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含解析2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一纯碱 B.氢氧化钠一食盐 C.碳酸钠一小苏打 D.氧化钙一生石灰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铁锈属于铁合金 B.碳酸氢钠属于有机物 C.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棉花、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4.化工厂储运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5.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6.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电子 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22O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 ‎8.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9.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 B.铁粉与稀硫酸混合后,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气体产生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酚酞分子运动速率比氨分子运动速率快,所以氨水遇酚酞变红色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Cl2、KNO3、NaCl B.NaOH、CuCl2、HCl C.AgNO3、KNO3、HCl D.H2SO4、NaCl、Na2CO3‎ ‎11.市面上时有不法商贩使用颜色和外形与黄金十分相似的假黄金(铜锌合金)来蒙骗消费者.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方案不能区分真假黄金的是(  )‎ A.放在稀硫酸中 B.在空气中灼烧 C.测密度 D.认真观察外观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13.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燃烧着的木条伸进盛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 ‎ 木条立即熄灭 ‎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 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 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有无色气体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离子 D 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分别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和硫酸中 ‎ 镁条与盐酸 产生气体更快 ‎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A B.B C.C D.D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  )‎ A.图①表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B.图②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图④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9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图中A为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其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编号);‎ ‎(3)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锂原子:______;②氢氧化锂:______.‎ ‎16.(1)请写出如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 ‎(2)请写出图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广东盛产荔枝,其部分营养成分如右表.请回答:‎ 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 糖类16.60g 蛋白质0.90g 脂肪0.20g 维生素A 2.00ug 维生素C 41.00ug 钙 2.00mg 鉀 151.00mg 铁 0.40mg 硒 0.14ug…‎ ‎(1)荔枝中含有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2)每200g荔枝中含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______ug,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______病.‎ ‎18.甲同学对有关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整理.‎ 硫酸钾 硫酸钙 硫酸钠 硫酸镁 硫酸铝 硫酸锌 硫酸亚铁 K2SO4‎ CaSO4‎ Na2SO4‎ MgSO4‎ Al2(SO4)3‎ ZnSO4‎ FeSO4‎ ‎(1)上述盐的排列是依据_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上述盐因组成上相似而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与______反应而生成沉淀.‎ ‎(3)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他将这些知识间相互关系整理成如图,请将如图补充完整 a______.‎ ‎(4)乙同学提出可用右图指导进行物质的制备:请写出1个有硫酸铁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______.‎ ‎19.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 ‎(2)将60℃两者的200克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KNO3______NH4Cl(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KNO3中含有少量的NH4Cl,提纯KNO3的方法是______(填“冷却热饱和溶液”或“恒温蒸发结晶”).‎ ‎(4)40℃时,将30克NH4Cl放入6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比为______.‎ ‎ ‎ 三、推断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H是蓝色沉淀.则B→G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__;‎ ‎(4)若H为红褐色沉淀,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上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1.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1)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______(填字母).调整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步骤④需要进行______操作.‎ ‎(3)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步骤③中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若X为NaOH溶液,则溶液Ⅱ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 ‎(2)选择发生装置B可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能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 (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字母).若选用G装置代替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 导管口通入.‎ ‎23.如图是提纯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并还原氧化铁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避免CO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D和E,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B装置的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 ‎24.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 ‎【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 ‎(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______,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4)小红对小明的实验也进行了研究,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经过他们的共同讨论,对小明的实验方案作了一些改进,最终得到小明猜想正确的结论,他们的改进是______.‎ ‎【反思拓展】‎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3)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溶液.‎ ‎ ‎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5.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黄酮素中碳、氢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3)______g黄酮素中含有8克的氧元素.‎ ‎26.在实验课上,同学们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明取反应后的溶液164.7g,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碳酸钠溶液与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OA段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 ‎(2)实验时从开始产生沉淀到反应结束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求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当反应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______克.‎ ‎ ‎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冰和水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 ‎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一纯碱 B.氢氧化钠一食盐 C.碳酸钠一小苏打 D.氧化钙一生石灰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B.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食盐是氯化钠,故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正确.‎ 故选D.‎ ‎ ‎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铁锈属于铁合金 B.碳酸氢钠属于有机物 C.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棉花、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分析】A、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C、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D、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 ‎4.化工厂储运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是腐蚀品的标志.‎ ‎【解答】解:A、是腐蚀品的标志,这是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故A正确;‎ B、浓硫酸不是易燃的液体,故B错;‎ C、浓硫酸不具有自燃性,故C错;‎ D、浓硫酸不是爆炸品,故D错.‎ 故选A.‎ ‎ ‎ ‎5.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错误;‎ B.1个“萘胺”(C10H9N)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故正确;‎ C.萘胺是由萘胺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根据题意,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该试纸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法错误.‎ 故选B.‎ ‎ ‎ ‎6.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热,需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进行稀释,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消耗氧气不产生新的气体,利用液体补充消耗的气体体积改变来确定氧气的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参加反应的和生产的物质的质量必须全部称量.‎ ‎【解答】解:A、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热,需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进行稀释,不能同时倒入,故A错误;‎ B、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实验不能验证与着火点的关系,故B错误;‎ C、利用硫来测定氧气的含量,生产的二氧化硫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C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在敞口容器中易逸出,导致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全部被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 ‎ ‎7.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电子 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22O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根据Zn2+中的“2”表示锌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进行解答;‎ 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Zn2+中的“2”表示锌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含义表达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B含义表达错误;‎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C含义表达正确;‎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所以22O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故D含义表达错误;‎ 故选C.‎ ‎ ‎ ‎8.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厨房燃气管漏气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解答】解: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应用湿布盖住,可以使书本隔绝氧气而熄灭,故做法合理.‎ B、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做法合理.‎ C、实验时,应把没有用完的白磷放到指定的容器里,不应丢进垃圾筐里,故做法不合理.‎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故做法合理.‎ 故选C.‎ ‎ ‎ ‎9.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 B.铁粉与稀硫酸混合后,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气体产生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酚酞分子运动速率比氨分子运动速率快,所以氨水遇酚酞变红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冒出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 B、铁粉与稀硫酸混合后,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气体产生,故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呈碱性,故氨水遇酚酞变红,故错误.‎ 故选:B.‎ ‎ ‎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Cl2、KNO3、NaCl B.NaOH、CuCl2、HCl C.AgNO3、KNO3、HCl D.H2SO4、NaCl、Na2C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aOH和CuCl2、H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测定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AgN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 ‎11.市面上时有不法商贩使用颜色和外形与黄金十分相似的假黄金(铜锌合金)来蒙骗消费者.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方案不能区分真假黄金的是(  )‎ A.放在稀硫酸中 B.在空气中灼烧 C.测密度 D.认真观察外观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锌会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C、根据黄金与假黄金的密度进行分析;‎ D、根据两者的颜色都是金黄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A、放在盐酸中黄金不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能区分,故A正确;‎ B、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而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所以假黄金能变黑,能区分,故B正确;‎ C、因为黄金与假黄金的密度不同,测密度的方法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铜锌合金与黄金的颜色十分相似,故D错误.‎ 故选:D.‎ ‎ ‎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对人体有害,因此不可以;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使杂质沉降,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对人体有害,因此不可以,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使杂质沉降,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 ‎13.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燃烧着的木条伸进盛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 ‎ 木条立即熄灭 ‎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 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 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有无色气体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离子 D 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分别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和硫酸中 ‎ 镁条与盐酸 产生气体更快 ‎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都不能支持燃烧;‎ 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碳酸氢根离子能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解答】解:A、把燃烧着的木条伸进盛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不能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分别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和硫酸中,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不能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这是因为使用的酸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  )‎ A.图①表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B.图②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图④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解答】解:A、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时,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不断产生沉淀,而不是过一段时间才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时,由于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因此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9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图中A为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其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DE (填编号);‎ ‎(3)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锂原子: 2Li ;②氢氧化锂: LiOH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填:6.941;‎ ‎(2)根据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相同可知,D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DE;‎ ‎(3)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锂原子表示为:2Li;‎ ‎②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而显+1价,氢氧根显﹣1价,故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 故答案为:①2Li;②LiOH.‎ ‎ ‎ ‎16.(1)请写出如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 二氧化硫(或水) ;‎ ‎(2)请写出图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3O22SO2+2H2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硫、水.‎ 故答为:(1)二氧化硫(或水);(2)2H2S+3O22SO2+2H2O.‎ ‎ ‎ ‎17.广东盛产荔枝,其部分营养成分如右表.请回答:‎ 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 糖类16.60g 蛋白质0.90g 脂肪0.20g 维生素A 2.00ug 维生素C 41.00ug 钙 2.00mg 鉀 151.00mg 铁 0.40mg 硒 0.14ug…‎ ‎(1)荔枝中含有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 3 种.‎ ‎(2)每200g荔枝中含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82.00 ug,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坏血 病.‎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1)根据营养素的种类及作用分析回答;‎ ‎(2)根据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表可知,在荔枝含有的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能够向人体提供能量,‎ ‎(2)每日100g荔枝中含维生素C:41.00ug×2=82.00ug;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 故答为:(1)3; (2)82.00ug;坏血;‎ ‎ ‎ ‎18.甲同学对有关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整理.‎ 硫酸钾 硫酸钙 硫酸钠 硫酸镁 硫酸铝 硫酸锌 硫酸亚铁 K2SO4‎ CaSO4‎ Na2SO4‎ MgSO4‎ Al2(SO4)3‎ ZnSO4‎ FeSO4‎ ‎(1)上述盐的排列是依据 金属活动性 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上述盐因组成上相似而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与 BaCl2溶液 反应而生成沉淀.‎ ‎(3)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他将这些知识间相互关系整理成如图,请将如图补充完整 a 酸 .‎ ‎(4)乙同学提出可用右图指导进行物质的制备:请写出1个有硫酸铁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 Fe+H2SO4═FeSO4+H2↑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盐的名称可以看出盐的排列顺序与盐中所含有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可写出盐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解答】解:(1)根据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可以看出这些盐是按照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列的,所以本题答案为:金属活动性;‎ ‎(2)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本题答案为:BaCl2溶液;‎ ‎(3)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盐,所以本题答案为:酸;‎ ‎(4)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要生成硫酸亚铁,可以使用金属铁或铁的氧化物与稀硫酸的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亚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Fe+H2SO4═FeSO4+H2↑,‎ ‎ ‎ ‎19.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KNO3的溶解度是 110 g.‎ ‎(2)将60℃两者的200克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KNO3 大于 NH4Cl(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KNO3中含有少量的NH4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填“冷却热饱和溶液”或“恒温蒸发结晶”).‎ ‎(4)40℃时,将30克NH4Cl放入6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比为 2:5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等质量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3)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 ‎(4)并根据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所加溶质的质量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 ‎(2)将60℃两者的200克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比氯化铵大;‎ ‎(3)KNO3的溶解度曲线比NH4Cl的陡,说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NH4Cl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H4Cl,提纯KNO3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4)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40g,则100g水最多溶解溶质40g,所以将30克NH4Cl放入60克水中,最多溶解24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比为24g:60g=2:5;‎ 故答案为:(1)110;(2)大于;(3)冷却热饱和溶液;(4)2:5.‎ ‎ ‎ 三、推断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aCO3 .‎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3)若H是蓝色沉淀.则B→G中的反应现象为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4)若H为红褐色沉淀,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 ‎(5)上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就是碳酸钙,A在高温下又会生成C和D,D能够和水反应产生,E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就是氢氧化钠,C就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因此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F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钠溶液,H是红褐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铁,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就是碳酸钙,A在高温下又会生成C和D,D能够和水反应产生,E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就是氢氧化钠,C就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因此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F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钠溶液,H是红褐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铁;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根据分析,A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根据分析,E就是氢氧化钙,D是碳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3)根据分析,H是蓝色沉淀,则G是硫酸铜,B是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根据分析,H是红褐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铁,F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故填: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5)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呢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 ‎ ‎21.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1)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BADC (填字母).调整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步骤④需要进行 蒸发 操作.‎ ‎(3)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的是 D (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 步骤③中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5)若X为NaOH溶液,则溶液Ⅱ中的溶质是 NaCl、NaOH、Na2CO3 (填化学式).‎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净化水的物质要有一定的顺序;‎ ‎(2)蒸发食盐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 ‎(3)显碱性的物质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4)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5)根据除杂的顺序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 ‎【解答】解:(1)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应该是: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 故填:BADC.‎ ‎(2)步骤④需要进行蒸发操作.故填:蒸发.‎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氯化钡在加入碳酸钠后,能够转化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而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在加入碳酸钠后无法除去,所以氢氧化钾不符合要求.‎ 故填:D.‎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步骤③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5)步骤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尽氯化镁,但是又带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步骤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以除尽氯化钙,但是又带了新的杂质﹣﹣碳酸钠,所以溶液Ⅱ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Cl、NaOH、Na2CO3.‎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 ‎(2)选择发生装置B可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能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 ‎(3)实验室可用 (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选填字母).若选用G装置代替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b (选填“a”或“b”) 导管口通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选择发生装置B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结合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结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小于29,即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选择发生装置B可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可以通过止水夹的打开与关闭控制固体与液体的接触,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能用装置D收集氧气,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小于29,即密度比空气的小,若选用G装置代替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b导管口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2H2O2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3)A;b.‎ ‎ ‎ ‎23.如图是提纯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并还原氧化铁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为避免CO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D和E,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d → b → e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 CO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B装置的玻璃管中的现象为 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炼”得的铁不含碳,工业上的生铁含有碳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是纯净物,工业上炼出的生铁是混合物.‎ ‎【解答】解:(1)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要把一氧化碳收集起来,所以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d、b、e,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B中没反应掉的二氧化碳;如果导管连接错误,会造成CO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填:3CO+Fe2O32Fe+3CO2;d;b;e;CO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所以会看到红棕色固体变黑,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是纯净物,工业上炼出的生铁是含碳混合物;故填: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炼”得的铁不含碳,工业上的生铁含有碳.‎ ‎ ‎ ‎24.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 碳酸钠 .‎ ‎【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 ‎(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 溶液变红 ,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4)小红对小明的实验也进行了研究,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使溶液显碱性,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经过他们的共同讨论,对小明的实验方案作了一些改进,最终得到小明猜想正确的结论,他们的改进是 氢氧化钙溶液换为氯化钙溶液 .‎ ‎【反思拓展】‎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2)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 CaCl2、NaCl (填化学式).‎ ‎(3)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氢氧化钡 溶液.‎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猜想假设】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猜想;‎ ‎【实验验证】(1)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回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4)验证氢氧根离子时,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 ‎【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2)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与盐酸的反应和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分析溶液中的溶质;‎ ‎(3)根据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杂质的试剂分析.‎ ‎【解答】解:【猜想假设】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当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时,白色粉末是碳酸钠,所以猜想三是:碳酸钠.‎ ‎【实验验证】‎ ‎(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小红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3)无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由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使溶液显碱性,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所以可以将氢氧化钙溶液换为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 ‎【反思拓展】‎ ‎(1)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在上述反应中,由于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CaCl2、NaCl.‎ ‎(3)杂质去除:由于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钡溶液.‎ 故答为:【猜想假设】碳酸钠.‎ ‎【实验验证】(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3)溶液变红.‎ ‎(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使溶液显碱性,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换为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 ‎【反思拓展】‎ ‎(1)2NaOH+CO2=Na2CO3+H2O;(2)CaCl2、NaCl.(3)氢氧化钡.‎ ‎ ‎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5.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 有机 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黄酮素中碳、氢的质量比为 18:1 (填最简比).‎ ‎(3) 55.5 g黄酮素中含有8克的氧元素.‎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黄酮素的化学式C15H10O2可知,这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填:18:1;‎ ‎(3)设x质量的黄酮素中含有8克的氧元素,‎ x×=8g.‎ x=55.5g 故填:55.5.‎ ‎ ‎ ‎26.在实验课上,同学们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明取反应后的溶液164.7g,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碳酸钠溶液与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OA段产生气体的原因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实验时从开始产生沉淀到反应结束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100 g.‎ ‎(3)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求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 (写出计算过程).‎ ‎(4)当反应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21.3 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碳酸锌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OA段产生气体,是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过量,过量的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实验时从开始产生沉淀到反应结束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故填:100.‎ ‎(3)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ZnSO4═Na2SO4+ZnCO3↓,‎ ‎106 125‎ x 12.5g ‎=,‎ x=10.6g,‎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故填:10.6%.‎ ‎(4)由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ZnSO4═Na2SO4+ZnCO3↓可知Na2CO3~Na2SO4,因此当反应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设硫酸钠质量为y,‎ Na2CO3~Na2SO4,‎ ‎106 142‎ ‎150g×10.6% y ‎=,‎ y=21.3g,‎ 故填:2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