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19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 ‎“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责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现摆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莱葭》中第一句“幕葭苍苍”,陆疏云:“幕,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幕,充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萸,一名流,蔬或谓之获,至秋坚成,则谓之崔,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著,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蔬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蒸、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后所得出的结论。‎ - 24 -‎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途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范》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 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候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候进献礼物,文候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候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候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救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筐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普谒文候。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候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今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 B. 《诗经》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博物学著作和百科全书。‎ C. 《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 D. 魏文保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候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论证《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真实可信。‎ C. 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是为了引出“《诗经》里的物、事、情、理”这一话题。‎ D. 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诗经》诗句可以含蓄地传递信息,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B. 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附述《诗经》中动植物的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 C. 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有接受过《诗经》教育的人,才可能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 D. 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博物学著作和百科全书”表述错误。原文为“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看待”不等于“是”。另外,由 “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物’而已”可知,《诗经》并不仅是一部博物学著作和百科全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错误,文章第二段并没有使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论证‘《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错误,这是第三段的内容。‎ 故选B。‎ ‎【3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诗经》能够帮助……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错误,不是因果关系。“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丰富和健全贵族子弟的知识和情感是这种做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7日至9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鸟镇,围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一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大计,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数字经济合作思路途径。‎ 大会组委会发布了《鸟镇展望2018》成果文件,从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网络文化、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五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作出了总结和展望。《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聚焦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的最新进展、突出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摘自《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0日)‎ 材料二:‎ ‎“5G”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它已近在咫尺。有人预计,到2025年,5G将覆盖40%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5G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在荣耀总裁赵明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3G时代手机多半看图片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干什么?看高清,用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会上,搜狗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包括唇形、面部表情,几乎真假难辨。搜狗首席执行官说,感知技术方面,机器有机会做到和人一样好。但在认知技术方向上,只要涉及人类的高级活动思考,目前机器还远远谈不上取代人类。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效果已经日益清晰。‎ ‎(摘自《5G、产业互联网标准化、农村新市场》,《经济日报》2018年11月9日)‎ 材料三:‎ - 24 -‎ ‎“敦煌网希望能够发挥开创者、整合者和赋能者的作用,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梦想,最终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生态圈。”王树形会后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以互联网力量,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敦煌网一直是实践者和领跑者。2004年,敦煌网首创B2B跨境电商在线交易,专门服务中小企业和中小零售商。‎ ‎“如果国与国之间,主要靠大企业贸易,那么‘大象与大象’之间,很容易碰撞。而如果主要贸易往来,是在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之间完成,就像两大群鲤鱼交汇,没有鱼会撞车。”王树形以“大象与鲤鱼”为喻,认为应该为全球中小企业建立更公平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让中小企业不但获得数字贸易的“入场券”,更拥有与大企业同台竞技的“公平机会”。‎ ‎(摘自新闻网《乌镇互联网大会聚焦“中国机会”》2018年11月14日)‎ 材料四:‎ ‎“个人信息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难度更大。大数据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如此提问,他觉得,“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真应对、强化法治、谋求共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个人信息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其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但同时又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和交易的对象。‎ ‎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达28.5%。围绕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出售,非法提供,非法利用,形成了非法产业链,形势严峻。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了一道必答题。‎ 大数据时代,不同主体对个人信息有不同利益,同一主体也有不同需求。公民对自己的信息具有强烈的保护诉求,又离不开对他人信息的利用。商业组织既要求通过收集使用信息数据,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要求掌握的信息数据能够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兼具利用者、管理者、保护者的三重身份。如何体现各类主体利益诉求,实现共赢多赢,是个人信息立法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摘自《个人信息保护尚需“摸石头过河”》,《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乌镇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成果文件,聚焦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新进展、突出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 B. 赵明认为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的特点,因而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未来人们能体验到以假乱真的虚拟场景。‎ C. 王树形以“大象与鲤鱼”为喻,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凸显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小的特有优势。‎ - 24 -‎ D.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在中国网民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中,54%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则材料都围绕“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展开。第一则材料中提到的“互联网发展与创新、数字经济”在其余三则材料中有不同的体现。‎ B. 作为最新的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相,展现了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与创新所作出的贡献。‎ C. 敦煌网是一个有梦想和有情怀的网站,希望以互联网的力量,更多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生态圈。‎ D. 个人信息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通过个人信息立法,中国就能解决问题,满足各类主体利益诉求,实现共赢多赢。‎ ‎6. 在“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下,中国该怎样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力量?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 ‎6. ①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②推进数字经济发展。③加强网络安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乌镇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成果文件,聚焦……提出了中国方案”错误,原文为“蓝皮书,聚焦……提出中国方案”。‎ B项,“因而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错误,原文为“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 D项,“54%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错误,原文为“54%的中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达28.5%”。‎ 故选C。‎ ‎【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通过个人信息立法,中国就能解决问题”错误,根据原文“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真应对、强化法治、谋求共治”,可知个人信息立法并不是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确定信息的范围,最后进行概括,如果原文有,尽量保留,没有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归纳。题干问的是“中国该怎样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力量”?从各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来看,材料一介绍的是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从“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网络文化、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五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作出了总结和展望”。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答题的参考。材料二,“在荣耀总裁赵明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可归纳为:①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材料三,根据“敦煌网希望能够发挥开创者、整合者和赋能者的作用,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梦想,最终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生态圈”,可归纳为:②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材料三,“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达28.5%”,可归纳为:③加强网络安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的故事 梁晓声 ‎(1)那是一头漂亮驴子,三岁多,能干不少活了。‎ ‎(2)驴子属于牲畜。‎ ‎(3)牲畜是世界性叫法;“牲口”是中国的特殊叫法。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册中的另“一口”。‎ - 24 -‎ 在过去,评估一个农村大家族时,每言人口多少,“牲口”多少。牛马骡驴,在四类“牲口”中,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通常情况下,驴的工作是拉磨。怕它晕,人要将它的眼罩上。秋季,须去壳的粮食多,一两个月内,它从早到晚被罩着眼,拉着沉重的磨扇,一千圈一千圈地转。壮年决不会用欣赏牛马骡的眼光来看驴的,但那孩子却经常以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家的驴,在他眼中,驴好漂亮啊一——一双大“兔耳”;长睫毛大眼睛;不宽不窄的头;不厚不薄的唇;肩部一条深色纹路;直直的腿……总之,他家的驴没有一处不耐看。‎ ‎(4)小村在大山深处,几十户农家围着一片可怜的耕地散居着。不论人们多么勤劳,打下的粮食从没使人们吃饱过。‎ ‎(5)然而那少年却有自己的梦。他家的驴是最好的,他的梦想是它每年都会生下小驴,一头头送给别人家,于是全村有很多驴,家家有小驴车。大家都可以进县城了。十六岁的他,还没进过县城。‎ ‎(6)首先听他说过梦想的是他父亲。“不许你再做那种大头梦!你也是驴脑子呀?还梦想着家家都养驴!人不喝水啦?”父亲生气地一训,他就再也不在家里说他的梦想了。‎ ‎(7)对于一个少年,心有梦想是憋不住的。不久,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他的梦想了。同学们对他的梦想都持嘲笑态度,老师却鼓励他写出来。他就写了。几个月后,他家的驴出了名,他也出了名,因为他的梦想登在县里的文学刊物上了。‎ ‎(8)但是对那头驴,他父亲的既定方针并没改变一一尽快卖掉。‎ ‎(9)老天似乎也容不下这头驴了。‎ ‎(10)全村唯一的水井忽然变浅了,只能每家轮流用水。轮到谁家,谁家都全家出动,轮一次要一周多呢!轮到少年家时,他母亲将驴子也牵到井边。拽上的第一桶水先让驴子饮个够。但那水量毕竟有限,驴经常处于渴而无水可饮的情况,有几次都阅入邻家找水喝,为此引发邻里之间大吵了一架。‎ ‎(11)自从发生了吵架事件,父亲卖驴的想法更急迫了,只不过一时还找不到出价合理的买主。两年过去了,他家的驴却没卖。真相是一一每天夜里,少年将驴牵到井边,将长绳的一端系在驴身上,另一端系自己腰上,一手拎小桶,缓缓下到十几米深的井里。驴也听话,命它在哪儿站定,就老老实实站在哪儿,一动不动待拾上半桶水,看着驴一口气饮光了,再下井,因为半夜饮足了水,那驴千起活来格外卖力。某夜下雪,留下了蹄印和足迹。天亮后,一些人聚到他家门前,指责他家偷水。母亲廉得不出屋,父亲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保证杀驴,驴肉分给每家谢罪。少年流泪不止。驴也意识到大祸临头,在圈内贴壁而站惴惴不安。‎ ‎(12)村里出现了军人,是招兵的。为首的是位连长,被安排住到了他家。天黑后少年进了连长住的小屋,他哀求连长走时,将他家的驴买走。连长从枕下抽出两期杂志问:“这上边的散文是你写的?”他点点头,连长说:“你对你家的驴感情很深啊!”他说:“它是我朋友。它为我家干了那么多活,人得讲良心。”‎ - 24 -‎ ‎(13)十八岁的少年成了新兵。新兵们即将离村时,唯独他迟迟不出家门。连长走进他家院子,见他抱着驴哭呢。父亲催他,他就跪下了,对父亲说:“爸,千万别杀它!也别卖它!我走了,它喝我那份水!”连长为之戚然,也说:“老乡,回去我就号召捐款,争取能为你们再打一眼井!”‎ ‎(14)连长和他刚走出院子,驴圈里猛响起一阵驴叫,听起来像是放声大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很有特色,一共两句话却各自独立成段,一褒一贬,看似突兀,实则引起读者兴趣。‎ B. “壮年决不会用欣赏牛马骤的眼光来看驴的”,是因为牛马骡驴四类“牲口”中,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 C. 少年眼中驴子之所以最漂亮最好,是因为驴子为他家干了很多活,他和驴子有深厚感情。‎ D. 小说塑造的这个有梦想讲良心的少年形象,与因循守旧、自私自利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9. 文章并没有写驴子最后的结局,它或是被杀、被卖了,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死了。你认为哪种结局最好,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7. D 8. ①“特殊”是指相对“牲畜”这一世界性叫法,中国却称为“牲口”。②“牲口”是指册中的另“一口”,常常与“人口”并举,③既体现出牲口在农耕社会里独特的价值,也表现了中国人对待牲口的特殊感情。 ‎ ‎9. 因为某种原因死了是最好的结局。①从结构上,结尾照应标题;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与标题“良心的故事”不符。②从情节上,既有儿子临行前的叮嘱,又有连长的承诺,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都与前文情节相违背。③从形象上,中国农民对牲口有特殊的感情,父亲打算卖掉驴子是因为缺粮缺水,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有损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④从主题上,如果结局是驴子被杀了或卖了,都与文章主题相冲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 24 -‎ D项,“自私自利的父母”错误。根据小说的情节来看,少年夜里偷水饮驴被发现了,“一些人聚到他家门前,指责他家偷水……父亲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保证杀驴,驴肉分给每家谢罪”,可以看出来父亲遵循传统道德,儿子犯了错就想办法弥补,不是自私自利的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指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答题时一般可以按照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文中的含义)、作用这几个步骤进行。‎ 划线句子为“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册中的另‘一口’”。句子并没有使用特殊的手法,接下来解释句子的含义,解释句子的含义,实际上只需要解释重点词的含义。“特殊”是指中国农民将“牲畜”称为“牲口”。故可归纳为:①“特殊”是指相对“牲畜”这一世界性叫法,中国却称为“牲口”;“册中”可以理解为户口本,而“一口”就是把“牲畜”当做人来看了,故可归纳为:②“牲口”是指册中的另“一口”,常常与“人口”并举;最后分析整句话的作用,就是强调了“牲口”对中国农民的重要意义。故可归纳为:③既体现出牲口在农耕社会里独特的价值,也表现了中国人对待牲口的特殊感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鉴赏评价能力。小说的结局属于情节的一部分,某一部分情节的设置是否合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是否和小说的整体情节协调一致;②是否有利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③是否有利于凸显小说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来看,是否起到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从小说的题目来看,良心的故事应该指牲口为人卖力,人应该善待它们,如果被杀、被卖就成了没良心的故事了。故可以归纳为:①从结构上,结尾照应标题;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与标题“良心的故事”不符;从情节来看,父亲想要卖驴、杀驴都和村子里面缺水有关,而临走时儿子的跪求,连长关于打井的承诺,父亲没有必要卖驴、杀驴。故可归纳为:②从情节上,既有儿子临行前的叮嘱,又有连长的承诺,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都与前文情节相违背。从人物塑造来看,驴如果被杀、被卖不符合父亲形象的特点,他是传统农民的代表,应该言而有信,应该有良心。故可归纳为:③从形象上,中国农民对牲口有特殊的感情,父亲打算卖掉驴子是因为缺粮缺水,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有损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从主题来看,文章肯定的是中国农民对牲口的深厚感情,赞扬的是他们的良心。如果牲口被杀、被卖,自然会改变主题。故可归纳为:④从主题上,如果结局是驴子被杀了或卖了,都与文章主题相冲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24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郊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署。”收大惭。及候景寇家师陵父摘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待。时安成王项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春假王成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逐勒免待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集历,封建昌县候,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成以中权将军遵干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率,时年七十七,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体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感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摘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搞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搞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搞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太清,帝王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侯,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属第二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 C. 朕,战国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自战国起,“朕”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 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有口才,他率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 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成王权倾朝野,鲍僧睿假借王威,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他们进行弹劾。‎ C. 徐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高宗决定北伐,徐陵认为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无人能及,力排众议推荐吴明彻。‎ D. 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亲自下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吴、裴攻取了几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议成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 ‎(2)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⑴众人朝议都认为(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共同签名推举他。‎ ‎⑵徐陵那些贫穷匮乏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粮食,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 24 -‎ 第六处断句,“会齐受魏禅”,意思为北齐接受东魏的禅让,下一句主语为“梁元帝”,因此在两者之间断句,故排除B、D。第四处断句,“若居忧恤”是说徐陵“蔬食布衣”的做法像是居丧的样子,因此断句在“若居忧恤”前,“蔬食布衣”按照现代汉语翻译中间应为顿号,在古汉语中断与不断都可以,故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自战国起”错误,应该是从秦始皇起。‎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和对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时先找准信息范围,然后逐字对照。注意细节。‎ D项,“徐陵……亲自下令”错误,原文为“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是皇帝诏令。‎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翻译时需注意:“众议”, 众人朝议;“以”认为; “署”,签名;“推”, 推举。‎ ‎(2)句翻译时需注意: “贫匮”, 贫穷、匮乏;“皆”,都;“寻”,不久;“乏绝”, 缺乏、断绝。‎ ‎【点睛】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参考译文 - 24 -‎ 徐陵,字孝穆,东海郑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魏收很惭愧。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    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倒朝野。直兵鲍僧叔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这件事,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服庄重严肃,像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良副。”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周济他人。世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的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箨龙:竹笋的异名。②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 24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湖山”二字,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 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不同。‎ C.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远处动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静景。‎ D. 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 ‎【答案】14. B 15. ①(环境方面)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②(手法方面)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③(心情方面)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的心境不同”错误,柳宗元因变法失败而被贬柳州,借《小石潭记》抒发怀才不遇的郁结。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本诗从尾联来看,陆游叹息中也含有没有朋友共谈国事,报国无门的无奈。二者的情感相似。‎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题干中以“怎样体现”设问,明确考查的是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幽”明确了考查的具体内容。解答时一般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顺序分析概括。首联的写家在“湖山胜处”,“ 槐柳阴中”,这是通过对环境的整体描写突出居住的幽静,可归纳为:①(环境方面)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颔联为具体描写,以白鹭和蛙声衬托家居的幽静,可归纳为:②(手法方面)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尾联写自己独自一人居住,体现了精神的幽寂,可归纳为:(心情方面)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24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少次也绝不后悔的心志。‎ ‎(2)《归园田居(其二)》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炊烟袅袅,富有生活气息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指出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则万物与我们都无穷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暧暧远人村 (4). 依依墟里烟 (5).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善、暧暧、墟、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图画中的耕牛,________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匠人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钢器,还是瓷器丝绸,( )。‎ - 24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_____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与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B. 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C. 不绝如缕 栩栩如生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匠人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 通过匠人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匠人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活动以话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匠人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D. 精益求精的匠人,始终在追求初心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 - 24 -‎ 第二处,“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这里是“牛耕图”,不是“人”。‎ 第三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适用于“工料”“工艺”。‎ 第四处,“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B项,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 C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移至“互动”前。‎ D项,搭配不当,可将“表现”改为“展示”。‎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可排除A、D项。B、C两项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初心”,这个“终极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切合文段意思。‎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24 -‎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答案】 (1).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2).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3).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21.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你会选哪项挂在家中的厅堂,请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 ‎②若用一幅对联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子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 A. 家和万事兴:家,不仅是一种情感牵挂,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和合文化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家和万事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合关系,展示人们向往和谐美满生活的愿望。家和则家庭兴、家族兴、家国兴、万事兴。‎ B. 天道酬勤: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勤奋不息,这个家庭一定会欣欣向荣。‎ C. 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 , 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 - 24 -‎ 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是维系家庭的根本。 (2). 长辈创立家风,泽被后世 ; (3). 子孙继承传统,光耀先人。‎ ‎【解析】‎ ‎【详解】第①小题 本题属于新题型。考查学生对熟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一方面要准确解释熟语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阐明其与家风之间的内在联系。‎ A项,“家和万事兴”重在“和”,要围绕“和”字阐明理由。可以阐述为“家,不仅是一种情感牵挂,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和合文化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家和万事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合关系,展示人们向往和谐美满生活的愿望。家和则家庭兴、家族兴、家国兴、万事兴”。‎ B项,“天道酬勤”重在“勤”,重点论述“勤”对于家庭的重要意义。可以阐述为“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勤奋不息,这个家庭一定会欣欣向荣”。‎ C项,“百善孝为先”重在“孝”, 重点论述“孝”对于家庭的重要意义。可以阐述为“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 , 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是维系家庭的根本”。‎ 第②小题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要求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照应,平仄相对,能容相关。根据语段内容,长辈是家风的开创者、示范者,子孙是家风的继承者、开拓者。可拟写为“长辈创立家风,泽被后世 ;子孙继承传统,光耀先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肝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悯,把握前进方向……‎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请以“走过,才明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参考译文 - 24 -‎ 走过,才明白 ‎  有些路,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做过,才懂得;有些人,爱过,才珍惜。‎ 过年,回家。转过最后一道弯,已然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是奶奶。奶奶怕是已在村口的桥头等了许久,寒风中,却能感受到奶奶的喜悦之情。远远的,奶奶就向我们跑来,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有多久没回来了?爸爸早已摇下车窗,招呼奶奶上来。奶奶笑着摆摆手说:“不了,你们先回家吧,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的菜。”说完便走,“我和您一起去吧!”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爸妈和奶奶皆是一愣,“外面风大,快回去!”奶奶劝我道。“让她去吧!正好散散心。”爸爸开了口,奶奶见状,也不得不同意了。我急忙下车,拉住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奶奶也将我的手拉的更紧了。‎ ‎  走在路上,一时无话。我和奶奶像是多年未见一般,竟这般陌生。难道是因为我学业繁重,两个多月未回来看奶奶?我只能这么解释。在风中,倏忽间,我看见了奶奶头上新添的些许白发,眼眶微湿,鼻尖一酸。眼前仿佛出现一大一小两个橙色的影子,在黄昏里更显温馨,那是奶奶牵着年少时放学回家的我的手,那时奶奶的步伐多么矫健,满头黑发,多么年轻,那时我和奶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是……现在我敬爱的奶奶渐渐老了,头发灰白,脸上有了不少的皱纹。可奶奶于我,总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我陪伴着我……“奶奶,谈谈最近乡里发生的事吧!”奶奶笑笑看着我,还真的说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我不熟悉,但我却从奶奶的口中读出了幸福,也读出了我能陪伴的幸福。我忽然明白,其实奶奶也到了需要陪伴的时候,也许陪伴是珍爱奶奶的最好选择。‎ ‎  这时,忽然想到,我家城里住宅的楼上也住着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夫妇,我时常看见他们一起手挽手出去散步。那个老爷爷有时也会到楼下与小区里的老人杀上几盘棋,这时,不懂棋的老奶奶却也坐在身旁陪着,有时唠唠嗑,有时打打毛衣,一幅相依相伴的画面,让人暖心极了。有时我散步时,也会遇见他们,他们偶尔会绕着湖边转一圈。碰见了,老奶奶也会打个招呼,一起说说话。偶然得知,早年老奶奶曾与老爷爷一起出去打拼过。“那些日子真苦,却也熬过来了。”老奶奶笑着感慨,“一起走过,却发现那些誓言还不如实实在在陪在身边好。”老爷爷一语道破,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 ‎【解析】‎ ‎【详解】一、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 24 -‎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题目为“走过,才明白” ,走过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经历,才明白应该写人生的感悟、道理。另外,才强调了经历的重要性,文章要侧重经历前后的对比。根据材料提示,可以写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各种体验,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 二、立意(注意不同的角度)‎ ‎1. 记叙文文体 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2. 议论文文体 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 三、素材 ‎1、 人若软弱,就是最大的敌人;人若坚强,就是最好的朋友。坚强的个性,才是你怯懦时的打气筒,摔倒时的拐杖,冲锋时的号角。人生最大的悲剧,并不是败给了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 ‎ 2、 人生的境遇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自性的清明、智慧,才是一切意念的本源。日月经年,世事无常。所有的一切,我们应当不逃避,不强求,一切随缘,以一颗恬然淡定的心,泰然处之。‎ ‎3、 人生的选择只是有一次,岁月有时是种看不见的轮回吧?把所有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通过人生这个字眼来淋漓尽致的演绎。就在所有的啼笑皆非里去让我们思考人生,看透人生。岁月是种轮回,人生是种历练。‎ ‎4、 好的开始,是慎始;善的结果,是有终。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之后永远是挑战。人只有两只手,有拿就必然有放。持界即选择的境界。悟,是不断完善自我心智的内修,更是一种自省和自律。‎ 四、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可以采取先叙后议的结构,叙事要有重点,详略分明,结尾的感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此题可围绕苦难与伟大这一话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第一步:精细审题。‎ - 24 -‎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开端”这一作文题,题目本身就是题眼,且内容比较宽泛,我们可以采用“添加成分”的方法审题,以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如“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等。‎ 第二步: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写“开端”,很多同学可能想到的是一句名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或“万事开头难”。这样立意当然也未尝不可,但难以脱俗。如果反向立意,写“良好的开端未必是成功的一半”或“成功的背后,未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也许会使你的文章大放异彩。‎ 第三步:精心选材。‎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你所经历的生活和你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体现“开端”在成就一件事情中的影响。‎ 第四步:精彩表达。‎ 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本篇习作既可以采用横式结构,写几个人有着同样的“开端”,却出现不同结果的思考,也可以采用纵式结构,写自己对成长过程的反映。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