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5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5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 1 - 第 5 课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如果以时间为纵轴,地域为横轴,构成一幅中国历史的坐标,那么《狱中杂记》之事, 不过是已被标明的一个点而已。但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却暴露了整个封建王朝的黑暗与罪恶。 而《陶庵梦忆序》杂叙历见,忧愤于家国破亡,则是记录更替之际没落士子心路历程的 一个奇点。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代散 文家,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散文家,其小 品文成就尤为突出。 《陶庵梦忆序》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作者出身于官宦世家,前半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后“披发入山”, 隐居不仕,生活窘迫,甚至到了“不能举火”的地步。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 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乡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 序》这篇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遘.者 ɡòu 晷.刻 ɡuǐ 或随有瘳. chōu 主谳.者 yàn 痼.疾 ɡù 瓶粟屡罄. qìnɡ 梏.扑 gù 自啮.其臂 niè 2.识通假 (1) 为野人 :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2)以苎.报 苎:通“苧”,麻织品 3.解多义 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 唯昭质.其犹未亏 本质,品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人质 - 2 -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抵押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询问 审 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仔细考察,研究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审问,审判 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草木的根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根本,基础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奏章或书信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依据,推究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本来 4.辨活用 (1)牗.其前以通明 牗:名词活用为动词,开一个窗户 (2)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械:名词活用为动词,带上刑具 (3)所全.活可数计哉 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4)贫则面.语之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5.分古今 余叩所以.. 古义:缘故,名词。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活的可能。 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 官的功能。 6.明句式 (1)此疫作也 判断句 (2)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介宾短语后置句 (3)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定语后置句 1.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 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译文: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惯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力特别旺盛, 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或有得病的,随着很快也就好了。那些接连而死的, 都是因为轻罪被囚的以及被牵连的、当做证人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点评:犯案多次的大盗贼、杀人重囚,精力旺盛,很难被传染。那些接踵并肩而死亡的, “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都是因轻罪被囚的以及被牵连、被捉来当证人的那些没 有犯法的人。被牵连、被捉来当证人的人是冤屈的,又加之担心家里的亲人,精神已经崩溃, 免疫力迅速下降,发生瘟疫,最容易被传染;那些大盗贼、杀人重囚不是冤案,因有心理准 备,心态平稳,免疫力没有下降,一般不会被传染。 2.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 请,怅然而出。 黑暗的现实,反常的心理 译文:按照旧例,充军的人要移到顺天府的监狱里关押,等候遣送,那时正好是冬天, - 3 - 停止遣送,姓李的写呈文请求留在刑部狱中等到来年春天遣送,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 批准,他很失望地转移了出去。 点评: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 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 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反映出清朝刑部监狱的黑暗。 1.《狱中杂记》在揭露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败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思想局限 性。你能从文中找出事例吗? 提示:本文虽然暴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腐败与黑暗,但作者把罪恶归咎于贪财作恶的胥 吏,认为“术不可不慎”,没有看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残酷的阶级压迫是造成一切罪恶的根 源,表现出了其思想局限性。 2.搜集有关“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看一看方苞的这篇文章怎样体现了“桐城派”的文 学主张。 提示:“桐城派”力主“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方苞的这篇文 章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 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 有识之作。在“考据”上,本文内容翔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作者 亲身体验、观察、了解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等。在“辞章” 上,本文选材注重真实性和典型性,不在文字上过分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 将材料编排得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笔墨集中 揭露深刻 ——《狱中杂记》赏析 《狱中杂记》以真实的笔触、集中的笔墨揭示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的残酷与黑暗。 文中从多个方面描写牢狱的恶劣环境,写狱内缺少日光、空气,地狭犯人多,旁四室没 有窗子,“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方夜中,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这样描写,使监狱内环境之恶劣如在目前。 《狱中杂记》在狱吏勒索犯人财物方面也写得非常详尽,“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 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即使刽子 手行刑之时,也要对死者残酷勒索,不论是极刑,还是绞刑或大辟,要少受痛苦,就必须事 先贿赂。主缚者同样勒索不已,其名目之多,手段之高,令人咋舌。 这些真切详尽的描述使《狱中杂记》成为揭露清朝严酷统治、暴露清廷刑狱制度的真实 史料。 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生动形象的意蕴表达 ——《陶庵梦忆序》艺术特色赏析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 对举,昔日“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 肉,以粝报鷼”“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 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 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 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 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 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 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 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 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 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 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 4 - 作者在文章开始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不能举火”的地步的心 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 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 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一点”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 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 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张岱。 (二)作者简介、解题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 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学 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 擅长散文,著有《瑯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序有书序和赠 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三)整体感知 1.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梦。 2.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四)文本研读 1.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 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 ,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鷼,仇甘旨也。以荐 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 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披发入山, 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③表现出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由此可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2.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作者认为是一种因果报应)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到了“罪案”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表达出的反省忏悔之意, 不过,该反省忏悔的应不应该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不是,而应该是 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不仅是个人在反省忏悔, - 5 - 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反省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反省忏悔。 那么难道真是他以前过于豪华的生活使之现在遭到报应吗?让他的生活如此凄凉困窘? 其实是国破家亡。 3.前半生生活风流浪漫,天天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但清兵南下 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不复存在。国虽亡,家虽败,但国仍在心中,所以我们说张岱有 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如何面对这种今昔巨变, 以何来支撑的? “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 梦将寤,犹事雕虫。” (对文字的痴迷) (五)张岱对文字的痴迷让你想到什么? 1.国破身死的屈原,生前谏言忠君,死后流芳千古,一腔忠君血空洒汨罗江。他可以选 择残存苟活,但在对文字的痴迷中,他找寻到了一个真正的归宿,用《离骚》诉说着国的意 义,用生命捍卫着尊严。 2.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 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 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六)拓展延伸及作业 文中复杂的情感其实是张岱复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张岱的人生态度中最能触动你的是 什么?就其一点来谈即可。(不少于 200 字) (七)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 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