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朝花夕拾阅读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中考朝花夕拾阅读题

一、《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目录:《小引》《 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主要内容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阅读感受 ‎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 二、练习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莽原》连载。‎ ‎5.《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三篇写在厦门大学。‎ ‎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阿妈”,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保姆为长妈妈。‎ ‎9. 《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三哼经”。‎ ‎1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一些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生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冬天里捕鸟活动的回忆;还有一些作品,如《藤野先生》,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嘲讽。‎ ‎12. 鲁迅在仙台决定弃医从文,主要是受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两件事情的影响。‎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6.《二十四孝图》中,“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迎神赛会。‎ ‎18.“我”要到关东去看赛会,这是“我” 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赛会妇孺们是不允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19.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鉴略》,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20.“我”和人们都喜欢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 ‎21.“我”觉得一切鬼众中,就是无常有点近人情,那鬼手里拿着大算盘。‎ ‎22.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23.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大戏”和“目连戏”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2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 ‎25.“我”儿时的玩伴是闰土。‎ ‎26.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 ‎27.寿镜吾先生是“我”在东京求学时的老师。‎ ‎28.“我”在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 ‎29.陈莲河给“我”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蟋蟀一对和平地木十株。‎ ‎30.《父亲的病》中父亲患的病是水肿。‎ ‎31.“我”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32.“我”在南京先进入雷电学堂,后来进入矿路学堂。‎ ‎33.“我”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天演论》,这段经历在,在《琐记》中提及。‎ ‎34. 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④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董香扇枕 ,卧冰求鲤等。‎ ‎35. 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 B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B.《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大力宣扬了封建孝道。‎ D.《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史记》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36.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请写出加点词指代的人物。范爱农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 37.“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 ‎38.在《琐记》中“我”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39.“我”到日本去留学,听到一位曾经游历过日本的前辈的同学介绍,带去了中国袜结果完全无用。‎ ‎40.“我”早年在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41.藤野先生是“我”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老师 ‎4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写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句话描写的是藤野先生。‎ ‎43. 《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44.《藤野先生》记述了“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严九郎(全名)相识、相处、分别几个片段。‎ ‎45.范爱农和“我”初次相识的地点是东京的客店。‎ ‎46.“这是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47.“我”得知范爱农的死讯时,怀疑他是自杀的。文章表达了对范爱农的思念之情。‎ ‎48. 在鲁迅《朝花夕拾》的人物画廊里有纯朴善良的阿长,有严谨而热情的藤野先生,也 有渴望革命又被迫害致死的范爱农。‎ ‎49.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分别记叙了“我”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50.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 附:知识总汇 ‎《狗•猫•鼠》: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 ‎ 《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 《锁记》: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 ‎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