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庄浪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已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效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 B.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 C. 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 D. 瘟疫是随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的“社会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 B. 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 C. 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 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B. ‎ 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C.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 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不正确,原文为“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韧’的精神”,逻辑关系失当;且“战胜”词也夸大事实;‎ B项,“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C项,“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不正确,原文是说“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不合文意,本文重点讲了儒家思想在疫情中的利。‎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效的另一面”。‎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等,人类每一次面对新发传染病,都可以说是遭遇战,而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的研发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样面临相似难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我国中医药筛选出临床证实有效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面对新发传染病,我国中医药为何能有“药”和“方”? 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中医立足“排毒”而非“杀毒”,因而老药依然能派上新用场。中医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去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误读。疫情期间,为避免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中医药将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在惠及世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君平《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人民日报》2020年4月8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的体现。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国内、国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 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症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4.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率高,这说明了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B.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传播力度,可以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人类。‎ C. 中医药缺乏科学支撑,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有很大距离,这是制约它在世界上传播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D. 虽然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对外传播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药效显著,但由于传统中医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打压。‎ B. 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 中医药行业应该重视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并逐步加强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应有作用。‎ D.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也会逐渐增强。‎ ‎6. 中医药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 ‎6. ①国际方面,以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②国内方面,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力度;③行业方面,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重视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中医药缺乏科学支撑,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有很大距离”错误。结合“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症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等分析,原文内容无法推断出“中医药缺乏科学支撑,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有很大距离”。‎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传统中医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有误。结合“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分析,原文没有说“传统中医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中医药将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在惠及世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分析,国际方面,以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结合“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的体现。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国内、国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分析,国内方面,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力度。‎ 结合“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 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目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分析,行业方面,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重视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 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 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 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 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 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8. 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9.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 ‎②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 ‎ ‎③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 ‎9. ①“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 ‎②“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 ‎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C 项,“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错误,由“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可以看出,少平并不是悄悄离开的,他只是没让两个妹妹送他。‎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 考生通过阅读分析,可知本段选文从三方面写了少平的情感变化:1-8段通过“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榜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源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9--16段通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咙,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17段通过“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等描写写出少平的心理是: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和主旨的能力。‎ 从小说“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可知,标题“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从前文对少平脸上的疤以及疤对少平的心理影响的描述中可知,“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从两个妹妹对少平的招待,少平对待伤疤的态度以及少平对待灾难的描写中可知,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点睛】小说标题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是念,引发思考。‎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这段话的大意是:沛公被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汉王”是人称代词,在句中做主语,“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是谓语,此句的意思是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而去”是指项羽离开,与前文连在一起,意思是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故排除AC;“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是四个并列的部分,做“知”的宾语,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亭长在秦汉是负责治安警卫的,监管停留旅客和民事,所以亭长是地方行政管理者;亭不单单指驿亭,也指地方行政单位。‎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并不是“心悦诚服”,原文说“群臣皆莫敢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辄,总是;从事,执行做事;即,倘若;便宜,根据情况酌情处理;闻,使……闻,报告。‎ 译为: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第二句得分点:徒,只,只不过;持,把持,管理;顾,表转折,却。 ‎ 译为: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被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前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补充: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5. 谈谈作者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描绘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分析不当。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战役迅捷有力。‎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要联系注释,从手法入手,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是侧面描写;从“弯弓”到“插羽”,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尾联用霍去病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 关键词主要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六、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送柴侍御》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以轮 (2). 使之然也 (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去以六月息者也 (5).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抟、涯。‎ 第II卷(共80分)‎ 七、语言表达(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意”,但相当多的人对“表意文字”理解得比较简单。以为每个字的意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 ‎ ‎,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信口开河,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___ __下去。‎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 科学的汉字 基础知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汉字的起源确实与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 B. 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确实是汉字的起源。‎ C. 古时人们使用图形符号,而这些符号确实逐渐演化成了汉字。‎ D. 图形符号被古人使用,后来的确演化成了汉字。‎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牵强附会 留传 推广 B. 方枘圆凿 穿凿附会 留传 普及 C. 方枘圆凿 牵强附会 流传 推广 D. 大相径庭 穿凿附会 流传 普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产生汉字的语境发生改变,探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B. 研究汉字起源与演变更加困难,原因是产生汉字的语境已随时代发展发生改变造成的。‎ C.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汉字的语境多已改变,这使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D. 因为很多汉字产生的语境已发生改变,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探索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括号前“汉字是表意文字”,可知是介绍“汉字”的情况,“以为每个字的意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可知与图形有关,根据话题一致性原则,括号内应该是“汉字”的情况,即“汉字的起源确实与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方柄圆凿:形容格格不入。根据语境“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填入“大相径庭”。‎ 第二组,穿凿附会: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勉强扯在一起。根据语境“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填入“穿凿附会”。‎ 第三组,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根据语境“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填入“流传”。‎ 第四组,科普:科学普及。推广: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根据语境“科学的汉字 基础知识”,填入“普及”。‎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句子没有主语,排除A;‎ ‎“原因是产生汉字的语境已随时代发展发生改变造成的”,句式杂糅,排除B;‎ ‎“因为很多汉字产生的语境已发生改变,时代的发展让我们……”,逻辑不当,排除D。‎ 故选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且能见度低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①_____? 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与气候密切相关:当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壤表层干燥疏松时,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此外,②____。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面对沙尘天气,③____。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等。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家中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这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沙尘天气对我们的侵害。‎ ‎【答案】 (1).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2). 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 (3). 我们要注意(重视)保养防护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第一处,后文有“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讲的是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且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是问号,故此处应填写“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前文有“此外”,此处内容应该还是原因,后文有“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讲的都是人为因素,所以,此处应填写“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前文有“面对沙尘天气”,此处应填面对的措施,后文有“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等内容,因此,此处应填写“我们要注意(重视)保养防护”之类的内容。‎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是比较专业教育与常识教育,“而这其实是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突出常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优越性。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比专业教育多”。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21. 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五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司汤达《红与黑》,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答案】①“惊悉”改为“欣闻”。②“忝列”改为“考取”。③“拨冗”改为“抽空”。④“惠赠”改为“敬送”。⑤“莅临”改为“到”或“前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①“惊悉”一般指听到不好的消息,这里是考上大学,改为“欣闻”。②“忝列”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语境是考上大学,改为“考取”。③“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抽空”。④“惠赠”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敬送”。⑤“莅临”是敬辞,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改为“到”或“前往”。‎ 七、(60 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人手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 天下财富、美景、成果,我观、我享,不能代替我创、我有。好东西可以“试用”,却没有永久免费的“共享”。享受共享资源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有多少独创独有且别人需要的资源来交换。‎ 如果读他人美文不孕育自己的思想,只是为了卖弄学识,那意义就不大了。取他山之石,琢我之玉器,才是王道。山是人家的,石是山上产的,还怕你拿走几块石头?且科技之石、思想之石是可以不断衍生发展、不断再生长的,有“独创、独有”之山在,就不在意你拿走任何一块顽石。‎ 改革开放初期,满街高档商品多是洋货,我享而非我造,发达国家笑脸相迎。现在,中国已是最大的制造国,货行天下,我享大多我造,但仍大多非我创,尤其是高端科技产品,某些发达国家有了危机感。‎ 当屌丝在朋友圈晒苹果炫时尚时,美国乐观其成;当马云的淘宝平台一夜暴富、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时,美国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当华为率先攻下5G核心技术时,川普就莫须有地翻脸,对华为动手了。‎ ‎5G是中国独创独有的,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所以令美国惊恐并不择手段进行打压。而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早期核心技术开发人员至少有20人是硅谷研发人员。美国一点并不担心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的繁荣能够撬动美国经济霸权,因为那只是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而非核心技术本身;一点也不担心中国道路上跑的汽车数量、汽车生产厂家比美国多,甚至渴望中国天空飞翔的飞机全是波音,因为中国尚不能独立生产先进的发动机;更不担心中国人与美国共享麦当劳,反正面粉鸡翅可以不断再生产。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严控核心技术对中国的出口转让,并联合许多发达国家共同对中国禁售核心技术。高产的转基因或杂交农作物不能留种,你得年复一年地向实验室购买来年的种子,如果泱泱华夏的命脉被别人捏住,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至于人家卖不卖、什么条件卖给你,得看人家脸色、靠人家恩赐。‎ 但中华民族不习惯看人家脸色生活。‎ 仅会“共享”的民族、企业是难以为继的。竞争者总是从反面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华为才是国人的榜样: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世界。这个过程就是独创、独有的过程。有了这个,才会有公平的、持久的通讯共享。‎ 共享没有错,但许多东西是无法共享的;市场交换也没有错,但最根本的东西谁会与你交换?人的思想、由思想积淀而成的原创力,才是一切成果的根本。我们还没有理由狂,更不能一味认定自己“厉害了”,与自己相比,我们的确进步了,但与强国相比,我们在许多领域还是有质的差距。美国制裁中兴,对付5G技术,胁迫我们接受贸易条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你可以享,可以造,但你不会发明。只要是我设计、我创造的,秘方在我脑中,专利在我手中,就不怕你蹦得高。等你落下来或者被一巴掌拍下来,就是你泪奔的时候。‎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味奢谈共享,也必有不测风险。如果一个民族没学会创造、制造自己的东西,先过早享受花花世界,就会消磨人的意志,削弱人的身心,长期的享受,会枯竭民族的思想,倦怠民族的体魄,瓦解民族的意志。中东王室,坐拥石油金山,他们是挥金如土的享受者,但石油终有耗尽之日,造物主岂会永远眷顾一个民族?油尽灯枯,世界还与你共享吗?以何种方式共享?‎ 你拿不出来自己独有的东西来与世界交换,世界便不会与你长久共享。舞场共舞共享,条件是舞伴双方的身材、舞技得大致相当才行。你自荐去为杰克逊、杨丽萍的舞台伴舞,即使不要一分钱劳务费,人家会同意吗?所谓美美与共,你得首先自己“大美”,且美得与众不同,别人才愿与你“共”。如果你是东施,谁愿与你美美与共!寻春、赏春,诗满箧、视频满手机,没有自己一枝一叶一朵是自己培育的,情何以堪?赏春何能长久?‎ 人人各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如果人人只采享园中花,定然会满园无花空余枝。‎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感悟或思考,写作的关键是找准立意,要找准立意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内容,材料共两则,每则材料又有两个部分,先说能共享的,后说不能共享的,“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然后总结“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此此则材料的中心应该是要“有创新精神”,还可从反面的角度写“共享带来的惰性”等。行文时可以先提出观点,然后然后从分析现实的“共享事例”着手分析,先予以肯定,然后分析其弊端,并把分析弊端作为中心,可以从“核心技术”不可能会共享;民族的竞争力源于核心技术的竞争等论述。文中可以运用中美争端的缘由,孟晚舟被扣事件,华为竞争5G标准,美国芯片封锁等事件作为素材进行分析。‎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