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1课 白鹭 部编版
1 白 鹭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通过描写白鹭颜色搭配和谐、身形大小适宜,表现了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特点。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借助“水田钓鱼”“枝头望哨”“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全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看似状物,却优美如诗。作者运用形象和色彩来刻画事物,用新奇贴切的比喻、拟人来描绘意境,营造出自然清晰而又浓郁幽远的意韵,借白鹭的高雅形象丰富了学生的联想,是一篇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美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鹭、嫌”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宜、鹤”等生字和“精巧、配合、身段”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铿锵、清澄、长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5.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文字言简意丰的诗意之美,并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的基础上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对比、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故应特别重视学生初读,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生字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鹤、朱、匣、哨、黛、框、鹭”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教学“嫌、增”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宜、韵”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朱、匣”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其中,“匣、哨、框”为形声字,且声旁改变,易形声字误读,可以运用“加一加”识字法,进行强化识字。“嵌”本义是山谷深的样子,现指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句子或联系生活(如“戒指上嵌着钻石”)来理解和识记。“嗜”是“特别爱好”的意思,可通过组词“嗜酒、嗜学”等来识记。“嫌”还可以通过熟字换偏旁来识记,如“谦、歉、赚”等。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鹤、嵌、哨”的间架结构;注意“匣”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其中,“蓑毛、镜匣、长喙、清澄”还可以结合图示法来理解。 2.阅读教学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本课是一篇语言如诗、意境如画的美文,在教学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味语言文字,边朗读边想象,感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美,并感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美。需要注意的是,本课语言凝练含蓄,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如“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应结合白鹭的图片营造诗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达到诗意化的读书境界,在阅读中积淀诗一般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3.表达运用 借物抒情是本课最突出的写作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让感情有所依托。本课中,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生活画面美,抒发了对白鹭、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应注重结合白鹭以及白鹭与其他鸟类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描写白鹭的语段,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白鹭的特点来表达感情的,从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与白鹭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古诗词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朗读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借助字典掌握字音字义,抄写生字并组词。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标注出来。 4.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鹭、嫌”等生字,会写“宜、鹤”等生字,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3.品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 板块一 诗句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杜甫《绝句》的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由这两句诗中出现的动物引出“白鹭”,课件出示白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教师或指名学生对白鹭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 3.课件出示白鹭的相关资料,介绍白鹭。 白鹭,也叫鹭鸶,全身羽毛洁白,嘴尖直粗壮,颈细长,翼大而圆,尾羽短。腿很长,位于身体的后部。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区,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一般以小鱼等为食。 4.过渡: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美得像一首诗。(课件同步出示课题和作者) 5.介绍作者郭沫若,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生著作丰富,涉及很多领域。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嫌、韵、恩”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朱、哨、嗜”是翘舌音。“宜”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框”读四声,不能读成一声;“匣”读xiá,不要读成jiá。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宜、嵌、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宜”上下宽、中间窄,“嵌、恩”上窄下宽;“鹤、嫌、框、哨、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鹤、韵”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嫌、框”要写得左窄右宽。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框”注意右边半包围结构的笔顺,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匣”也是先写横,再写“甲”,最后写竖折。强调书写的正确,“鹤”第三笔是长撇,左下是四横;“哨”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小”;“恩”上面是“因”,不要写成“田”,注意框内的“大”末笔捺变点;“宜”下面是“且”,里面只有两横;“嫌”注意左边“女”的撇点和右边“兼”的撇形成避让,最后两笔是撇、捺,不要写成两点。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生硬 寻常 忘却 镜匣 清晨 孤独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8.由这两句话在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位置,以及内容的相同,引导学生明白本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板块三 品读课文,感悟“精巧” 1.自读课文,理解“精巧”和“韵”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明白在这两句话中“精巧”“韵”的含义。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文中指白鹭的外形十分精细巧妙。 韵:情趣,即“情调趣味”。文中指白鹭的神情、姿态等十分有韵味。 (2)课件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白鹭“精巧”的词句, 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依次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感悟。 句段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交流识记“宜”字。 ①运用“加一加”的方式,明确“宜”的结构。 ②联系“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理解“适宜”的含义。 (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这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课件出示:白鹭的颜色和身段) (3)引导学生结合“适宜”的词义,抓住“色素”“配合”“身段”等关键词,同时结合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白鹭外形的和谐优美。 句段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交流识记“鹤、嫌、朱”三个字。 ①运用形旁表意的规则,识记“鹤”的形旁是“鸟”;运用“加一加”的方式,识记“嫌”的结构;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朱”的字形。 ②结合语境,理解“嫌”“生硬”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该句是对三种鹭的类别进行比较的特点,明确该句运用了对比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课件出示白鹭、白鹤、朱鹭、苍鹭这四种鸟类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之美。 (4)明确这句话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将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相比较,突出了白鹭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5)全班齐读句子,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句段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观察白鹭的图片,结合上下文,理解“蓑毛、长喙”的意思;借助字典和语境,理解“一分、一忽”的意思。 蓑毛:像蓑衣草一样的羽毛。 长喙:长嘴。 忽、分:都是古代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课文中的“分、忽”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2)课件出示白鹭的近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句子,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课件出示答案:蓑毛、结构、长喙、脚) (3)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 蓑毛、结构(整体)―→长喙、脚(部分) 从头到脚:长喙(头)―→脚(脚) (4)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的结构特点,感受不同句式特点的表达效果。 ①“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②“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减、素—黛、长—短、白—黑”选用四对反义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5)再次用课件出示白鹭的近景图,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6)过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画中的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让人回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在朗读中感受白鹭的美和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7)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句子,对朗读的语气、重音和停顿进行指导。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白鹭精美如诗的外形美。教师无须过多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的外形美。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句,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的美在于色彩搭配和谐,在于身段大小适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小结: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如此精巧,只能用诗一般精巧的语言才最适合描写它,难怪作者会感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够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含义,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3.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指名让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也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上节课,我们通过理解描写白鹭外形的句子,感受了白鹭的“精巧”。那白鹭“韵在骨子里”的诗意又在哪里呢?让我们继续品读文章,感受美韵。 板块二 品味语言,感受韵味 1.范读第6~8自然段(可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2.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朗读任务。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鹭生活的哪些方面?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哪个画面深深吸引了你?选择最令你回味无穷的词句进行仔细品味和抄写。 3.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结合多媒体展示画面,课件依次出示下面的语段,师生共读共悟。 句段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指名让学生朗读,并说出读后的感受。 (2)通过引导学生画画的方式,将语段描绘的画面具体形象化,从而明确该语段描绘的画面为“觅食图”。 (3)引导学生抓住“站着”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抓住“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镜匣”和田的关系,体会比喻手法的绝妙,感受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进行想象,感受白鹭觅食时的恬静安详。 (5)指名给这幅图画配上画外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句段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课件出示画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同步思考问题: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悠然”体会。 (3)通过“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个疑问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白鹭不是在望哨,那是在干什么呢? (4)结合前面句子的描绘和查找的资料,从而明确该语段描绘的画面为“栖息图”。 (5)小结:“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疑问句的运用增加了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有无穷的猜想,韵味无穷。 (6)指名给这幅图画配上画外音,齐读课文,感受画面中孤独的诗意。 句段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运用前面两个语段的阅读思路,品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学习任务: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给出提示:时间是黄昏,想象黄昏时分乡间的人们在干什么,白鹭低飞又是怎样的场景) (2)师生共同交流。 ①抓住关键词“偶见”,通过理解词义,引导学生理解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②理解“清澄”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这个词语会想到哪些事物,从而理解“清澄的形象化”。 ③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翩然若仙的白鹭给悠闲宁静的乡居生活增加的生趣和诗意。 5.课件出示白鹭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这三幅图片,范读这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跟随朗读静静地欣赏图片,感受白鹭的如诗如画之美。 6.过渡: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可有人却觉得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作者怎么看?你怎么看?(课件同步出示第9、10自然段内容) 句段4: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1)引导学生通过破折号前面的句子和后面句子的关系,体会破折号的作用,从而明确作者的观点。句前的破折号承接上文,表示话题转折。 (2)理解“铿锵”一词的含义,再通过把握“未免太铿锵了”这句话,理解在作者眼中白鹭的美。“歌未免太铿锵”表面上是说把白鹭比作一首歌,实在是过于高亢、激越了,实则意指白鹭胜过优美的歌,而更像诗,虽没有铿锵的曲调,却富有音乐美,表现了白鹭之美是不张扬的,是优雅淡然、含蓄内敛的。 (3)引导学生结合前文中对白鹭的描述(精巧、悠然)来感受作者眼中的白鹭的形象。 7.小结:白鹭浑身上下透着精巧,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悠然恬淡的诗意,它不仅如诗如画,还如一首优美舒缓的歌,让作者不得不在文末发出感叹——(课件同步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句段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通过对“实在”和“韵”这两个词的理解,感受作者对白鹭的真切喜爱和热烈赞美。 (2)“韵在骨子里”指自然天成,平凡而不易被发现。把白鹭比喻成一首“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进一步表明白鹭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美。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同时也与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遥相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板块三 写法总结,学会表达 1.过渡:本文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第6~8自然段,读起来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散文的一个特点——画面感。请看看这三个自然段,在描写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从方位词、细节、修辞、感官、文字留白等角度去思考。 4.课件出示练笔要求: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背诵。 白 鹭 2.过渡: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特点,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古往今来,白鹭也受到了许多诗人、作家的偏爱。 3.课件出示其他有关白鹭的诗文作品,让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中强化对白鹭的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4.小结: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白鹭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经过文学大师的描摹,就显得那么栩栩如生,那么美丽动人。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观察,要主动去发觉生活中平凡之物的独特之美。 完成对应训练。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设计中引入舒缓优美的轻音乐,结合展示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画面,能为课堂创设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外形及生活画面,感受白鹭的无穷韵味,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外形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韵味美,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体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累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第一部分“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阅读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言。在第二部分“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上,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孕育出充满浓厚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