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下列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O2性质验证 ‎ B.‎ 电解水 C.‎ 用玻璃刀裁划玻璃 ‎ D.‎ CO2性质验证 ‎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 ‎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 B.‎ 液体的量取 ‎ C.‎ 点燃酒精灯 ‎ D.‎ 滴加液体 ‎4.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B.‎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铜丝作导线 ‎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6.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7.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2)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3)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4)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应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5)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A.(1)(2)(4) B.(2)(4)(5) C.(1)(3)(4) D.(1)(2)(4)(5)‎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Na ‎12Mg ‎13Al ‎14Si ‎23.00‎ ‎24.31‎ ‎26.98‎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2气体 HCl NaOH溶液 B NaNO3溶液 Na2SO4‎ Ba(OH)2溶液 C 稀盐酸 CuCl2‎ KOH溶液 D CaCO3‎ Na2CO3‎ H2O A.A B.B C.C D.D ‎1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12.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13.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15.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1)2Na+Cl22NaCl;(2)2Mg+CO22MgO+C.‎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 ②工业上常用反应(1)生产食盐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⑨‎ ‎16.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7.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溶解、乳化、过滤、煮沸、缓慢氧化、结晶、吸附.‎ ‎(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2)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的方法:______;‎ ‎(3)活性炭除去自来水的异味:______;(4)用洗洁精洗去除餐具上的油污______.‎ ‎18.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的物质.请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______‎ ‎(3)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______(任填一个)‎ ‎19.如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______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3)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______g.‎ ‎20. A、B、C、D、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D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Fe和A、B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 ‎①Fe+A→C+E; ②Fe+B→D+E.‎ ‎(1)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2)现有Fe和A、C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C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你认为,小刚的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学生在实验室中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组装一套发生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22.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②______.‎ ‎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供选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O一16‎ ‎23.(10分)(2010•淮安)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同学将‎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的混合质量为‎49.4g.‎ 求:(1) 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 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 ‎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下列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O2性质验证 ‎ B.‎ 电解水 C.‎ 用玻璃刀裁划玻璃 ‎ D.‎ CO2性质验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A故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用玻璃刀裁划玻璃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 ‎ ‎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碘酒是由碘和酒精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也错误.‎ 故选B.‎ ‎【点评】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物质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 ‎ ‎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 B.‎ 液体的量取 ‎ C.‎ 点燃酒精灯 ‎ D.‎ 滴加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 ‎【解答】解:A、图中取用液体时的操作正确,故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液体时,①俯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②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注意开窗了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取用液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 ‎4.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的间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B.‎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铜丝作导线 ‎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界: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吸附性.‎ B、金刚石作装饰品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 C、铜丝作导线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 D、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4X↑+2O2↑,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4X↑+2O2↑,可知:‎ ‎ 反应前 反应后 N原子 2 2‎ H原子 8 0‎ Cl原子 2 2‎ O原子 8 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8个H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C.‎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 ‎ ‎7.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2)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3)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4)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应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5)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A.(1)(2)(4) B.(2)(4)(5) C.(1)(3)(4) D.(1)(2)(4)(5)‎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2)根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 ‎(3)根据锌、硒等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过量的危害角度判断.‎ ‎(4)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 ‎(5)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摄入过量的危害判断.‎ ‎【解答】解:(1)人体内有六种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所以正确.‎ ‎(2)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皮肤、花生和大豆等植物的种子或制品中,所以正确.‎ ‎(3)锌、硒等在人体内的含量小于0.01%,为微量元素,含量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如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所以错误.‎ ‎(4)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幼儿或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 ‎(5)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但摄入过多,也会引起甲状腺肿,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成了现代入愈来愈重视的问题之一,这种社会热点也必是中考热点,特别是营养素的代谢过程、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存在、食品中毒原理等,在历年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 ‎ ‎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B、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中粒子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解答】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故错误;‎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粒子本身大小不变,故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粒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粒子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体积大小是不变的.‎ ‎ ‎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Na ‎12Mg ‎13Al ‎14Si ‎23.00‎ ‎24.31‎ ‎26.98‎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根据图表找规律的一般方法是对比分析法,即将表中所给的信息,从横向和纵向及整体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提炼出新的信息也就是其中隐含的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种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和元素性质,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和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在选项中A.B.D不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 ‎ ‎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2气体 HCl NaOH溶液 B NaNO3溶液 Na2SO4‎ Ba(OH)2溶液 C 稀盐酸 CuCl2‎ KOH溶液 D CaCO3‎ Na2CO3‎ H2O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SO4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稀盐酸和CuCl2均能与K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子的构成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故A错误;‎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故C错误;‎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以上都是该题考查的知识点.‎ ‎ ‎ ‎12.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丁烷的用途判断.‎ B、根据丁烷的组成和燃烧的定义判断.‎ C、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式判断.‎ D、根据丁烷的结构和化学式判断.‎ ‎【解答】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 B、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 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 ‎ ‎13.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类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也要符合事实.‎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化合物的定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很多,如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解答】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A不正确;‎ B、化合物的定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纯净物;故B正确;‎ C、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很多,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的反应;故C不正确;‎ D、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 ‎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概念关系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不大;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tl℃时,乙的溶解度曲线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上面,所以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叉点,所以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正确,不能选.‎ 在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不可能可得到l‎60g溶液.故B不正确,选B 由曲线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C选项正确,不能选;‎ 从图中看出,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D选项正确,不能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考查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5.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1)2Na+Cl22NaCl;(2)2Mg+CO22MgO+C.‎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 ②工业上常用反应(1)生产食盐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⑨‎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①反应(2)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②工业上主要是用海水晒盐;‎ ‎③根据反应(1)和(2)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④根据二氧化碳可以支持镁的燃烧分析.‎ ‎【解答】解:反应(2)该反应的反应物一种是化合物,另一种是单质,生成物也是一种是化合物,另一种是单质,属于置换反应.‎ 工业上主要是用海水晒盐,②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由(1)(2)反应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由(2)可知,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所有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钠和镁燃烧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反应类型及其灭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6.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函数图像的应用.‎ ‎【分析】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剩余溶液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分别发生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水时碱性不断变弱,但pH值不会小于7.‎ D、金属与酸反应是氢气是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 ‎【解答】解: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剩余溶液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故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应该是直线,故A错误;‎ B、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直至碳酸钠耗尽,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水时碱性不断变弱,但其始终显碱性,pH始终大于7,故C错误;‎ D、金属与酸反应是氢气是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两种金属过量,则酸会全部消耗,因为酸量相等,故生成氢气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利用图示对常见的化学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题关键是如何分析相关的化学过程并读懂图象分析图象.‎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7.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溶解、乳化、过滤、煮沸、缓慢氧化、结晶、吸附.‎ ‎(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煮沸 ;(2)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的方法: 过滤 ;‎ ‎(3)活性炭除去自来水的异味: 吸附 ;(4)用洗洁精洗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乳化 .‎ ‎【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降低硬水的方法分析即可,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根据过滤的适用范围分析即可,过滤适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3)根据活性炭的特点分析即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较大,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依据乳化原理.具体而言,主要是借助乳化剂,一般它是两亲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乳化剂的亲油端可以将餐具上的油污包裹在里面,亲水端露在外面.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被乳化剂包裹的一个个油污便可以分散到水中,从而油污就被洗涤下来了.‎ ‎【解答】解:(1)硬水是含有较多Ca2+、Mg2+的化合物,煮沸水时发生下列反应:‎ Ca(HCO3)2═CaCO3↓+CO2+H2O ‎ Mg(HCO3)2═MgCO3↓+CO2+H2O ‎ MgCO3+2H2O=Mg(OH)2↓+CO2+H2O 可见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2)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把含有泥沙的粗盐先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 故答案为:过滤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毒气,‎ 故答案为:吸附 ‎(4)乳化剂的亲油端将餐具上的油污包裹在里面,亲水端露在外面.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被乳化剂包裹的一个个油污便可以分散到水中,从而油污就被洗涤下来了.所以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 故答案为:乳化 ‎【点评】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用水稀释后的分子包含了亲水端和疏水端.疏水端即亲油端,可以带走油污分子.再用水冲洗,亲水端随即与水混合,从而能被水带走.‎ ‎ ‎ ‎18.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的物质.请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CO ‎ ‎(3)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NaHCO3 ‎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 HCl或H2SO4(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任填一个)‎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碱盐的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得性质和用途提示,结合所给元素种类书写化学式.‎ ‎【解答】(1)以上元素可组成的碱有NaOH、Ca(OH)2,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毒的气体,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3)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小苏打,化学是为NaHCO3;‎ ‎(4)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以上元素可组成的酸有HCl或H2SO4.‎ 故答案为:(1)Ca(OH)2;‎ ‎(2)CO;‎ ‎(3)NaHCO3;‎ ‎(4)HCl或H2SO4.‎ ‎【点评】该题通过元素化物的性质用途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有一定难度,但对于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十分有益.‎ ‎ ‎ ‎19.如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 ‎18 ‎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烧杯 .‎ ‎(3)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 ‎11.5 ‎g.‎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需蔗糖的质量=‎100g×18%=‎18g.‎ ‎(2)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是烧杯.‎ ‎(3)图③中砝码和蔗糖的位置放反了;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5g﹣‎3.5g=‎11.5g.‎ 故答案为:(1)18;(2)烧杯;(3)11.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0.A、B、C、D、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D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Fe和A、B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 ‎①Fe+A→C+E; ②Fe+B→D+E.‎ ‎(1)写出A、B、C的化学式:A CuSO4 ,B H2SO4 ,C Cu .‎ ‎(2)现有Fe和A、C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C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你认为,小刚的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我们在化学中知道的最清洁的能源,来分析D的组成.‎ ‎(2)根据液体的浓溶液可以做干燥剂,来分析B的组成.‎ ‎(3)根据C的颜色可以分析出其组成成份.‎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4.2克的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包括原来的一部分和铁置换出的那部分,故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有误.‎ ‎【解答】解:(1)我们在化学中知道的最清洁的能源只可以是氢气,故D为:H2.‎ ‎(2)根据我们所熟悉的液体的浓溶液可以做干燥剂,只能是硫酸,故B为:H2SO4.‎ ‎(3)既是紫红色又是单质的只能是铜,故C为:Cu.‎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Fe+CuSO4=Cu+FeSO4,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置换出铜,反应后‎4.2克的铜,包括原来的一部分,也增加了生成的一部分,铜的质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不正确;‎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或‎4.2g紫红色固体不只是原来的C物质或‎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没有文字说明不给分).‎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对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特性的记忆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学生在实验室中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铁架台 .‎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0+O2↑ .‎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组装一套发生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 B 和 D (填字母).‎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以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编号仪器是铁架台;‎ ‎(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以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0+O2↑;‎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应选用如图中的B、D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2H2O22H20+O2↑;‎ ‎(3)CaCO3+2HCl=CaCl2+CO2↑+H2O;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以及反应原理和常用仪器,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22.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Al>Cr>Cu ‎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r+H2SO4=CrSO4+H2↑ .‎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Al、CrSO4溶液、Cu等(合理即可) .‎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② 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过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活动性越强,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回答问题】(1)根据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进行分析解答.‎ ‎(2)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溶液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根据铝、铬均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过程】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说明铝、铬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且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会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Al>Cr>Cu.‎ ‎【回答问题】(1)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用砂纸打磨铁丝和银丝,其目的是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2)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 ‎(3)铝、铬均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铜,铬>铜,但无法确定铝和铬的活动性强弱.‎ ‎(4)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因此可选用Al、CrSO4溶液、Cu等(合理即可),Al与Cr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铬,铜不与硫酸亚铬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Al>Cr>Cu.‎ 由本实验分析可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或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实验过程】Al>Cr>Cu;‎ ‎【回答问题】(1)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2)Cr+H2SO4=CrSO4+H2↑;‎ ‎(3)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Al、CrSO4溶液、Cu等(合理即可);①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②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通过实验探究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时灵活运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供选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O一16‎ ‎23.(10分)(2010•淮安)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同学将‎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的混合质量为‎49.4g.‎ 求:(1) 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1.6 ‎g.‎ ‎(2) 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由于气体放出而使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差即为放出氧气的质量;根据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100%,即可完成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50g+‎1g﹣‎49.4g=‎‎1.6g 故答案为:1.6;‎ ‎(2)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8%‎ 答: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8%.‎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找出题中隐含条件,然后再由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