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

苏州市2015—2016学年初三中考数学动点型题复习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动点问题中的特殊图形[]‎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求解动点问题 相似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求解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 动点问题的最值与定值问题 理解最值或定值问题的求法 动点问题的面积问题 结合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 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图象 结合函数的图象解决动点问题 归纳 1:动点中的特殊图形 基础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基本方法归纳:动点问题常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特殊图形相结合,解决此类问题要灵活运用这些图形的特殊性质 注意问题归纳:注意区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 ‎【例1】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C边的长;‎ ‎(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归纳 2: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 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的计算常常涉及到线段和的最小值、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面积的最大值、线段或面积的定值等问题.‎ 基本方法归纳:线段和的最小值通常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答,面积采用割补法或面积公式,通常与二次函数、相似等内容.‎ 注意问题归纳: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对称、二次函数等内容的结合.‎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例2图)‎ 练习:(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 ‎(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   .‎ ‎(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 归纳 3:动点问题的图象 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经常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相结合.‎ 基本方法归纳: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 注意问题归纳:动点函数的图象问题可以借助于相似、特殊图形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图象解析式,同时也可以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 ‎【例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点E在边AD上,∠ABE=45°,BE=DE,连接BD,点P在线段DE上,过点P作PQ∥BD交BE于点Q,连接QD.设PD=x,△PQD的面积为y,则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归纳4: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基础知识归纳:函数中的动点问题的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基本方法归纳:一是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二是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注意问题归纳:化动为静,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例4】(2015年江苏盐城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抛物线的对称轴绕着点P(,2)顺时针旋转45°后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该抛物线上的一点.‎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①,若点Q在直线AB的下方,求点Q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 ‎(3)如图②,若点Q在y轴左侧,且点T(0,t)(t<2)是直线PO上一点,当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T相似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 巩固练习:‎ ‎1. (2015年江苏扬州3分)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AC=6,BC=4,将△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若点F是DE的中点,连接AF,则AF= ▲ .‎ ‎2. (2015年江苏宿迁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长的最小值为 ▲ .‎ ‎(第1题)(第2题)‎ ‎3. (2015年江苏连云港12分)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与边长为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与AE在同一直线上,AB与AG在同一直线上.‎ ‎(1)小明发现DG⊥BE,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如图2,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B恰好落在线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BE的长.‎ ‎(3)如图3,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继续逆时针旋转,将线段DG与线段BE相交,交点为H,写出△GHE与△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4. 如图①,正方形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顶点在第一象限.点从点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沿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到达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正方形的边长. ‎ ‎(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的面积(平方单位)与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两点的运动速度. ‎ ‎(3)求(2)中面积(平方单位)与时间(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取最大值时点坐标.‎ 图①‎ 图②‎ ‎(4)若点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沿着边运动时,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沿着边运动时,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当点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的点有     个. ‎ 中午作业:‎ ‎1.(2014年甘肃天水)如图,扇形OAB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BO、OA匀速运动到点A,则OP的长度y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B.C.D.‎ ‎2.(2014年贵州安顺)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第2题)(第4题)(第5题)‎ ‎3.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4.(2014年江苏苏州)如图,直线l与半径为4的⊙O相切于点A,P是⊙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B⊥l,垂足为B,连接PA.设PA=x,PB=y,则(x-y)的最大值是 .‎ ‎5.(2014年四川资阳)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6.(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B=8,∠CBA=30°,点D在线段AB上运动,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DF⊥DE于点D,并交EC的延长线于点F.下列结论:①CE=CF;②线段EF的最小值为;③当AD=2时,EF与半圆相切;④若点F恰好落在BC上,则AD=;⑤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线段EF扫过的面积是.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第6题)‎ ‎7.(2015柳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cm,AD=12cm,BC=18cm,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D→C运动,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s速度向点B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也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时间为t秒.‎ ‎(1)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 ‎(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为直角三角形?‎ ‎8. (2015年江苏苏州10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cm,AB=bcm(a>b>4),半径为2cm的⊙O在矩形内且与AB、AD均相切.现有动点P从A点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B→C→D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点P到达D点时停止移动;⊙O在矩形内部沿AD向右匀速平移,移动到与CD相切时立即沿原路按原速返回,当⊙O回到出发时的位置(即再次与AB相切)时停止移动.已知点P与⊙O同时开始移动,同时停止移动(即同时到达各自的终止位置).‎ ‎(1)如图①,点P从A→B→C→D,全程共移动了 ▲ cm(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①,已知点P从A点出发,移动2s到达B点,继续移动3s,到达BC的中点.若点P与⊙O的移动速度相等,求在这5s时间内圆心O移动的距离;‎ ‎(3)★★如图②,已知a=20,b=10.是否存在如下情形:当⊙O到达⊙O1的位置时(此时圆心O1在矩形对角线BD上),DP与⊙O1恰好相切?请说明理由.‎ 回家作业:‎ ‎1.(2015盐城)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D.‎ ‎2.(2015乐山)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  )‎ A.8 B.12 C. D.‎ ‎(第2题)(第3题)‎ ‎3.(2015咸宁)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边BC上的动点,BF⊥AE交CD于点F,垂足为G,连结CG.下列说法:①AG>GE;②AE=BF;③点G运动的路径长为π;④CG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4.(2015年江苏徐州8分)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 ‎(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 ;‎ ‎(2)连接CA、DE与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2015年江苏宿迁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8,1),B(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动直线x=t(0<t<8)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M,与直线AB交于点N.‎ ‎(1)求k的值;‎ ‎(2)求△BMN面积的最大值;‎ ‎(3)若MA⊥AB,求t的值.‎ ‎6. (2015年江苏常州10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A作x轴的垂线l,点P为直线l上的动点,点Q为直线AB与△OAP外接圆的交点,点P、Q与点A都不重合.‎ ‎(1)写出点A的坐标;‎ ‎(2)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OQB与△APQ全等?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直线l上,且∠POM=90°,记△OAP外接圆和△OAM外接圆的面积分别是S1、S2,求的值.‎ 参考答案 例1. 解:(1)在Rt△ABC中,BC2=AB2﹣AC2=52﹣32=16,∴BC=4(cm);‎ ‎(2)由题意知BP=t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cm,即t=4;‎ ‎②当∠BAP为直角时,BP=tcm,CP=(t﹣4)cm,AC=3cm,在Rt△ACP中,‎ AP2=32+(t﹣4)2,在Rt△BAP中,AB2+AP2=BP2,即:52+[32+(t﹣4)2]=t2,解得:t=,‎ 故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t=4或t=;‎ ‎(3)①当AB=BP时,t=5;②当AB=AP时,BP=2BC=8cm,t=8;‎ ‎③当BP=AP时,AP=BP=tcm,CP=|t﹣4|cm,AC=3cm,在Rt△ACP中,AP2=AC2+CP2,‎ 所以t2=32+(t﹣4)2,解得:t=,‎ 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5或t=8或t=.‎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 例2. 【答案】C.【解析】解:如图,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交AD于点P,过点P作PQ⊥AC于点Q,‎ ‎∵AD是∠BAC的平分线.∴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即CM的长度,‎ ‎∵AC=6,BC=8,∠ACB=90°,∴AB=,‎ ‎∵S△ABC=AB•CM=AC•BC,∴CM==.‎ 考点:1.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路线问题);2.角平分线的性质;3.勾股定理;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练习:解:(1)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P,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E.作直径AC′,连接C′E.根据垂径定理得=.∵∠ACD=30°,∴∠AOD=60°,∠DOE=30°,‎ ‎∴∠AOE=90°,∴∠C′AE=45°,又AC′为圆的直径,∴∠AEC′=90°,∴∠C′=∠C′AE=45°,‎ ‎∴C′E=AE=AC′=2,即AP+BP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2;‎ ‎(2)如图,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结BB′.∵AD平分∠BAC,∴∠B′AM=∠BAM,‎ 在△B′AM和△BAM中,,∴△B′AM≌△BAM(SAS),‎ ‎∴BM=B′M,∠BMA=∠B′MA=90°,∴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结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在Rt△AFB′中,∵∠BAC=45°,AB′=AB=10,∴B′F=AB′•sin45°=AB•sin45°=10×=5,‎ ‎∴BE+EF的最小值为.‎ 例3. 【答案】C.【解析】‎ ‎∵∠ABE=45°,∠A=90°,∴△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2,BE=AB=2,‎ ‎∵BE=DE,PD=x,∴PE=DE﹣PD=2﹣x,∵PQ∥BD,BE=DE,∴QE=PE=2﹣x,‎ 又∵△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已证),∴点Q到AD的距离=(2﹣x)=2﹣x,‎ ‎∴△PQD的面积y=x(2﹣x)=﹣(x2﹣2x+2)=﹣(x﹣)2+,‎ 即y=﹣(x﹣)2+,纵观各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例4. 解:(1)如答图1,设直线AB与轴的交点为M,‎ ‎∵,P(,2),∴.‎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则,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 ‎(2)如答图2,过点Q作轴的垂线QC,交AB于点C,再过点Q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点D,根据条件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则,‎ ‎∴.‎ ‎∴.‎ ‎∴当时,点Q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3)∵,∴中必有一角等于45°.‎ ‎①由图可知,不合题意.‎ ‎②若,‎ 如答图3,过点B作轴的平行线与轴和抛物线 分别交于点,此时,.‎ 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质,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与相似,且,‎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i)若,‎ 联立,解得或.‎ ‎∴. ∴.∴,此时,.‎ ii)若,,此时,.‎ ‎③若,②是情况之一,答案同上.‎ 如答图4,5,过点B作轴的平行线与轴和抛物线分别交于点,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圆,则都在上,设与y轴左侧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 ‎∵根据圆周角定理,,‎ ‎∴点也符合要求.‎ 设,‎ 由得解得或,‎ 而,故.∴.‎ 可证是等边三角形,∴.‎ ‎∴.‎ 则在中,.‎ i)若,‎ 如答图4,过点作轴于点,‎ 则,‎ ‎∴.‎ ‎∴,此时,.‎ ii)若,‎ 如答图5,过点作轴于点,‎ 设,则.‎ ‎∵,∴,.∴.‎ ‎∴,此时,.‎ 综上所述,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或或或.‎ 巩固练习:‎ ‎1. 如答图,连接,过点作于点,‎ ‎∵在Rt△ABC中,∠ABC=90°,点F是DE的中点,‎ ‎∴.∴是等腰三角形.‎ ‎∵将△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BC=4,AC=6,∴.‎ ‎∵,∴.∴‎ 又∵分别是的中点,∴是△DEC的中位线.∴.‎ 在Rt△AGF中,∵,,∴由勾股定理,得AF=5.‎ ‎2.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M⊥AB时线段PM最短,分别求出PB、OB、OA、AB的长度,利用△PBM∽△ABO,即可求出答案 如答图,过点P作PM⊥AB,则:∠PMB=90°,‎ 当PM⊥AB时,PM最短,‎ ‎∵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 ‎∴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 在Rt△AOB中,∵AO=4,BO=3,∴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BMP=∠AOB=90°,∠ABO=∠PBM, ‎ ‎∴△PBM∽△ABO. ∴,即:,解得.‎ ‎3. 解:(1)∵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为正方形,∴AD=AB,∠DAG=∠BAE=90°,AG=AE,‎ ‎∴△ADG≌△ABE(SAS).∴∠AGD=∠AEB.‎ 如答图1,延长EB交DG于点H,‎ 在△ADG中,∵∠AGD+∠ADG=90°,‎ ‎∴∠AEB+∠ADG=90°.‎ 在△EDH中,∵∠AEB+∠ADG+∠DHE=180°,‎ ‎∴∠DHE=90°. ∴DG⊥BE.‎ ‎(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为正方形,∴AD=AB,∠DAB=∠GAE=90°,AG=AE,‎ ‎∴∠DAB+∠BAG=∠GAE+∠BAG,即∠DAG=∠BAE,∴△ADG≌△ABE(SAS).∴DG=BE.‎ 如答图2,过点A作AM⊥DG交DG于点M,则∠AMD=∠AMG=90°,‎ ‎∵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MDA=45°.在Rt△AMD中,∵∠MDA=45°,AD=2,‎ ‎∴.在Rt△AM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3)△GHE和△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理由如下:‎ ‎∵对于△EGH,点H在以EG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A重合时,△EGH的高最大;‎ ‎∵对于△BDH,点H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A重合时,△BDH的高最大.‎ ‎∴△GHE和△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2+4=6.‎ ‎【考点】面动旋转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4. [解] (1)作轴于.,..‎ ‎(2)由图②可知,点从点运动到点用了10秒.又.‎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方法一:作轴于,则.,即..‎ ‎.,. ‎ 即.,且,‎ 当时,有最大值.此时,‎ 点的坐标为.‎ 方法二:当时,.‎ 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抛物线过点,‎ ‎. ‎ ‎,且,当时,有最大值.‎ 此时,点的坐标为. ‎ ‎(4).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性质的简单运用和几何知识,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目的要求动中取静,相信解决这种问题不会非常难 中午作业:‎ ‎1. 【答案】D.考点:1.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2.分类思想的应用.‎ ‎2. 【答案】A.考点:1.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路线问题);2.圆周角定理;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题答图)(3题答图)(4题答图)‎ ‎3. 【答案】B.考点:1.单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的分析;2.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 【答案】1.考点:1.圆周角定理;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3.二次函数的最值.‎ ‎5. 【答案】6.考点:1.单动点问题;2.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路线问题);3.正方形的性质;4.勾股定理.‎ ‎(5题答图)(6题答图)‎ ‎6. 【答案】①③⑤.考点:1.轴对称的性质;2.垂直线段的性质;3.圆周角定理;4.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6.切线的判定.‎ ‎7. 解:(1)当PQ∥CD时,四边形PDCB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D=QC,∴12﹣2t=t,∴t=4.‎ ‎∴当t=4时,四边形PQDC是平行四边形.‎ ‎(2)过D点,DF⊥BC于F,∴DF=AB=8.FC=BC﹣AD=18﹣12=6,CD=10,‎ ‎①当PQ⊥BC,则BQ+CQ=18.即:2t+t=18,∴t=6;‎ ‎②当QP⊥PC,此时P一定在DC上,CP1=10+12﹣2t=22﹣2t,CQ2=t,易知,△CDF∽△CQ2P1,‎ ‎∴,解得:t=,‎ ‎ ③情形:当PC⊥BC时,因∠DCB<90°,此种情形不存在.‎ ‎∴当t=6或时,△PQC是直角三角形.‎ ‎8. 解:(1).‎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移动的距离为cm,圆心移动的距离为cm,‎ ‎∴由题意得①.∵点P移动2s到达B点,即点P用2s移动了cm,点P继续移动3s到达BC的中点,即点P用3s移动了cm,∴②.联立①②,解得.‎ ‎∵点P移动的速度与⊙O移动的速度相等,∴⊙O移动的速度为(cm/s).‎ ‎∴这5s时间内圆心O移动的距离为(cm).‎ ‎(3)存在这样的情形.‎ 设点P移动的速度为cm/s,⊙O移动的速度为cm/s,‎ 根据题意,得.‎ 如答图,设直线OO1与AB交于点E,与CD交于点E,⊙O1与AD相切于点PG.‎ 若PD与⊙O1相切,切点为H,则.易得△DO1G≌△DO1H,∴∠ADB=∠BDP.‎ ‎∵BC∥AD,∴∠ADB=∠CBD. ∴∠BDP =∠CBD.∴BP=DP.‎ 设cm,则cm,cm,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解得.∴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cm).‎ ‎∵EF∥AD,∴△BEO1∽△BAD. ∴,即.∴cm,cm.‎ ‎①当⊙O首次到达⊙O1的位置时,⊙O与移动的距离为14cm.‎ ‎∴此时点P移动的速度与⊙O移动的速度比为.∴此时DP与⊙O1恰好相切.‎ ‎②当⊙O在返回途中到达⊙O1的位置时,⊙O与移动的距离为cm.‎ ‎∴此时点P移动的速度与⊙O移动的速度比为.∴此时DP与⊙O1不可能相切.‎ ‎【考点】单动点和动圆问题;矩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方程思想和分类思想的应用. ‎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点P从A→B→C→D,全程共移动了cm.‎ ‎(2)根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移动的距离等于圆心移动的距离”和“点P用2s移动了cm,点P用3s移动了cm”列方程组求出a,b,根据点P移动的速度与⊙O移动的速度相等求得⊙O移动的速度,从而求得这5s时间内圆心O移动的距离.‎ ‎(3)分⊙O首次到达⊙O1的位置和⊙O在返回途中到达⊙O1的位置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回家作业:‎ ‎1.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点P在AD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增大,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P在DE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不变,所以△ABP的面积S不变;‎ 当点P在EF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减小,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减小;‎ 当点P在FG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不变,所以△ABP的面积S不变;‎ 当点P在GB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减小,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减小;‎ 故选B.‎ 考点:1.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2.分段函数;3.分类讨论;4.压轴题.‎ ‎2.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4,0),B点的坐标为(0,﹣3),,即OA=4,OB=3,由勾股定理得:AB=5,∴点C(0,1)到直线的距离是=,∴圆C上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PAB面积的最大值是=,故选C.‎ 考点:1.圆的综合题;2.最值问题;3.动点型.‎ ‎3. 解:∵在正方形ABCD中,BF⊥AE,∴∠AGB保持90°不变,∴G点的轨迹是以AB中点O为圆心,AO为半径的圆弧,∴当E移动到与C重合时,F点和D点重合,此时G点为AC中点,‎ ‎∴AG=GE,故①错误;‎ ‎∵BF⊥AE,∴∠AEB+∠CBF=90°,∵∠AEB+∠BAE=90°,∴∠BAE=∠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AS),∴故②正确;‎ ‎∵当E点运动到C点时停止,∴点G运动的轨迹为圆,圆弧的长=×2=,故③错误;‎ 由于OC和OG的长度是一定的,因此当O、G、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CG取最小值,‎ OC==,CG的最小值为OC﹣OG=﹣1,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②④.故答案为②④.‎ ‎4. 解:(1)4.‎ ‎(2)平行,理由如下:‎ 如答图1,连接AC,‎ 设,∵在上,‎ ‎∴.∵BC=OA=3,AB=OC=5,∴BD=3-,BE=5-.‎ ‎∴.∴,即.∴DE∥AC.‎ ‎(3)存在。假设存在点D满足条件.设,‎ 则CD=,BD=3-,AE=,BE=5-.‎ 如答图2,过点E作EF⊥OC,垂足为F, ‎ 易证△B'CD∽△EFB',∴,即.∴.‎ ‎∴.‎ 在Rt△B'CD中,CB'= ,CD=,B'D=BD=3-,由勾股定理得,CB'²+CD²= B'D²,‎ ‎∴,整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满足条件的点D存在,D的坐标为.‎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单动和轴对称问题;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的应用.‎ ‎【分析】(1)设,则OA=3, AE=.∵△EOA的面积为2,∴.‎ ‎(2)设,由在上,得到,从而求得,即,进而证得DE∥AC.‎ ‎(3)设,作辅助线“过点E作EF⊥OC,垂足为F”,由△B'CD∽△EFB'得到而求得,从而在Rt△B'CD中,应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4题答图)(5题答图)‎ ‎5. 解:(1)把点A(8,1)代入反比例函数得:k=1×8=8, ∴k=8.‎ ‎(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A(8,1),B(0,﹣3),‎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由(1)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设,则.‎ ‎∴.∴△BMN的面积是t的二次函数.‎ ‎∵<0,∴△BMN的面积有最大值.∴当t=3时,△BM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如答图,过点作轴于点,延长交轴于点,∵MA⊥AB,∴.∴,即,解得.∴.又∵A(8,1),∴直线AP的解析式为:.∴解得,.∴.‎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线动问题;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曲线上点的代代相传坏蛋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6. 解(1)(4,0).‎ ‎(2)存在.理由如下:如答图1所示:‎ 将x=0代入得:,∴OB=4.‎ 由(1)可知OA=4.‎ 在Rt△BOA中,由勾股定理得:.‎ ‎∵△BOQ≌△AQP,∴QA=OB=4,BQ=PA.‎ ‎∵,∴PA= .‎ ‎∴点P的坐标为(4,).‎ ‎(3)如答图2所示:‎ ‎∵OP⊥OM,∴∠1+∠3=90°.‎ 又∵∠2+∠1=90°,∴∠2=∠3.‎ 又∵∠OAP=∠OAM=90°,∴△OAM∽△PAO.‎ ‎∴.设AP=m,则:,∴.‎ 在Rt△OAP中,,∴.‎ 在Rt△OAM中,,‎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