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4 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 《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 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 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 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 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 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 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 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 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 由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 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 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 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 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 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 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 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 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 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 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 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 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 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 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对“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 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 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 《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 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解析:B 项,原文说“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C 原文说“现在青年读 《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几乎没多少影响” 的说法过于绝对。D 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A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孔 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 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 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 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解析:A 从原文表述来看是说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孔子思想的 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说法绝对。B 因果倒置,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 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D《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 子的言行, “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 答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 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 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 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 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解析: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 分) 特立独行梁漱溟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 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 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 追求个性时,粱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 这不是粱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 1953 年 9 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 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 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 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 《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 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 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90 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 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 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粱先生的态 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走近梁先生,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极 为稀有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 而依附,随大流。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 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1921 年, 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 东走”。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遗憾的是,直 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 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 1973 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在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一直 沉默不语。众人追问他对“批林批孔”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 番话引起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l974 午 9 月,对梁历时大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 人询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主持人勒令他作解释,梁漱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 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 也无法夺掉!” 梁澈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他一生从不 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梁漱溟好布施,他自己 花销少,却经常接济别人。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唐君毅,就收到过梁漱溟托人带给他的 5 元钱。 晚年,梁漱溟苦于络绎不绝的访客,亲自书写了“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上写:“漱 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谈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 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 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1988 年 6 月 23 日,梁漱溟去世,享年 95 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 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有删改,作者余世存)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梁漱溟先生虽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却成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被人称为“中国 最后一位儒家”。 B.在许多中国人运用各种方式来追求个性时,梁漱溟先生差不多做到了个性十足,实践着一 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 C.梁先生没有像一般中国人一样欠缺西方知识,排斥中国经典,对佛教文化想当然,而是把 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 D.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虽然遭受了大半年的批判,但梁先生认为“匹夫不可夺志”,仍 然坚持反对“批林批孔”的观点。 E.梁先生的品格与言行,使他成为社会永久信赖的人;临终的话“我累了,我要休息!”表 明他终身都在为华夏民族尽力。 解析:B 错在差不多;C 原文是“要么”,表示选择关系, “没有什么文化”不对;D 不反 对“批林”,只反对“批孔”。 答案:A E 5.梁漱溟“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在文章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整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到文中的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分 条作答,注意段首和段尾的句子。 答案:①他作为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与见解。他不依附任何势力, 也不趋新媚时;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新文化运动后他坚持自己的思考,他发表著作宣 称就是要“向东走”。“批林批孔”运动中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 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②他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深居简出,默默忍受着寂寞与孤独。 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公开场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抄 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③他宽容的态度和不随大流的立场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善于反思,善于担当;“批林批孔”运动中,他的立场明确“不批孔,只批林”。面对对 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 6.文章说梁漱溟先生是“重视行动的仁者”,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整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到文中的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分 条作答,注意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主要的语句有:“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 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 到深深的寂寞……”“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梁漱溟好布施”“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 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 答案:①受到毛泽东批评,但在毛泽东逝世后,没有批评攻击毛泽东。②富有同情心,不坐 人力车。③好布施,常接济、帮助别人。④仁厚,体谅他人。晚年被访客所苦,书写的“敬 告来访宾客”的字条,将谈话时限,由一小时改成一个半小时。(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梁漱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在他身上有许多言行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请你从“治 学”和“做人”等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 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 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 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此题可用第二种方式答题,先答出观点,然后列举文中的 例证解释说明。 答案:治学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不人云亦云。比如:对待中西文化,不随大流,有自 己独立的见解。新文化运动时期有自己的思考,认为文化应该“向东走”,反对当时流行的 “向西走”;在做人上宽容善待别人,与人为善,比如:对待有权势的人,平视对方,体现 出人格的独立。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他却反省自己,客观对 待当时的事。更多从对方角度思考,善解人意。比如条子上后加的“半”字。或自圆其说, 合理就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 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 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 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 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 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 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 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 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 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 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 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世宗雅.已知朴 雅:向来、平日 B.非独.当世之务 独:只有 C.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顾虑 D.过.故相李谷第 过:拜访 解析:顾:应为拜访、看望。 答案:C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3 分)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解析:②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 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排除这三项可以 得到答案。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 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壮 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来后, 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 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解析:“是征讨淮南后,不是并州,征讨后最后被提拔为枢密使”,选项时间错误。 答案:C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5 分)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1)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犯上作乱,应该把提倡文化道 德放在首位。(“欲”“僭乱”“以为”各 l 分,句子大意 2 分,共 5 分) (2)王朴性格 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能 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 1 分,“难”“莫”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共 5 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 分)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12.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找出来并赏析。(5 分) 解析:此题主要是炼字,一个“遣”字表明残破的景象是人为的,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批评和 对统治者的痛恨。 答案:“遣”字传神,“使、令、让”的意思。(“满”也可)(2 分)说明建业的残破荒 芜是人为的,是蒙古军的铁骑和南宋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3 分) 13.赏析颔联诗人表达感情的手法。(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 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 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 是对比的手法,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 臣的无情鞭挞。 答案:颔联将建业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2 分)南宋王朝的领土十分广阔,建业的地势 也相当的险峻,现在却落得个“社稷空”的下场,(2 分)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 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臣的无情鞭挞。(2 分) 四、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先帝知臣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时无声胜有声。 (4)________________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濯”“喧豗”“幽”“涟”。 答案:(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濯清涟而不妖(3)别有幽愁暗恨生(4)飞湍瀑流争 喧豗 (5)潦倒新停浊酒杯(6)雕栏玉砌应犹在 五、选择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重庆女孩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震惊,许多人在讨论、谴责。从中我们看到的也许 只是一鳞半爪.... , 此事件折射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应引起高度的关注。 B.美国部分民众 8 月 28 日在首都华盛顿集会,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对叙利亚滥用武力,称这 种行为师出无名.... , 只会劳民伤财,叙利亚需要和平。 C.一些落马的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 , 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D.韩寒和郭敬明是 80 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 领域,我们不必对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求全责备....。 解析:A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若隐若现,看不到它的全貌。比 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也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的,此题符合语境。B 师出无名:是指出兵没 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此题美国对叙利亚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引发民 众不满,所以符合语境。C 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不符语境。D 求全责备: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答案:C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近日,长春市南湖公园内的 30 余组雪雕作品已接近完工,形态各异的雪雕成为“北国春 城”的一道美景,深受市民所喜爱。 B.记者从支付宝方面获悉,截至 17 时,全国共有近 60 万人次使用支付宝购买火车票。当中, 长春乘客用支付宝购买的就超过 4100 人次。 C.在曾经的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我们还 要面对高三的最后一搏。 D.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有着 20 余年丰富教学经验的省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她工作认认真 真、勤勤恳恳,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解析:A“深受…喜爱”与“为……所喜爱”杂糅。C 关联词误用,“高一高二”是过去时, “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即使”表示假设,“即使”改为“虽然”。D 语序不当。定语语序不当。 答案:B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解析:运用排除法,⑤④一问一答,紧密连接,②点出主题,应放在最前面,由此得到答案。 答案:D 六、语言表达 18.根据下面的短文,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5 个字(5 分)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 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 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 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 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下定义的题目,下定义的方式是“属概念+种差”。此题的“属 概念”是“楼式建筑”,种差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左 右各一、中间通人”,这段文字中“像两座小楼阁”就是对“阙”这一事物的形象化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使“阙”的形状更加具体可感,易于理解,但不是“阙”的本质属性,应剔 除。当然,这段文字对“阙”的全面介绍中,还包含许多其他类别非本质属性的信息。 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 式建筑。 19.请描述这幅题为《扶不起》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6 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漫画的题目,首先描述画面内容,注意旁边的文字,然后多角度思考,要从 揭示的社会现象的深意着眼,挖掘深刻含义。 答案:题目是《扶不起》,图中一位老人摔倒在地,而不少旁观者无人搀扶,担心反被诬陷, 有的想:“不敢扶”,有的想:“谁扶谁遭殃”,有的想:“被家属诬陷成肇事者咋办?” 寓意:扶老人反被诬陷,伤到的不仅是老人自己,还有世道人心。(标题、老人、旁观者描 述各一分,共 3 分)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 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