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白杨树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 天空。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们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 把枝丫也伸向云朵。在那些枝丫里,没有一个是逸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看 着那样统一步调的枝丫,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 两字。 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南方有佳木,这些佳木们枝叶蓊 郁,八方伸晨,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乃至 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以前读(古诗十九首》,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 皇晦暗的画面。大约是,长空寥廓,衰草连天,白杨树破败潦倒,像个行脚僧一样,背影模 糊在黄沙连天之间。 做中学语文老师,给学生讲《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的偏见, 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自己亲眼看见白杨,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在新疆,在白杨林里漫步,会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 开朗的明亮。那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在路边,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园旁边,那般 忠诚。可是,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每一棵树,都那么独 立。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 因为叶稀,所以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站 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 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滑笔挺,有一种绅士式的洁净。 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而白杨是明朗的。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 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西洋油画,用色 饱满,适宜画白杨。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 远,表达草地生机。 如果说树是鸟的房子,那么,南方的鸟儿住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深宅,西北 的鸟儿住的是轩敞明亮的欧洲楼阁。这样,一处的鸟儿爱低眉,爱独自沉吟;一处的鸟儿爱 唱歌,爱呼朋引伴。 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 去交河故城时,我在一条水泥路边停了车子,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地址在吐鲁番。 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城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唐高祖的 女儿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乔师望都护之职的是郭孝恪,郭孝恪击败龟兹国后,把安西 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安西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 守,最后府衙在龟兹基本稳定下来。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 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从长安出发、迢迢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贾, 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 希望。“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慘淡万里凝。”边塞诗 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岑参第二次 出塞,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来到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下任判官。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 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 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 叶。我想,那些一拔拔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 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白杨树、西洋油画、西北的鸟儿的特点,从中可见 作者观察之细腻和爱憎之分明。 B.《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给作者留下白杨秋风仓皇晦暗的印象,使其质疑《白杨礼赞)的 客观性,与后来的所见所感形成反差。 C.“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这句话是作者勾连古今的畅想,虚实结 合,让本文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D.茅盾说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本文把它比作君子,这种差别既源于作者思想情感 的不同,也反映了时代氛围的变化。 2.本文所写的白杨树有哪些外在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结尾说“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为什么有了白杨就不怕大地空旷?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析原因。 4.文章第 14 段用不少篇幅叙述安西都护府的历史,有人认为游离于本文主题之外,可删除。 你认为可以删除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整齐疏朗独立,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②叶稀,不相互倾轧; ③树干白色,笔挺向上,光滑洁净。 3.①因为白杨的葱茏让人们联想到家乡的秀美,让人们看到生机和希望。②因为有了白杨树 般挺拔坚韧、忠诚自律的品格,可以不怕大地空旷带来的孤独、苦寒和艰险。 4.示例:不可以删。①为后文写白杨树和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提供了历史 背景和地域舞台;②介绍西域征战和安西都护府府衙的变迁,让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山长水阔 和守边不易,才能凸显白杨树在西北的意义;③赋予白杨历史文化感,使文章更具历史人文 性,内涵更丰富。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 项,“爱憎之分明”错误,只是通过对比说明各自特点。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 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 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 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 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可是,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 树枝彼此缠绕相扰。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 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可知白杨整齐疏朗独立,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 相扰;“因为叶稀,所以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 站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可知 白杨叶稀,不相互倾轧;“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白 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滑笔挺,有一种绅士式的 洁净”,可知白杨树干白色,笔挺向上,光滑洁净。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 子。“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因为“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 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白杨让人们看到生机和希望;“在 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 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因为有了白杨树的品格,可以坚守大西北,不惧空旷。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 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 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 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 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先表明观点,再分析。“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城的最高军政机构……最后府衙在龟兹基本稳 定下来”,结构上为十六段“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从长安出发、迢迢行 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做铺垫;内容上,由“郭孝恪 击败龟兹国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安西都护 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在龟兹基本稳定下来”,可知,介绍西域征战和安西都 护府府衙的变迁和守边不易;“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城的最高军政机构”,从唐代来写,增 加历史厚重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艾青 陈明仙 艾青同志 1996 年 5 月 5 日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三年了。但我一直觉得,他并没有走远。 最初接触到他的诗歌,是在我的学生时代,他的诗一读就让人爱不释手。但我真正有机 会面对面地接触他本人,还是在 1978 年,我们共同参加对外友好协会的代表团,访问德意 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意大利,为期一个半月。艾青大我 20 岁,我们结成了忘年交。 慕尼黑与绥靖主义颇有历史渊源。艾青把它比喻为巴伐利亚啤酒店的主妇,身体健康而 有风的,但名声不好——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还有一个带伞的英国人,还有一个窄额 头的法国人。三个人一起喝啤酒,一起把邻居出卖了。接下来整个欧罗巴升起了熊熊大火。 连自己也卷到了火里。他说,现在的慕尼黑已经是第二代,她比母亲更美丽,也更殷勤,但 愿她不再和魔鬼交朋友——“慕尼黑协议”这段绥靖主义臭名昭著的历史,就这样被艾青的 几句话讲得又清楚又生动,举重若轻。 意中友协的秘书长祖凯蒂来机场欢迎我们时,手中拿着一个硬纸板,上面写了艾青的一 首诗,其中的两句是:“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我们在威尼斯只停留一天一夜。整个白天的日程被各种会见和会议塞得满满当当的,只 能在晚饭后“秉烛夜游”。 在桥边漫步时,我看到艾青和团里几个人和一群意大利年轻人在聊着什么,其中有一位 留学中国的留学生马尔科在向我们的诗人讲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这样的巧合也 太有诗意了一一想想看:在朦胧的月光下,有一位中国的著名诗人,听人讲另一位著名诗人 的作品,故事的背景就在他们所在的城市,甚至就在桥边。这一幕至今想来还令人陶醉。 威尼斯除了以水城闻名,玻璃饰品也享誉世界。艾青在诗里写了:“威尼斯一一玻璃做 的热带鱼,彩色而透明。它比珠贝更璀璨,它是大海皇后的冠冕。 罗马最古老,是西方文化的老祖宗——不是说言必称希腊罗马嘛?!就因为罗马最古老, 也就显得有些老旧。爱说真话的诗人艾青当着祖凯蒂的面说,“罗马好久没粉刷了吧!” 意大利人民对我们非常热情。他们聚会欢迎中国代表团到访,大家合唱、对唱意大利民 歌,然后又开始跳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蹦迪,这种热情的自由的舞蹈,我们既不会,也很 拘谨,没人敢进去跳。结果又只有艾青进去与他们共同跳起来。艾青的步伐并不优美,甚至 有些笨拙,但他的热情受到人们的欢迎,他很快与大伙融合到了一起。 意大利人民的热情影响着艾青,他对罗马的印象也改变了。在欢迎会上,他用散文诗般 的语言说,罗马在歌唱,罗马在燃烧,罗马还会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他从头一天广场上大家 的民歌演唱中、舞中,体会到民众中间真正的艺术。所以他说对意大利充满了信心。 当然,对一个国家的评价,还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凭一时的热情。所以后来看到艾青 关于罗马的诗,最后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是比较冷静的标题:“罗马在沉思”。 这也许和参访罗马大斗技场有关。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斗技场。想当年,举行斗技的日子 比赶庙会还热闹。古罗马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来看人和人、人和兽的搏 斗。他们从流血游戏中得到快感,在角斗士挣扎时发出笑声。別人越痛苦,他们越高兴。谁 知道有多少奴隶在这里丧失生命。 艾青将斗技场的悲剧与现今的世界联系起来,他说:“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 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 个最大的斗技场。 1984 年,艾青给我写了一幅字。他一般都不给人写条幅,因为他是纯粹的白话诗人, 被割裂出来的诗句很容易显得平淡,不像用古典诗词写条幅,凭着形式上的平仄、对仗、押 韵等要求,在外观上就占了便宜。 我家的墙上至今仍挂着他题写的这个横幅——“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看到 它就像得到了鼓励,不要懈怠,要敢于逆流而上。 5.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挚热烈的艾青,本文让我们看到了诗人艾青还 有风趣幽默、自然随性的一面。 B.艾青对慕尼黑不光彩的历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批评,对它的现在和未来寄以美好祝愿;而 对威尼斯,艾青不吝赞美之词。 C.外国友人在机场用艾青的诗欢迎中国代表团,侧面反映外国友人对艾青诗歌的欣赏,也寓 意艾青像桥一样增进了国际友谊。 D.本文朴实无华,不事雕饰,用白描手法刻画艾青的动作和神态,并巧妙引用艾青的诗歌和 语言,使艾青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6.根据本文所述,艾青对罗马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我们看到了艾青什 么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说明。 7.艾青已经逝世二十三年了,文中为什么说“但我一直觉得,他并没有走远”?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 【答案】5.D 6.(第一问)先是善意调侃罗马的老旧,接着因罗马人民的热情而对罗马 文艺的重新繁荣充满信心,最后对罗马进行冷静的评价。 (第二问)看到了艾青的真诚和敏感,更看到了艾青对丑恶现象的批判之心和对人类现状的 关怀之意。 7.①艾青的风范让作者敬佩,作者与艾青一起到国外访问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如在昨日;② 艾青给作者题写的横幅还在鼓励作者不要懈怠,要敢于逆流而上;③艾青在中国与外国交流 沟通上的影响和意义依旧存在着。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 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D 项,“本文朴实无华,不事雕饰,用白描手法刻画艾青的动作和神态”错误,“白描”作 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 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文章中没有神态。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 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艾青把它比喻为巴伐利亚啤酒店的主妇,身体健康 而有风的,但名声不好——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还有一个带伞的英国人,还有一个窄 额头的法国人”,可知善意调侃罗马的老旧;“意大利人民的热情影响着艾青,他对罗马的 印象也改变了”,可知因罗马人民的热情而对罗马文艺的重新繁荣充满信心;“罗马在沉 思”,可知对罗马进行冷静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到一位文人的真诚和敏感,更看到了艾青对 丑恶现象的批判之心和对人类现状的关怀之意。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 子。“但我一直觉得,他并没有走远”,“但我真正有机会面对面地接触他本人,还是在 1978 年,我们共同参加对外友好协会的代表团,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意大利, 为期一个半月。艾青大我 20 岁,我们结成了忘年交”“结果又只有艾青进去与他们共同跳 起来”,可知艾青的风范让作者敬佩,作者与艾青一起到国外访问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如在 昨日;“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 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艾青在中国与外国交流沟通上 的影响和意义依旧存在着;“我家的墙上至今仍挂着他题写的这个横幅——“时间顺流而 下,生活逆水行舟”。看到它就像得到了鼓励,不要懈怠,要敢于逆流而上”,艾青给作者 题写的横幅还在鼓励作者不要懈怠,要敢于逆流而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刘银据五岭,昭州皆其.地 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为盗所袭,渭脱 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 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置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 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以.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又迁知棣州。殿直傅延翰 为监军,谋作乱走.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 郡以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 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渭奏去刘银时税算 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 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举.。黎 桓惧,即遣使入贡。在岭南凡六年。迁侍御史,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坐从子违诏 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 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渭妻莫荃,贤妇人也。渭北走时,不暇与荃诀,二子孩幼, 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于是亲蚕绩碓 春,以给朝夕,二子皆毕婚娶。凡二十六年,复见渭,时人异之。朱昂著《莫节妇传》纪其 事。 (节选自《宋史·周渭传》)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为诗 工:专攻 B.民不聊.生 聊:依赖 C.谋作乱走.契丹 走:逃跑 D.将刻日再举. 举:攻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昭州皆其.地也 吾其.还也 B.渭驰往谕以.祸福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渭之.入中原 谓之.后洞 D.乡人以为.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渭才能出众,做官受民爱戴。早年在白马时,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右赞善大夫; 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离职时,百姓流着泪拦道挽留。 B.周渭执法严明,锄奸行事果决。不论是县城大吏,还是军队长官,但凡犯了法,他都决不 姑息;有败兵闯入邕州抢夺百姓的钱财,他逮捕后便杀了。 C.周渭政风简肃,造福家乡百姓。他在州郡为官时,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回故乡后, 不仅上奏请求免去刘银时期繁重的税赋,还兴办了学校。 D.周渭清正廉洁,皇帝信任嘉奖。咸平二年,宋真宗听说他清廉有节操,想要重新召用他; 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 (2)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 【答案】8.A 9.B 10.D 11.(1)(朝廷)命令周渭押送到京城,审讯后情况属实,在西市斩杀(傅延翰)。 (2)周渭不会是一直困顿没有出息的人,现在逃难到外地,肯定会自己奋斗。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 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 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 项,句意为:善于作诗。工:擅长。 故选 A。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 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A 项,代词,它的/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还是;B 项,把/把; C 项,动词,到/代词;D 项,当做/成为。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错误,原文,“上闵其 贫不克葬,赙钱十万”,皇上怜悯他家贫不能安葬,送给他家十万助办丧事的钱财。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 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 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械”,押送;“阙下”,京城; “鞫”,审讯。(2)中“困”,困顿;“违难”,逃难;“远适”,外地。 参考译文: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年成孤儿,被叔父收养。刻苦学习,善于作诗。刘鋹占据 五岭,昭州一带都是他的地盘,政务税收繁重,百姓没有东西赖以生存。周渭率领同乡六百 人翻越五岭,准备逃难到零陵。还没到达,贼人出兵,途中被盗贼袭击,周渭逃脱北上。建 隆初年,来到京城,上书谈论时事,被召见考试,赐同进士出身,初次任职为白马主簿。县 里大吏犯法,周渭立即将他斩首。皇上认为他才能杰出,提拔为右赞善大夫。乾德年间,到 兴州担任通判。州中罝口砦的驻军很多,监军傲慢凶狠,放纵部下为非作歹,当地居民十分 痛苦。周渭赶往告知利害,斩杀军校,众人都畏服。又迁任棣州知州。殿直傅延翰任监军, 图谋作乱后逃往契丹,被部下告发,周渭将他抓捕后上报;朝廷命令周渭押送到京城,审讯 后情况属实,在西市斩杀傅延翰。周渭在州郡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还京时,官民拥 道哭着请他留下,不久朝廷诏令赐钱百万。起初,周渭来到中原时,妻子儿女都留在恭城。 开宝三年,平定广南,诏令昭州寻访,赐钱粮抚恤。这时,周渭才还回故里,同乡以之为荣。 周渭奏请革除刘鋹时期繁重的税收,重定田赋,兴办学校。恰好当时国家正在交阯境内作战, 主将怯阵避战无功绩。有两名败退下来的士卒穿着甲衣先到邕州集市,抢劫百姓钱财,周渭 捕杀他们。后到的士兵全部命令脱掉铠甲后才许进城,最终没有人敢违法。送信给交阯,告 知朝廷威信,将要在近期内再次进攻。黎桓害怕,马上派人进贡。在岭南共六年。调任侍御 史,出朝任亳州知州,朝廷赐金鱼紫服,不久换任到宋州。因侄子违诏买马,贬为彰信军节 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听到他的高洁节操,召他还京,准备再加以重用,诏书刚下达却去 世了,年七十七。皇上怜悯他家贫不能安葬,送给他家十万助办丧事的钱财。周渭的妻子莫 荃,是位贤惠的妇女。周渭逃往北方时,来不及与莫荃告别,两个孩子年幼,莫荃还年轻, 父母想让她改嫁。莫荃流着泪发誓说:“周渭不会是一直困顿没有出息的人,现在逃难到外 地,肯定会自己奋斗。”于是亲自养蚕纺织舂米劳作,以供养家庭,为两个孩子都办妥婚事。 二十六年后,又见到周渭,当时的人十分敬佩。朱昂写了《莫节妇传》记述她的事迹。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古九首(其五) 陶渊明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①,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注】①(说苑·立节》:“子思居卫,贫甚,三旬而九食。”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旬九遇食”运用典故,与后一句一起写出隐士物质匮乏、贫穷艰苦的生活情状。 B.“辛勤”两句写隐士日常生活闲适惬意,因此面容安详美好,表现了隐居田园之乐。 C.“我欲”两句以出发时间之早,越过河流与关隘,衬托出诗人拜访隐士的急切之情。 D.“愿留”两句的寓意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相似,隐喻诗人要坚守气节。 13.“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中的“夹”与“宿”两个字使用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 析。 【答案】12.B 13.①“夹”写出通往隐士居所的道路两旁青松茂密,突出环境的清幽; ②“宿”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白云栖息在屋檐上的情状,渲染隐士居所云雾缭绕的特点;③两 个字描摹的情境衬托出隐士远离尘俗、超然自守的形象,借此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辛勤’两句写隐士日常生活闲适惬意……”错误,“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意思是“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是无比辛勤。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 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 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一月才吃九顿 饭,十年总戴一顶冠。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 关。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先弹凄怨别鹤 操,又奏高洁曲孤鸾。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通往隐士居所的道路两旁长满了青松,突出环境的清幽;白云好像住宿在屋檐,“宿”运用 拟人手法渲染隐士居所云雾缭绕的特点,隐士居所如此美好。这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 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叙述男子用龟板与蓍草来占卦,预示出婚姻并无不吉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猛禽为喻,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心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借代的手法来表达曹操对人才的渴 望。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来描述魏晋名士的清谈生活。 (5)《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描写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的雄壮强大。 (6)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出很少有人能够观赏到不平凡景象的客观原因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 【答案】(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 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 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要注意“筮”“鸷”“衿”“舳舻”“旌”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新闻稿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偶像养成"是才艺真人秀节目的变种,它淡化海选、淘汰等环节,把镜头转向选手幕 后的才艺训练过程,让观众见证其进步成长过程。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 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观 众投入大量时间、情感、金钱和精力,关注选手成长,与某个选手____________,他们自身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人生跨越,通过“送偶像出道”的方式得以代偿。 其实,不只是真人秀节目,从武侠小说“英雄不问出处”再到当下网络文学“草根逆 袭”,乌鸦变凤凰”的故事早已____________。不同的是,与文学、影视、舞台等文艺样式 相比,打着“真实记录”旗号的真人秀给观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 青少年群体营造了更具迷惑性的“真实”情境。有学者指出,由于电子媒介迅猛发展,今天 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趋向符号化、影像化,它像一面“镜子",让人分不清现实和幻境。真人 秀营造的“真实”视听空间,使观众____________地沉浸其中,模糊了影像与现实的界限, ____________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才艺本领和个人特质, 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能否成为“偶像”。 B.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训练展示,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 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 C.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训练展示,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 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能否成为“偶像”。 D.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才艺本领和个人特质, 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习以为常 乐此不疲 潜移默化 B.息息相关 屡见不鲜 孜孜不倦 耳濡目染 C.休戚与共 习以为常 孜孜不倦 耳濡目染 D.休戚与共 屡见不鲜 乐此不疲 潜移默化 17.请把上面新闻稿选段的观点态度压缩成一个单句,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 不超过 20 个字。 【答案】15.C 16.D 17.别让真人秀节目带偏了你的“三观”。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 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不 合逻辑,不应该是“自己”,“自己”在此指“观众”,应该是决定选手,改为“由观众投 票决定选手能否成为‘偶像’”,排除 B;“才艺本领和个人特质”,语序不当,排除 AD。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息息相 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语境“与某个选手”,填入“休戚与共”。 第二组,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屡见不鲜: 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故事早已”,应用“屡见不鲜”。 第三组,乐此不疲:对某事爱好沉迷其中。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 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境“使观众”,填入“乐此不疲”。 第四组,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常用作定语、 状语,用于人的思想、动作等。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语 境“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填入“潜移默化”。 故选 D。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 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 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偶像养成’是才艺真人秀节目的变种”,即“真人秀节目”;“打着‘真实记录’旗号 的真人秀给观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营造了更具迷惑性 的‘真实’情境”,即影响人的判断。整合信息,即别让真人秀节目带偏了你的“三观” 阅读下面演讲稿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华为在最初创业的茫然中选择了通讯领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在于,在所有行业中, ① ,而所有实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艰险的;这种不幸还在于,面对这样的挑战,华 为既没有背景可以依靠, ② ,因此,为人尤其是其领导者将注定为此操劳终生,要 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经受更多的煎熬和折磨才能战胜这种一无背景,二无资源的 困难。唯一幸运的是,华为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遇上了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公司高层领导 ③ ,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 至今天仍然是战战競競、诚湟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 有多么难。多年来,以勤补拙,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消蚀了自己的健康,经 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控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 卓绝的努力,才带领大家走到今天。然而,正如《论语》所言“( )”,未来无 法预见,我们仍需百倍努力! 18.在上面演讲稿选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19.填入上面演讲稿选段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士不可以不弘轂,任重而道远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请根据上面演讲稿选段的内容,为下面的上联补写出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披荆斩棘勇创华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①实业是最难做的②也没有资源可以利用③虽然都经历过企业的艰难 19.B 20.迎难补拙再续时代新篇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 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而所有实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艰险的”,填入“实业是最 难做的”;第二个空根据“这种不幸还在于,面对这样的挑战,华为既没有背景可以依靠”, 递进关系,填入“也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第三个空根据“唯一幸运的是,华为遇上了改革 开放的大潮,遇上了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公司高层领导”,填入“虽然都经历过 企业的艰难”,注意字数要求。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B 项,士不可以不弘轂,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 道路遥远。根据语境“多年来,以勤补拙,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消蚀了自己 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控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 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带领大家走到今天”,填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 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 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披荆斩棘勇创华为伟业”“披荆斩棘”成语;“勇创”,动词;“华为伟业”,名词;下 联根据内容“未来无法预见,我们仍需百倍努力”和上联词性来写,“迎难补拙再续时代新 篇”,“迎难补拙”对“披荆斩棘”;“再续”对“勇创”;“时代新篇”对“华为伟业”。 【点睛】我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相关知识的把握,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词性相当,平仄相谐。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 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根 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材料二: “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 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觉慧热烈地说了 这些话。(巴金《家》) 请结合上述材料,通过讲述故事来分享你的感想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近朱者赤 有这么一个道理:近朱者赤。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 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觉慧鼓励梅表姐 改变环境,无不说明环境的重要性。 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 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的确,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 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品行。 在对抗激烈的 NBA 联赛上,迈阿密热火队正为着卫冕成功奋力拼搏。而队中拥有着当今 世界最强的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他刻苦练习,落后不放弃,打铁不手软,总在关 键时刻杀开一条血路,赶上比分,咬住比分,拉开比分……领袖的气质,领袖的一切感染了 全队,他们与老大一起,学老大的得分,学老大的防守,学老大的态度;他们打出了联盟最 强者,他们打出了最佳命中率,打出了最佳效率,打出了最佳防守。正是在勒布朗的感染下, 他们离卫冕越来越近,越来越有可能。 古来今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颖州当长 官的时候,和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 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 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这个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近朱者赤”的道理。 《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 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 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恶劣,我们应当近朱,只有近朱,才能得以赤。近朱,处在良好 的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很大。古时孟母三迁,正是由于深谙“近朱者赤”的道理。 联系到现在,我们仍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眼睛不够明亮,内心亦不够成熟,故而 何不“近朱”呢?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交益友”。以此观之,近朱者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