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金榜题库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七第4章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
(金榜题库)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第4章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2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但通过实验充分证明了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遗传物质DNA的实验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B.要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必须设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C.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2013·盐城模拟)下列关于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能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3.(2013·南通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4.(2013·哈尔滨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5.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6.在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与R型球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球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 ) 7.(能力挑战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球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球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②R型球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球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③R型球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球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④S型球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球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8.(2013·温州模拟)S型肺炎球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球菌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S型球菌与R型球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C.S型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D.S型球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9.(多选)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与DNA丝状物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添加蒸馏水时应缓缓加入,逐渐降低DNA的溶解度 B.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快速地搅拌,以保证DNA分子的完整性 C.用玻璃棒挑起的丝状物,是含有一定杂质的DNA D.DNA丝状物与二苯胺发生蓝色反应的条件是在沸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再冷却 10.(多选)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c、d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 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 11.(24分)(能力挑战题)1944年美国化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为何物质,进行了肺炎球菌转化作用实验。他们从S型活球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培养R型球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过程的预测结果参照图解填在图中空格内。 (2)写出A、B、C的实验结果表明的问题: A.。 B.。 C.。 (3)综上所述转化因子就是, 才有转化作用,从而证明。 (4)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的原因是S型球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在发挥作用,那么反过来R型球菌能使S型球菌转化为R型球菌吗?他模仿格里菲思等科学家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即探究R型球菌是否有转化因子。 ①将R型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④将S型球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结论:R型球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该同学的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尝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6分)(2013·徐州模拟)在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中,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可以使R型球菌发生转化,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遗传物质)是DNA,艾弗里等人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请分析回答这些科学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有。 (2)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中能说明S型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球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 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和S型 ④ R 经DNA酶处理的DNA R型 (3)赫尔希和蔡斯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 (4)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首先用分别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获得分别含有32P和35S的,再用它们分别培养获得分别含有32P和35S的。在下图中32P和35S所在部位依次是(填序号)。 (5)两组侵染实验,一段时间后都需要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搅拌的目的是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组,如果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在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原因是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必须设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具有“转化因子”,艾弗里等的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解析】选D。艾弗里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从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充分说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在标记噬菌体时必须用大肠杆菌为寄主细胞,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 3.【解析】选B。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由于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所以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而使上清液放射性增强;亲代的放射性可以传递给子代的T2噬菌体,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 4.【解析】选B。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中含有C、H、O、N、P,而蛋白质含有C、H、O、N、S。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合成子代T2噬菌体所需的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子代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放射性元素为3H、15N、32P。 5.【解析】选C。用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外。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细胞外的噬菌体及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因此,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得越彻底,b中放射性就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彻底分离,则b中不含放射性,故A、B都正确;上述实验并没有“示踪”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正确;b中理论上不含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错误。 6.【解析】选B。无毒性的R型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球菌。S型球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球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球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 【方法技巧】两种肺炎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 (1)适量的R型球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球菌清除。 (2)适量的S型球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球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球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球菌的数量也增加。 (4)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与正常的R型球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球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球菌的DNA将R型球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球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 7.【解析】选D。①S型球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球菌→注射入小鼠体内,S型球菌的DNA被分解,不发生转化,相当于加入了R型活球菌,小鼠存活;②R型球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球菌,相当于加入了S型活球菌,小鼠死亡;③R型球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球菌的DNA和④S型球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球菌的DNA,这两组中细菌都被加热杀死,加入的只有DNA没有活细菌,小鼠存活。 【易错提醒】由于不清楚小鼠死亡的原因而误选B。小鼠死亡的原因是活的S型球菌所致,S型球菌可以来自S型球菌的遗传,也可以来自R型球菌的转化,而R型球菌的转化必须是S型球菌的DNA和活的R型球菌混合才行。 8.【解析】选C。肺炎球菌利用自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S型球菌与R型球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S型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使其中的某些基因表达;S型球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不再有DNA,就不会使R型球菌发生转化。 9.【解析】选A、C、D。操作时缓缓添加蒸馏水是为了NaCl溶液浓度的逐渐降低,使DNA析出;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是防止DNA断裂,影响提取量,在以上过程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升高(盐溶现象),DNA的溶解度降低;DNA的鉴定需要沸水浴加热。 10.【解析】选A、B、C。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叶片,因此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11.【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①R型球菌无毒,而S型球菌是有毒的。 ②生物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解题关键:本题中的实验观察指标不合理,S型球菌的性状表现对R型球菌的性状表现及作用具有掩盖作用。 【解析】(1)艾弗里等人进行的转化实验,称为体外转化实验。其过程是将S型球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离开,单独、直接地去感染R型球菌,只有DNA具有转化作用,因此A、C均为只有粗糙型细胞(无毒)。 (2)A、B、C的实验结果依次表明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DNA有转化作用、DNA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 (3)由实验分析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且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 (4)分析该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依据该同学的实验的不足之处可以提出下列理由:a.④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球菌没有转化为R型球菌。因为S型球菌转化为R型球菌的成功率不可能是100%,即使有S型球菌转化成R型球菌,没有转化的S型球菌一定会导致小鼠死亡。b.即使知道了小鼠体内有部分S型球菌转化为R型球菌,这种转化作用是不是R型死球菌所起的作用仍然无从知晓,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突变。所以,该实验逻辑推理过程错误,科学性欠佳。 答案:(1)A.C. (2)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DNA有转化作用 DNA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 (3)DNA 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DNA是遗传物质 (4)a.④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球菌没有转化为R型球菌,因为即使有部分S型球菌转化为R型球菌,另一部分未转化的S型球菌仍会导致小鼠死亡;b.即使知道了小鼠体内有部分S型球菌转化为R型球菌,这种转化作用不能确定是否是R型死球菌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突变。所以,该实验逻辑推理过程错误,科学性欠佳 12.【解析】(1)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实验都是在分子水平上将DNA分子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观察两者的作用。 (2)③与④组中的自变量是S型球菌DNA分子的有无,从实验结果就能得出DNA分子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3)T2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结构简单易于分离观察各自的作用。 (4)大肠杆菌是噬菌体的寄主,所以先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2P标记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35S位于氨基酸中R基的位置。 (5)搅拌是为了使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充分分开。若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可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答案:(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2)③和④ (3)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4)大肠杆菌 T2噬菌体 ①④ (5)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子代T2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