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四)

名师猜题卷(四)‎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臭氧空洞对人类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癌增加 B.农作物产量减少 C.免疫功能减退 D.紫外线辐射减少 解析 臭氧空洞可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 答案 D ‎2.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可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 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涉及mRNA、tRNA、rRNA C.RNA彻底水解可形成6种小分子物质 D.只有DNA含有氢键,RNA不含氢键 解析 tRNA虽然是单链结构,但由于折叠也有氢键。‎ 答案 D ‎3.下列关于人类健康与饮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预防呆小病 B.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预防抽搐 C.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预防贫血 D.食用低胆固醇的食物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解析 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预防呆小病。‎ 答案 A 18‎ ‎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林中树木的高度基本相同,无垂直分层现象 B.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与温度无关 C.群落中生物呈斑块状镶嵌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 D.种群密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解析 人工林中也存在分层现象,有垂直结构;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也受温度影响;种群密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属于种群的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特征。‎ 答案 C ‎5.下列关于动物内分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分泌激素 B.甲状腺激素和雄激素均会影响骨骼的生长 C.生长激素能够减少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 D.内分泌腺为一种无管腺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先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由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 A ‎6.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地理隔离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C.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D.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解析 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但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杂交育种时如果选用的是隐性性状,需要的时间也不长,C错误;由题意可知XbY占3.5%,XBXb占5%,其余都是正常的,色盲基因频率为(3.5+5)÷(50+100)×100%=5.67%,D正确。‎ 答案 D ‎7.下图是某些细胞结构的模式图,针对这些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18‎ A.蓝细菌无结构①,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B.蓝细菌无结构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不具有结构③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D.①②③三种结构均含有DNA 解析 图示结构①②③分别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可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A、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筛管细胞等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C错误;真核生物中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 答案 D ‎8.在宁波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现某河道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后经过整治,该河道水质大有好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的有效措施 B.鲢鱼和鳙鱼生活于河道的上层主要是由光照和温度决定的 C.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D.随着河道水质的好转,鱼类的K值也会随之升高 解析 鲢鱼和鳙鱼生活于河道的上层,主要是由植物(食物)决定的。‎ 答案 B ‎9.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C.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神经细胞会逐渐凋亡 D.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和体积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解析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并不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B错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神经细胞会逐渐凋亡,C正确;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大,D错误。‎ 答案 C 18‎ ‎10.下列人类遗传病与相关特征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无关 B.白化病——近亲结婚不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C.先天愚型——无致病基因,但与基因数目的改变有关 D.外耳道多毛症——只位于Y染色体上,“传男不传女”‎ 解析 近亲结婚会增大隐性基因纯合的概率,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 B ‎1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对细菌进行悬浮培养 B.转化效率与S 型菌的DNA 纯度有密切关系 C.转化来的S 型菌的遗传物质中不含R 型菌的遗传信息 D.一种细菌的DNA 掺入到另一种细菌中,能够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 解析 转化来的S 型菌的遗传物质只是在原有R型菌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段与多糖荚膜形成有关的S型菌的DNA而已。‎ 答案 C ‎12.叶肉细胞内某种膜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膜为类囊体膜 B.ATP形成时伴随水的光解 C.H+通过膜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D.b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解析 据示意图分析,该过程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膜为线粒体内膜;图示为电子传递链,而水的光解发生于光反应;H+以易化扩散运输;b蛋白既协助H+跨膜运输,同时催化ATP合成。‎ 答案 D 18‎ ‎13.如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B.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C.该膜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 D.图中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完全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 解析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A错误;该方式是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C正确;易化扩散的运输速率还受载体蛋白的限制,D错误。‎ 答案 C ‎14.取等量的四份鲜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分别在pH为3、5、7、9的条件下与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结果每组都有气体产生。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鲜肝匀浆的加入量减半。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剩余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pH不同造成的 B.图中曲线a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C.鲜肝匀浆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两次实验中,pH为7的一组产生气体量均最少 解析 两次实验的差异是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错误;两条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pH相同,说明鲜肝匀浆的量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C错误;两次实验中,pH为7的一组过氧化氢的剩余量都最少,因此产生气体量均最多,D错误。‎ 答案 B ‎15.下表为某同学进行的“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过程。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18‎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 ‎—‎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 mL ‎1 mL 本尼迪特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A.起对照作用的是1、2、4和6组 B.若1、2组的溶液呈红黄色,则需要更换检测试剂 ‎ C.仅进行1~4组的实验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 D.该实验不用I2-KI进行检测的原因是该试剂无法检测蔗糖及其水解产物 解析 起对照作用的是1、2组;若1、2组的溶液呈红黄色,说明淀粉和蔗糖不纯净,需更换淀粉和蔗糖;1~4组的实验可以证明酶的专一性,设计思路是底物不同,酶相同。‎ 答案 D ‎16.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A为糖酵解,葡萄糖脱下的氢以H+的形式存在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不消耗氧气,但有CO2产生 ‎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ATP 和O2‎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解析 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脱下的氢以NADH和 H+的形式存在,A错误;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不消耗氧气,B正确;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e-,但不提供ATP,C错误; 阶段C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答案 B ‎17.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18‎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解析 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0~1;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 答案 D ‎18.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的是物质,1~5 表示的是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3、4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细胞中 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是图中A物质或B物质的一个特定的片段 C.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发生改变 D.噬菌体可发生1、2、3、4过程 解析 4过程(DNA复制)只发生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A(DNA)片段,不可能为B(RNA)片段;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可能发生改变;噬菌体是DNA病毒,不会发生2过程(逆转录)。‎ 答案 C ‎19.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是(  )‎ 18‎ A.仅过程Ⅰ,基因分离定律 B.过程Ⅰ和Ⅱ,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过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中的血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答案 A ‎20.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微型月季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B.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 μmol/L D.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对月季插枝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4组实验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除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只能看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无法得出其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生根的作用全部是抑制,无法证明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对月季插枝生根的复合影响,最少应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单独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单独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共同作用和空白对照四组实验。‎ 答案 D ‎21.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8‎ A.图中支配屈肌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 B.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偏转1次 C.发生膝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D.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 解析 图中支配屈肌的反射弧是三元反射弧,A错误;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错误;发生膝反射时,兴奋只能够从感受器传向效应器,无论是在突触处,还是在神经纤维上均是单向传导(递),C错误;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即动作电位,D正确。‎ 答案 D ‎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衰老细胞中线粒体的体积变大、数量变少 C.细胞癌变后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 D.细胞分化、凋亡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 解析 有些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凋亡的结果,故A错误;衰老的细胞中,线粒体的体积变大、数量变少,故B正确;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故C正确;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凋亡是某种基因引发的编程性死亡,癌变由基因突变导致,故D正确。‎ 答案 A ‎23.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2n=4)的细胞分裂图(无突变现象),其中①表示Y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Ⅱ中有4 个染色体组 18‎ B.细胞Ⅰ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图Ⅰ产生子细胞含Y染色体及基因a D.图Ⅱ可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 解析 细胞Ⅰ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原因是该生物含有Y染色体,为雄性个体。‎ 答案 B ‎24.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如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0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2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 B.2月一定迁入了蝗虫的捕食者 C.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稳定平稳密度 D.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稳定性比0~2月高 解析 0~2月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加,但其增长仍受环境阻力的影响,不可能为指数增长,A错误;2月时种群增长减慢,说明可能迁入了蝗虫的捕食者或者竞争者等,B错误;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最大值,而非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稳定平稳密度,C错误;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物种数量比0~2月多,说明自我调节能力加强,稳定性提高,D正确。‎ 答案 D ‎25.下图表示基因表达遗传信息的某些过程示意图,已知tRNA内部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一些区域,如图中的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甲图所示过程的酶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B.①②③④虚线区域均有“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关系 18‎ C.甲图中①②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乙图中③④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解析 图甲表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图中①②③④虚线区域内的碱基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均有“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关系;甲图中①②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如前者有A与T配对,后者有A与U配对;乙图中③④虚线区域都是RNA链与RNA链之间的碱基配对,因此两者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 B ‎26.【加试题】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饱和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品种中最适应较高光强的是S3‎ B.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将导致S2的光饱和点可能显著提高也可能基本不变 C.若要研究S1的光饱和点是否由遗传因素决定,可用S1的后代为实验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 D.若S2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则其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 解析 据图分析,S3光饱和点最高,说明其最适应较强的光照,A正确;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将导致S2的光饱和点可能显著提高,也可能基本不变,B正确;若要研究S1的光饱和点是否由遗传因素决定,可用S1及其后代为实验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C错误;若S2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则其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D正确。‎ 答案 C ‎27.【加试题】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18‎ 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Ⅰ 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 解析 依题意可知,紫花植株至少有一个A基因和一个B基因表达,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六种基因型,A错误;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B错误;Ⅰ区段是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所以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X与Y只有该区段会发生联会,C错误;依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D正确。‎ 答案 D ‎28.【加试题】下图甲表示三类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的种群数量波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曲线可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的存活曲线,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存活年龄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C.图乙中a峰、c峰的形成符合“J”形增长曲线,b峰的形成符合“S”形增长曲线 D.只要a峰与b峰的间隔时间与b峰与c峰之间的间隔时间相等,就可判断该波动为周期波动 解析 图甲中A曲线表示存活曲线的凸型,可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的存活曲线,但是不能预示未来的种群数量,A错误;种群的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B错误;图乙是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属于S形曲线,所以a、b、c的形成都符合S形增长曲线,C错误;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波动,D正确。‎ 18‎ 答案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44分)‎ ‎29.(6分)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人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3 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可表示为________(用序号表示)。‎ ‎(4)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法;若连续多年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 解析 (2)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1/5,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100 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5 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100 kg+‎5 kg=‎105 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4/5,当 18‎ 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20%=‎25 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 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25 kg+‎20 kg=‎45 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对草的消耗量减少是‎105 kg-‎45 kg=‎60 kg,人处在第三营养级,所以人比原来多增重‎60 kg×20%×20%=‎2.4 kg。‎ 答案 (1)ADC (2)2.4 (3)A ⑥/② (4)标志重捕 稳定 ‎30.(7分)某研究小组对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腊梅分别进行修剪与不修剪处理,再进行相关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处理 叶绿素a含量(mg·g-1)‎ 叶绿素比(a/b)‎ 修建 ‎2.3‎ ‎11.1‎ 不修剪 ‎1.3‎ ‎6.3‎ 请回答:‎ ‎(1)提取腊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在研钵中加入________,用于保护叶绿素。若将色素进行层析法分离,两组色素带明显差异的是滤纸条由上往下的第________条。‎ ‎(2)据图分析,与10:00相比,12:00腊梅叶肉细胞中三碳酸被________形成三碳糖的速率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原因之一可能是受________与CO2结合这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表明,修剪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不修剪组,其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促进光反应过程;②________,提高碳反应速率。‎ 解析 据表格分析,修剪组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不修剪组,因此修剪组的光反应过程强于不修剪组。据曲线图分析,修剪组的气孔导度大于不修剪组,使修剪组的碳反应过程强于不修剪组。‎ 答案 (1)碳酸钙 三 (2)还原 较小 RuBP (3)叶绿素a含量多 气孔开度大,吸收CO2多 18‎ ‎31.(7分)图甲为雌果蝇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Ⅱ、Ⅲ、Ⅳ表示不同的常染色体,X表示性染色体。图乙为雌果蝇异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但缺失2条Ⅳ号染色体则致死,雄果蝇存在同样的现象。直刚毛(D)和卷刚毛(d)是一对相对性状。‎ 请回答:‎ ‎(1)据图甲判断,果蝇每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据图乙判断,该异常体细胞的出现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________变异。‎ ‎(2)现让有图乙染色体组成的果蝇与同样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直刚毛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________,让F1果蝇随机交配一代得到的F2中,体细胞为正常染色体组成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占________。‎ ‎(3)判断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于________期的体细胞。现用测交方法挑选出F2中正常染色体组成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请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并用适当的文字说明。‎ 解析 (2)现让有图乙染色体组成的果蝇(假设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写成AO,则图乙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AOXDXd与同样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直刚毛果蝇(AOXDY)杂交,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AO)出现的概率是2/3[缺失2条Ⅳ号染色体的个体(OO)致死],F1中卷刚毛果蝇(XdY)出现的概率为1/4,因此,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2/3×1/4=1/6;先考虑染色体组成,F1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AA)占1/3、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AO)占2/3,所以F1果蝇产生的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雌雄配子均各占2/3,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均各占1/3,F1果蝇随机交配一代得到的F2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AA)占(2/3)2=4/9、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个体(AO)占2×2/3×1/3=4/9、缺失2条染色体的个体(OO,致死)占1/9,故F2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1/2。再考虑刚毛性状,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2XDXD、1/2XDXd,雄果蝇的基因型有1/2XDY、1/2XdY,F1果蝇随机交配方式有:1/2XDXD×1/2XDY、1/2XDXd×1/2XdY、1/2XDXD×1/2XdY、1/2XDXd×1/2XDY,F2中杂合直刚毛雌果蝇(XDXd)所占比例为1/4×1/4+1/2×1/4+1/4×1/4=1/4。因此综合考虑,F2中体细胞为正常染色体组成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AAXDXd)占1/2×1/4=1/8。‎ 答案 (1)4 非整倍体 (2)1/6 1/8 (3)有丝分裂中 用显微镜选出F2‎ 18‎ 中的染色体正常的直刚毛雌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若后代出现卷刚毛果蝇,则亲本的雌果蝇为正常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或取F2中的直刚毛雌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若后代出现卷刚毛果蝇,则用显微镜选出染色体正常的亲本雌果蝇即为正常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下图为获取能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的土壤样品后的研究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________________。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④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石油烃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⑤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对④进行接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若发现在⑤中无法区分菌落,可以将图中③取出的菌液________。‎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采用________方法对其进行灭菌。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二)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8‎ ‎(1)获取外源基因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②中,用________酶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叫细胞克隆。未经克隆化的细胞系具有________性。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应将培养瓶置于________培养。‎ ‎(3)若要获得多只相同的转基因山羊,可对图中早期胚胎进行________后进行胚胎移植。‎ ‎(4)下列有关转基因山羊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图中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B.重组细胞最初分裂时开始进行DNA复制和基因的转录 C.将早期胚胎(如早期囊胚)植入到代孕母羊的输卵管或子宫角部位 D.如果KIFⅡ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则可用化学方法合成或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基因 答案 (一)(1)石油烃污染明显处 只有能利用石油烃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2)涂布分离 进行(梯度)稀释 (3)接种环 灼烧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 ‎(二)(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胰蛋白 异质 动物血清 CO2培养箱 (3)胚胎分割 (4)B ‎33.【加试题】(10分)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取决于血糖浓度的高低,血糖浓度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低则胰岛素分泌减少。科学家正研究诱导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β细胞来治疗糖尿病。欲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探究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是否转变成功。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悬液、胰岛β细胞悬液、培养液、葡萄糖、培养瓶等。‎ ‎(要求与说明:结果检测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葡萄糖后的体积变化,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18‎ ‎①‎ ‎·‎ ‎·‎ ‎·‎ ‎(2)建立坐标系,用柱形图预期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胚胎干细胞具有________,所以能诱导形成各种组织细胞。‎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是否成功转变为胰岛β细胞,材料中胰岛β细胞作为标准对照,实验的检测指标是胰岛素的释放量,转变成功的标志是高糖溶液中释放量多,低糖溶液中释放量少,因此实验共分4组。由于是探究实验,预期结果应该有多种,一种是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成功转变为胰岛β细胞,与胰岛β细胞释放量差不多,另一种是转变不成功,不能释放胰岛素(或者释放量均较少)。‎ 答案 (1)①取若干培养瓶,均分为A、B、C、D 4组,均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培养液,并分别做如下处理:A组:加入适量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悬液;B组:加入适量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悬液+适量葡萄糖;C组:加入适量胰岛β细胞悬液;D组:加入适量胰岛β细胞悬液+适量葡萄糖。②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后,检测各组样品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并记录。③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2)‎ ‎(3)发育全能性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