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部编版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本单元紧跟课文安排了两个板块,包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第1自然段结合两篇精读课文,点明说明性文章的作用;第2自然段以介绍太阳温度高的句子为例,说明运用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第3自然段结合作者对松鼠尾巴的细致描述,点明了可以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介绍;第4自然段提示学生说明性文章有多种语言风格,并且强调写说明性文章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次练笔让学生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教材中配有一幅电视塔的示意图和介绍电视塔的相关语句,提示学生介绍事物特征时,可以用上不同的说明方法。第二次练笔让学生借助搜集的相关资料,把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体会散文与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3.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教学重点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2.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1.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中的两篇课文相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依托。‎ ‎2.教学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要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的意识。‎ ‎3.要充分调动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感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2.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板块一 独立表达,集体交流 ‎1.导入: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呢?你比较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那么,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呢?如何阅读说明性文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交流平台”来探讨说明性文章的相关知识。‎ ‎2.出示课题: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性文章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事物、事理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做出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范围、类别、来历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3.阅读一篇说明文,需要获取哪些知识?‎ 要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找到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4.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说出要点,老师总结)‎ ‎(1)说明性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如:‎ ‎①学习《太阳》了解了太阳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 ‎②学习《松鼠》知道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 ‎①“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④“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警觉”的特点。‎ ‎(3)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如《松鼠》中对松鼠外形的描写,能把松鼠小巧可爱的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 ‎5.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说出要点,老师总结)有的文章语言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不管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6.说明性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说出要点,老师总结)‎ 常用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四周到中心、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等)。‎ 板块二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试着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 ‎(1)明确说明对象:你要介绍什么事物?‎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确定自己要介绍的对象。‎ ‎(2)明确说明对象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说明对象来确定它的特点。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如:某种用具的特点是美观、使用方便、作用很大。某种蔬菜的特点是种植管理简单、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烹制简单等。某种动物的特点是外形漂亮、活泼可爱、机灵聪明、对人忠诚等。‎ ‎(3)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最能运用的说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物。‎ ‎2.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为写说明性文章打下了基础。‎ ‎(2)确定你要写的事物,并列一个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1.初试身手,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个事物的特征。‎ ‎2.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部不同。‎ 板块一 检查作业,教师指导 ‎1.回顾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所列的写作提纲。‎ ‎2.多媒体展示优秀的提纲,提出修改意见。‎ 提纲示例:电视塔 引出说明对象——电视塔,点明它的总特点。‎ 具体介绍电视塔的相关知识:位置、规模、设计样式、使用材质、建造过程、用途、效果等。‎ 主旨升华: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等。‎ ‎3.参照示例,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提纲。‎ ‎4.根据自己修改好的提纲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同学们写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5.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讨论、交流、修改。‎ 板块二 改写文章,感悟差别 ‎1.出示散文《白鹭》以及与白鹭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后,动笔修改。‎ ‎3.学生修改完毕后,互相交流查看。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修改后的《白鹭》。‎ 白鹭是一种飞鸟,它体型偏瘦,体长约60厘米;喙铁色,差不多有7~8厘米;脖颈纤细,脚青色,腿修长,羽毛像雪一样洁白,全身呈流线型结构。‎ 白鹭常见,它姿态优美,高雅脱俗。飞行时,白鹭修长的脖颈收缩成S型,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从容不迫地冲向天际。当它站立在树顶时,白鹭收紧一身羽毛,脖颈或伸或缩,四处张望。当它望见远远的水田里有小鱼的踪迹时,便静静地注视,待确定了方位,便立刻俯冲而下,用又尖又细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将食物叼住。‎ 那动人的姿态,优雅的气质,仿佛一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文体,交流讨论两种文体的差异性。教师再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归纳总结。‎ 说明文 散文 写作目的 介绍一种事物或阐明一种科学道理,需要客观、真实 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生活经验 文章结构 各部分的关系是清晰的,逻辑关系是明确的 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抽象的,形散而神不散 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准确、明白,让人容易读懂 抒情性很强 表达方式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5.小结:通过改写《白鹭》,同学们可以更清楚、明白地知道散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都紧紧围绕着说明文这个主题来设计。知识点和内容比较集中、突出。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个主题来教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对说明文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为阅读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打下了基础。‎ 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自我锻炼中交出了比较好的成绩。‎ 但是,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有的地方,教师指导得太宽泛。如“初试身手”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先以写“电视塔”为例做具体指导,然后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事物加以介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