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含解析5
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 一、选择题 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3.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重要的材料规定用碳素墨水书写,都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4.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收集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8.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10.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以下物质:①金刚石②干冰③石墨④一氧化碳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3)具有毒性的气体是_______;(4)具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_______. 14.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填写下列各组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①金刚石、石墨:_______不同. ②CO 和 CO2:_______不同. 15.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 16.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气体化合物,乙有剧毒;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甲→乙,甲→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生成产物不同,可以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 18.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发现所得现象依次为:不浑浊、黑色粉末变红色、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 三、简答题 19.有下列实验装置:①~⑤部分各有什么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⑤_______. 20.实验室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填名称). (3)若用B装置鉴别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当将A和B用导管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若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当将A和C用导管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A和D用导管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证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Ca(OH)2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_______(答出两种组合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 22.实验室提供以下药品和仪器,请回答: 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大理石、二氧化锰、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 仪器:图1 (1)请从图1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_______. (3)利用(1)中装置和以上药品还可以制取_______,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 (4)某钙片的标签如图2,且知钙片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但人们发现其中的含钙量是不符合事实的;某实验小组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做了如下实验,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取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数据如下 物质的质量 反应前:烧杯+盐酸 50g 10片钙片 10g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56.7g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共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 ②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③请计算每片此钙片的含钙量,并建议厂家如何修改标签. 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古代字画久不褪色;故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也有三个化学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错误; B、室内着火,不应立即开窗通风,否则火势增大.故选项错误; C、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容易引起火灾,甚至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 D、久没开启的地窖,菜窖,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因此要做灯火实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基础性比较强,要对比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也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3.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重要的材料规定用碳素墨水书写,都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书画能长期保存说明书画的成分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这是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之一. 【解答】解:单质碳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书画能长期保存说明碳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起作用.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对碳的化学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 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收集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二氧化碳不宜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正确; B、燃着的木条遇到二氧化碳、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会熄灭,故此方法不能用来鉴定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造舞台效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CO使人中毒的过程中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且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D、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氮气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化学性质、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一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时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分析. 【解答】解:A、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错误; B、CO和CO2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所以此方法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CO和CO2气体化学性质的差异,选择能与CO发生反应而又不生成气体的物质,在易于操作的条件下,设计合理的方案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气体.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该方案不可行,故A错误; B、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一氧化碳不与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却与碳反应生成CO而被除去,与题意相违背,所以该方案不可行,故B错误;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O不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碳却会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被除去.方案与意图相违背,该方案不可行,故C错误; D、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气体CO夺取氧化铜的氧而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不但可以除去CO气体而且把气体CO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所以该方案切实可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0.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一般要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选择一种能和杂质组分发生反应而不能与主要组分物质发生反应的试剂.最理想方案是把杂质组分转化为主要组分,除去杂质的同时还使主要组分物质的量有所增加. 【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点燃,会使CO燃烧成为CO2,除去了CO而CO2没有除去,与题意不符;故A选项错误; B、CO与石灰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而CO2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除去了杂质CO2,净化了CO气体,故B选项正确; C、CO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气体二氧化碳,除去了CO而CO2没有除去,与题意不符,故C选项错误; D、CO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所以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时,CO损失了,没有达到净化的目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选择科学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也称为物质净化或提纯,是物质研究的基础.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的两种化合物,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正确.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有常温下的稳定性、点燃条件下的可燃性,高温条件下的还原性,故C正确. D、单质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分析】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故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其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故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 ⑤鸡蛋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碳酸钙附着在蛋壳表面,抑制了鸡蛋的呼吸作用,因此鸡蛋可以长时间保存,故其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综上所述,故①②③⑤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答案A正确.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利用物质的用途,准确把握每一反应原理进行归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 13.以下物质:①金刚石②干冰③石墨④一氧化碳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 (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① ;(3)具有毒性的气体是 ④ ;(4)具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③ .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 (2)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3)一氧化碳有毒; (4)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 【解答】解:(1)干冰能够用来进行人工降雨.故填:②. (2)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故填:①. (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填:④. (4)石墨具有还原性.故填: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4.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填写下列各组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①金刚石、石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②CO 和 CO2: 分子的构成 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或粒子看起来非常相似,但由于组成或构成上的不同,性质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解答】解:(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又有很大的差异. 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2)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分子的构成 【点评】本道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查了造成上述各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剖析了一些看起来非常相似的不同物质的内在差异. 15.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柠檬酸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由配料可知:雪碧汽水有碳酸水,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因为碳酸不稳定,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碳酸分解的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肯定不会含有碳酸了;但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由配料可知:雪碧汽水中含有柠檬酸,所以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柠檬酸. 【解答】解:(1)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因为配料中有碳酸水,所以发生反应H2CO3=H2O+CO2↑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由于碳酸受热分解,肯定不会是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色;又知雪碧汽水中含有柠檬酸,柠檬酸也是酸,所以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柠檬酸. 故答为:(1)H2CO3=H2O+CO2↑ (2)柠檬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应用,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显色规律及其性质;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16.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有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证明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解答】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以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是很重要的性质和反应. 1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气体化合物,乙有剧毒;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丙的化学式为 CO2 ;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2CO . 甲→乙,甲→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生成产物不同,可以说明的结论是 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气体化合物,乙有剧毒,故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气体化合物,乙有剧毒,故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 丙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二氧化碳能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2CO; 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故填: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8.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发现所得现象依次为:不浑浊、黑色粉末变红色、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CO ,一定不含 CO2 ,可能含有 N2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原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氧化铜除掉了原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但是同时又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不含有CO2;又通过灼热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但是同时又反应生成了CO2 ,所以再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CO,一定不含 CO2,可能含有 N2. 故答案是:CO;CO2;N2.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三、简答题 19.有下列实验装置:①~⑤部分各有什么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CO2+C2CO ③ CO+CuOCu+CO2 ④ CO2+Ca(OH)2=CaCO3↓+H2O ⑤ 2CO+O22CO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①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书写化学方程式; ⑤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二氧化碳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③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④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⑤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 【点评】此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20.实验室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 气密性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填名称). (3)若用B装置鉴别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澄清石灰水 ,当将A和B用导管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若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溶液 ,当将A和C用导管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A和D用导管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两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 .证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是 不能燃烧 、 不能支持燃烧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4)根据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为了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气密性.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填: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将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会看到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故答案为:两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掌握和应用,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Ca(OH)2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2CO3↓+H2O . (2)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稀硫酸和锌;盐酸和碳酸钠 (答出两种组合即可)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判断实验现象,主要从气体压强的变化考虑相关问题,同时也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因为Ca(OH)2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锥形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或被吸入锥形瓶中)等.故填: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或被吸入锥形瓶中)等;CO2+Ca(OH)2═Ca2CO3↓+H2O; (2)由题意可知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那么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应该能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所以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稀硫酸和锌;盐酸和碳酸钠.故填:稀硫酸和锌;盐酸和碳酸钠.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综合应用题 22.实验室提供以下药品和仪器,请回答: 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大理石、二氧化锰、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 仪器:图1 (1)请从图1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ABGD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分液漏斗 . (3)利用(1)中装置和以上药品还可以制取 氢气 ,选择的药品是: 锌粒和稀硫酸 . (4)某钙片的标签如图2,且知钙片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但人们发现其中的含钙量是不符合事实的;某实验小组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做了如下实验,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取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数据如下 物质的质量 反应前:烧杯+盐酸 50g 10片钙片 10g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56.7g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共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3.3g ②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③请计算每片此钙片的含钙量,并建议厂家如何修改标签.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来选择; (2)根据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控制反应速率,选择仪器.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原理来分析; (4)①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可以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③利用碳酸钙的质量以及碳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钙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石灰石或大理石制取的,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ABG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2)分液漏斗或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3)如果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就不需要加热. (4)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50g+10g﹣56.7g=3.3g, ②设10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7.5g. 因此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0.75g ③则每片此钙片的含钙量为0.75g×100%=0.3g, 因为每片钙片中的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3g,所以厂家应该把标签中的含钙量改为:含钙量:每片含钙0.3g. 答案: (1)ABGD 石灰石和稀盐酸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2)分液漏斗; (3)氢气; 锌粒和稀硫酸; (4)①3.3g;②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0.75g;③含钙量:每片含钙0.3g. 【点评】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的选择,属于基础性的综合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