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议论文素材:自信
1 议论文素材:自信 摘要:成就事业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 备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但是自信决非自负, 更非痴妄,自信建筑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1)引言 成就事业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 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但是自信决非自负, 更非痴妄,自信建筑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2)事实论据 李四光不信洋人信自己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黄冈人。卓越越的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 人。 在 20 世纪 20 年代之前,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观点, 认为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想:外国地质学家并没有做过认 真调查,凭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不信洋人,1921 年,李四光 亲自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地质考察,1933 到 1934 年又到长江中下游 的庐山、九华山、天目山、黄山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 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 年,他又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中 国震旦纪冰川》一文,用大量实证肯定中国冰川遗迹的存在,这对地质 学、地理学和人类学都是一大贡献。 2 20 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 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 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 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 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 30 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 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 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 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在困境中充满自信的人 世界上有一批虽身处逆境,但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最 终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 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 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 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克拉,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 14 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 岁考入著名 的哈佛大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3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 岁时出天花,留下一险麻了的后遗症, 后又患猩红热,高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 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大无畏斗志昂扬 0 余年。建立了行星运 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谐和论》等。 塔哈候赛因,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 自信,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 声》、《不幸的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 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 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 在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 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他在病 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他还创 作了 60 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 书十几本;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子受膑型后著《孙膑兵法》;司 马迁遭宫型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特洛夫 斯基在失明瘫痪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理论论据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宋陆九渊《语录下》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孔子家语五仪解》 4 一息尚存,希望永在。 [古罗马]西塞罗《书简》 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 李大钊《现代青年活动 的方向》 失望无论大小,是一种苦味。 鲁迅《写在〈坟〉后面》 死是绝望者的医生。 [西班牙]拉蒙《差异辱的丈夫》 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炷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 它也必挪去。 《新约马太福音》 自我信心是伟大行动的首要条件。 [英]约翰逊塞缪尔《蒲柏生 平》 如果你相信你能得胜,你就会得胜。信心是胜利所必需的。 [英] 哈兹里特《文学贵迹》 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俄]屠格涅夫《罗亭》 为了取得前进的力量,我们就必须怀抱达到一个乐土的希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战急与和平》 人活着都指望过好日子,要是没有指望,那还算什么生活呢? [前苏联]高尔基《母亲》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