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牡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 27 -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冲击主体身份认同,动摇对“我们是谁”的认知。主体身份认同是主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可与赞同。中华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我们是中华儿女”新东方身份认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回答“我们是谁”的追问。然而,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文化泛娱乐化冲淡民族历史记忆,模糊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引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新东方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的主动担当主要指文化生产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追求真善美,冲破以取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的能动省思主要是指文化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竖持主体思考的能动性,坚持高尚的精神神追求,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不在文化泛娱乐化中迷失自我。只要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篡改经典,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的文化商业化浪潮是出现“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的唯一原因。 B. 文化泛娱乐化放大了文化的娱乐价值,把娱乐性当成了衡量文化产品的法则。 C. 文化泛娱乐化的盛行导致了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了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 D.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文化消费者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对接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文化的作用,陈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出现的背景,点名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B. 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述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负面作用。 C. 第三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带来的危害。 D. 最后一段从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论述了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正确做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不追求上座率、收视率、点击率,就能消除文化娱乐化,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追逐“娱乐至上”是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恶搞名人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C. 民族历史记忆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故不能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 D. 如果想让文化泛娱乐化失去生长的空间,就需要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一起共同努力。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 27 -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唯一原因因”不合文意,原文为“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 C项,“文化泛娱乐化的盛行导致了……”,因果倒置。 D项,“文化消费者应增强文化自觉,对接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张冠李戴,应为文化生产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在论述“形成原因和负面作用”没有使用举例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只要……就能消除文化娱乐化,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断太绝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故选A。 【点睛】文言文阅读筛选题的设误类型: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二、方法错位 - 27 -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三、概念错位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四、主旨错位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 五、事件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千万不能脱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六、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二)(9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 这时两京收复不久,物价贵,米一斗七千钱,长安市上的水酒每斗要三百青铜钱,大路上不是乞丐,便是饿殍。在这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时期,杜甫也只有在离开了皇帝的“天颜”时才能认识清楚,他后来写了一首《洗兵马》,把当前的政治情况说得很沉痛。想到那些无功受禄的官僚,他说: - 27 -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但是人民呢: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春旱不能下种)。 洪上健儿(围攻邺城的士兵)归莫懒,城南(长安城南)思妇愁多梦。 这首诗可能是759年春天在洛阳写成的,王安石选杜诗时,说它是杜诗中的“压卷”,我们现在看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两方面的积极精神,他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绝对的信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揭露了这个朝廷的种种缺陷。 除去《洗兵马》外,从这时起到年底他到了成都为止,他这一年内的作品十分之九都是五言诗,这些五言诗是《彭衙行》与《北征》的继续发展,是杜甫诗的艺术里一个伟大的成就,这成就集中在一座高峰上:是他从洛阳回到华州时在路上写的《三吏》和《三别》。 这六首诗自成一组,是杜甫诗中的杰作,从白居易开始就不断被人称赞为诗的模范,它们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杜甫自己对于这一段的创作生活也是肯定的,他晚年在夔州说过,“忆在潼关诗兴多”。这六首诗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的冲突。这六首诗与长安时代的《兵车行》不同了,他写《兵车行》时只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侵略战争,这时他除去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的危机。 杜甫离开洛阳,路过新安,听到一片乱嚷嚷的点兵的声音,可是新安的县份小,成丁没有了,只好征用十八岁的“中男”,他亲眼看见一群孩子被赶入军中,是这样凄惨: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孤单)。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但是杜甫一转念,想到抵御胡人是人民应有的职责,于是立即转换口气来安慰这些青年: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只屯驻洛阳),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工作不重);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 - 27 - 他在路上又看到一个老人,子孙都阵亡了,如今也被征去当兵,老妻卧在路旁啼哭,她知道他这一去不会再有回来的希望;还有新婚的少妇,晚间结婚,第二天早晨丈夫便被召去守河阳,她自己觉得嫁给征夫,不如委弃在路旁;还有从相州战败归来的士兵,回到家中,但见园庐被蒿藜埋没,当年同里的人们不是死了化为尘泥,便是东西分散,没有消息,当他背起锄头要去耕种久已荒芜的园畦时,县吏听说他回来了,又把他叫回去在本州服役。这三个人,杜甫每人都为他们写了一首诗,用他们自己的口吻,诉说他们自身的痛苦,但是诉苦诉到极深切的时刻,一想到国家的灾难,便立即转变出振奋的声音。 总之,杜甫虽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只有《石壕吏》一诗是例外。他晚间投宿在石壕村一个穷苦的人家,夜半有差吏敲门来捉人,这家的老翁跳墙逃走了,家里只剩下一个老太婆和一个下衣不完的儿媳带着一个吃奶的孙儿。老太婆和差吏交涉许久,说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吏还不肯让步,坚持要人,最后没有法子,她只有牺牲自己,让差吏把她在当天夜里带走,送到河阳的军营里去。杜甫亲身经历这段故事,他再也不能有什么话来鼓励、来安慰这一家人了。 这首诗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所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它一再被传诵,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杜甫有这样的成就,完全由于他接近了人民,这是他半年前在长安出入“禁掖”、侍奉皇帝时所想象不到的。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开皇帝身边,对杜甫的个人前途也许是不利的,但使他能够深入民间,更清楚地看到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对他的诗歌创作又是有利的。 B. 王安石把《洗兵马》看作杜诗的压卷之作,是因为他认为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胜利的绝对信念,也站在人民一边揭露了朝廷的种种弊端。 C. 《三吏》《三别》延续了杜甫诗歌从《彭衙行》《北征》以来一直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反对战争,而又有新的发展。 D. 既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为苦难的人民疾呼,又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鼓与呼,《三别》等作品在矛盾中表现了杜甫思想的新进步。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很凄凉”,觉得政治前途受到了打击,表现了杜甫对于功名利禄的在意,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杜甫的时代局限性。 B. 从洛阳到华州,《三吏》《三别》成就了杜诗创作的一座高峰,杜甫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感到满意,这正应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谚语。 C. 为垂垂老人、新婚少妇、无家的士兵三个普通人分别写一首诗,抒写他们的不幸经历和痛苦,表现了杜甫作为爱国诗人深沉的民生情怀。 D. - 27 - 而对石壕村一个贫苦人家的遭遇,杜甫只用客观的方式叙写,表明此时的诗人看过了太多的人民的苦难,已经无话可说。 6. 文章说《三吏》和《三别》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6. (1)这六首诗是杜甫诗中的杰作,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2)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3)它们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是因为他认为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胜利的绝对信念,也站在人民一边揭露了朝廷的种种弊端”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现在看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两方面的积极精神,他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绝对的信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揭露了这个朝廷的种种缺陷”分析可知,这是“我们看来”.不是“王安石认为”。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杜甫对这时期的作品也感到满意,这正应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谚语”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杜甫自己对于这一段的创作生活也是肯定的,他晚年在夔州说过,‘忆在潼关诗兴多’”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肯定”,不是选项说的“满意”。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 27 - 文章说《三吏》和《三别》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的原因,结合“这六首诗自成一组,是杜甫诗中的杰作,从白居易开始就不断被人称赞为诗的模范,它们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分析可知,《三吏》和《三别》是杜甫诗中的杰作,影响了后代的进步诗人;结合“这六首诗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的冲突”分析可知,《三吏》 和《三别》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结合“它一再被传诵,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杜甫有这样的成就,完全由于他接近了人民”分析可知,《三吏》《三别》 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 27 -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艳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 27 -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的人。 C.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对照。 D.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8.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意图。 【答案】7. B 8. 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9.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这说明他是个虽有责任心却没有文化素养的人”错误。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没有文化素养”有刻意贬损之嫌。 故选B。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耿直刚烈、“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由“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和“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可知,金科性格的耿直和刚烈; 由“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金科坚持原则,敢于为原则献出生命; 由“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可知,赵团长演出是为了获奖、得奖金,而金科把这些全不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梳理结构,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情节发展来看,“荆轲已死”出现在小说倒数第二段,属于结尾部分,语义双关,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样的安排更能突出金科的坚守与无奈,通过这一矛盾有助于表达所反映的问题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到底应该如何自处如何发展,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金科从此告别演艺生涯是因为他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向利益低头,因此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43分) (一)(9分,第10题3分,第11题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 - 27 -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 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 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11.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答案】10. A 11. 《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不当。《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故选A。 - 27 -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时首先要回忆《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秋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分析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哪些意象,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找出两首诗情感的不同,组织答案就可以了。《沁园春•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霜”“云”“月”“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 - 27 - 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 引:利诱、引诱 B. 王巴蜀 王:大王 C 令良厚遗项伯 遗:遗留 D. 间行归汉王 间:抄小路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4.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 - 27 - C. 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答案】12. D 13. D 14. B 15. C 16. (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或:军营军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或:作为疑兵)。(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还不如趁他们懈怠(或:松懈)的时候去袭击他们。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题干要求“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沛公乃引兵击秦军”中的“引”意思是“率领、带领”的意思;不是“利诱、引诱”的意思;此文句的意思是“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 B项,“王巴蜀”中“王”,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不是“大王”的意思;此文句意思是“在巴蜀称王”。 C项,“令良厚遗项伯”中的“遗”是“馈赠”的意思,不是“遗留”的意思;此句文句的意思是“让张良厚加馈赠项伯”。 - 27 - D项,“间行归汉王”中的“间”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抄小道,从小路”,此文句的意思是“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做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此句句意为: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方法一:“始”是时间状语,“臣”做主语,“起”做谓语,“下邳”是地点状语,结构完整,应断开;“与上会”意为与陛下会合,“留”是地点状语,句意完整,应断开;“此天以臣授陛下”意为“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句意完整,应断开;“陛下”做主语,“用”做谓语,“臣计"做宾语,结构完整,应断开;“幸而时中”意为幸而时常料中,句意完整,应断开;“臣”做主语,“愿……足矣”是固定句式,意为……就满足了”,句意完整, 应断开;“不敢当”做主语,“三万户”做宾语,省略了主语"臣”,结构完整,应断开。故本句的标点为“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方法二:根据名词代词“臣”“下邳”“上”“天”“陛下”“臣计”“留”“三万户(三万户的封地)”等,虚词“与”“以”,“起下邳”,即“于下邳起”,意思是“在下邳起兵”,作“臣”的谓语,“始臣起下邳”,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其后断开,排除B项,“留”是“留县”,为地名,“会留”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即“会(于)留”,补上介词后还是一个状语后置,意思是“在留县会合”,“此”代指前面说的情况,作“天以臣授陛下”的主语,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句子可以断开为: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故选D。 【1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夺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题干要求“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士死为‘卒’”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为“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可知,沛公采用了张良的计策,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拿下咸阳。但是文中并没有提到战争的损耗人数,“没费一兵一卒”属于无中生有。故此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 (1)得分点:“且”,暂且;“壁”,营垒、军营、军垒;“为”,介词,替、给;“具”,准备、备办;“益”,多;“益张旗帜诸山上”,省略句,“诸山上”前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诸山上益张旗帜”;“为”,作为。 (2)得分点:“独”,只是;“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或:松懈)。“此独其将欲畔耳”,判断句式。 【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 27 -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在巴蜀称王,让张良厚加馈赠项伯,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7 - ①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④《氓》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_________”;婚后是“_________________,至于暴矣”。 ⑤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⑥《兰亭集序》里,与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2)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4)言笑晏晏 言既遂矣(5)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6)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衿、翔、竞、须臾、晏晏、既遂、荫。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 ,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局势如何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变幻莫测 - 27 - B.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变幻莫测 C.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风云变幻 D.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云变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B.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C.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D.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B. 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C. 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D. 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 【答案】18. C 19. A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岁月不居: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结合“时节如流”分析,选用“岁月不居”。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前面是“70 - 27 - 年披荆斩棘”,所以后面意思应该跟它并列,用“风雨兼程”。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风吹浪打: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根据前文“不管乱云飞渡”可知,此处是在说环境险恶,所以应该用成语“风吹浪打”。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风云变幻: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根据文意此处是在说动荡的局势,所以应该用成语“风云变幻”。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搭配不当,应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C项。“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此句成分残缺,缺介词“为”,应该是“为……而不懈努力”,排除B项、D项。故选A。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此题根据前文“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可知,“人民”是“坚实根基、执政的最大底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所以“新征程上”都要依靠人民。根据后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可知,主语应该是“我们”,得出结论所以“在新征程上”,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故选A。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2.8)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2.7)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 2.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27 - (《论语》 2.6)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孝”的内涵的理解。 【答案】①与父母相处要和颜悦色,要从心灵深处敬爱他们。②做最好的自己,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③父母过世之后,应时常缅怀他们。④要有感恩之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孝’的内涵的理解”,然后到材料中找出有关“孝”的内容,理解其内涵。 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孔子回答的内容,归纳出“孝”的内涵的几个方面。所谓“孝”就是强调子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色难”句表明要对父母和颜悦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句强调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尊重他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句强调父母在世时要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父母去世了要时常缅怀;“父母唯其疾之忧”句强调要善待自己,免父母之忧。 【点睛】参考译文: 子夏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有个良好的态度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逢到了需要做的事情,晚辈要把父母要做的事情做了;有了好吃的,要让父母去享用,难道就把这些当做了孝吗?”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要饲养。父母和狗马都能养活,如果不能尊敬父母的话,那么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四、作文(60分) 2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代代接续奋斗,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取得了令世界惊羡的成就,国民的自豪感也空前浓烈。 你作为周一“国旗下讲话”代表,请以“我是中国人”为题,准备一篇演讲稿。 要求: - 27 - (1)结尾必须以“我是中国人”一句结束。 (2)表现出中国人积极美好的品质特征。 (3)有思考,有故事,有细节,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示例: 我是中国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中国人”。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如今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7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日益富强,国家日益强大。我们的祖国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们的祖国,高山巍峨。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中国坚实的脊梁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我们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膛,长江黄河的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唐古拉山脉是我扬起的手臂,巍然耸立的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先为世界贡献了包括“四大发明”内在的无数文明篇章。在我们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唐宗宋祖……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诸葛亮、孙悟空、鲁智深……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原来一穷二白的,处于挨打地位的落后国家,今天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赢得了世人的惊叹……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上天,我国的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浩瀚的太空翱翔了21小时,中华儿女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那一刻实现了!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将自己培养的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次宇宙飞船成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产业的发展。 - 27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光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我们宏大的声音,不只在奥运的赛场上,高喊着“中国得分”;还要回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呐喊着中国的力量!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于我们同往,共圆腾飞的中国梦!我们就是飞天,飞天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带材料的命题作文,命题是“我是中国人”。结合材料“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代代接续奋斗,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取得了令世界惊羡的成就,国民的自豪感也空前浓烈”分析,这是一则弘扬“爱国”情怀的作文题目。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爱国”和庆祝建国70周年,理解“爱国”的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作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爱国”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考生还要注意本次作文的文体和字数要求,本次作文要求写作一篇 “国旗下讲话”,是不少于700字的演讲稿,写作的内容要有思考,有故事,有细节,结尾必须以“我是中国人”一句结束。 参考立意: 1.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我爱我的国 3.继往开来,共圆中国梦 4.坚定信心,奋勇拼搏 可用素材: 1.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发达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这条有着5000年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的发明创造,无数的文人雅士,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古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今有神州载人航天技术;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唐诗宋词,异彩纷呈,科学技术,灿烂辉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原来一穷二白的,处于挨打地位的落后国家今天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赢得了世人的惊叹……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 27 - 2.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在无数白皙或黝黑的群种之间,自信昂扬;我有着黑夜给予的黑色瞳孔,在千万如宝石般晶莹的双眸里面,智慧闪光;我的骨髓里早已被祖先深深烙印下龙的传承,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拍心跳,也早就熔铸了炎黄大帝永垂不朽的血脉! 3.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我的祖先发明了纸和印刷术,让知识得以传播;是我的祖先创造了指南针,让如同蜉蝣般人们在浩瀚海洋中不再彷徨。我们的历史上,有司马迁身受腐刑却不曾屈服,用浩然正气书写历史,终成“无韵之离骚”;有李时珍不惜以身试药尝遍百草,只为造福于天下百姓,他们像群星般在夜空熠熠发光,璀璨出最迷人的光晕。 4.我是一个中国人,当各国列强侵入我中华,神州大地被肆意瓜分时,一位又一位顶天立地的热血儿女,奋战杀敌,为国捐躯,他们把自己带血的头颅傲然掷在历史的天平之上,叫一切道貌岸然的褪了颜色,失了重量!一次又一次挽救民族于危亡! 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我是华夏文明古国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立振兴中华之志,长建设祖国之才,尽报效祖国之力。把爱国之情化为效国之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6.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紧紧攥着手中的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笔尖深深地刺进纸里。我想要把它们刻到灵魂深处,留下如同墨色伤痕般叫嚣的字迹。似泰山般沉甸甸的语句在我心间高高矗立,光是这么短短七个字,就让我体内的缓缓流动的鲜血有了沸腾的迹象。 7.我们不能驻足在昨日构建的美丽梦想中;回首过去,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沉沦于昨日的得与失中;回首过去,了解最真实的一切,看清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未来扬帆远航。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命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 27 -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