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D ‎【解析】材料“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史实,“两颗门牙”指的是西、葡,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衰落,故B项错误。当时欧洲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不可能发达,故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故D项正确。‎ ‎2.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佥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 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 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 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佥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时期世界贸易状况和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并变化的根源,故B项正确。“北意大利金融”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前,故A项排除。始终依靠殖民扩张,过于绝对,故C项排除。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强,应该呈现多极化趋势,故D项排除。‎ ‎3.有史学家认为: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航海家的活动是( )‎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材料中的信息提示跨国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达伽马是葡萄牙人,受葡萄牙王室的支持;麦哲伦是葡萄牙人,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迪亚士是葡萄牙人,受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因此哥伦布和麦哲伦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经历的“空前的、彻底的变革”应为新航路的开辟,它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B项正确。‎ ‎5.15 世纪,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支持和鼓励下,亨利王子创办了专门的水手航海学校,从1418 年开始步步推进沿西非海岸的探险活动。1487 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0 年后达·伽马继续向东航行抵达印度。葡萄牙的航海活动 ‎①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殖民活动 ②为葡萄牙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③推动了葡萄牙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体现了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航海活动与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所有带③的选项都不正确,即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 ‎ ‎6.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答案】A ‎【解析】 “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文艺复兴兴起于新航路开辟之前;D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7.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的一条航路的示意图,对这一航路表述正确的( )‎ A.该航路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非洲 C.英国凭借此航路成为日不落帝国 D.哥伦布首开此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答案】D ‎【解析】观察图可知,该航路向西航行,到达了美洲,应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线,故D项正确。该航路没有进行环球航行,证明不了“地圆说”,故A项错误;该航路是从欧洲到美洲,属于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活动,B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凭借广阔的殖民地,故C项错误。‎ ‎8.16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斤胡椒不到3 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 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 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②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 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 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③是错误的;西、葡两国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金银主要用于王室的享受,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9.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下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 ‎ 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由会徽得知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船舶与海洋。其它会徽没有体现。所以选A。BCD没有体现。‎ ‎10.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局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 ‎【答案】C ‎【解析】从诗中“大海,在这里才开头”的“开头”二字,可以分析出表述的是航海一事,再者材料反映的是葡萄牙诗人的赞美祖国的诗,由此可以判断是探索新航路。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 ‎11.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价格革命” B.引起了“商业革命”‎ C.引起了“商业危机” D.引起了“贸易革命”‎ ‎【答案】B ‎【解析】商业危机是指旧航路受奥斯曼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贸易革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2.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 )‎ A.拥有强大的海军 B.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遍及世界各地,这主要是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答案选D。AB两项分别是英国建立经济霸主地位的军事和政治条件;C项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地理条件。‎ ‎1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 A.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答案】A ‎【解析】根据“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初现,A正确。BD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是最佳答案;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 ‎14.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答案】D ‎【解析】英国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的过程中,于17世纪中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击败了荷兰是荷兰不仅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故选D。英法争霸在18世纪,排除A;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开始衰落,排除BC。‎ ‎1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导致当地的银价下跌,物价上涨,这对于传统的依靠地租为生的封建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故选D项。掠夺的财富都被统治者白白消耗掉,未相应的转化为资本,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败,所以ABC三项表述错误。‎ ‎16.荷兰著名诗人疯的尔曾写到:“我们阿姆斯特丹人 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冯德尔所描述的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答案】C ‎【解析】地理大发现后,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兰于17世纪拥有海上霸权,称为海上的马车夫。故选C。A项的主要时间里并未开辟新航路;B项时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对外扩张支配性地位的时期;D项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地位的时期。‎ ‎17.“黑奴交易”的航程顺序是( )‎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 ‎【答案】B ‎【解析】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的三角贸易的理解。“三角航程”:满载枪支等商品的贩奴船从欧洲各港口出发,航行到非洲海岸,用运来的货物在当地交换奴隶。他们把奴隶运到美洲,换取当地的原料和金银财宝,回到欧洲。故答案选B。其它选项组合错误。‎ ‎18.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东半球”经济发展的落后 ‎ 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 ‎ 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大洲商品联系的加强,故C正确。新航路开辟前,“东半球”经济比较发达,A说法错误;BD与题干现象出现的时间不符合。‎ ‎19.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了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客观描述”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项“处于出超地位”的结论不能够由材料信息得出,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知识点。由材料关键信息“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等,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出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没有影响”的说法表述太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属于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的说法太过于绝对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答案】‎ ‎(1)变化:由海禁政策到多口通商,再到闭关锁国(一口通商)。(6分)‎ 原因:平抚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力量;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国力强盛;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和小农经济的防范意识。(7分)‎ ‎(2)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投入战争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6分)‎ 新航路开通后,英国利用国际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时机大力开展海上活动(如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海盗贸易和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发动海外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强国。(6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从材料可以直接概括答案,主要突出从海禁到通商,从通商再到海禁这个一波三折的变化即可。原因既包括材料中的“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又包括经济政策、闭关锁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多角度解释。‎ ‎(2)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 直接从材料归纳答案,但一定要归纳完才可整,而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则要从教材进行大跨度概括,主要包括利用有利的位置进行海盗贸易和殖民掠夺、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强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等,推行重商主义这个经济思想的推行也在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2.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答案】‎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4)史观:全球史观。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解析】(1)本问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与掠夺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分析,把握到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关于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中“悲伤”暗示亚洲所遭受过的屈辱,把握到: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2)本问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从材料二“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分析,不难把握到答案,即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等。‎ ‎(3)本问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科技发明等方面回答。把握到以下方面: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等。‎ ‎(4)本问考查的是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材料一是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阐述的;材料二是从英国在殖民地地区进行掠夺的角度进行回答的。因此,属于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进行的回答。关于第二小问,根据全球史观的“整体性”或者“全面性”的特点回答即可。‎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 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分析自治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 ‎【答案】(1)特点: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 影响: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2)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 推动力: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 ‎(3)看法: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 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可以从参加主体、斗争方式、斗争目标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商 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义的瓦解等方面分析。‎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工业”并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第二小问从政府、市场、社会团体方面作答。‎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城市化过程中各方面推动力的关系来思考,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