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考研究篇 第1讲 全国卷命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高考研究篇 第1讲 全国卷命题

第1讲 全国卷命题·历史必备知识 历史必备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趋势及历史阶段特征等。 ‎ 一、重要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构成历史人物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人物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和重要活动、他的阶级属性和历史地位等;构成历史事件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参加者、基本进程、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更能体现历史现象的本质。一般分为史实概念与结论概念。但从历史学科看,主要是以史实概念为主。如高中必修一教材涉及的高考必考历史概念主要有:‎ 古代 中国 史实 概念 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刺史制、郡国并行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 结论 概念 神权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等 近代 中国 史实 概念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总理衙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七七事变、抗日战争、重庆谈判等 结论 概念 天朝大国、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扶清灭洋”、“工农武装割据”、党内合作、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8‎ 现代 中国 史实 概念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大革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日内瓦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 结论 概念 人民民主专政、独立自主、革命外交、求同存异、和平外交、不结盟等 世界 历史 史实 概念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陶片放逐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光荣革命”、《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二月革命、《四月提纲》等 结论 概念 小国寡民、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与自由、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邦联制、联邦制、分权与制衡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等 ‎                   ‎ ‎[考题例证1] (2018·云南保山模拟)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解析 据题干材料“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迁移罗马法的概念,可判断体现罗马法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故选C项。‎ 答案 C 二、重大历史现象 ‎“历史现象”说简单点 8‎ 就是历史本质的外在表现,比如某一段历史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同研究历史所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现象,这里所说的历史现象多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反映出来的重大历史表现,高考命题一般是从历史结论、历史因果关系角度进行考查。如高中必修三册教材所涉及的重大历史现象举例如下:‎ 古代 中国 政治 文明 早期政治统治“家国一体”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与诸侯争霸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导致外戚和宦官专权现象、中央机构与地方政权政治斗争现象等 经济 文明 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现象;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现象;重农抑商现象;朝贡贸易与海禁、闭关锁国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人口迁移与农作物引种现象等 思想 文明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汉代统治“儒法并用”现象;唐宋诗词繁荣现象;宋代以后理学统治下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缺失现象;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现象;明清小说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现象等 近现 代中 国 政治 文明 近代中国列强侵华下丧权辱国的现象;近代中国求民主、争取民族独立的现象;近代中国政治、外交逐渐近代化的现象;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关系合作——破裂现象;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现象;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现象;现代中国从革命外交逐步调整为不结盟的多边外交现象等 经济 文明 近代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现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现象;实业救国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现象;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与逐渐近代化现象;现代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现象;现代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引发的诸多现象;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逐步增长的现象等 思想 文明 新思潮萌发的现象;从“中体西用”到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象;近现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大成果出现的现象;“双百”方针影响下的诸多文艺现象;现代中国教育曲折发展的现象等 8‎ 世界 历史 政治 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现象;罗马法发展演变的现象;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实践、到变为现实的现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演变的现象;世界大国之间外交争霸的现象等 经济 文明 新航路开辟影响下的“价格革命”“商业革命”;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与争夺的政策及现象;工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生活等现象;经济危机与国际贸易变化现象;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变化;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及模式化的现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合作与竞争现象;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经济交流、人口迁移现象等 思想 文明 人文主义起源与发展引发的现象;科学理论与科技进步引发的现象;文学艺术领域各种流派精彩纷呈等现象 ‎[考题例证2] (2018·辽宁大连模拟)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  )‎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解析 据题干材料,科举取士的南北比例实际上反映了地方势力在朝廷中的话语权,科举取士按比例录取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南北势力,故选C项。‎ 答案 C 三、重大历史趋势 ‎“历史趋势”指某一重大历史现象、历史阶段或者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趋向及特点等,反映出政治、经济、思想文明的演变或某一重大政治制度、经济现象或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趋势。高考命题特别重视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有:‎ ‎(‎ 8‎ ‎1)从中外政治角度看:中国古代从“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体制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演变趋势;近代中国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历史趋势;近代西方民主代议制政体确立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趋势;现代中国外交不断成熟、逐步走向多边外交的历史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化走向多极化的趋势等。‎ ‎(2)从中外经济角度: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发展趋势;手工业、商业从政府控制到逐渐放松的历史趋势;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趋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趋势;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资本主义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演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化趋势等。‎ ‎(3)中外思想文化角度:古代、近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演变趋势;古代文学艺术逐渐世俗化、平民化趋势,西方人文精神形成、演变的趋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发展趋势,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逐步加深的历程等。‎ ‎[考题例证3] (2018·河北唐山模拟)阿根廷在20世纪40~50年代,不止一次地采取反美立场,然而在1990~1996年从美国的进口则增加了两倍,“成为美国的一个好朋友”。这说明(  )‎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淡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逐渐趋同 D.拉美经济独立性弱化 解析 根据所学,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发展,与材料“1990~1996年从美国的进口则增加了两倍”吻合,故选B项。美国与阿根廷不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故A项错误;经济发展模式,依据国情不同,应该是多样化的,故C项错误;阿根廷一国的对美贸易,不能代表整个拉美地区经济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B 四、重要历史结论 ‎“历史结论”是指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特点、结果及影响最终定论的历史评价。一般隐含在教材内容叙述中或是从教材主干知识中提炼出来的历史定论,也是解答历史考题的主要依据,从选择题看,主要是判断选项依据,从非选择题看,是组织答案成文的主要落脚点。如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宏观上历史结论如下:‎ ‎(1)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 8‎ ‎(2)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指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存在。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但同时也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副业。‎ ‎(3)商业: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题例证4] (2018·江西南昌模拟)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 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 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解析 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取得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不属于税制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商税在税收中所占比重,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商人所获权利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选D项。‎ 答案 D 五、基本历史线索 ‎“历史线索”是指从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总结归纳出来,贯穿整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核心主线或历史演变规律等。 如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专题线索:一条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即 8‎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另一条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等。‎ ‎[考题例证5] (2018·海南海口模拟)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答案 D 六、重要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归纳就是通过对阶段相关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历史知识系统。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以作为学科知识来掌握,又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论,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依据历史阶段特征,可以从时空角度解决实际历史问题,如可以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寻找历史比较的最佳切入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如“近代化”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相比较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化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示了“近代化”中所隐含的生产力标准,以这个标准作为尺度,即可突破思维定势,对近代史上诸如 《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洋务运动等作出辩证的评价。具体来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性,“扶清灭洋”具有反帝性,这些都是正义的。但前者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和后者所包含的盲目排外是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相违背的。因此,尽管它们是正义的,但同时又是落后的,并未起到推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作用。洋务运动,从主观上来讲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促进近代化的标准来衡量,具有进步意义。 ‎ ‎[考题例证6] (2018·甘肃兰州模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8‎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解析 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选C项。‎ 答案 C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