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4)
《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2. 能用圈划关键词、分析标点和叠词等方法,揣摩并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知蕾蕾的形象; 3.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 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口吻,揣摩其创作意图(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情节) 1. 导入:“盼”字释义,古义为“睁大了眼睛看”,发展到今天引申为“期待”“期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盼》作为题目,究竟是要传达怎样的中心呢?拿到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首先要发出第一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任何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 这一愿望的起因是什么? 小主人公收到一件新雨衣(第1段) 3.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如愿穿上新雨衣。(18-21段) 4. 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决定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了。”说明之前她心中对下雨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同学结合预习单,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篇文章的经过。 盼变天(第3段) 盼出门(第4-15段) 盼雨停(第16段) 通过刚才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一、 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孩子们,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弄明白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问题: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我们要感知蕾蕾的人物形象,其实,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细读的方法,走进蕾蕾的内心。 1.齐读课文第1-2小结,说说蕾蕾刚收到雨衣时的心情如何? 一天, 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心情:兴奋、惊喜 提问:这种兴奋和惊喜的心情,在刚才提到的句子中,哪些词语具体传达出来的呢? 立刻、竟然、管你……想……就 指导朗读:所以能够传达蕾蕾这种惊喜意味的词语,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重读)个别读、集体读 2.老师示范朗读2盼变天(第三小节)部分,同学点评。 听到大家精彩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在盼变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句话特别有意思,我也来尝试读一读,大家竖起耳朵听,读完之后,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的点评。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衣柜里……就不能长云彩了。我一有雨衣,天总是晴。 ①对比“躺”“放” “放”是人为的搁置在那 “躺”更能还原蕾蕾当时失落 ②疑问句和陈述句 两个疑问句把蕾蕾当时的焦急和失落还原出来了,改成陈述句之后,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就消失了。 1. 用表演朗读的方法,梳理蕾蕾盼出门时的心情(5-14段),品味叠词的效果。 ①兴奋→心虚→沮丧 ②同学们在朗读蕾蕾的话中,有种小女孩像妈妈撒娇的感觉,是哪一句啊?大家一起七嘴八舌说出来。 “特别特别不累” “好多好多酱油” “瓶瓶罐罐”“满满当当”“窸窸窣窣” “凉冰冰” 回顾叠词的概念:一个词语连续重复使用两次,有ABAB、ABB两种。 叠词的效果:叠词是孩子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为文章增添了童真童趣。 举例运用:路过蛋糕店,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好饿好饿,你可怜可怜我,给我买个香喷喷的蛋糕吧。 请同学举例。 2. 接下来,我们看看“盼雨停”和“穿上雨衣”的部分(第16段),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妈妈,下了!还在下呢!” 感叹号 省略主语 狂喜、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挺着脖子,小心翼翼的下了楼。” 体会蕾蕾格外爱护、珍惜这件雨衣的心情。 6.探究蕾蕾的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盼”是主人公主要的心理活动,通过细读,我们发现在不同阶段,主人公“盼”的具体心情也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跌宕起伏的心情串连起来,就是蕾蕾的一张心电图,对不对?所以,蕾蕾这个主人公形象正是在她起起伏伏的心情中,逐渐清晰,逐渐丰满起来了。读到这里,大家说一说,今天你认识的蕾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可爱、有趣,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女孩形象。 三、文章中作者对于她所叙之事,所写之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1.从叙述视角来看作者的态度 接下来,咱们披荆斩棘地来到第三个问题:文章中作者对于她所叙之事,所写之人的态度、情感是怎样的呢?作者铁凝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儿童小说,她喜欢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然而,写这篇文章时,铁凝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她已经20有余了,为什么她要用孩子的视角,第一人称来讲,不用成人的视角,第三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呢?请同学回答。 预设:对孩子的世界非常喜欢、向往。 2.对比文章中的成人,揣摩作者的态度。 她采用孩子的视角没有采用成年人的视角,咱们到文章中看一看,文章中的成年人都有谁啊? 文章中的“妈妈”、“路人”能够理解“我”对下雨天穿雨衣的热衷吗?他们能够体会到我的乐趣吗?你有什么发现,来说一说。 路人不喜欢雨打在身上,蕾蕾却很喜欢(路人不理解)。 妈妈虽然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却没有让我出门(妈妈也不理解) 所以我们遗憾地发现,相比于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很多成年人其实对于美好世界的感知能力已经慢慢退化了,麻木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是很多成年人缺乏的,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是成年人缺乏的,所以可见,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表达了她对以蕾蕾为代表的儿童怎样的情感呀?(向往、喜欢) 3.学生归纳文章中心。 回顾我们今天发出的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没有同学来尝试归纳一下。 文章通过记叙主人公蕾蕾收到一件新雨衣,盼望着穿上雨衣的事情,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表现作者对孩子童真童趣的赞赏与向往。 结语:老师希望大家把这节课咱们运用的好问的精神学到的发问的逻辑和方法也延续到以后类似的叙事文本中,老师同样希望大家保有一份求美、爱美、寻美的心。我想这也是作者铁凝,想要借着这篇文章轻轻告诉你的知心话吧! 一、 板书 起因:受到一件新雨衣 兴奋、惊喜 人物形象 经过:盼望着穿上新雨衣 失落、急切→兴奋→沮丧 作者态度 结果:如愿穿上新雨衣 狂喜、激动 文章中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