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考点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考点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学案

考点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必考 加试 ‎10月 ‎4月 ‎10月 ‎4月 ‎11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b T28‎ T23‎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b T34‎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c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 b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3.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c T20‎ T24‎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c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d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b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b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b c T24‎ 10‎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T22‎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c T21‎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c T23‎ ‎(3)德国、日本的投降 b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b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b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c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c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影响:①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弊端充分暴露,群众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兴起,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 ‎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加剧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加剧。‎ 10‎ ‎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通过新政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实行对外扩张。‎ ‎2.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尖锐,引起社会动荡。‎ ‎②政治原因:德国政府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的“第三帝国”。‎ ‎④历史原因: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 ‎(2)建立:①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②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原因 ‎①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对华盛顿体系的压制不满。‎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建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②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3)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 ‎(1)相同点 ‎①历史原因:都缺乏民主传统,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都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极力想打破该体系的束缚。‎ ‎②建立时机: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 ‎①建立的过程:德国是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再发动战争;而日本是先发动侵略战争,后逐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②核心力量:德国以纳粹党为核心,以希特勒为领袖;日本以军部为核心。‎ ‎③建立的方式:a.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b.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b)‎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0‎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加上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人民在一些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下,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进攻。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攻陷,西班牙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 ‎(1)原因:法西斯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过程 ‎①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②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③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影响: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主要表现:①纵容日本侵略中国。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③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④1938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没有抗议。⑤制造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⑥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⑦“奇怪战争”“静坐战”——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2)影响:①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二战的爆发。②英法忽视了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③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和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3)历史教训:①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②对侵略行为不能纵容,应及时制止。③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④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2)后果:①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应予以否定。②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③对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失败,绥靖政策初步破产。‎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d)‎ 10‎ ‎(1)原因:①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空前尖锐。②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③直接原因: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⑤没有及时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过程: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②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对外不断扩张。③英、法、美面对法西斯扩张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④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对德的扩张有利。⑤1937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⑥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对“闪电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认识不深。‎ ‎②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③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意大利趁火打劫。‎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 ‎(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军将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1940年,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不断空袭英国本土,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军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德国被迫推迟“海狮计划”。‎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6月22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10‎ ‎(2)影响:①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②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的失败。③对整个战局: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影响:①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②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③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④对整个战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⑤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 ‎(1)原因: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形成: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②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英国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侵略野心 史料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论从史出 绥靖政策目的是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牺牲小国利益,确保英国利益,但纵容了德国侵略野心。‎ ‎2.中国抗战与世界时局的关联 史料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 ‎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论从史出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10‎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等。‎ ‎(2)各国以上立场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野心,进一步恶化了远东局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3)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推行中立自保政策,苏联避战自保,客观上促进了大战的爆发。‎ ‎2.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1)原因: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③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为了保全自己,意图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影响: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时空观念——战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 ‎(2017·4月浙江选考)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 答案 C 解析 1913~1950年,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则③属于此时期。‎ ‎2.历史反思——对绥靖政策的反思 ‎(2017·4月浙江选考)《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答案 B 解析 “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所以该事件发生在1938年,“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结合上述信息,可知该事件是指慕尼黑协定的达成,故选B项。‎ ‎3.时空观念——二战的主要战役 ‎(2016·10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答案 B 解析 图示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此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主义政策,并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故选B。‎ ‎4.历史理解——美国对战争政策变化 ‎(2016·4月浙江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10‎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38年9月和1939年4月美国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的民意调查。A项不符合题意;二战的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9月,B项错误;美国提出“先欧后亚”战略是在1941年,C项错误。故选D项。‎ ‎5.史料理解——爱因斯坦演讲历史解读 ‎(2016·10月浙江选考)(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对应④正确,第二层表达了英、法等国对苏联排斥导致苏德走近的遗憾,对应②正确,第三层对苏联在二战前后行为的描述不完全正确,因为苏联也变相纵容了德国的侵略行为,但备选项未对此作出评述,1942年10月正处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对应①正确,此时反法西斯联盟已建立,故③错误,由此可知答案为B。‎ ‎6.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在我们的头上。”丘吉尔的这句话(  )‎ A.是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是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是为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 D.是对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10‎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认识到正是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才使得二战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性大战,材料体现了对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7.(2017·天台选考评估)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答案 C 解析 德国吞并奥地利、割占苏台德地区是在1938年,材料中的时间是1939年初,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再结合“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可以判定希特勒意图在慕尼黑协定割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基础上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是在为全面发动大战进行准备,C项符合题意。慕尼黑协定与波兰无关,因此排除D项。‎ ‎8.(2017·慈溪选考评估)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战争财 B.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 C.表明美国完全放弃了“中立”政策 D.这是对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反应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在二战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从材料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送军火,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主要目的”;C项错在“完全放弃”;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在1940年,故D项排除。‎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