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一)(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一)(2016-12)

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模拟一)‎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曹月兰 审核人:张玉英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保定老调是河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 ‎ 保定老调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汉族民歌俗曲河西调,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1884年左右,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1918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 老调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出现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繁荣时期。1949年后,保定一带成立了高阳、定县、阜平等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老调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 保定老调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唱腔板式有十余种,曲牌多来自于京剧、河北梆子、昆曲,常用的曲牌有军乐类、喜乐类、哀乐类、宴乐类等。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 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高阳县老调剧团的基础上组建的。1953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1959年5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1960年,剧团带着经过重点改编的《潘杨颂》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北京的艺术界专家观看了演出。同年,《潘杨颂》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引起很大反响。‎ ‎ “文革”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1973年,老调恢复,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19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1980年8月,排练了该团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正在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同年12月,《忠烈千秋》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 ‎ 保定市老调剧团全体演职员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大部分城市、乡村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老调不断更新剧目,年年创出精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 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春节期间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填补了城市观众多年看不上大戏的空白。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1.下面对保定老调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保定老调是河北省戏曲剧种之一,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其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具有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 C.1949年后,老调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一带成立了一些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D.保定老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曲牌源于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其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调发展中有一些前辈艺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开创了老调先声的生行演员韩大仓,1918年左右的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 B.保定老调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可以追溯到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保定老调擅演老生和袍带戏,多以大戏的姿态出现。‎ ‎ C.“文革”时期,迫于形势,保定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73年老调恢复后,又移植了这些剧目。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 ‎ D.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1953年成立的高阳县老调剧团基础上组建的。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剧团演出,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1980年,保定市老调剧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该团携该剧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人大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 ‎ B.邓小平同志看了演出后,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而保定地委、专署也于次年调配干部并充实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促进了老调的发展。‎ ‎ C.保定市老调剧团不断更新剧目,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甚至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城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D.城市观众也有看戏的需求。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三个春节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都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一、 现代文阅读(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大师”陈寅恪 ‎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 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可见陈先生的幽默。‎ ‎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 陈寅恪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他学习了梵文、印地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 ‎ 在德国,陈寅恪的资料很少,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他不要学分,完全是一种中国传统文人游学。陈寅恪说,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终生没有文凭的陈寅恪, 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 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否则的话你没有办法跟人对话,你必须通过镜子才能了解自己。‎ ‎ 每逢上课,陈寅恪总是抱着很多书,吃力地走进教室,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黑布包裹着的。他的讲课旁征博引,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少,但他的学生,都一定是后来的大家。‎ ‎ 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 ‎ 陈寅恪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陈寅恪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充满自信。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邀出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只有一个三字对子,上联_——“孙行者”。‎ ‎ 北平沦陷,陈寅恪流亡云南。藏书悉数焚毁在战火中,陈寅恪在几乎汉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仅凭记忆,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大灾难面前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 ‎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到岭南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任教。‎ ‎ 陈寅恪有无边的勇气,到广州五年后,陈寅恪放弃熟悉且擅长的国学领域,开始了学术转向——探索明清的历史和文化,写就两部经典: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人陈端生著的,讲述了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考证;在《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 ‎ 陈寅恪浸润在自己那个纯粹的学术世界中,他拒绝为官,说那样会影响自己思想的自由。他坚持用文言文写作,他还倔强地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甚至不允许别人改动一个标点。陈寅恪以此表彰其学术思想——“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 陈寅恪最后的7年,大部分时间是不能站立的,他在一次洗澡时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又竭尽全力护理丈夫。‎ ‎ 陈寅恪葬于江西庐山。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的中国,学术思想,影响至今;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然有多年留学经历,却终生没有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 B.陈寅恪虽然有西学经历,但更看重国学。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时,他出的考题只有一个三字对子——“孙行者”,成为一时佳话。‎ ‎ C.陈寅恪一生为国学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是学术领域的有重要地位的大师。‎ ‎ D.陈寅恪通过《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以明末清初的孟丽君和柳如是为描述对象,赞美她们在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 ‎ E.陈寅恪多年眼疾,后来又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竭尽全力护理丈夫。陈寅恪经常教育子女要孝敬自己母亲,表现了他们夫妻间的深爱。‎ ‎5、文章说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3分)‎ ‎6、为什么不管是本国培养的学者还是有留学经历的学者,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一、 ‎ 现代文阅读(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八路墙 李永生 ‎ 很老的一片围墙。墙体已有坍塌,墙面斑驳陆离,几根乌黑的木梁横七竖八地残留在上面。冬天,常有猫或狗趴在上面晒太阳,被人惊醒了,躬躬腰,倏地窜下去,墙上的土坷垃便呼啦掉下来。‎ ‎ 墙是九爷家的,这里曾经是他们家的三间瓦房,后来房老了,九爷家就在另一块地方盖起了新房,老宅院渐渐荒废,就剩下了这几堵破墙。‎ ‎ 儿子想铲掉老院的这些残垣断壁,在上面起幢二层小楼。九爷就是不同意,因为那堵墙上写着一行字。字已褪色和破损,但仍能让人读懂,那是八个黑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九爷自小脾气就刚烈,现在不让拆,儿子也不敢反驳。‎ ‎ 九爷记得,那时候他刚六七岁,那个比他高半头的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小哥哥,在房墙上写这些字的情景。‎ ‎ 九爷还记得,鬼子包围他们村后,要老百姓交出八路伤员,那个八路小哥哥怕连累老百姓挺身而出被鬼子用刺刀活活挑死的情景。九爷说,那是八路的宣传墙。那些字里有小八路的魂哩!‎ ‎ 儿子脑瓜活络,不几天就又想了个鲜招儿——把那堵写着标语的墙盖在房里面。‎ ‎ 不出几个月,楼房盖了起来,那堵“八路墙”果真被盖在了房里,还被巧妙地做成了“电视墙”。儿子还买来望远镜、水壶等仿军品挂在墙上,就有了战争效果。不过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指着那墙说:“做的真好,跟真的一样。”九爷忙说:“‎ 就是真的,不是做出来的。”客人笑了,拿起那个仿制的望远镜说:“大爷真逗,这个也是军队用的真家伙么?”‎ ‎ 那夜,九爷没睡好,大早起来对儿子说:“怎么会这样?真的成了假的,咱的墙不能受那假玩意连累!咱得找些真货。”‎ ‎ 儿子说:“爹,干嘛那么认真!”‎ ‎ 九爷说:“得认真,不然咱对不起牺牲的小八路。”‎ ‎ 其实,儿子当时出此鲜招,只是缓兵之计,单等哪天老爹归天,再把墙拆掉。不过现在见老爹一脸认真,只得点头。‎ ‎ 九爷开始打听战争遗物,九爷他们村是革命老区,战争遗留物不少,当天便在本村找到了半截八路军的武装带。九爷很高兴,回家便挂在了墙上。九爷继续满村寻,很快就又搜罗到一些东西,比如有日本饭盒、指挥刀、地图、弹药箱、八路军的鸡毛信、报废的小甜瓜手榴弹、《支那事变画报》。九爷认真地把他们布置好,每件东西放在哪里都细细斟酌……那面墙也就越发琳琅满目起来。‎ ‎ 望着那么多好东西还有老爹兴奋的目光,儿子脑子一拐弯,忽然改变了原来那个想法,忽发奇想,说爹不如咱们就办个抗日战争纪念馆吧,咱也让人参观,给您找个乐子。九爷更高兴了,每天精神抖擞,斜挎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继续开始了他热火朝天的寻宝之旅……‎ ‎ 那天,九爷听人说三十里地外的杨村有户人家挖出了一把日本指挥刀,大喜过望,踹上一千块钱就奔杨村去了。‎ ‎ 可是有买家比他先到了。来的是两个日本中年男子。当九爷得知买主是日本人时,急了,把主人扯到一边说:“这刀我买。”主人向他张开了手。这时,两个日本人似乎已看出九爷的来意,胖子迅速从书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叠钞票。九爷也立马把怀里的一千块钱掏了出来。主人望望九爷那薄薄的一叠钞票,又望望日本人手中那厚厚的一叠,表情显得很复杂。九爷歇斯底里地喊道:“给我留着。钱先欠着。”主人摊开手,说:“我就要不动窝的钱。”那两个日本人一听,连声“哟西”,放下钱,就要拿刀。这时,九爷眼里似要喷出火来,他一把抓住主人的衣领,指指两个日本人,恶恶地说:“他们为什么……?这东西都没了,谁还会承认糟践过咱中国?”旋即扑通一声,九爷竟给年轻的主人跪下了。‎ ‎ 九爷平日在村里德高望重,虽然脾气急,但跟乡亲们从没红过脸,现在这个样子,让人很吃惊。刀的主人怔然片刻,望着九爷一头白发,忽然喊一声“折杀我了”,一把扯过刀,也扑通朝着九爷跪下了,双手捧着那刀递给九爷。两个日本人望着眼前的一切,呆了……‎ ‎ 很快,九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了,“电视墙”和那把指挥刀是游客必看的重点。‎ ‎7、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九爷的儿子想拆掉围墙盖新房,但是九爷不同意,于是他把围墙盖进了新房里,他也很珍视这个八路墙。‎ B.客人夸赞那面墙“做得真好,跟真的一样”,语气里尽是嘲笑之意,惹得九爷为此心存疑虑,没有睡好。‎ C.九爷每天精神抖擞,斜跨水壶,背上口袋,打上绑腿。活脱一个老八路,说明他心底里一直有此情结,自小向往八路军。‎ D.这篇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叙述自然,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九爷对抗日先烈的崇敬之情,可读性很强。【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E.小说结尾,九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了,九爷的心愿终于成了现实,文章“铭记先烈,不忘历史”主题也得以深化。‎ ‎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9、题目为“八路墙”,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进行分析。(5分)‎ 四、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 (2)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五、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   ‎ ‎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  15、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五、 名篇名句默写(6分)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在《逍遥游》中“ , ”两句,尽管表明宋荣子能明辨荣辱,不为非议所左右,但还不是庄子所说的真正的逍遥。‎ ‎ (2)杜甫《登高》中,通过视角的俯仰和远近的变化,使用叠词,描绘秋景的一联是“ ,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的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胸怀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诗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于那些不讲理,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老外,我们应与中国人 ,必须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 ‎②新买住房配套设施费到底该不该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购房者,相关部门认为:该不该缴不可 。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③不应该将这次股市波动的情况与18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 ,因为目前的亚洲经济体的金融监管能力大大提高,并已汲取19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 ‎ A.一概而论 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B.相提并论 一概而论 一视同仁 ‎ C.一视同仁 一概而论 相提并论 D.一概而论 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历史类小说的创作,必须从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不能没有限度的随意篡改,甚至胡编乱造。要为观众,尤其未成年观众负责。【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B.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应通过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紧迫而刻不容缓。‎ ‎ C.校讯通通知:高考报名信息核对表已经打印好,请各班即刻派班长到教学处领取,回去签字确认。另外提醒:考生特征标志一栏都为空。‎ ‎ D.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饺子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中国人的习惯里,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 A.无论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 B.无论日子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美昧佳肴都替代不了的。‎ ‎ C.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就算再富有,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相比。‎ ‎ D.不管生活好与歹,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冬季是主蛰藏的季节,应该保持能量,也就是储存阳气,除了能让冬季保持温暖之外,也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那么,是不是在冬天养膘就能暖起来呢?① 。实际上,是否耐寒不看身上肥膘有多少,② 。阳虚体质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如果确症是阳虚,趁着冬季宜进补,也有讲究。宜选择温补阳气的食材进补,如禽鸟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另外,③ 。大补或者补益过度在冬季没什么不妥,但到春天,就更容易出现燥热的症状。‎ ‎21.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其构图要素,并对其寓意进行简单评述。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 ‎ 八、 写作(60分) ‎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单身母亲刘女士遭遇车祸,伤势严重,肇事司机逃逸,于是照顾她的重任落在了年仅5岁的女儿芊芊身上。芊芊全天候陪护,做着本不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做的事儿。瘦小的芊芊跑前忙后,让人心疼。有人把这事发到朋友圈,不少好心人赶到医院慰问,捐钱捐物。交警、医院等部门也纷纷表态全力帮助她们。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讨论。‎ ‎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 高三期末模拟一参考答案 ‎1.B(“四次进京演出”和“进京演出四次”理解错误)‎ ‎2.B(歧义。原文“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 是偏正词组,而选项理解成了并列关系。)‎ ‎3.D (A.认为《忠烈千秋》是该团1980年创作,原文无据,且说“该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不严谨。B.复句间关系理解错误。因果关系改成了并列关系。C条件缺失,站位脚跟,成为市场强者的原因还有“不断推出精品”。)‎ ‎4、C 3分,E 2分,A 1分,答B、D不给分。解析: A、因为“没有文凭,从而形成宽阔的学术视野”,牵强。B、陈寅恪出的考题还有一个命题作文。D、孟丽君不是明末清初人。‎ ‎5、①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 ‎②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要充满自信。‎ ‎③学术要有“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每点1分。)‎ ‎6、①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②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有宽阔的学术视野。‎ ‎③陈寅恪的研究,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 ‎④撰述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经典。‎ ‎⑤他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每条1分,答出3条给满分。)‎ ‎7、E 3分,D 2分, C1分,A B不给分。(C“自小向往八路军”原文没有依据。A错,开始儿子没有珍视八路墙,是后来在九爷的感召下,才转遍了态度。B错“嘲笑之意”不正确。)‎ ‎8、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墙体的破旧老化,已经没有了墙的功能。与下文九爷不舍得拆除形成强烈反差。(3分)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9、①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八路墙”展开。②暗示文章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的主题。③点明主人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④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⑤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每条1分,答出4条给满分。)‎ ‎10.B 11.D(屯戍:为百姓耕作,错。)‎ ‎12.A(B、“章邯早有反意”原文无据。C、“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章邯”错,是章邯主动联系项羽。D、“秦降卒密谋举事”错。)‎ ‎13.(1)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是为什么呢?(“为”“开”“竟”“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楚军在夜晚在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夜”“击”“坑”“句式”各1分,句意1分。)‎ ‎14、 C(4分)‎ ‎15、答案要点: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得6分)‎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C.(一视同仁:对不同的事物或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句。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8.D(A项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 B项中“紧迫”与“刻不容缓”语义重复,造成成分累赘,应删其一;C项 “考生特征标志一栏都为空”歧义。)‎ ‎19.A(①注意末尾句提示②吃饺子——年夜饭)‎ ‎20.①其实不然,许多胖子也怕冷。②而是看是否阳虚 ③进补不可过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漫画由字母“w”“i”“f”和一个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构成无线网络“wifi”字样。(2分)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网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3分,答题方向正确即可。)‎ ‎22.【立意解析】 1、芊芊角度:尽孝,谈孝道;担当与责任。经历使人成熟。‎ ‎2、好心人角度:献爱心,奉献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交警、医院等职能部门:为民生,要真尽责。‎ ‎(其他如肇事司机角度,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的角度,言之有理,也算基本符合题意.)‎ 文言文翻译:‎ ‎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军中,赵高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如果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赵国的大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能予以相应的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要以十万为单位计算,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南面称王,订立和约一起攻秦?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战友兄弟们被杀相比,哪个结果更好呢?”‎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汙(wū)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在洹(huán)水南岸的殷墟上相约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前锋。【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在秦中驻守,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经常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于是,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