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

‎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 ‎ ‎ ‎【答题要领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 ‎【典例1】[2009·山东高考·T30(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 试卷 平视液面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与凹液面平行 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 ‎ 分析 点评 读数时,视线、液面、刻度线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才是正确读数 ‎ ‎“与凹液面平行”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未指明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 ‎【规范答案】 平视凹液面(平视刻度线)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答题要领** —— 解答要素:‎ ‎(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关键词:‎ 前一空的得分点是视线+凹液面(或刻度线),后一空得分点是“液面最低点+切线”‎ ‎(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 ‎【巩固体验】‎ ‎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1) 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 mL,终点读数为 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mL。‎ 答案:(1)滴定管垂直放置;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0.01 mL ‎(2)0.00 16.10 16.10‎ ‎【答题要领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 ‎【典例2】[2011·江苏高考·T18(1)]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4KOH+K2S2O8 =====Ag2O2↓+2 KNO3+2K2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看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 ‎ 向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 分析点评 ‎ ‎ 没有明确的结论 ‎ 检验时应该取少许试样进行实验,否则会污染试剂。 ‎ ‎【规范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xxxxxx溶液(试剂),若xxxxxx(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要取“少许”洗涤滤液。‎ ‎(2)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如本题中的“Ba(NO3)2溶液”、“酚酞溶液”等。‎ ‎(3)现象: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根据现象作出结论。 ‎ ‎【巩固体验】‎ ‎2、[2010·天津高考·T9(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 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水洗液,滴入少量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被除净。 ‎ ‎【答题要领3】——实验操作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典例3】[2011·福建高考·T25(Ⅱ)改编]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 ‎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1)减少实验误差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 ‎(3)会使测定C装置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偏大 分析点评 错误理解题目要求,用“结果”代替“作用”‎ 没有明确的结论。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没有指明质量偏大的具体原因。Ba(OH)2溶液除吸收CO2外,还可以吸收HCl气体和水蒸气,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偏高 ‎【规范答案】(1)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被Ba(OH)2溶液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3)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被Ba(OH)2溶液吸收(或其他合理答案)‎ ‎**答题要领** —— 答题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2)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3)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本类问题注意以下得分点:操作+(目的)作用 ‎(1)操作: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巩固体验】‎ ‎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制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取消步骤(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A不能说明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 ‎(2)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不能,若取消步骤(Ⅲ),就不能证明CO2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 ‎ ‎【答题要领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 ‎【典例4】[2011·福建高考·T25(Ⅰ)]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 试卷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 ‎ 先有白色沉淀Al(OH)3生成,加盐酸后有CO2生成,Al(OH)3溶解 ‎ 分 析 点 评 现象描述不完整,没有描述HCO3-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滤液中含有AlO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AlO2-+2H2O+CO2‎ ‎====Al(OH)3↓+HCO3-,加入盐酸:HCO3-+H+====CO2↑+H2O ‎ 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具体,现象描述缺少层次性、对应性 ‎ 描述实验现象不能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 ‎【规范答案】 (1) Al(OH)3 + OH—== AlO2— + 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时有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溶解。‎ ‎**答题要领**‎ ‎(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2)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 ‎(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得分点及关键词:‎ 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1)溶液中 → 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 → 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 → 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 ‎【巩固体验】‎ ‎4、如图所示:‎ ‎(1)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 mL 6 mol/L 稀硝酸和1 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 ‎(2)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试管c 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从水槽中取出。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1)①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开始缓慢,后逐渐加快;②试管a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③试管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浅蓝色;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溶解。‎ ‎(2)水面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又回落,最后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3)水进入试管,上升到一定高度。试管中气体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答题要领5】——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表述 ‎【典例5】[2011·北京高考·T26(3)]氯碱工业中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 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 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 卷 加入盐酸,使化学平衡向左移动,使Cl2逸出。‎ 增大盐酸浓度,抑制了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分析点 评 未指明对哪个平衡的影响,未说明Cl2逸出的原因。‎ 未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 ‎【规范答案】Cl2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增大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 ‎﹡﹡答题要领﹡﹡ —— 解答要素:‎ ‎(1)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 ‎(3)导致平衡如何移动 (4)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得分点及关键词:‎ ‎(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④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规范:要避免“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错误说法。 ‎ ‎【巩固体验】‎ ‎5、[2011·四川高考·T29(3)]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H2SO4,又能制H2。‎ 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小氢气的浓度,使HI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I的分解率。‎ ‎【答题要领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 ‎【典例6】[2010·天津高考·T9(5)·改编]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 后,溶液变成红色。 ‎ 分析点评 ‎ 没有明确的结论 ‎ 颜色变化后,没有强调“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 ‎【规范答案】‎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 当滴入最后一滴xxxxxx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xxxxxx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 ‎【巩固体验】‎ ‎6、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已知:I2能与I-反应生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 I3-。通过测定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 mL平衡混合溶液,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 mL的Na2S2O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淀粉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要素 ‎ ‎【典例7】[2011·海南高考·T17(2)]硫酸亚铁铵 ‎ ‎[(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H2SO4溶液,在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使铁完全溶解,并使废铁屑中的铁锈也完全反应 ‎ 防止Fe2+水解生成Fe(OH)2沉淀 分析点评 对“过量硫酸”的主要作用没有完全认识,目的不明确。‎ 用词不准确,“抑制”不等同于“防止”;答案不完整,沉淀也可能是Fe(OH)3 。‎ ‎【规范答案】 抑制Fe2+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2或Fe(OH)3沉淀。‎ ‎﹡﹡答题要领﹡﹡—— 解答要素:‎ ‎(1)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2)作用-目的类:作用+目的 “作用”是“……”,“目的”是“……”。‎ 回答要准确全面。 ‎ ‎【巩固体验】7、 (2010·全国卷Ⅰ·T29节选)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 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答案:(1) (2)‎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 用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 干燥木炭粉 与CO2反应产生CO E 澄清石灰水 吸收未反应的CO2‎ ‎【答题要领8】——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1.pH试纸的使用 ‎【典例8】[2010·山东·T30(4)]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 卷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取几滴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对照显色 分析点 评 pH试纸是定量测定待测液酸碱性的试纸,必须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才行。只观察颜色变化不正确。‎ 用pH试纸测定待测液pH时不能将待测液直接滴在试纸上,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 答案不完整,一是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另一方面应该指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 ‎【规范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等试纸变色后,再跟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答题要领﹡﹡‎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说明:此类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格式化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1)蘸取待测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2)点试样:点在试纸上 ‎(3)对照: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 ‎【巩固体验】‎ ‎8、[2009·安徽理综·T27(2)]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 (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__________。‎ 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2.其他试纸的使用 ‎(1)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时,答题模板:将xxxxxx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检液点在试纸中部,试纸呈现xxxxxx颜色。‎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时,答题模板:先取小片xxxxxx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试纸呈现xxxxxx颜色。‎ ‎【答题要领9】——气密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描述 ‎【典例9】[2009·广东高考·T19(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 关闭活塞,用手捂热反应管,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观察试管A中和末端导管中的现象 关闭活塞,微热反应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分析点评 ‎(1)没有把装置形成密闭体系;(2)现象不完整;(3)没有明确的结论 ‎(1)装置较多,用手捂热可能现象不明显;(2)把原理当成操作;(3)无明确具体的现象及结论 现象描述不完整,无结论 ‎【规范答案】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要领**—— 解答要素:‎ ‎(1)适用的方法:微热法或者液差法 (2)形成封闭体系 ‎(3)操作方法 (4)现象及结论 关键词和得分点:‎ ‎(1)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明确的关键词:‎ ‎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2) 答案必须按“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 ‎①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 ②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 ③结论:通过什么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巩固体验】‎ ‎9、用如图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导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 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 又可以产生氢气。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 发生装置。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塞紧橡胶塞,夹紧弹簧夹,从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答题要领10】——气体的检验的答题规范 ‎【典例10】[2010·山东·T30(1)]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 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 抽样分析】‎ ‎ ‎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 试卷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褪色,再加热溶液又变紫色。‎ 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褪色 分析 点评 试剂选择错误,SO2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只指出了检验的方法,没有具体的实验操作,也没有明确的现象及结论 ‎【规范答案】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则证明含有SO2(合理即可)。‎ ‎**答题模板**‎ 将气体xxxxxx(操作)xxxxxx溶液(试剂),xxxxxx(现象)。‎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得分点:操作+试剂+结果。‎ ‎(1)操作:要有明显的动词,“加入、通入”等,“倒入”不正确。也可采用 “点燃”等其他操作。‎ ‎(2)试剂:选择试剂要准确,如本题仅有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三种试剂可选,其他如澄清石灰水、氯水、硝酸酸化的BaCl2等均不正确。‎ ‎(3)结果:需有明显的现象或结论、判断。‎ ‎【巩固体验】‎ ‎10、[2010·全国卷Ⅰ·T29(4)]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