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六)

名师猜题卷(六)‎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一项污染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引起生物放大(  )‎ A.噪声污染 B.大气中SO2污染 C.DDT污染 D.大气中氟利昂污染 解析 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的现象为生物放大。‎ 答案 C ‎2.下列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蓝细菌 C.醋杆菌 D.大肠杆菌 解析 真核细胞具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细胞。‎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控制碗豆种子形状的基因R、R B.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IA、IB C.控制果蝇眼色的XR、Xr D.控制豌豆花色的基因C、c 解析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R、R控制相同性状,属于相同基因。‎ 答案 A ‎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是生物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17‎ B.隔离导致可遗传变异的发生 C.通过青霉素的选择后,存活细菌的后代均有抗性基因 D.由于生殖隔离的形成,导致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解析 选择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正确;可遗传变异是基因在生命活动中出现差错导致的,不是隔离导致的,B错误;通过青霉素的选择后,存活细菌的后代大多数具有抗青霉素能力,但是由于发生变异,仍有少数细菌不含抗性基因,C错误;种群之间的基因库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答案 A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状,有些膜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柔性”质膜有一定的“刚性”‎ C.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核被膜具有选择透性,核孔复合体能控制生物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出入细胞核 解析 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出入细胞核。‎ 答案 D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沙漠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 C.草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 解析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由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垂直分布决定。‎ 答案 B ‎7.如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表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 和b 为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7‎ A.①能识别其他细胞 B.②不存在水溶性部分 C.物质a 和b 的转运方式相同 D.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结构 解析 ①为糖蛋白,能识别其他细胞,如精卵细胞的识别;②为膜蛋白,露在外侧的部分为水溶性部分;a 为扩散,b 为主动转运,转运方式不同;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答案 A ‎8.下列关于遗传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射线处理得到染色体易位的家蚕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C.杂交育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杂合的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和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B错误;杂交育种过程存在人工选育,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假设相关基因为A、a,则杂合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其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型为AAaa,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单倍体,基因型为AA或Aa或aa,D错误。‎ 答案 A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色的洋葱内表皮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 B.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 C.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 D.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置于 0.3 m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发生质壁分离 解析 洋葱内表皮细胞具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吸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置于 ‎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C ‎10.37 ℃‎时,测量不同pH条件下人体两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7‎ p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淀粉酶活性mg/g·‎ ‎30 min ‎200‎ ‎203‎ ‎250‎ ‎300‎ ‎350‎ ‎490‎ ‎450‎ ‎200‎ 蛋白酶活性μg/g·‎ ‎30 min ‎1520‎ ‎1750‎ ‎1500‎ ‎1400‎ ‎1020‎ ‎980‎ ‎700‎ ‎500‎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B.该淀粉酶的最适pH是6.0‎ C.为进一步确定该淀粉酶的最适pH,应该在5.0到6.0间细化梯度 D.表中蛋白酶很可能是胃蛋白酶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该淀粉酶的最适pH大约是6.0,介于5.0与7.0之间,应在5.0到7.0间细化梯度;表格中蛋白酶活性最适pH在2.0左右,可能是胃蛋白酶。‎ 答案 D ‎11.下列关于ATP与A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光反应产生的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的同时提供了磷酸基团 C.厌氧呼吸两个阶段均有少量ATP产生 D.胃蛋白酶的分泌过程不属于主动转运,因此不会使ADP含量增加 解析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ATP在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中,提供磷酸基团并提供能量,B正确;厌氧呼吸仅第一阶段有少量ATP产生,C错误;胃蛋白酶的分泌过程为胞吐,不属于主动转运,但需要消耗能量,水解ATP后会使ADP含量增加,D错误。‎ 答案 B ‎12.下列关于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永久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时细胞有一对中心体,其间由纺锤丝相连 B.后期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拉向两极 C.末期时细胞板是由核膜解体后的小泡形成的 D.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17‎ 解析 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前期时细胞有一对中心体,其间由纺锤丝相连,A正确;永久装片中的细胞为死细胞,所以不能观察到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拉向两极,B错误;末期时形成细胞板囊泡不是核膜解体后的小泡,一般认为是由高尔基体发出的,且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的结构,将来形成细胞壁,C错误;该永久装片的材料为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答案 A ‎13.下列关于细胞癌变、衰老、凋亡、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 B.衰老细胞的线粒体萎缩变小 C.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属于细胞凋亡 D.动物已分化细胞全能性的表达受细胞内物质限制 解析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A正确;衰老细胞的线粒体变大,B错误;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C正确;已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体细胞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D正确。‎ 答案 B ‎14.研究发现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纯合黄豆与纯合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为1/4 黄豆,1/2 花脸豆, 1/4 黑豆,这种现象称为镶嵌显性。则(  )‎ A.种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 B.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后代为粉色花也属于镶嵌显性 C.镶嵌显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花脸豆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皮的黄色和黑色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黄色基因和黑色基因在不同部位表达,没有显隐性之分;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后代为粉色花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出现红白相间才属于镶嵌显性;基因重组研究的是非等位基因。‎ 答案 C ‎15.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下表所示)。‎ 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 17‎ 黄Y的卡片数 绿y的卡片数 圆R的卡片数 皱r的卡片数 甲容器(♀)‎ ‎10‎ ‎10‎ ‎0‎ ‎0‎ 乙容器(♂)‎ ‎10‎ ‎10‎ ‎0‎ ‎0‎ 丙容器(♀)‎ ‎0‎ ‎0‎ ‎10‎ ‎10‎ 丁容器(♂)‎ ‎0‎ ‎0‎ ‎10‎ ‎1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B.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C.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基因重组形成配子 D.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下次取的卡片是随机的 解析 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的过程,C正确;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取的卡片的概率相等,D错误。‎ 答案 C ‎16.下图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C.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解析 该图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则EF 17‎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加倍;但如果表示减数分裂,则该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相等。‎ 答案 D ‎17.下列有关人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3个常染色体和1个性染色体 B.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等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其遗传都与性别有关 D.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人类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2个常染色体和1个性染色体,A错误;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不一定相等,如人类的秃顶等,B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其遗传都与性别有关,C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D错误。‎ 答案 C ‎18.下列有关“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B.将大肠杆菌放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中含有15N C.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密度梯度离心,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D.将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只出现1个条带 解析 DNA主链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不含有N元素;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含有N元素;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密度梯度离心,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D选项中,若将提取的子一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出现2个条带。‎ 答案 B ‎19.下图为1932~1962年英国甲、乙两地区同种苍鹭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7‎ A.甲苍鹭种群1947年死亡率很高对该种群来说未必是坏事 B.乙地1957年和1937年种群数量的差值可表示其出生率 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变化都呈逻辑斯谛增长 D.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出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错误。逻辑斯谛增长指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方式,C正确。甲、乙两地区各自形成不同的苍鹭种群,说明两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并没有出现新的物种,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答案 B ‎20.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某基因的转录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形成时,需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 B.③链可能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C.该过程合成的产物可能是酶 D.②链与③链的杂交区域中存在T-A碱基对 解析 ③是RNA ,是转录的产物,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转录只转录基因片段,不需要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核糖体中含有rRNA,rRNA也是通过转录形成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转录的产物是RNA,这些RNA可能是酶;②是DNA链,③是RNA链,②链与③链的杂交区域中存在T-A碱基对。‎ 答案 A ‎21.在蛙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在a 处给予刺激后,不会发生的是(  )‎ 17‎ A.a 处膜外为负电位 B.图中bd 段的坐骨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C.a 处的神经冲动将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播到d 处 D.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和角度不同 解析 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不同,角度相同。‎ 答案 D ‎ ‎2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L NAA处理插条 D.400 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与NAA浓度为0比较,浓度低于300 mg/L时NAA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 mg/L时会降低生根率;320 mg/L 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不能用于生产;与NAA浓度为0比较,400 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 D ‎23.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传播,也不能经昆虫传播 B.HIV会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C.HIV仅有的一条RNA会逆转录成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 D.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 17‎ 解析 HIV含有两条RNA。‎ 答案 C ‎24.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 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使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答案 B ‎25.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解析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正确,C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错误。‎ 答案 B ‎26.【加试题】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葡萄糖可以借助Na+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对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17‎ A.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C.结构Ⅰ和结构Ⅱ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葡萄糖可以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可知,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A正确;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B正确;结构Ⅰ和结构Ⅱ均为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因此在行使功能时不可以互换,C错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都是主动转运;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这样会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D正确。‎ 答案 C ‎27.【加试题】下图是关于某野兔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次级生产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D代表野兔种群在该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 B.野兔的摄入量减去其粪便量,为其次级生产量 C.BD段可代表生产者到野兔种群的能量传递效率在增大 D.野兔种群粪便也可以成为次级生产量 17‎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次级生产量代表有机物质的第二次生产,A错误;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同化量,同化量减去呼吸量为次级生产量,B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几乎不变,C错误;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野兔种群的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实现有机物的第二次生产,成为次级生产量,D正确。‎ 答案 D ‎28.【加试题】某雌雄异株植物(XY型性别决定),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取紫花雄株甲与白花雌株乙杂交,F1红花雄株∶紫花雌株=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花雄株甲可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白花,该变异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C.基因B在转录时,D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 D.基因A发生突变后植株表现为白花,该突变属于生化突变 解析 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 答案 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44分)‎ ‎29.(6分)“雾霾”现象的出现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低碳、节能、减排”是如今社会呼吁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主要通过①__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要做到“低碳、节能、减排”,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3)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一般可得到的能量为________kJ。‎ ‎(4)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答案 (1)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3)1 (4)直接 自我调节能力 ‎30.(7分)下图中A、B表示叶肉细胞中两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数字表示结构,a、b表示气体交换。请回答:‎ ‎(1)组成③的膜称为________,其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________。在③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________。在④中合成的糖类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种)。‎ ‎(2)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填数字标号)中,在该阶段,________被释放出来由特殊的分子携带参与下阶段反应。‎ ‎(3)在适宜光照下,a________b(填 >、<或=)。‎ 解析 据图分析,A表示叶绿体,B表示线粒体;①表示叶绿体外膜;②表示叶绿体内膜;③表示类囊体薄膜组成的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④表示叶绿体基质,是碳反应的场所;⑤表示线粒体外膜;⑥表示线粒体内膜,⑧表示内膜形成的嵴,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⑦表示线粒体基质,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a表示光合作用产生、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b表示呼吸作用产生、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 答案 (1)光合膜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三碳糖、RuBP、淀粉 (2)⑦⑧ 氢 (3)=‎ ‎31.(7分)有甲、乙、丙三种品系地中海实蝇(均包含雌雄个体),甲品系表现型为彩背红腹,乙品系表现型为黑背红腹,丙品系表现型为黑背黑腹。已知上述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表示背色基因,用B、b表示腹色基因)。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 组①:一只甲品系(♀)×一只乙品系(♂)→F1:彩背红腹∶黑背红腹=1∶1;‎ 组②:一只甲品系(♂)×一只乙品系(♀)→F1:彩背红腹∶黑背红腹=1∶1;‎ 17‎ 组③:一只乙品系×一只乙品系→F1:彩背红腹∶黑背红腹=1∶2。‎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背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若仅考虑背色,组③F1黑背实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2)研究人员选择了乙品系和丙品系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红腹,而反交子代中,雌性和雄性的腹色却不同。据此判断控制腹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红腹对黑腹为________性;反交组合中乙品系的性别为________。‎ ‎(3)为验证以上遗传方式,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甲品系(♂)×丙品系(♀)的杂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实验。‎ 解析 由题干可知,两对基因遵循独立分配规律,故用分解法来逐对解决。(1)单独分析背色基因的传递,因为组①和组②为正反交,因其F1相同,可判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组③黑背实蝇相互交配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2∶1,则黑背对彩背显性,进而判断子代中显性纯合AA致死,故F1显性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0%。(2)单独分析腹色遗传时,乙和丙正反交的子代性状差异大,据此判断控制腹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交叉遗传特点和子代中雌性和雄性的腹色不同,可判断出红腹为显性,同时推出反交亲本为:XbXb、XBY。(3)甲品系(♂)基因型为aaXBY,丙品系(♀)因AA致死,故基因型为AaXbXb。‎ 答案 (1)常 1 (2)X 显 雄 ‎(3)‎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汁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出乳酸菌,用来生产酸奶。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汁进行梯度稀释,然后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离,可获得乳酸菌的单菌落。‎ ‎(2)推测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和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17‎ ‎(3)获得纯化的乳酸菌后,可以利用纯牛奶作为原料制作酸奶,发酵常在________(A.有氧+常温 B.无氧+常温 C.有氧+低温 D.无氧+低温)条件下进行。如果使用的是加了某些抗生素的纯牛奶作原料制酸奶,很有可能会发酵成怪味“酸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研究小组欲利用抗虫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培育抗虫玫瑰。图1和图2分别表示出了抗虫基因和农杆菌Ti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pstⅠ、SmaⅠ、AluⅠ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请回答:‎ ‎(1)为获得大量抗虫基因,且保证形成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以唯一方向接入,可选用________(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种类)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与经过________处理的________(A.有amp和tet B.有amp,无tet C.无amp,有tet D.无amp和tet)农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农杆菌。再利用农杆菌转入培养的玫瑰细胞,使目的基因导入玫瑰细胞中。‎ ‎(2)将含有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玫瑰细胞的试管放在________上,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胚性细胞,进而培育成抗虫玫瑰。‎ ‎(3)这种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通过这些转基因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的技术就是________。‎ ‎(4)当前多地过度开发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可发展________工程,并在旅游区种植抗虫玫瑰,可有效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 答案 (一)(1)无菌水 涂布分离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 具有透明圈 (3)B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会杀死乳酸菌,导致乳酸发酵不能顺利进行 ‎(二)(1)SmaⅠ和PstⅠ CaCl2 D (2)摇床 (3)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4)生态旅游 生态效益 17‎ ‎33.【加试题】(10分)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质不断发生转化,使香蕉逐渐变甜。为了验证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贮藏物质的转化情况,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__,它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导致果肉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香蕉逐渐变甜。‎ ‎(二)材料与用具:成熟到第2天的香蕉果肉、成熟到第4天的香蕉果肉、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蒸馏水、试管、滴管、玻璃缸、酒精灯、量筒、天平等 ‎(三)实验思路:‎ ‎①制备提取液: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两种提取液;‎ ‎②实验分组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观察:将以上各组试管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它们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完成上面实验原理和步骤②中的填空;‎ ‎(2)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注:实验结果中记录变化后的颜色以及颜色的深浅,用“+”表示呈浅色,‎ ‎ “++”表示呈深色,“-”表示无颜色变化)‎ 解析 (1)(一)植物激素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果实内发生了糖类的转化,即果肉细胞内的淀粉分解成了还原糖。(三)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贮藏物质的转化情况,根据题目给出的①③两步,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所加试剂不同,实验因变量是溶液颜色的变化,故实验应分成四组,第2天的两组,第4天的两组,分别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 (1)(一)乙烯 淀粉分解成还原糖 ‎ ‎(三)实验分组:(每组1分,共4分。加入提取液与试剂的量与方法不作要求)‎ 甲:第二天的提取液+碘—碘化钾溶液;乙:第二天的提取液+本尼迪特试剂;丙:第四天的提取液+碘—碘化钾溶液;丁:第四天的提取液+本尼迪特试剂 。‎ ‎(2)记录表格:‎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贮藏物质转化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17‎ 分组 颜色  ‎ 甲 乙 丙 丁 蓝色 ‎++‎ ‎—‎ ‎+‎ ‎—‎ 红黄色 ‎—‎ ‎+‎ ‎—‎ ‎++‎ ‎(注:若分组只有两组,且分组与表格均正确,则分组与表格各给2分)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