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04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学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 学习内容: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理解这些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 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抽象记忆特殊句式和用法。 • 这种“不同”是指古今语法歧异的部分,根据“能阅读浅易的古 代诗文”这一总要求,这些“不同”被限定在歧异的主要方面。 一、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1.判断句 • 判断句主要特点是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无判断词,常在主语后加 “者”表提顿,在谓语后加“也”助判断。 • 例句: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被动句 • 被动句指在结构形式上表被动的句式,分“于”字式、“为”字式、 “为……所……”式、“见”字式等。 • 例句: •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倒装句 • 倒装句包含: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三种。其中宾语前 置在考查时最受重视。 • 例句: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 虎兕出于柙(状语后置)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种: • 否定句+代词结构的宾语前置; • 疑问代词引领的宾语前置; • 用“之”或“是”字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省略句 • 成分省略包含五种: • 主语省略、 • 谓语省略、 • 宾语省略、 • 兼语省略、 • 介词省略等。 二、特殊用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特殊用法”指词类活用。即甲类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 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一类语法现象。考查“不 同的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进行。 不同的用法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如使动;形容词、名词活 用如意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等。 三、断句(句读) 1.断句与 “翻译”有联系。 它是侧重语言形式也涉及内容的综合性考查手段。高考要考查对阅读 材料的宏观掌握,更要从微观上把握,所以我们在介绍了实词、虚词、特 殊句式和特殊用法之后,才来讲解“断句”的方法。 • 2.断句跟“翻译”相同,又不同。 • 翻译重视“直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 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同原文保持一致; • 断句重视“意译”,即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翻译,不拘泥于字 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在没有理解时还可以根据句式来断句。 ★对应练习 [例 1]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武则天读檄 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 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例 2]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 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 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 社稷耳非为身也 [例 3]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阉权日重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 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章奏进帝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不 知悟 [例 4]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太祖躬行节俭 太祖尝出猎雪初霁恐草上浮雪沾濡撷衣而行侍卫辈私语曰上何所不有而 惜一衣耶太祖闻之笑曰吾岂无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赐汝等与其被雪沾濡何 如鲜洁为愈躬行节俭汝等正当效耳自是八旗臣民无敢以褕衣华服从事者 [例 5·西城二模卷·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 求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 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 市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取材自《战国策》)【注】涓人:太监。 [例 6·东城一模卷·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钱 塘 人 喜 杀 ,日 屠 百 鹅。 予 自 湖 上 夜 归 屠 者 之 门 百 鹅 皆 号 声 振 衢 路 若 有 所 诉 鹅 能 警 盗 亦 能 却 蛇 其 粪 杀 蛇 蜀 人 园 池 养 鹅 蛇 即 远 去 有 二 能 而 不 能 免 死 又 有 祈 雨 之 厄。 悲 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