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8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 ‎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卒逢暴雨 卒:   ⑵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 ‎⑶皆宜远观 宜:   ⑷悉是晚景 悉: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 ‎ ‎ ‎ ‎⑵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 ‎ ‎ ‎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 ‎ ‎ ‎ ‎6.(4分)⑴突然(通“猝”)⑵放弃(放下,丢开)⑶合适(应当)⑷全(部)‎ ‎7.(3分)C 75‎ ‎8.(4分)⑴(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⑵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5分)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走近了看几乎看不清物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异之景。如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悠长,如同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色,这正是神妙之处。 ‎ ‎【甘肃省兰州市】‎ ‎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8分)‎ ‎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及诸侯盟。 ‎ ‎   (《左传•齐恒公伐楚盟屈完》‎ ‎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 ‎ ‎ ‎ ‎  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4分)‎ ‎ ‎ ‎ ‎ ‎  15.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 ‎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 ‎ ‎ ‎ ‎  13.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  14.①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③ 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  15.示例:唐雎强势怼嬴政,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 【参考译文】‎ 75‎ ‎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甘肃省武威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6分)‎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20.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⑴欧阳晔治鄂州( ) ⑵狱久不决( )‎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独留一人于庭 负者歌于途 B.出其桎梏而饮食 出淤泥而不染 C.自临其狱 其如土石何 D.皆以右手持匕 不以物喜 ‎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 公曰杀人者汝也!‎ ‎20.(2分)⑴治理,管理。 ⑵案件。‎ ‎21.(2分)A ‎22.(2分)公曰/杀人者/汝也!‎ ‎【参考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广东省】 ‎ ‎(二)(9分)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 75‎ 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 (节选《晋书》,有删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11.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 ‎ ‎ ‎ ‎ ‎9.C ‎10.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11.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1分)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1分)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1分)‎ ‎【参考译文】‎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刘隗劝晋元帝杀尽王氏子弟,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大声他说:“伯仁,我全家一百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见到晋元帝说王导的忠诚,晋元帝采纳了他的话(就没有杀王导众人),等他从宫里出来,王导还在宫门,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能当大官,可以吧?”王导不回答。又问:“那应该做个小官?”王导还不说话。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王导拿着文件,泪流满面,禁不住十分悲伤。‎ ‎【广西北部湾】‎ ‎(三)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⑴齐人有好猎者 好: ⑵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 ‎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 75‎ ‎ ‎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 ‎ ‎ ‎ ‎ 17.⑴喜欢,爱好 ⑵就 ‎  18.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  19.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 ‎  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 【参考译文】‎ ‎ 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野兽。他在家就愧对家人,在外就愧对朋友邻居,(他)之所以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要得到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办法。于是(他)回家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就家庭富有,家庭富有就有办法得到好狗,有了好狗就经常得到野兽。(他)狩猎获得的野兽,常常超过其他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是这样的。‎ ‎【广西梧州市】‎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卫南之战 ‎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 ‎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  ⑴今日进退等死 ( ) ⑵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 ) ‎ ‎  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 千 级 金 人 大 败 ‎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 ‎ ‎ ‎ ‎ ‎ 16.⑴同样 ⑵考虑 ‎  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  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75‎ ‎  【参考译文】‎ ‎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已,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 ‎【贵州省黔东南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11—14题(共15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选贤与能 ( ) ②女有归 ( )‎ ‎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 ‎ ‎②路不拾遗。‎ ‎ ‎ ‎ ‎ ‎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4分)‎ 人才选拔: ‎ 福利保障: ‎ ‎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3分)‎ ‎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 ‎ ‎ ‎ ‎11.(4分)①与:通“举”。(2分) ②归:女子出嫁。(2分)‎ ‎12.(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1分)幼有所长。(1分)‎ 75‎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分)‎ ‎13.(4分)‎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分)‎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1分)皆有所养。(1分)‎ ‎14.(3分)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一个1分,同一个词答出两个,只计1分)‎ ‎【贵州省遵义市】‎ ‎(五)卖炭翁(6分)‎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 ‎ ‎ ‎ ‎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 23.C ‎  【参考译文】‎ ‎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河北省】‎ 75‎ ‎ 二、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⑴谓之竞渡 ( ) ⑵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 )‎ ‎⑶从夕达旦 ( ) ⑷是为大雨之兆 ( )‎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 ‎ ‎ ‎ ‎⑵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 ‎ ‎ ‎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 ‎ ‎ ‎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 ‎ ‎ ‎ ‎7.⑴谓:称 ⑵何:为什么 ⑶旦:早晨 ⑷是:这 ‎8.C 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 ‎9.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75‎ ‎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参考译文】‎ 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而死,楚国人用船来救,就叫竞渡。又说,五月初五向江中投放粽子来祭奠屈原,害怕被蛟龙抢夺走了,因此用赛龙舟的方式来赶跑它们。‎ 后汉黄琬,祖父黄琼,做太尉。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 刘峻家境贫困却非常好学,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稀少的书籍,必定会前往去借。‎ 齐国有一只独脚鸟,在宫殿前翩翩起舞,齐候问孔子,孔子说:“这鸟叫商羊。儿歌唱到:‘天将下大雨,商羊跳舞。’这是大雨来临的先兆。”后来果然大雨倾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知其旨也( ) ⑵负笈不远险阻( )‎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 ‎ ‎ ‎⑵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 ‎ ‎ ‎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75‎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 ‎ ‎ ‎ ‎12.⑴旨:甘美 ⑵负:背 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 ‎13.⑴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⑵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B 评分说明:(1分)‎ ‎15.D 评分说明:(2分)‎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 ‎  (三)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19-22题。‎ ‎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   (节选自《清朝艺苑》)‎ ‎  19.解释加点词语。(1分)‎ ‎  ⑴必无所疑乃已 ( ) ⑵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 )‎ 75‎ ‎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分)‎ ‎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 ‎ ‎ ‎ ‎  22.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2分)‎ ‎ ‎ ‎ ‎ ‎ 19.⑴停止 ⑵如果 ‎  评分说明:(1分)每小题0.5分 ‎  20.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  评分说明:(1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 ‎  21.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下过书。‎ ‎  评分说明:(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即可。‎ ‎  22.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两点即可。‎ ‎  【参考译文】‎ ‎ 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湖北省黄石市】‎ ‎  (一)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9-12题。(共12分)‎ ‎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75‎ ‎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 (语:告诉)‎ ‎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2分)‎ ‎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  1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  ⑴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 ‎ ‎ ‎  ⑵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 ‎ ‎ ‎ ‎  9.C 以为:让……担任(做)‎ ‎  10.B ‎  11.D“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招特他们;“而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 ‎  12.⑴(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  ⑵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  【参考译文】‎ ‎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 ‎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75‎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湖北省江汉地区】‎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勤学 王守仁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 ‎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  9.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 ‎  C.苟有虚而为盈 彼竭我盈 ‎  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 ‎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不以物喜 ‎  C.凡学之不勤 水陆草木之花 ‎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11.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75‎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 ‎ ‎ ‎ ‎  ⑵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 ‎ ‎ ‎ ‎  9.C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鄙”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B项“固”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C项“盈”均为“满”;D项“窃”分别为“偷偷地”“偷窃”。‎ ‎  10.D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以”分别为“介词,把,用”“动词,认为”;C项“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其”均为“代词,他的”。‎ ‎  11.A ‎  12.⑴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 ‎  ⑵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或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 ‎  【参考译文】‎ ‎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  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湖北省随州市】‎ 75‎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若如公意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我安能亏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卒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 ‎ ‎ ‎ ‎16.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 ‎ ‎ ‎ ‎13.(2分)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一处1分,划三处及以上该题不得分)‎ ‎14.(3分)C ‎15.(3分)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意近即可)‎ ‎16.(2分)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人公无私(公正无私)‎ ‎(答对第①点即可得满分2分,只答对第②点可得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赦免杨俊。‎ ‎【湖北省武汉市】‎ 75‎ ‎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小题。‎ ‎  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以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  9.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 ‎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 ‎ ‎ ‎ ‎8.C 9.C 10.B ‎11.关羽看了书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 【参考译文】‎ ‎ ‎ 75‎ ‎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 关羽跟从刘备归附了刘表。刘表死了,曹操平定了荆州,刘备从樊城出发打算向南渡江,另外派关羽带领船只数百艘在江陵相会。曹操追到当阳长坂,刘备抄小路快速到达汉津,正好和关羽的船相遇,一起到了夏口。孙权派兵辅佐刘备抵抗曹操,曹操带领军队撤退回到驻地。刘备收复了江南的各个郡,于是赏赐、加封有大功的人,任命关羽担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江北。刘备向西平定了益州,于是授予关羽担任董督荆州的职务。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论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湖北省咸宁市】‎ ‎(一)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15分)‎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还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75‎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⑴(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 ‎ ‎ ‎⑵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 ‎ ‎ ‎18.C 19.B 20.C ‎21.译:(l)(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使”“安”各1分,句意1分)‎ ‎⑵所以国君的忧忠,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故”“患”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湖北省宜昌市】‎ ‎  (一)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18分)‎ 汉阴老父 ‎◆范晔 ‎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耶,理④而立天子耶?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耶?昔对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 75‎ 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椽(chuá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任,放纵。‎ ‎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阴( ) 异( ) 斯( ) 奉( )‎ ‎  7.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分)‎ ‎  A.不知何许人 B.我野人 C.子何忍欲人观之 。‎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   桓 帝 延 熹 中 幸 竟 陵 过 云 梦 临 沔 水 百 姓 莫 不 观 者 ‎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 ‎ ‎ ‎ ‎  10.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分)‎ ‎   皇帝幸,百姓 →老父耕,张温 →张温言,老父 →张温惭,老父 。‎ ‎  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2分)‎ ‎ ‎ ‎  12.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2分)‎ ‎ ‎ ‎  6.(4分)阴(南岸:水的南岸) 异(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斯(这;这个) 奉(侍奉;奉养)(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  7.(3分)A.也B.耳C.乎(此題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  8.(2分)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断句四处,断错一处扣0.5 分,扣完为止。)(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  9.(3分)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重点关注“子”“劳”“忌”“羞”四个关键词,译对—个计0.5分,语句通顺流畅计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课文重难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  10.(2分)观——异(问)——曰(对)——去(答对一项得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关健词语,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 ‎  11.(2分)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知文史知识解读文本,把握主旨的能力。)‎ ‎  12.(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课内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 ‎  【参考译文】‎ ‎ 汉阴老父,不知是什么人。桓帝延熹年间,皇上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没有不去看的,有老父独自耕种不止。尚书郎南阳张温觉得奇怪,派人问道“:人们都来观看,老父独耕不止,为什么?”老父笑而不答。张温下来走百步,亲自与老父谈话。老父说:“‎ 75‎ 我是野人,不懂这话。请问天下因乱而立天子呢?还是因治而立天子?立天子是为了作天下人之父呢?还是役使百姓以养天子?从前圣王治世,茅茨采椽,而万姓得以安宁。今你之君,劳役百姓而自己放纵,逸游无忌。我替你羞愧,你何忍心想人观看呢?”张温听了大惭。问他的姓名,不告诉而离去。‎ ‎【湖南省长沙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职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城和各地设置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连东阳马生序》‎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 ‎ ‎ ‎ ‎15.“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5分)‎ ‎ ‎ ‎ ‎ 75‎ ‎12.A ‎13.A ‎14.(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只部队特别精锐。‎ ‎15.戚家军闻名天下的原因: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 戚继光形象特点:知识渊博、文武全才、坚毅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家庭贫寒,喜好读书,通晓儒家经典、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大道理。‎ 戚继光到浙江时,发现卫所军队不善于作战,而金华、义乌的民众向来矫捷勇猛,请求召募三千人,教给他们用戈矛作战的技术训练,轮流运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因此,戚继光的一支部队特别精良。又因为南方有许多湖泽,不利于驱车马追逐,于是依照地形,制定军事阵法,从便利行进考虑,所有的战舰、火器、兵械加以精选,重新置备。“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继光作为将领,号今严明,赏罚有信,作战中,士卒没有人敢不出死力。他与俞大猷都是名将。戚继光在操守方面不如俞大猷,但比俞大猷果敢刚毅。俞大猷是老将,处事讲求稳重,戚继光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屡次击败重要的倭寇,名声更在俞大猷之上。‎ 戚继光经历了南北征战,都有突出的声誉。在南方的战功特别大,在北方则专心致力于防守。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论军事的人都遵从运用。‎ ‎【湖南省衡阳市】‎ ‎(二)阅读《强项令》,完成9~12题。(14分)‎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菙,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后特征为洛阳令 ⑵大言数主之失 ‎ ‎⑶使宣叩头谢主 ⑷臧亡匿死 ‎ ‎1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75‎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为二千石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将何以理天下乎?‎ ‎ ‎ ‎ ‎ ‎⑵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 ‎ ‎ ‎ ‎12.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 ‎ ‎ ‎ ‎9.特别征召 ⑵列举(罪状或过失) ⑶认错 ⑷通“藏”,隐藏。‎ ‎10.D ‎11.⑴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⑵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 ‎12.第①段表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口技,第②段表现了他廉洁的品质。第①段详写,第②段略写(或第①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②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75‎ ‎【吉林省】‎ ‎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5分)‎ 龙卷风 ‎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   (选自《梦溪笔谈》)‎ ‎  13.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2分)‎ ‎  A.疆界 B.巡行,巡视 C.谋略,智谋 D.大致 ‎  1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1分)‎ ‎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  15.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2分)‎ ‎ ‎ ‎ ‎ ‎  13.D ‎  14.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  15.围绕“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移”等任意一个词语,能说明龙卷风威力巨大,破坏力强(危害大)即可。词语1分,龙卷风特点1分。‎ ‎  示例:“尽拔”生动地表现了龙卷风的威力巨大。‎ ‎ 【参考译文】‎ ‎ 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民房全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吉林省长春市】‎ ‎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  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②,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遂惊寤。‎ ‎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 ‎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75‎ ‎  ⑴子经因昼寝 ( ) ⑵不可易也 (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 ‎ ‎ ‎ ‎ ‎  16.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2分) ‎ ‎ ‎ ‎ ‎ ‎  14.(1分)⑴睡觉 ⑵改变 ‎ ‎  15.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 ‎  16.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 ‎【江苏省连云港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飞事亲至孝( ) ⑵饰名姝遗之( )‎ ‎⑶皆铠以习之( ) ⑷秋毫无犯 ( )‎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卒 夜 宿 民 开 门 愿 纳 无 敢 入 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分)‎ ‎ ‎ ‎ ‎ ‎⑵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分)‎ ‎ ‎ ‎ ‎ 75‎ ‎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4分)‎ ‎ ‎ ‎ ‎ ‎ ‎ ‎9.(4分)‎ ‎⑴伺候(侍奉 照顾 服侍)⑵赠送(给予 馈赠)⑶穿上铠甲⑷侵占(侵犯)‎ ‎10.(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6分)‎ ‎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⑵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2.(4分)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江苏省南京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2分)‎ 象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 75‎ 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 ( ) ②会明亡 ( )‎ ‎③候已竟去 ( ) ④守土者异之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 ‎ ‎ ‎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 ‎ ‎ ‎ ‎8.(4分)①告诉②适逢③离开④认为……奇异(每小题1分)‎ ‎9.(4分)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10.(4分)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江苏省南通市】‎ ‎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 ,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  ②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75‎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  [注释]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①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  8.请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⑴好饮酒,善衡文 ( )  ⑵鼎革后,绝意仕进 ( )‎ ‎  ⑶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 ) ⑷因为诗吊之 (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3分)‎ ‎   除朋从谈笑外,惟无坐贯华堂中读书着述为务。‎ ‎ ‎ ‎ ‎ ‎  11.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4分)‎ ‎  ⑴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2分)‎ ‎ ‎ ‎ ‎ ‎  ⑵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2分)‎ ‎ ‎ ‎ ‎ ‎  12.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4分)‎ ‎ ‎ ‎ ‎ ‎  8.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  9.⑴喜欢 ⑵断绝 ⑶有人 ⑷写 ‎  10.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  11.⑴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⑵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  12.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  【参考译文】‎ 75‎ ‎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渭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  先生死去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①,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②,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③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 以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 ‎ ‎ ‎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75‎ ‎ ‎ ‎ ‎ ‎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3分)‎ ‎ ‎ ‎ ‎ ‎8.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⑴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 ‎ ‎ ‎ ‎ ‎ ‎⑵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 ‎ ‎ ‎ ‎ ‎ ‎5.C D(4分)‎ ‎6.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4分)‎ ‎7.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3分)‎ ‎8.⑴示例:‎ ‎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3分)‎ ‎⑵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3分)‎ ‎【参考译文】‎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自做诸生以来,非常擅长诗歌,与乡邻唐寅善好,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考取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派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的美名,陆深于是被选任官职。,而祯卿因为状貌不扬而没有入职翰林院。授于大理左寺副,坐因为失职的原因,被贬为国子博士。‎ 75‎ 祯卿年轻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他读文,喜欢白居易、刘禹锡。登科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于是改向汉、魏、盛唐文章学习,然而旧风习气还在,李梦阳嘲笑其守旧而没被教化。‎ 徐祯卿体瘦神清气爽,诗文精炼精辟,是吴中诗人中最出色的,年龄虽然不长,美名却在读书人中传颂。‎ ‎【参考译文】‎ 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江苏省泰州市】‎ ‎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  ①皆数百年物也 ( )   ②藤今犹在 ( )‎ ‎  ③始能支拄 ( )  ④其蔓旁引 (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 ‎  B.其真无马邪 (《马说》)‎ ‎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 ‎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次则余家之青桐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2分)‎ ‎ ‎ ‎ ‎ ‎  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2分)‎ ‎ ‎ 75‎ ‎ ‎ ‎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2分)‎ ‎ ‎ ‎ ‎ ‎  8.⑴①皆:都是。②犹:还。③始:才。④引:延伸。‎ ‎  ⑵B ‎  9.次/则/余家之青桐 ‎  10.⑴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  ⑵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  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 【参考译文】‎ ‎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江苏省无锡市】‎ 二、(一)(12分)‎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75‎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坟墓存焉( )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 ‎ ‎③人谁肯固( ) ④侃遽登城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 ‎ ‎ ‎ ‎ ‎⑵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分)‎ ‎ ‎ ‎ ‎ ‎8.(2分)A ‎ ‎9.(2分)D ‎10.(4分)①焉:在这里 ②义:坚持正义 ③固:坚守 ④遽;立即 ‎11.(4分)‎ ‎⑴(2分)(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⑵(2分)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参考译文】‎ 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破汴州,企图袭击陈州。李侃担任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兵数千掠夺了各县,李侃因为城小而贼人来势凶猛,想要逃走,他的妻子说:“贼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足,就逃了。您都逃走了,还有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员少,财物又贫乏,怎么办?”妻子说:“县城守不住,那么地方就是贼人的地方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用重赏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还有可能解救危难。”李侃于是召集了官吏和百姓来到厅堂中说:“县令的确是你们的主管,但是年头满了就要离开,不像你们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祖上的坟墓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哭了,同意他的要求。于是告诉大家说:“凡是用瓦片石块击中贼人的,赏一千钱;用刀箭杀死贼人的,赏一万钱。”征募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去守城,他妻子亲手烧火做饭给大家吃。告诉贼人说:“项城父老从道义上是不会投降你们贼人的。得到我这座城也没有什么威风的,最好还是快点回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贼人大笑,李侃中了乱箭,回到家里,他妻子责备他说:“您不在,谁愿意坚守阵地呢?死在城上,还是比死在床上好。”李侃马上登上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朝廷下诏令升李侃为太平县令。 ‎ ‎【江苏省宿迁市】‎ 75‎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 分)‎ ‎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 ‎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  ⑴若主纳忠谏( ) ⑵寻亦诛死 ( )‎ ‎ ⑶无为后所嗤( ) ⑷以匹夫比之( )‎ ‎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  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分)‎ ‎ ‎ ‎  ⑵此亦帝王深耻也。(2分)‎ ‎ ‎ ‎  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4 分)‎ ‎ ‎ ‎ ‎ ‎ 7.⑴接受⑵杀⑶后人⑷凭 ‎ 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 9.⑴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⑵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 【参考译文】‎ ‎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75‎ 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魏徵听后,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人很健忘,他换了住宅就把自己的妻子给忘了。’孔子说:‘还有比这个人更健忘的,我看桀、纣这些君主,他们就非常健忘,连自己都给忘了。’希望陛下以此为戒,以免被后人耻笑。”‎ ‎【江苏省扬州市】‎ 二、(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日记数千言 ( ) ⑵赵先生耻居其下( )‎ ‎⑶诸生侍侧凛凛( ) ⑷且遗一朴 (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 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 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 其真无马邪 ‎13.翻译句子。(6分)‎ ‎⑴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 ‎ ‎ ‎ ‎⑵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 ‎ ‎ ‎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 ‎ ‎1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3分)‎ ‎ ‎ ‎ ‎ 75‎ ‎11.⑴每天⑵以……为耻⑶陪从⑷留下 ‎12.C ‎13.⑴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⑵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⑶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14.①勤学,有上进心②以身作则③规矩严明 ‎【参考译文】‎ 赵准,藁城人,长得高大又气质出众,性格刚毅严厉,整天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不轻言说笑。二十多一点,才开始学习。当时有个聪敏的少年,每天记诵几千个字,赵先生以居在其下为耻辱,每天所诵记的书籍一定与他相同。白天时间不够,竟然整夜忘记睡觉。在顺天乡试中,作为教师。君王命令郡王们都要教授经书,他讲解十分详细,门下弟子常常是几十个。规矩非常严厉,学生行走坐姿都有准则。尤其注重背诵,常常以身示范,从不厌倦,学生则在旁边凛凛侍奉着。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第五个儿子非常骄纵,即使是太守都不能把他怎么样。一天,听说赵先生来了,把孩子领来(请他教育),且留下一把木尺,宽二寸,厚半寸,在上面写着“专门教育第五子,不及其他人。”其他人一看,都敬畏,都听学守规矩。‎ ‎【江苏省镇江市】‎ ‎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  大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间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大祖曰:“尔有子乎?”答日:“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特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敌之。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大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日:“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制蜜易钱帛米栗,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特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制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  【注释】①大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南等十三个省。④果;他。⑤听:听凭,任凭。⑥(dan):吃。‎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  ⑴尔蜂几何 ( )   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 )‎ ‎  ⑶得不馁 ( ) ⑷竭泽取之 (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  ⑴然则何以自给?(2分)‎ 75‎ ‎ ‎ ‎ ‎ ‎  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3分)‎ ‎ ‎ ‎ ‎ ‎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与 相当,最后联想到 与 相似。(2分)‎ ‎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2分)‎ ‎ ‎ ‎ ‎ ‎  9.⑴多少  ⑵交换  ⑶气馁(停止)  ⑷舀干 ‎  10.⑴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  ⑵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  11.民 蜂 取蜜 税收 ‎ ‎  12.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 【参考译文】‎ ‎ 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乡村,见到一个村里的老者,问老者的生辰八字。老者告诉明太祖他出生的年月日时,与明太祖的生辰八字一模一样。明太祖问老者:“你有子女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你有田产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那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啊?”老者答:“我靠蜂来养活自己。”明太祖问:“你养了多少蜂?”老者答:“十五桶。”明太祖自己默念道:“我有南京,北京外加十三个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他养了十五桶蜂,数量上竟然一致的。生辰八字和我的也一模一样。”明太祖又问老者:“你养蜂,每年卖蜜几次啊?”老者答道:“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花多,蜂比较容易采蜜,也容易酿蜜,我就每月收割蜜(现在取蜜多采取搅桶方式)。秋季过后,花就比较少了,所以菊花蜜不能够全部收割了,只能收割30%,留下70%,让蜂自己来靠这些余下的蜜来度过冬季(现在专业养蜂人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会去南方,追随花季,不让蜜蜂有休息的时候。或者是采用改良的古法,但绝不会留70%的蜜,只会留少许的蜜,另外会喂一些花粉,来保证蜂度过冬季)。我用春季和夏季所收割的蜜来换钱币、布帛、大米和小米,依卖蜜的收入,来养家糊口;然而蜂有剩余的蜜,它们不会饿死。到了第二年,它们就又可以酿蜜了。我活到现在五十岁,就是靠着这些蜂而存活下来的。”明太祖感叹道:“国民就像这蜂一样,国君如果不懂得休养生息,只一味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般的榨取国民,国民怎么能够不贫穷而死啊?国民都死了,国家连国民都没有,税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了?这就是不留多余蜜的原因啊。蜂丈人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要好好记着,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啊!” ‎ ‎【江西省】‎ 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75‎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⑴抚 ⑵反 ⑶愠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⑴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 ‎ ‎ ‎ ‎⑵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 ‎ ‎ ‎ ‎1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 ‎ ‎ ‎8.B ‎9.(每小题1分,共3分)‎ ‎⑴安抚,抚慰⑵通“返”,返回⑶生气,发怒 ‎10.(每小题2分,共4分)‎ ‎⑴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⑵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1.⑴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⑵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⑶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⑷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参考译文】‎ 75‎ 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辽宁省大连市】‎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④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 止露尻尾(《狼》)‎ ‎  B.为鞔者也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  C.荆适兴兵欲攻宋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孔子闻之曰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75‎ ‎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  12.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 9.(2分)B ‎  10.(2分)D ‎  11.(2分)(我们)攻打宋国会无功而返,被天下人耻笑。‎ ‎  12.(3分)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内蒙古包头市】‎ 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数:人名。②袂(mèi):袖子。③屦(jù):麻鞋。‎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以待饿者而食之 ‎ ‎⑵从而谢焉 ‎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 ‎ ‎ ‎⑵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 ‎ ‎ ‎10.(2分)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 ‎ ‎ ‎ ‎11.(2分)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 ‎ ‎ ‎ ‎8.(2分)⑴给……吃⑵道歉 ‎9.(4分)⑴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 75‎ ‎⑵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10.(2分)示例:‎ 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做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蛾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贯。‎ ‎11.(2分)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 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山东省德州市】‎ 二、(三)‎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14.翻译下面句子。(3分)‎ 75‎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 ‎ ‎ ‎ ‎15.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 ‎ ‎ ‎ ‎12.(3分)B ‎ ‎13.(3分)B ‎14.(3分)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15.(3分)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家里有三十亩田,独自与兄长陈伯居住。陈伯经常下地耕作,让陈平外出游学。‎ 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 ‎ 孝文帝即位。过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在上朝的时候他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要审理多少案件?”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收支各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说罢吓得汗流浃背,自愧没能回答皇帝的问题。于是孝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有专门主管这方面事情的人。”孝文帝说:“主管这方面事情的人是谁?”陈平说:“您如果要问审理案件的事,可以问廷尉;您要了解钱粮收支情况,可以问治粟内史。”孝文帝说:“如果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要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变化;对下要养育万物生长,不失时机;对外要镇抚诸侯,安定四夷;对内要使百姓亲附,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孝文帝听后称赞他答得好。周勃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不久,绛侯周勃便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 ‎【山东省青岛市】‎ 二、(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叛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75‎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 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 (《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12.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 B.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 C.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2 分)‎ ‎ ‎ ‎⑵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2 分)‎ ‎ ‎ ‎10.A ‎ ‎11.D ‎ ‎12.C ‎ ‎13.C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⑵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参考译文】‎ 75‎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看出他是个特异的人才,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因为身染疾病而辞掉官职,路途中遇到了反叛的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抓捕。贾诩告诉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千万不要杀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从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慑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颖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 后来李傕等人和贾诩商量,准备将天子扣留在军营之中,贾诩说:“不可以。挟挂天子,是不义的事情。”李傕不肯听从。有人对贾诩说:“这些人当中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您为什么不离开呢?”贾诩说:“我身受国家的恩德,道义上来看是不可以背叛的。你自己离开,我是不能离开的。”‎ 天子已经往东逃亡,李傕擒领兵来追赶,天子的军队被打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所不喜,准备杀了他。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为什么要杀害他呢?”李傕就不再杀害他了。魏文帝即位做皇帝,任命贾诩做太尉。贾诩活到了77岁,死了,封谥号为肃侯。‎ ‎【山东省泰安市】‎ 七、(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夜不寝至旦。 ‎ ‎⑵广汉将吏到家。 ‎ ‎⑶又素闻广汉名。 ‎ ‎⑷即开户出。 ‎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3分)‎ 75‎ ‎ ‎ ‎ ‎ ‎⑵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分)‎ ‎ ‎ ‎ ‎ ‎26.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4分)‎ ‎ ‎ ‎ ‎ ‎24.⑴有时 ⑵带领 ⑶向来,一向 ⑷门 ‎【评分】共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25.⑴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评分】共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 ‎26.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评分】共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常常彻夜不眠。特别善于反复调查比较,以得到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问羊价,接着问牛价,然后问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按照事物种类不同加以度量,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匿居的处所,对下级官吏即使轻微的受贿行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会面,商量一起抢劫的事情,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经过审讯,那些人全部承认犯罪事实。富人苏回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时间不长,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告诉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两位,不要杀害人质,人质是皇上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罪犯非常惊讶,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还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派人告诉了罪犯,两个人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山东省威海市】‎ 二、(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题。(6分)‎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 75‎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忘路之远近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 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 ‎ ‎ ‎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2分)‎ ‎ ‎ ‎ ‎ ‎ ‎ ‎10.D(2分)‎ ‎11.(共2分)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 ‎12.(共2分)一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你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山东省潍坊市】‎ 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1分)‎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75‎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乡寡人曰 乡: ‎ ‎⑵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 ‎ ‎⑶然犹策之不已 策: ‎ ‎15.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2分)‎ ‎ ‎ ‎ ‎ ‎⑵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2分)‎ ‎ ‎ ‎ ‎ ‎17.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分)‎ ‎ ‎ ‎ ‎ ‎14.⑴通“向”,从前(先前)。⑵擅长(善于)。⑶用鞭子打(驱赶)。(3分,每小题1分)‎ ‎15.C(C项: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2分)‎ ‎16.⑴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2分,句意通顺1分,“闻”1分)‎ ‎⑵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2‎ 75‎ 分,句意通顺1分,“穷”1分)‎ ‎17.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2分)‎ ‎【参考译文】‎ 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马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山东省烟台市】‎ ‎  三、(一)文言文阅读(12分)‎ ‎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 ‎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  C.故守不待渠堑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 ‎  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 ‎  9.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酸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 ‎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 ‎  10.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 ‎ ‎ 。”两句。(2分)‎ 75‎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 ‎ ‎ ‎ ‎  12.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2分)‎ ‎  ⑴虞君: ‎ ‎  ⑵宫之奇: ‎ ‎  8.B(3分)‎ ‎  9.B(3分)‎ ‎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 ‎  11.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2分)‎ ‎  12.⑴贪图小利,目光短浅⑵贤能(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 【参考译文】‎ ‎ 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寝食不安,因而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向虞国借路讨伐虢,宫之奇知道其中有诈,劝谏虞君,虞君贪宝玉和骏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宫之奇见自己的劝阻无效,就越出国境逃走了。荀息在灭掉了虢国以后顺路又将虞国灭掉了,这样兵不血刃又将宝玉和骏马带回晋国。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壕堑的坚固,攻城不单单凭借冲车的高大,而是取决于是否得到贤人来辅佐。‎ ‎【山东省淄博市】‎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既醮④,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75‎ 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 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⑴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2分)‎ ‎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⑵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言人臧否 ( )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 )‎ ‎③数日,苦之 ( )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 )‎ ‎⑶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⑷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⑸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2分)‎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⑴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⑵①好坏 ②逃跑,逃学 ③对……感到苦 ④禀报 告诉 对……说 ‎⑶D ⑷D ⑸A ‎【参考译文】‎ 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看了很多求婚的人,都没相中,而她的年龄已经十九岁了。父母生气地对她说:“若天下始终找不到中意的男人,你还想梳着丫髻当一辈子老闺女吗?”细柳说:“我本想以人力胜天;可看了这么久没见有合适的男人,这也是我命该如此。从今往后,完全听凭父母作主。” ‎ 75‎ 当时有个姓高的书生,是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知名人士,听说了细柳的好名声,就和她订了亲。结婚以后,夫妇二人感情很好。高生的前妻死时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如今已经五岁,细柳抚养他很周到。‎ 长福到了十岁那年,才开始学习作文。父亲死了以后,他娇惯懒惰得不肯读书,经常逃学出去跟着放牧的孩子玩耍。细柳责骂呵斥,他也不肯改正,仍然愚顽如故。细柳对他无可奈何,就喊他过来告诉他说:“既然你不愿意读书,何必再勉强你呢?只是穷人家没有闲饭养活闲人,可换下你的衣裳来,去和僮仆们一块干活。不然的话,就用鞭子抽你,不要后悔!”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已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过了几天,长福吃不了这个苦,哭着跪到堂下,表示愿意再去读书。细柳回过脸去朝着墙,置之不理。长福不得已,只好拿着鞭子哭着出了门。残秋将要过去,长福还光着个膀子没有衣服,打着赤脚没有鞋穿。冷雨淋湿了,他缩着头顶活像个要饭的花子。村里人见了都可怜他,那些续娶后妻的人,都以细柳娘子为戒,很多人都对她的做法不满,议论纷纷。细柳对此也渐渐听说了,但却漠然置之,不往心里去。长福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便丢下猪逃走了。细柳也不去追问。过了几个月,长福没处讨饭了,才面容憔悴地回了家;但又不敢急着进门,只好哀求邻居老太婆去和母亲说。细柳说:“他若能受得了一百棍子打,可以来见我;不然的话,他还是早一点离去。”长福听了这话,骤然进门,痛哭流涕地愿受棍打。细柳问道:“你今天知道悔改了?”长福说:“我悔改了。”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必打了,可以老老实实地去放猪,要再犯了决不饶你!”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棍子打,请母亲再叫我去读书吧。”细柳不听,邻居老太婆在一边劝解,最后才答应了长福读书的请求。给他洗了头换上衣服,让他和弟弟长怙同师学习。长福自此发奋勤学,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年就考中了秀才。‎ ‎【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 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75‎ ‎(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③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异哉,何其悲也!‎ ‎ ‎ ‎(2)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 ‎ ‎20.明白了老妇人哭泣的原因后,苏东坡是怎样做的?依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 ‎ ‎19.(1)奇怪啊,这位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共2分。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异”,奇怪,奇异;“何其”,她(老妇人)为什么。整句意思对即可。)‎ ‎(2)但是我儿子不孝,就把老宅卖给了别人。(共2分。前、后半句各1分。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不肖”,不孝顺(没有出息、品行不好、不成器);“举”,拿,把。整句意思对即可。)‎ ‎20.①询问老宅所在,告知被自己购买,再三劝慰;②承诺退换老宅,当面烧毁房契(屋券);③招呼老妇人的儿子,让他接母亲回老宅居住;④最终没有索要买老宅的钱。(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到北方,打算定居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邵民瞻跟从并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拄着拐杖走过长桥,以游山访水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占卜选取吉日入住新宅。一天夜晚,东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间到了一处村落,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走近倾听,说:“奇怪啊,这位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一行人,仍旧自顾哭个不停。东坡问老太太哭泣的原因。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保护并守住不敢有所变动,一直传到我。然而我儿子不成器,竟然把老宅变卖给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不伤心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买到的那一栋房子。苏东坡于是再三安慰老太太,慢慢对她说:“你的老房子是被我买来了,你不必太悲伤,现在我当场把这房子退还给你。”‎ 75‎ 于是就叫人拿来房契,当着老太太的面烧了。招呼她儿子叫他第二天接母亲回老屋去,竟然始终没索要回买房的钱。‎ 苏东坡从此就回到毗陵,不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家的居住处暂时居住。‎ ‎【山西省】‎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2.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13.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境界”说进行 ‎ ‎ ,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 之情溢于言表。‎ ‎12.C ‎13.对比,得意(自豪、喜悦等)‎ ‎【参考译文】‎ 南宋的严沧浪在《诗话》中说:“盛唐的诗人(作诗)只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美妙之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别人)难以接近,好像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彩,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说我说: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的。但严羽所谓的“兴趣”,王士祯所谓的“神韵”,都只不过是说了诗词的面目而已,不如我拈出的“境界”二字直接探求其根本啊。‎ ‎【陕西省市】‎ 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75‎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吾始困时 ⑵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⑶知时有利不利也 ⑷吾尝三战三走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 ‎ ‎ ‎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 ‎ ‎ ‎17.⑴贫困 ⑵谋划 ⑶时机 ⑷逃跑 ‎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8.D ‎19.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评分标准:每翻译一句,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共4分 ‎20.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上海市】‎ ‎ 一、(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75‎ ‎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  ⑴而极爱才( ) ⑵嘱易新帽过年( )‎ ‎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 。(4分)‎ ‎  11.(4分)⑴很(非常)(2分) ⑵换(更换)(2分) ‎ ‎ 12.(4分)A(4分) B(1分) C(1分)‎ ‎  13.(4分)一笑不复言(1分) 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3分)‎ ‎ 【参考译文】‎ ‎ 傅文忠公不谈当时文而极爱才能。我直军机时最贫穷,一个貂皮帽子已经三年,毛都拳缩得像刺猬。一天黎明,您在隆宗门外小直房,只叫我到,从怀里摸出五十金交给我,你换了新帽子超过一年。当时已经腊月,全年资本正缺,五十金就以应用。第二天值班,依然是旧帽子啊,你笑一次不再说。啊!这一想法尤其令人感已。‎ ‎【四川省成都市】‎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75‎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亡为 亡: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4.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⑴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3分)‎ ‎ ‎ ‎ ‎ ‎⑵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3分)‎ ‎ ‎ ‎ ‎ ‎5.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4分)‎ ‎ ‎ ‎ ‎ ‎3.C。调动官职。‎ ‎4.⑴(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⑵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5.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汉武帝时,蜀地有才子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75‎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 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 确实好古爱道,想求文章在后世扬名,认为经没有比《易》更大的,所以作《太玄》;传没有比《论语》更大的,所以作《法言》;史没有比《仓颉》更好的,所以作《训纂》;赋没有比《离骚》更深的,所以相背而推广它;辞没有比相如更华丽的,所以作四赋:都探索本源,模仿发挥。用心 在内,不求于外现,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当时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四川省凉山州】‎ 二、(二)‎ 张良奇遇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  ⑴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 ‎ ‎  ⑵有一老父,衣褐 衣: ‎ ‎  ⑶良因怪之 因: ‎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  ⑴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 ‎ ‎ ‎ ‎  ⑵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 ‎ ‎ ‎ ‎  11.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3分)‎ ‎ ‎ ‎ ‎ 75‎ ‎  9.⑴曾经 ⑵穿(着) ⑶以此为…… ‎ ‎ 10.⑴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 ‎  ⑵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 ‎  11.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  【参考译文】‎ ‎ 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 ‎ 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作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四川省眉山市】‎ ‎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猩猩嗜酒 ‎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⑨,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  注: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⑦蹈藉:践踏。⑨就挚:被拘囚。絷zhí,拴,捆。 ‎ ‎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 ‎  ⑴兽之好酒者也 ( ) ⑵骂而去之 ( ) ‎ ‎  ⑶不胜其唇吻之甘也 ( ) ⑷恶其为诱也 ( )‎ ‎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 ‎ 75‎ ‎ ‎ ‎  ⑵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 ‎ ‎ ‎ ‎  27.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分)‎ ‎ ‎ ‎ ‎ ‎  25.⑴酒:喝酒。⑵去:离开。⑶胜:能忍受。⑷恶:厌恶。(每个1分,共4分。)‎ ‎  26.⑴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共2分,关键词“属”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  ⑵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共2分,关键词“”分,断句式1分。)‎ ‎  27.(2分)“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分,意近即可。)  ‎ ‎ 【参考译文】‎ ‎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以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  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 ‎【四川省攀枝花市】‎ 二、(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75‎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9.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 ‎ ‎ ‎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 ‎ ‎ ‎ ‎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 ‎ ‎ ‎5.D(帅:率领。)‎ ‎6.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D(应为“李世民认为他的计谋很好”。)‎ ‎8.B(依据原文“伺间而动”可知,“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灯窦建德的军队”错,另外“李世民率军”在文中也无充分依据。)‎ ‎【参考译文】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 75‎ 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我们应当凭借武牢的险要地形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薛收说:“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出其精锐。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什么时候结束。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战,大王您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等他们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就会捉住两个国君!”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9.⑴译文: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先跑。‎ ‎⑵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⑶译文: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四川省自贡市】‎ ‎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第五伦传(节选)‎ ‎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 ‎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  B.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  C.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看 ‎  D.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75‎ ‎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  C.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⑴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 ‎ ‎ ‎ ‎  ⑵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 ‎ ‎ ‎ ‎ 10.C 11.A 12.D ‎ 四、古诗文阅读 ‎ 13.⑴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大意1分。以为、到官、追拜译正确一处,1分)‎ ‎ ⑵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大意1分。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分)‎ ‎ 【参考译文】‎ ‎ 第五伦,字伯鱼,是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建武二十七年,被举为孝廉。光武帝召见他,深感他与众不同。光武帝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光武帝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入宫,和他一直谈到天黑。 光武帝有诏令任命他为扶夷县长,还没有到任,又追任为会稽太守。他虽然身为二千石一级的官员,仍然亲自锄草喂马,妻子下炊作饭。所得到的俸禄,也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低价卖给贫苦百姓。第五伦迁升为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以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因为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把家境丰足的官吏全部精简掉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便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级的官,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汉章帝新继位,代替牟融任司空。‎ ‎ ‎ 75‎ ‎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违心阿附。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都予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直接上奏之事,他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憨厚,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却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这样看来,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天津市】‎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5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上谓侍臣曰( ) ⑵宜戮力相辅( )‎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 皆 知 彼 之 爱 珠 而 不 爱 其 身 也。‎ ‎15.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3分)‎ ‎ ‎ ‎ ‎ ‎13.⑴对……说⑵应当 ‎14.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15.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参考译文】‎ 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肚皮藏在里面,真有这回事吗?”‎ 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些官吏受贿贪赃依法受刑,帝王追求奢华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那胡商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徵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贪恋身外之物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朕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 75‎ ‎【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③蹙(cù)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⑥几希:很少。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3分)‎ ‎ ‎ ‎ ‎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2分)‎ ‎ ‎ ‎ ‎ ‎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4分)‎ ‎ ‎ ‎ ‎ ‎17.B ‎18.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75‎ ‎19.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20.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参考译文】‎ 姚长子,是在山阴王氏帮佣的人。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姚长子正踞坐在稻床打稻,见倭寇来到,持稻叉与他们搏斗。姚长子被擒,被用藤穿过他的肩(即穿过琵琶骨),(倭寇)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姚长子误以为他们说的是吴氏的州山。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自己谋划说:“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于是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我引诱强盗到化人坛了,你们这些人赶快去那里断掉前面的桥,等倭寇一过,就切断后面的桥,那么就可擒到(贼)了。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切断,倭冠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齑,筑起土城自卫。(当地人)围困他们好几天,(倭寇)饿极了。我们的士兵在(河边的)船上打洞,并在洞中塞入旧棉袄来引诱他们。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船)行到河当中,(乡兵)拉走所塞在船里的(棉袄)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130人全部被歼灭在那里。乡人为姚长子义举所感动,包裹他被所砍碎的肉齑,葬在钟堰的寿家岸。‎ ‎(姚长子墓)没有后人祭祀的墓,沦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并且每天用锸(一点点地)蚕食它,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情况是很少了。‎ 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并作铭文说:(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醢刑,(也)醢死倭寇130人,功劳不足以挂齿。(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却使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他)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把(自己)从死地救出来尚且来不及,却想保全自己的家乡人民;(官府)表彰他的义举后,公道得于大大彰显,(可我们后人)却不想这满一尺见方土地的墓地留存(意即不被牛羊和农民圈地破坏),(我)悲叹啊!‎ ‎【浙江省湖州市】‎ 二、(五)文言文阅读(13分)‎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 75‎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⑴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⑵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分)‎ ‎ ‎ ‎ ‎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 ‎ ‎14.⑴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⑵没齿:终身,一辈子.‎ 评分标准:共2分,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5.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6.C 评分标准:共3分,‎ ‎17.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75‎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浙江省金华市】‎ 二、(五)文言文阅读(10分)‎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 ‎ ‎ ‎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3分)‎ ‎ ‎ ‎ ‎ ‎ ‎ 75‎ ‎16.(2分)B ‎17.(2分)是天砚也/有破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3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视的珍爱之情,‎ ‎19.(3分)示例一:相同,天石现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择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参考译文】‎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看上去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浙江省衢州市】‎ 二、(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 75‎ 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①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8.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⑴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⑵ ”,而宋妻认为是“ ⑶ ”。‎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2分)‎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20.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 → ⑴ → 改嫁他人 → ⑵ → 上吊自杀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4分)‎ ‎ ‎ ‎ ‎ ‎18.⑴通达(贵) ⑵仁者之用心(不忍) ⑶矜于一妇人(矜)‎ ‎19.D ‎20.⑴离朱而去 ⑵被朱收留 ‎21.⑴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 ‎⑵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⑶羞于被买臣收留。‎ ‎【参考译文】《朱买臣》(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歌唱,朱买臣歌唱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修整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参考译文】《越妇言》‎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 75‎ 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抑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浙江省绍兴市】‎ 二、(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古诗文,完成14—19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绠不可竭 ⑵三日而后汲视 ⑶悦人襟灵 ‎ ‎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 其 或 雨 作 云 蒸 醇 醇 而 浑 盖 山 泽 通 气 应 于 名 源 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2分)‎ ‎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 ‎ ‎ ‎ ‎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 ‎ ‎ ‎ ‎ ‎ ‎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4分)‎ ‎⑴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 ‎ ‎ ‎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 75‎ ‎ ‎ ‎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 ‎ ‎ ‎ ‎ ‎ ‎14.⑴完,尽⑵打水,取水⑶使(人的心情)愉悦 ‎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参考译文】‎ 一天,(范仲淹)让衙役仆人清除杂草开辟道路,在不如发现了一口废弃的古井。于是召唤工匠清理古井中的淤泥,仔细观察那口井中的水的好坏,说:“是一口好泉啊。”于是将院落关锁起一来让泉水沉淀,三天以后打上井水来观察。那泉水清洌呈现透明色,味道非常甘甜,井深约有一丈多,用桶提水不能够使之枯竭。在大热天时,喝井水就如同吃白雪,咀嚼冰块一样,就好像身处冬天一样凉快。在严寒的冬天时候,喝井水好像遇到令人喜爱的日子,到了温暖的春天,就好像到了温暖的夏天。那井水有时在下雨时就像云汽蒸腾,云汽浓厚,大概是山水气息相通,顺合在著名的泉源上啊。又招引宾客,用建溪、日铸、卧龙、龙门等外的泉水与清白泉水进行比较,那泉水甜美滋润,使人胸襟心灵愉悦。‎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于是题字在厅堂上,叫“清白堂”。又在泉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叫:“清白亭”。希望住在这个厅堂里,登上这个亭子,不会玷污了那名声啊。‎ 75‎ ‎【浙江省台州市】‎ ‎  二、(五)文言文阅读(16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义猫 ‎[清]宣鼎 ‎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 ‎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  1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8分)‎ ‎  ⑴【食】翁每饭必食以腥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  ⑵【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 ‎  ⑶【故】明告其故而归之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  ⑷【从】翁不得已,姑从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   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   ‎ ‎   ‎ ‎  19.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   ‎ ‎   ‎ ‎  16.⑴喂养,给……吃 食物⑵已经 停止⑶原因 故意⑷听从,顺从 跟随,跟从 75‎ ‎  评分标准:共8分。每空1分。‎ ‎  17.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  18.有一只饥饿的猫倒在地上快要死了,老翁看到它心生同情,就去照料这只猫。‎ ‎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  19.【示例1】老翁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宝珠是老翁所收养的猫衔来的报恩之物,而且当初他家生活艰难,他只是暂时将宝珠抵押来换钱度日,后来又遍访失主不得,最后才卖了宝珠。‎ ‎  【示例2】老翁的做法不妥。因为老翁救助饥猫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如果卖了宝珠就玷污了他的品行;猫衔来的宝珠毕竟属于他人,且价值贵重,卖了有可能冤及别人;尽管暂时找不到失主,还可以继续寻找。‎ ‎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文章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仅有自己的观点,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给1分;观点和内容不一致,不给分。意对即可。‎ ‎【浙江省温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柳 陌 ‎ ‎ [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⑤主人:作者自称。 ⑥荇藻交横: 。‎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⑴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 A.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⑵拨棹临流(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3分)‎ ‎ ‎ ‎ ‎ ‎15.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4分)‎ ‎⑴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 75‎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飔”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⑵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 ‎ ‎ ‎ ‎13.(4分)⑴A ⑵B ‎14.(3分)示例1: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15.(4分)⑴B ⑵A ‎16.(4分)在作家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绿树绿荫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括谈的人生志趣。‎ ‎【浙江省舟山市】‎ 二、(五)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75‎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 书 儿 手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分)‎ ‎ 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 ‎ ‎ ‎ ‎ ‎19.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分)‎ ‎ ‎ ‎ ‎ ‎ ‎ ‎16.(3分)C ‎17.(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9.(5分)参考示例:‎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评分标准:共5分。每篇文章分析2分,目的意图分析1分,意符即可。‎ ‎【参考译文】‎ 有姓聂的人因人命案而蒙冤。大人为他洗冤昭雪,聂将自己女儿书儿献给大人为婢女,大人感其情意诚恳,便收留了此女。大人府上夫人管理下人一向严厉,使女除去要做打扫卫生等家务外,夫人还亲自监督她们做针线活。书儿学不会针线活,天天被鞭打,她只低头甘心受罚,毫无怨言。‎ 后来,大人因事受牵连而被免官,解职还乡。当时,交通要道枣树林中有强盗,匪首刘标,号称“赛张青”‎ 75‎ ‎。对此情况按察使一清二楚,一路行进,小心提防。一日,天近黄昏之时,树木之中发出响箭之声,按察使知道大事不好,不禁双腿发抖,夫人则面色如土,随从的仆人车夫等,无不惊惶失措。这时,书儿却从容不迫上前对大人说:“一群区区鼠辈,如何胆敢冒犯大人尊驾,他们若不想活命,婢子便亲手结果了他们。”她讨要了大人前面的一匹马,赤手空拳而去,面对盗贼她高声斥责道:“贼狗奴!认得河南聂书儿吗?”盗贼笑道:“我们只要钱儿、钞儿,要‘书儿’有何用?”‎ 书儿发怒,道:“你等死到临头,还敢说笑话!”盗贼也发了怒,突然发谢一弹,书儿举右手张开两指接住;又射一弹,书儿左手接住;第二弹又到了,书儿笑着张口衔住,用牙齿咬住,腾跃而起,吐出口中的弹丸,大笑着说:“贼奴只有这点本事吗?”另一盗贼挥舞铁拐上前,书儿空手夺下铁拐,将它盘旋扭曲三四圈,仿佛揉搓绵团似的,抛掷在地,笑道:“你娘灶下的烧火棍也拿来吓人吗?太可笑了!”盗贼们一齐跪倒在马前乞求饶命。书儿说:“你们哪里值得我弄脏手!”喝令他们离开。‎ 书儿从容回马来见大人,禀告给大人说:“托大人的洪福,幸而不辱使命。”大人及夫人都大为惊诧。接着问道:“你有如此了得的功夫,为什么不能使用一根细针呢?”书儿说:“长枪大剑,我从十一二岁时,就已经耍弄惯了。现在一枚小针握在手里,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学不会。”(大人)又问:“那么鞭打受罚时,你为何默默忍受?”书儿回答说:“父亲命我来报答大人的恩德,我若有所抵触,岂不是以怨报德,婢子怎么敢!”‎ 7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