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4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4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4 信陵君窃符救赵 仁智信陵君 仁与智,是常被我们相提并论的两种品质,它们一个代表着心灵,一个代表着头脑。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事实上这二者缺一不可,董仲舒就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只有仁而没有智,那么施仁于人时便不知分辨好坏,大约就是东郭先生之类的滥仁,所谓次品是也;而只有智而没有仁,那么这样的人恐怕危害会更大,所谓危险品是也。所以理想状态应该是“必仁且智”,应该是孔夫子所谓的“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者用自己的心灵去为善,去安于仁道;智者用自己的头脑去辨析应不应该施仁、应该对谁施仁。仁为体,智为用;仁是智的根本,智是仁的条件。‎ 而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做到了“必仁且智”。也正因此,他才能换得那些侠士们的投桃报李——四公子之中,只有他,能让门客们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一起去送死般地攻秦救赵;只有他,能换得智如侯嬴、勇如朱亥者死心塌地的效忠;只有他,死后会有众多门客自杀以随;也只有他,能使刘邦专门派人守护他的坟墓,世代享受祭祀的香火。‎ 仁而下士的战国公子——信陵君 信陵君(?—前243年),战国时魏国贵族,“战国四君子(四公子)”之一。魏公子,名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异母弟,封信陵君。传在《史记》卷77《魏公子列传》。他仁而下士,士争归之,门下食客三千,以贤名闻诸侯。长平大战后,秦兵围邯郸,赵求救于魏,魏王畏秦,使晋鄙救赵而留军于邺以观望。他用侯生计窃得魏王兵符,夺晋鄙军,亲自将兵救赵,解邯郸之围,赵得以存。由是留赵依平原 31‎ 君达十年,后秦伐魏,他归为上将军,率五国之兵败秦军于河外,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威震天下。秦行反间,诬他谋反,魏王对他心存疑忌,终于夺他兵权,使人代为将。从此他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竟病酒而卒。有《魏公子兵法》,为门客所辑,今佚。‎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也就是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去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商不稼,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较高的武艺,或文武双全,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政治家张仪、苏秦,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他们有的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以维护自己的势力,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不肖(xiào)   敝衣冠(bì)‎ 数请之(shuò) 公子姊(zǐ)‎ 冠盖相属(zhǔ) 百余乘(shènɡ)‎ 今有难(nàn) 屏人间语(bǐnɡ)(jiàn)‎ 椎杀晋鄙(chuí) 矫杀晋鄙(jiǎo)‎ 勒兵(lè) 嚄唶宿将(sù)‎ 北乡自刭(jǐ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座位)‎ ‎(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斜视的样子)‎ ‎(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 ‎(4)辞决而行(“决”同“诀”)‎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故 ‎(2)过 ‎(3)就 ‎(4)下 ‎(5)辞 ‎(6)存 31‎ ‎(7)乃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为能急人之困(为动用法)为……着急 ‎(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为动用法)为……发怒 ‎(3)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 ‎(4)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使动用法)使……站立 ‎(5)北救赵而西却秦(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6)侯生乃屏人间语(动词使动用法)使……退避 ‎(7)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洁净 ‎(8)仁而下士(名词活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9)留军壁邺(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10)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 ‎(1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骄傲地对待 ‎(12)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用锤子 ‎(13)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14)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15)公子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而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长的人。‎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古义:姻亲。‎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 译文:魏公子,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 ‎(2)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 译文:我侯嬴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 ‎(3)请救于魏(状语后置句)‎ 译文:向魏国请求救兵。‎ ‎(4)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句)‎ 译文:公子能把别人的危难当作自己的危难的品质表现在哪里!‎ ‎(5)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句)‎ 31‎ 译文:有什么作用呢?‎ ‎(6)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句)‎ 译文: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 ‎(7)欲以(之)观公子(省略句)‎ 译文: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 ‎(8)遍赞(于)宾客(省略句)‎ 译文:一一向宾客引见。‎ ‎[文脉·梳理]‎ ‎[文本·精析]‎ ‎1.从“窃符救赵”这一举动中,体现出魏公子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现出民族大义。‎ 魏与赵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唇亡则齿寒,赵国灭亡了,魏国也难以自保。挽救了赵国,也就等于救了自己的国家,暂时稳定了东方六国的危急局面,其意义是深远的。‎ ‎(2)体现了朋友之义。‎ 魏公子和赵公子平原君,都是战国时礼贤下士的人,意气相投,平原君派使者求救于信陵君,肯定两人有一定的交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3)体现了亲情之义。‎ 魏公子信陵君和平原君之妻是姐弟关系,姐家有难,当然也是义不容辞。‎ 31‎ 针对以上三层,信陵君在多次劝魏王出兵救赵而魏王和晋鄙都不听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亲往救赵,并打算与赵共存亡。这种急人所难且不惜自己性命的举动,如果没有“义薄云天”的气概,能做得到吗?‎ ‎2.如何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试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是装潢门面,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很真诚。这从他对贤士的礼数上和真正地任用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上可以看出。这与只是装门面、图虚名、放不下架子的平原君形成对照。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动机不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求贤。这从他“贤,多客”而使得别国“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及“窃符救赵”中可以看出。‎ 司马迁之所以要突出其“仁而下士”,是因为他要通过这些事来反映他的一种社会理想,表明他的政治见解。他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必须要礼贤下士,广开才路,要让天下贤士都到自己的国家来,要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3.为什么侯嬴一开始不直接把计策告诉信陵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方案事关重大,既关系到人家骨肉兄弟之间的感情,又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轻易说出。②当时公子情绪可能很激动,或许他未必采纳。他想让公子冷静下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侯生对公子很了解,他料定公子会返回询问对策的。待公子回来,火候已到,他才和盘托出。‎ 另一种观点:故弄玄虚,显示自己的高深。‎ ‎4.汉代史学家班固评价《史记》时说:“其文真,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魏公子列传》中作者从信陵君身上怎样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这一“实录”的写作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魏公子列传》中作者重点刻画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串全篇的。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31‎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 ‎5.本文题目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前五个自然段好像与题目关系不大,这五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五段主要介绍魏公子的身世、为人、品德和能力,这些都是传记必需的。‎ ‎(2)这五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设伏笔,否则下文的主要情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难以信服。‎ 魏公子,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逃离魏国,而为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驻扎在华阳的魏国部队的下军,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致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刚才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很了解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想要赠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左边的位子,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 31‎ 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随从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 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一一向宾客引见,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敬酒祝福。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把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 在大家都坐着等待时,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有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游移于两者之间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攀附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把别人的危难当作自己危难的品质又表现在哪里?姑且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独自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一起赴死。‎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告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 31‎ 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 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报仇雪恨悬赏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中想寻求能报其父仇的人,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 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用刀屠杀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看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拔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 31‎ 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箭袋和弓箭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信陵君相比了。‎ 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公子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骄傲自大而表现出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情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谦让而行,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登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 ‎[课内·素材]‎ 礼贤下士的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的基本特点是“礼贤下士”。作品的开头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接着就详细地描写了接侯嬴这一情节。当魏公子经受了侯嬴的一连串考验,把侯嬴接来,把满堂“将相宾客”一一介绍给侯嬴时,竟使得满堂“宾客皆惊”。但真正的“礼贤下士”更重要的还不是在这种表面的礼数上,而是在能够真正地信用他们,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这方面魏公子是极为突出的。当他退秦救赵,赵王打算以五城相封,魏公子“有自功之色”时,他的宾客及时地向他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而魏公子一听,则是立刻醒悟,“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从宾客而言,这些意见都是大义凛然,一语千钧;从魏公子的角度说,则真可以说是闻过则改,从谏如流了。‎ ‎【应用角度】 “礼贤下士”“善待人才”“义勇”等。‎ ‎[热点·素材]‎ 武侠小说在中国为何逐渐衰败?‎ 31‎ 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上,侠客的形象从未间断,李白的《侠客行》、唐传奇《虬髯客列传》都歌颂侠客,崇尚侠道,为成熟的武侠小说积蓄着创作力量。这种积累,直到明清武侠小说达到一个高峰,如人们熟悉的《七侠五义》就是这类小说的翘楚。‎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电影中,我们还能从许多电影中感受到义薄云天的侠客梦想,例如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里,李连杰或者赵文卓扮演的黄飞鸿,在国之将亡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悲壮形象,仍然在脑海中浮现。而当下的电影市场里,侠客的背影已经渐渐模糊,我们也已经许久没有听闻徐克的武侠新作了。‎ 近20年来,作为中国唯一独有的类型小说题材,武侠文学创作渐渐式微。据统计,目前占据武侠题材销售榜前20名的作品,仍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老牌武侠小说作家的再版作品,新作几乎断层,从事武侠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的写作者也青黄不接。而网络阅读市场也极大萎缩,已经被修真、玄幻等题材占领。究其原因,武侠小说所倡导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济困的侠客精神,在当下社会却已经不再被人们需要。‎ ‎【媒评文摘】 只有在正义缺失时,人们才会去做“侠客梦”,只有在官逼民反的时代,人们才需要有一个官与民之外的存在,来代表正义,主持正义,“侠客”才有其生产的空间,武侠小说也才有坚实的读者群体。‎ ‎——腾讯网 读者价值需求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让曾经红极一时的武侠小说人气暴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武侠小说的衰落不过再度印证了这个规律罢了。‎ ‎——读书网 ‎[佳作·领悟]‎ 悲乎,信陵君 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他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方圆数千里内的贤能之士都争相投奔至他的门下。当时各诸侯国都忌惮公子的才能,十多年不敢侵扰魏国。无忌的神通由下面这件小事可见一斑。一日他和魏王下棋,忽然北方边境传来烽火报警说赵国军队侵略,已经越过了魏国边界。魏王赶紧想要和大臣商量怎么对付,无忌却制止了他,说赵王不过是打猎不小心越过了边境罢了,不是前来侵犯。‎ 31‎ 魏王大惊,问无忌如何得知,无忌告诉他,自己有门客能够探听赵王的一举一动,不管赵王做什么,那门客都会来给自己汇报。从此魏王也忌惮无忌的才能,不敢放心把国事交给他。后人说无忌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没政治野心的一个,呜呼,他那做魏王的哥哥对他如此处处提防,公子又哪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无忌最脍炙人口的事迹莫过于窃符救赵。当时魏国有一个年逾七十,在魏国都城大梁做守门小吏的隐士侯嬴,无忌数次放下自己的王室贵族身份亲自前往拜谒,侯嬴越倨傲,无忌越谦恭。侯嬴最终在为无忌谋划窃符救赵一事后面北自刭,正是“士为知己者死”。当时,秦军在长平之战后坑杀赵军四十万降卒,乘胜合围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而魏王却恐惧秦国势大,无论无忌如何使人游说,魏王都坚决不肯出兵。‎ 无忌深知唇亡齿寒之理,断不肯令赵亡而己独生,竟欲以自己门客数千人赴赵与秦军奋死一搏。幸得侯嬴献计,无忌使魏王宠妃如姬偷走兵符,靠朱亥椎杀魏国大将晋鄙强夺兵权,终于与赵、楚两国联合击退秦军,保住了赵国。‎ 然而这时无忌已经有家难归。偷盗兵符,椎杀晋鄙使魏王深深恼恨于他,无忌不得不滞留异乡。赵王为感激无忌,与平原君商量想要封给他五座城池,公子起初有骄矜之色,然而经门客提醒,立刻醒悟,知自己深负于魏,绝不可居功自傲。他听说赵国有混迹于赌徒中的贤士毛公,藏于酒馆的贤士薛公,便终日去找他们畅饮闲谈。而平原君听说此事后,竟以无忌与赌徒、酒鬼交往为耻。‎ 平原君的夫人是无忌的姐姐,把他的话告诉了无忌。无忌知平原君养士并非真正招揽人才,只是徒要空名而已,于是他立时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这才知错,赶紧去给无忌赔礼道歉,挽留了他。但经此一事,平原君门下一半的宾客都投奔无忌而去。信陵君与平原君同列战国四君子,然高下之分立见!‎ 无忌滞留赵国十年,秦国得知后便发兵攻打魏国。魏王见国中无人可用,只好派人去赵国请无忌回国。但公子担心魏王仍然恼恨自己,严令自己的门人不准为魏王使者报信。最终是毛公、薛公劝服公子以大局为重,无忌终于回到阔别十年的大梁。与魏王相见后,两人相对而泣,魏王授公子为上将军,带兵与秦军作战。各诸侯国听说无忌掌握兵权,纷纷派兵赶来相助,公子于是率领五国之兵大败秦军,让秦人不敢迈出函谷关一步。‎ 这时无忌威震天下,天下贤能之士都向他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编为《魏公子兵法》,流传后世。然而谁又能料到破秦之役已成无忌的绝唱,公子的才华如流星一般耀眼,而命运亦如流星一般短暂。秦王恐惧无忌的才能,便派人买通晋鄙的门客,在魏王面前诬陷公子意欲自立为王,并说各诸侯国忌惮公子的威名也将要拥立他,甚至派间谍假意祝贺公子得立魏王。‎ 所谓三人成虎,昏庸的魏王终日耳闻流言蜚语,竟真的相信了敌人的反间计,派人接管了无忌的兵权。无忌知道自己是因为诽谤而再次罢免,徒然伤感,从此谢病不朝。心灰意冷的他开始日日与宾客豪饮,跟姬妾厮混,沉溺酒色四年后终于病卒,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31‎ 秦王听说无忌身死,立时发兵攻魏,不多时即占领二十座城,十八年后俘虏魏王而灭魏。无忌空有盖世威名,终究难免身死国灭,令人尊敬的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公子却想要“鞠躬尽瘁”亦不可得,悲哉痛哉。‎ 无忌死后数十年,秦朝已灭,汉高祖即天子位后每过大梁都会悼念公子,后来还为公子设祠,令百姓 时时祭祀。百年后,司马迁在《史记·魏世家》的末尾评论道:后人都说魏国因为不用信陵君而日益削弱以至灭亡,然而天令秦国统治四海,就算魏国得到贤臣的辅佐,又有何用呢?但愿太史公所言非虚,聊可慰藉魏公子的在天之灵!‎ ‎【佳作赏析】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是对魏公子的高度评价。然而魏公子的悲惨下场,也为后人悲哉痛哉。‎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B.辞决而行 C.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D.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解析】 A项,“坐”同“座”。B项,“决”同“诀”。D项,“乡”通“向”。‎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都解释为“遗憾”。A项,功业/夸耀;B项,看、看到/抱怨;C项,表达/招致。‎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C.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D.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31‎ ‎【解析】 A项,长者:有德行的人。B项,宾客:古今均为“客人”。C项,所以:……的原因。D项,退让:谦让、推辞。‎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①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D.①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解析】 A项,均为“无论”。B项,①径直;②只是。C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我”。D项,①如果;②但是。‎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 31‎ 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生: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 他端:别的办法 D.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资:资金 ‎【解析】 资:指赏金,此处作动词用,可译为“出钱悬赏”。‎ ‎【答案】 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②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①吾攻赵旦暮且下 ‎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D.①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②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解析】 A项,①判断动词,是/②介词,被;B项,动词,均为派遣;C项,①副词,将,就要/②连词,况且;D项,①动词,带领/②副词,表范围。‎ ‎【答案】 B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 ‎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引车还,问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 ②表明其愿与赵国共存亡;④表明公子礼贤下士;⑥表明公子按照侯生的计策行事。‎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1‎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解析】 B项,“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不正确。‎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则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 ‎【解析】 B项,币:礼物。‎ 31‎ ‎【答案】 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 ‎②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③齐王惑于秦、楚之毁 ‎④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②句中“其”都解释成“他的”。③句中,“于”表被动,④句中“于”是“在”的意思。‎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中,①句是孟尝君的话,不能表明“得士”;②句是说齐王的做法,与“怨士”无关。C项中,①句表明“失士”。D项中,②句表明孟尝君知错能改。‎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外,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解析】 D项,“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不合文意。‎ ‎【答案】 D ‎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31‎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2)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 ‎(3)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参考译文】 ‎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齐国的土地也将为秦国所得。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说:“好。”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相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相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冯 31‎ 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终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集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听了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语言运用层]‎ ‎14.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 ‎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在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有望在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据测算,2010—2020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 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亚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 可以预期,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建设项目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示意图,首先确定,叙述的主体是“亚投行”,重点描述亚投行的投资方式(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投资领域(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和投资对象(亚洲各国),以及它的意义(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结合文字材料,将以上信息全部提炼出来,并用准确的语言整合描述出来即可,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示例一)亚投行将采用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亚洲各国提供资金支持,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示例二)亚投行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向亚洲各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①‎ 31‎ ‎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_②__。因此,__③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补写语句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再研读内容,①后讲的是“太空垃圾”,①处必涉及“太空垃圾”;承接上文“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②处所填句子讲的应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③处水到渠成,应填与“解决太空垃圾问题”有关的句子。‎ ‎【答案】 (示例)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自读文本 管鲍之交 ‎[助读·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匡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贪婪之人,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愚笨之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之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31‎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助读·参考译文]‎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卓异的谋略,却不肯做官任职,愿意保持高尚的节操。他到赵国游学。‎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多万大军,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不一定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希望赵王再尊奉秦王为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这时,鲁仲连正巧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晋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使他拜见你。”于是平原君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使他跟您见个面。”新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新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却一言不发。新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气度不凡,不像是有求于平原 31‎ 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是由于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人们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却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统治天下以过恶施政,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做它的顺民。我所以来拜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新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新垣衍说:“燕国嘛,我认为会听从您的。至于梁国,我就是梁国人,先生怎么能让梁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梁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梁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新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呀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最终被天下人耻笑。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做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梁王和秦王相比梁王像仆人吗?”新垣衍说:“是。”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梁王剁成肉酱”。新垣衍很不高兴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梁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姣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却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 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作为赶车人随行,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十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理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桌案,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闭关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 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梁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婢妾了。‎ 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 31‎ 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好的,而给予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而给予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是非的姬妾,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梁国的宫廷里,梁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新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以千金作为礼物赠送给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生不再相见。‎ 综合测评(二)‎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贼:指凶手。‎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代词,他/句中助词,无意义;B项,介词,到/介词,从;C项,代词,你,你的/连词,表并列;D项,均为助词,的。‎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②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③为之祭邑,春秋祠之 31‎ ‎④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⑥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⑦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⑧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D.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解析】 ①③名词用作动词;②形容词用作动词;④⑦使动用法;⑤为动用法;⑥⑧意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B.夫人有德于公子 C.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秦称帝之害何如 ‎【解析】 A项,“以致”,古义:以便牵连;今义: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B项,“夫人”,古义:夫,发语词,人,别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场合。C项,“首功”,古义:斩首之功;今义:头等功劳。D项,“何如”,古今义均是“怎么样”之意。‎ ‎【答案】 D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却军五十里 A.臣有大事但君不闻,是无君也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D.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省略句;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介宾后置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 31‎ 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一匡天下 匡:匡正 D.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解析】 A项,“欺”应为“占便宜”。‎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为言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解析】 B项,不肖,古今义相同,同是“不成器不成材”的意思。A项,“以为”古义是“‘以’是‘因为’,‘为’是‘说’”;今义是“认为”。C项,“穷困”古义是“困窘”;今义是“贫困”。D项,“谋事”古义是“出谋办事”;今义是“找职业”。‎ ‎【答案】 B ‎8.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3分)‎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多鲍叔能知人也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①表示鲍叔了解管仲有才能,但不属于行为表现,④说管仲任用情况,⑥赞扬鲍叔谦虚的美德。‎ ‎【答案】 D 31‎ ‎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缺乏磨炼、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解析】 管仲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对他好是因为知道管仲家贫。‎ ‎【答案】 A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31‎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然后运用排除法断句。“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答案】 B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解析】‎ 31‎ ‎ 本题从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表述不当。派赵滋前去的是皇上而不是曾公亮;另外,派使者去告诉赵滋,并没说让使者偕同。‎ ‎【答案】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判断句、省略句等。(1)“锡”是通假字,通“赐”,赐予。“虔”,恭敬。“必”,一定。“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必使(之)亲临”是省略句。(2)“尝”,曾,曾经。“救正”,指纠正弊病。“讥”,讥讽。“固宠”,加固宠幸。‎ ‎【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公亮清楚熟习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常常咨询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储君,与公亮等一起共商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将其当强盗论处。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是强行盗取,却与盗窃民家有所不同了。”坚持争论,于是(皇帝)交付给有司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盗贼得以不死。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制止,都说:与他们较量,将要生出事端。公亮说:“事情刚开始不加制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滋勇猛有计谋,可以任用。”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边境的危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职位,不久又加封为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使到了却不能召见,命公亮在客馆设宴,使者不肯赴宴。公亮质问他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前来赴席。熙宁三年,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举用管理永兴军。过了一年,返回京师。不久以太傅之职辞官归居。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亲临悼哭,罢朝三天。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至巨万。 ‎ 31‎ ‎ 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但表面上装作不亲附。曾经派儿子孝宽参与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安石。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所以提拔孝宽至枢密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三、语言运用(15分)‎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尽管见义勇为这种行为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它是广大社会主体“仁者爱人”之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长期积淀。‎ ‎②每一个见义勇为行为本身就是对社会正气的极力弘扬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③社会是需要正气、正义的。‎ ‎④它表现了一个社会对道义或道德价值目标的认识和实践态度,是每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生命呈献给道德的一份高尚答卷。‎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见义勇为行为群体和个体事件本身就是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爱心传递。‎ ‎⑥见义勇为是一种爱心的传递,每一个公民都应成为爱心传递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段文字围绕“见义勇为行为”展开,先介绍“见义勇为”行为的内涵,所以⑥排在最前面;然后说明见义勇为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③②①④排在⑥后面,⑤句作结,照应开头句⑥。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⑥③②①④⑤。‎ ‎【答案】 ⑥③②①④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________①_______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________②________,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________③________,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1‎ ‎ 本题从补写句子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读语段我们发现,在第一个空之后的一句话是“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下面还有一句“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要填的这个空既要能和下文相接,又要和后一句相照应,所以第一空应填“商品如果没有配备产品使用说明书”。第二个空之后的一句话是“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前文应该和它相对应的是“说明书的文字内容要非常准确”。第三个空前后都有相关的句子,此处要填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上文为“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下文为“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从“甚至”一词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可很多消费者不太关注产品的说明书”。‎ ‎【答案】 ①商品如果没有配备产品使用说明书 ②说明书的文字内容要非常准确 ③可很多消费者不太关注产品的说明书 ‎1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应当看清图表上的文字,弄清楚究竟是比较什么事情;其次应当看清比较的大体情况;最后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答案】 (1)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四、写作训练(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想象中,事情是一种样子,但当亲身实践时,却会有另一种感受。本来觉得拥有了会是快乐的,得到后却可能会感到烦恼;本来觉得会让人失望的,却会给人带来惊喜。‎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自拟标题。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⑥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1‎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活是复杂的,人心更是,生活中有些事是我们可以预料的,有些事却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样的事时常发生,总会带给我们哲理的思考。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写议论文,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注意对事例的运用,做到有理有据,更要层次清晰。也可以写记叙文,或记叙自己愿望实现后的真实感受,或记叙出乎自己意料的一件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怎样写,都要写出现实和想象的不同,这样才符合所给材料的内容。‎ ‎【参考例文】‎ 搬 家 终于要搬家了!‎ 从妈妈告诉我要搬新家的那天起,我就开始期待。新家宽敞明亮,装修漂亮,生活也很便利。一想到要搬到新家,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想着家人开心地搬家,想着怎么分配房间,想着怎么布置我的小屋……‎ 一大早,我就兴高采烈地和妈妈一起收拾。但渐渐的,一股异样的感觉开始缠绕着我。‎ 家具、包裹……一样样往外挪,每挪出一样东西,屋里便暗了一分,纸屑、布头被随意扔在地上,灰尘掩住了平日明亮如洗的地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灰尘味和霉气。回眸凝望,原本雪白的墙壁已有些斑驳了。那些在墙上糊纸花、挂年画的日子已如这墙壁般被画花了面孔。院里的樱桃树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像还不知道它的主人就要与它分别。塑料袋在半空中翻飞,像是在如席慕蓉诗中所说的那样挥手告别,但那左摇右晃却缺少了诗意。还有那被废品压倒的万年青,刚打苞的雏菊……‎ 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手里拿着什么啊?不能带走的,扔了吧,不要了!”‎ 我茫然地丢掉了手里的东西,忍不住再次回望这个地方,这个不再被称作“家”的地方,惆怅似潮水袭来。妈妈说要丢掉就要丢掉,就像妈妈说要搬家就搬了。第一次知道“无能为力”这个词是多么悲哀,它包含了太多的不情愿和无可奈何。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个词,我是否能带着樱桃树、万年青、小雏菊一起走?我是否能将亲切的纸屑和灰尘一起打包带走?我是否能把这里曾经的欢乐和泪水都装入U盘永远储存?我是否……不能,不能,统统不能!‎ 我的手将不再碰触这里的一尘一土,我的眼将不再看这里的一毫一发。这扇门将不再为我敞开。墙外的青石小巷将绝了我的足迹,路灯再也照不出我的影子。我把我的时光留在了这里,而这里也将找不到我的痕迹。‎ 孩童遇搬家之类的新鲜事,定会十分欢喜。我以为我也会这样,却原来会这么伤感。也许人越长大,越容易留恋。那些匆匆逝去的光阴,在此刻变得那么珍贵。人总是失去才懂得珍惜,总在珍惜时已经失去,于是一切可唤醒记忆的东西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美丽。‎ 人生中,总有些东西是无法搬走的,既然不能永远相伴,那就左手握住现实,右手挥别过去,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回忆,也学会忘记。‎ 31‎ ‎【点评】 这是一篇很成功的记叙文。开篇点题,欲抑先扬,细节刻画真实,感情真挚而充沛。文章构思新奇,卒章显志,水到渠成,点到为止,意味深长。‎ 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