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桂花雨|部编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桂花雨|部编版 (1)

‎《桂花雨》教学设计 ‎ ‎ ‎ 教材分析:‎ ‎ 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 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花是什么?说说桂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揭题:桂花雨 这么富有诗意的题目,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二、 老师从没沐浴过漫天飘飞的桂花雨,我每天从桂花树旁经过,甚至连桂花是什么样都没见过,这是为什么呢?‎ 1、 默读1、2小节,想想为什么。‎ 2、 交流讨论。课件出示 1、 桂花的样子好看吗?那作者为什么喜欢它呢?‎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爱花香)‎ 2、 人们平时这么形容桂花的“香”?‎ ‎(桂子花开 十里飘香)‎ 这句用了什么手法?(夸张)还真有不夸张的,齐读倒数1、2节。‎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过渡: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出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示:‎ ‎(自主读书,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中批注,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小组交流探究。)‎ ‎1、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家乡的桂花“香”,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 ‎2、找出写“摇花乐”的部分,身临其境想一想,体会作者的心情。‎ ‎3、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三、 展评析疑 ‎1、你从文中那些地方读出桂花 的“香”?‎ 重点交流:‎ (1)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创设情境理解“浸”字)‎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花开在农历八月,这样说不是太夸张吗?‎ ‎2、其实,最让作者期盼的还是——摇花乐!‎ 哪些内容写摇花乐,读一读。‎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你缠过大人吗?怎样缠的?(师生合作表演,注意语气与表情。把“总是”表演出来,体会作者心情。)‎ 过渡:孩子们,过几天台风要来了,我们终于可以摇桂花了,高兴吗?‎ (2)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出示句子,表演读。边读边想像桂花飘飞的情境。‎ 该怎样“喊”?一个“喊”字喊出了什么?‎ 这浓浓的花香中还包含着什么?‎ 3、 多年以后,作者全家迁到杭州,那里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但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杭州的桂花不香吗?‎ 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延伸:你离开过家乡吗?想家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三、 拓展延伸 只是母亲在思乡吗?‎ 只是这一次思乡吗?(理解“又”)‎ 补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她33岁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没能再回到家乡,这期间,她的父母也相继离世。同学们,想一想,每每想起故乡时,再也吃不到故乡的桂花糕、桂花饼,再也喝不到故乡的桂花茶,再也享受不到童年的摇花乐,再也见不到自己故乡的亲人。这花香之中还包含着什么?‎ ‎(淡淡的乡愁)‎ 六、作业:‎ 模仿写句子,我也会这样回忆童年:听(看)到 ______ ______ ,我总会想起 ______ ______ ,还有 ______ ______ 。 ‎ 附:板书设计 ‎ 桂花雨 ‎ 爱花香 )‎ ‎ 摇花乐 ) 点点桂花雨 ‎ 忆花雨 ) 片片思乡情 ‎ ‎ 思故乡 ) ‎ ‎《桂花雨》教学反思 颍东区和谐路小学 周明剑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选入课本时对原文进行了删改,内容更为简洁浅显,情感表达也更为直接,虽然多少还是缺了原文的一些回环婉转的韵致,但更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情。‎ 本节课,我觉得在以下几点小有收获,稍作整理,以备后忘:‎ 一、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字词也较少,学生只要认真地阅读、品味,大部分内容不难理解。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与深度体验。‎ 首先,我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 重点落在: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思故乡这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进而设计成一个个更具有引导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读书,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中批注,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小组交流探究。)‎ ‎1、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家乡的桂花“香”,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 ‎2、找出写“摇花乐”的部分,身临其境想一想,体会作者的心情。‎ ‎3、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这三个问题紧扣文本,又环环相扣,既把握住了学生阅读的方向,又把阅读的理解与体验引向深入。‎ 二、 层层营造阅读期待,让学生时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 比如在自读1、2小节前,我提出:‎ ‎“老师从没沐浴过漫天飘飞的桂花雨,我每天从桂花树旁经过,甚至连桂花是什么样都没见过,这是为什么呢?”‎ 在出示母亲的话后,再问:“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在体验了母亲的思乡之情后,进一步引导:“只是母亲在思乡吗?”‎ 这些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我想,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发挥好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的责任,这才是“课堂”。‎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 (1)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以品味“浸”字妙处,来体会桂花的“香”)‎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花开在农历八月,这样说不是太夸张吗?以此来体会桂花已经融入母亲的生活乃至生命。)‎ ‎(3)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通过“总是”体会作者对摇桂花的期待。)‎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只是这一次思乡吗?(理解“又”感悟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淡淡的乡愁)‎ 这样,通过对关键词的品味,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体会表达的效果,提高审美能力。我觉得,这样才有了点“语文课”的味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