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12)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初步认识诗与词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大致了解诗与词的异同;搜集描写夏季景色的诗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诗的国度,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浪漫主义情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诗的一种别体--词。(板书课题:《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1、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 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3、释课题:夜行黄沙道中: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4、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所写。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二、读一读 1、欣赏视频短片朗读,生划分节奏停顿。 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重点指导“见”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三、议一议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和注释逐句理解词意。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地名)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林。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4、全班交流自读情况 ⑴交流指导学习上阙: ①上阙:写晴,选取的是“明月”、“清风”,但作者却巧妙的将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②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融合了视觉、听觉、嗅觉这些器官来捕捉,“稻花”、“蛙声”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描写的。 ③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会作者在享受夏夜美妙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看丰收的喜悦。 ⑵交流引导学习下阙: ①下阙: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作者正在享受美妙的夜晚,突然下起了雨,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想法,“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③体会作者内心的惊喜。 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一下此次夜行。 ⑷师小结: 出示诗意: 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人联想到一派丰收的美景。 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滴。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写茅店、社林、溪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借“惊鹊”、“鸣蝉”、“蛙声”使这幅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片生机;更以稻花飘香,人们互说丰年显示了丰收丰望的喜悦。 四、演一演 “稻花香里说丰年”小青蛙们在争相诉说着丰年,他们在诉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演一演小青蛙,一起来诉说丰年...... 五、赏一赏 1、师: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夜晚的美景吧。 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到了--( )( )( ) 诗人不禁高兴地吟道:( ) 闻到了--( ) 听到了--( )( ) 丰收在望,喜讯远传,诗人忍不住又一次吟道: ( )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吟道 —— ( ) 六、 品一品 请同学们欣赏《小池》《四时田园杂兴》《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描写夏天的诗。 七、说一说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八、课堂延伸 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