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这个黑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发动机出现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DF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炭,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摘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这些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针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要求实行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自《合作经济与科技》) 材料三 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的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今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有人预测,随着“减霾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治理功夫,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摘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 A.“发动机医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润滑油产业技术的排头兵,是治霾的利器。 B.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 C.美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进行有效监管。 D.荷兰艺术家设计的空气净化塔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它收集到的雾霾可被转化为宝石。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发动机医生”有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功效,加入DFR材料,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 B.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对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质名单都有详细的说明,也规定了燃料的生产。 C.中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更多为科技消霾,而美国政府更多从法律和市场两个方面进行治理,为治霾提供根本保障。 D.与其制造治理雾霾的科技产品,不如从源头治理雾霾,可在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上多下工夫,抓好扬沙和洒漏的治理。 6.有人认为治理雾霾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霾,切实有效。请你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B.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村民们没有执行方案,他很生气。 C.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荆棵”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有两个脱贫方案,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成功了,请结合全文分别分析其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阉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 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筳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侍郎,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下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在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时,他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荡秋千等风俗。 B.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 , ▲ ”? (2)《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精巧,巧到一廊一檐都极具特色,其中以人腰比喻环绕的走廊,以飞鸟比喻突起的屋檐的句子是:“ ▲ , ▲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抒写回乡感受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 ▲ 都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 )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 ▲ 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 ▲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 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的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区域 机制 发祥地 开垦 B.领域 机制 发源地 开辟 C.区域 机理 发祥地 开垦 D.领域 机理 发源地 开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B.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C.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 D.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崛起和工业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再到英国。 B.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英国,再到美国。 C.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18世纪以来,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 D.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 20.某淘宝店家发错了客户订购的货物,下面是一封致歉函,其中有五处不恰当的表述,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分) 尊敬的顾客: 您好,首先在此向您表达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因为我们的疏忽,客服发错了货物,给您带来了麻烦,请多多笑纳。由此产生的运费,将由我们全部负责,同时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将惠赠您一份小小的礼物,请您收下就行!欢迎您再次帮助本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全国共有444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764个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有人感慨没了烟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儿,甚至有人将其“上升”到“文化流失”的高度,认为禁放烟花爆竹是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年俗文化的严重打击。 请写一段文字,劝大家转变观念,接受禁燃,要求体现辩证思维,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上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施行半月有余,由“拎不清”到“拎得清”,上海人民忙得不亦乐乎,也成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热情,多地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 材料二 西安市东城区某小区多年负责垃圾处理的老工人刘大叔对记者展示伤痕累累的双手,他说,玻璃、竹签、铁丝铁钉之外,还面临着药物侵害或者不明物辐射的危险。 材料三 日本从上世纪70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不仅为了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回收利用。 近期,全民讨论垃圾分类,学校要组织一场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大会,请你根据以上材料,通过思考写一篇大会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第11页—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一段第一句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因果关系倒置了。C项,“参与旅游”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当地的社区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不是参与到旅游当中。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说法错误。“提供一定的资金”是为了“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对象。 3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4.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错误,由材料二“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可知,存在差异的只是标准和法律的实行,并没有法律内容。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项,“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错,应为《清洁空气法》,而非其他治理空气的法案。 6 观点一:需要体制保障。①可以出台有关治霾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有效监管,得到全民的重视。②引入市场机制,实时有效地监管排污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其排放额度进行明确规定。 观点二:用高科技治霾。①利用“发动机医生”和雾霾净化塔等高科技产品,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大力净化空气。②推广涉及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排放,将高科技产品进行全民推广。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若是认同第二种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结合中国实际,谈科技治霾的方法。若是认同第一种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二,借鉴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谈出台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和引入市场机制,对治理雾霾进行有效的体制保障。两个角度都可以谈,但务必结合文本谈论。 - 16 -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7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项,“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可知,“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顾忌王亮的身份。 8 ①交代背景。荆棵的“低矮”“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等说明村里的自然环境很差。②推动情节。王亮爬山途中“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让他发现了荆棵的好看,产生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想法。③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爬山途中的荆棵烘托出王亮的迷茫,遍野的荆花,“蝶飞蜂舞”“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烘托出王亮、张凯喜悦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这些关于荆棵的描写,如“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低矮”“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等说明村里的自然环境很差,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表明了王亮面对这一自然环境的迷茫。“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这才使他萌生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烘托出王亮、张凯喜悦的心情。据此总结归纳即可。 9 失败原因:①荆棵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②把这些荆棵刨掉了,村里的自然环境就更差了;③村民们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短视的财。 成功原因:①保护了荆棵,大量养蜂,顺应自然;②可持续性发展;③天然纯正的荆花蜜也符合市场的需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第一个方案是将荆棵制成盆景出售,结合张凯的话“其实荆棵值钱的事……也不发这样的财”可知,失败原因是“荆棵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把这些荆棵刨掉了,村里的自然环境就更差了”“村民们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短视的财”。第二个方案是养蜂,制作天然荆花蜜。成功原因,首先避免了卖荆棵可能出现的后果,“保护了荆棵,大量养蜂,顺应自然”,避免竭泽而渔式的致富,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再结合“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可知,“天然纯正的荆花蜜也符合市场的需求”。 10 A - 16 -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始”“后”表示两个时间状态,应在“后”前面断开,排除B、C两项。“行”是作画;“以”是介词,按照;“己意”指自己的意愿。“行以己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该断开,且“集……之长”是固定句式,“长”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11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其长官为礼部侍郎”错,其长官为礼部尚书。 12 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说法有误,原文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 13 (1)董其昌当即上书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拜访请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 【参考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皇长子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每次都注视着他。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被起用,官复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依从他人的请求嘱托,受到有权势的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儒生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书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管国子司业的事务。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任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求,记录了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他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东林党人受到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两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 16 -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邦。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天下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就)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拜访请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之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同时期以书法著称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他们为邢、张、米、董,又称他和米万钟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C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15 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的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本题抓住关键词“寒食”“暮春”“可怜”“作逐臣”“肠断处”,可总结为放逐之悲、乡愁之情以及伤春之痛,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情感即可。 16 (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1)区域:指地区范围。领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这里是说“科技和经济”,所以第一空选“领域”。(2)机理: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机制:此处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理”显然不合语境,且前面有“体制”,所以第二空选“机制”。(3)发源地:①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②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结合语境,第三空选“发源地”。(4)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比如说开辟航线。后面有“先河”一词,所以第四空选“开辟”。 18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残缺,“近代”前缺了介词“到了”;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由“纷纷”可知,“或”应改为“和”;D项,搭配不当,正确搭配是“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 19 D - 16 -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第二段讲述的是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的转移顺序是从英国到德国再到美国,故排除A、B两项。“18世纪以来”承接上文“近代”,应放在句首,排除C项。 20 ①“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改为“由衷的歉意”;②“笑纳”改为“担待(包涵、海涵)”;③“惠赠”改为“赠送(敬赠)”;④“请您收下就行”中,去掉“就行”;⑤“帮助”改为“光临”。 21 (示例)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文化习俗,是春节的一种符号。然而,它与人们对洁净空气、干净环境、人身安全的需求是矛盾的。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理性对待,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禁燃。 22 参见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16 -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