是每项的句式有差别。要答对该题,首先要对文段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 然后结合上下文,找出最恰当的句式。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和上下文都很和谐的句子。从文段内容 来看,括号前面的部分说的是新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使画家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要摇摆抉择,所以 A、 B 两项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开头,直接承接上文,比 C、D 两项以“画家”开头衔接更好。因此,第一 次选择可以去掉 C、D 两项。而 A、B 两项句式不同,结合下文来看,B 项句式和下文的“也造就了当 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一致,放在一起很协调。另外,从语义上来看,A 项的语义是尺度的把握决定了画 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B 项的语义是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尺度的把握,结合全文,显然 B 项是恰当的。综合这两个方面,B 项最恰当。虽然本题所隐含的语言学理论比较复杂,但是在实际的 考查中并不需要掌握全部理论。只要能正确理解文段的逻辑关系,再加上长期阅读带来的语感,答对 本题并不困难。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7 答案 B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对引号在具体语境中所起作用的辨析能力。正确选项是 B 项。文中出现考点的 句子是“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 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这里的“长跪不起”并不表示字面意思,而是 把这样一个动作作为内心崇敬的象征。A 项中的“之”用引号标示出来,表示引号内的字不表示意义, 文中只是取其形状。B 项中的“厚壁障”加了引号,“壁障”也作“障壁”,指屏障、墙壁等遮挡物,这里并 不是说“我”和“父亲”之间隔了真的厚厚的壁障,而是用“厚壁障”这样一种事物象征二人之间内心的隔 阂。C 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是对别人所说的话的引用。D 项“文明”加了引号,表示反语,意思是“不 文明、野蛮”。综上,只有 B 项中的引号和文段中的“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是相同的,表示引号内的动 作或事物是另外一种抽象的事物的象征。所以 B 项正确。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 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 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 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 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答案 A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判断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正确选项是 A 项。B、C、D 三项都存在错误。原文中 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个不同类型的错误,两个错误都改正才是正确的句子。第一个错误出在“能 否……是……艺术法则”上,“能否”表示事情的两面,对应的下文的判断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文中只 有一个方面,根据上下文,恰当的改正方式是保留一面,直接把“能否”去掉。从这一点上看,B、D 两项 可以被排除,正确项在 A、C 两项中。第二个错误是,从上下文看,只说了一种艺术法则,而其定语“并 行不悖”的意思是“同时实行,互不冲突”,显然搭配不当。A、D 两项中把“并行不悖”改成了“至关重 要”,是恰当的。综合起来看,只有 A 项两个错误都做了修改,是正确的选项。 8.下面这则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4 分) 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了解您的孩子进入高三以来在校的思想表现 与学习情况,帮助指导孩子发展,兹定于 2019 年 4 月 15 日在我校高三各班教室举行家长会。要求各 位家长必须按时参加,和我们共同商榷管理对策,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们期待您的准时参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 2019 年 4 月 8 日 8 参考答案①“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搭配不当,删掉“提高”;②“要求各位家 长必须按时参加”语气生硬,语言不得体,可将“要求”改为“请”,删掉“必须”;③“商榷”往往反映重大事 件,此处宜改为“商讨”;④时间不具体,应具体到时刻。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这则邀请函在语言、用词、时间、格式等方面出现了错误,答题时, 要尽量找出来并改正。 9.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5 分) 参考答案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 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最少。 解析根据图中的数据比例,结合文字说明,围绕着“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分析作答。 从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例最高,这两类行业都属 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最低。综合起来概括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