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5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5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上册 第 15 课 内容一 论语·子罕篇第九( 六 ) 内容二 诗经·曹风·蜉蝣 内容一 论语·子罕篇第九(六)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子罕篇第九(五)》和《过零丁洋》。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子罕篇第九(六)》,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衣( yì )敝、衣( yì )狐貉、其由也与( yú )、忮、彫( diāo )、知( zhì )者、棠棣之华( huā )、夫( fú )何远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生自由发言)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9.27 1. 文白对读。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 , 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翻译: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着华贵衣服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的,恐怕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子路听了便一直念着这两句诗。孔子又说:“仅仅这个样子,怎么足以好起来?”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表扬子路有君子气度,即使衣衫褴褛,站在衣着华丽的人群中,也一点都不自卑。 链接: 《陷害同门》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 9.28 1. 文白对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 孔子说:“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认为,人要有骨气,就像松柏那样,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链接: 《松柏之志》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 9.29 1. 文白对读。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 素解文意。 点拨: 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真正的“知”是“不惑”。“不惑”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迷惑,对人生方向的不动摇,并具备判断优劣、是非、对错、善恶的能力。 拓展: 积累《论语》中关于仁者、智者、勇者的言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9 .30 1. 文白对读。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翻译: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同走向正道;可以一同走向正道的人,未必可以一同有所得;可以一同有所得的人,未必可以一同通达权变。” 2. 素解文意。 启思: 链接: 《元白之交》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 9 .31 1. 文白对读。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 ? 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翻译: 有这样的诗句:“唐棣的花在枝头摇动。岂是我不思念你?只因住得离你太远。”孔子说:“没有去思念罢了,如果真的思念,有什么遥远的呢?” 2. 素解文意。 点拨 : 孔子借民歌发出心中的感慨,只要有真心、真情,有共鸣,就无所谓远近。 拓展: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这个意思。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曹风·蜉蝣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子罕篇第九( 六 )》 。 二、解诗题 蜉蝣是一种小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一旦化为成虫,便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当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生命便会结束,所以它们一般都是朝生暮死。因为蜉蝣外表漂亮,有一对透明的翅膀和两条长长的尾须,飞舞时纤巧动人,因而它们的死又往往会引发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感叹。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曹风·蜉蝣》,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掘阅( xué )、归说( shuì )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译文 蜉蝣有对好翅膀, 衣裳整洁又漂亮。 内心为它感到忧虑,不知自己归宿在何处。 蜉蝣有对好羽翼,衣服华丽又光鲜。 内心为它感到忧虑,不知自己哪里去安息。 蜉蝣四处挖洞穴,麻衣雪白真明亮。 内心为它感到忧虑,不知自己归宿在哪里。 (二)字词释义。 ①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②麻衣:指蜉蝣半透明的羽翼。 ③阅:即“穴”。 ④说:通“税”,止息。 五、品诗味 品味 1 : “衣裳楚楚、采采衣服、麻衣如雪”这三句呈现出内在的规律性,表现出诗人对蜉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一种观察,通过每进一步的细致观察,蜉蝣之美越发清晰。美到极致,便引发了诗人的忧思。 品味 2 : 《蜉蝣》一诗阐释了生命存活的意义,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人的一生是像蜉蝣、烟花一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还是像上古大椿树一般,历经世事沧桑,却默默无名? 链接: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他个人的人生写照。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在参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负伤,曾经全身瘫痪,面临死亡,后来虽然死里逃生,但也双目失明,脊椎硬化,半身瘫痪。在1933年,他口述后由他的妻子整理写成的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震惊世界。其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体现了生命的巨大意义。 拓展: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这样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以蜉蝣作拟,直接抒发自己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无常的感慨。其实写“蜉蝣”的不止苏轼一人,“蜉蝣”已然成为中国文人感叹时光与生命短暂的文化密码。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这首诗虽不免有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消沉情调,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人之所以会对死亡产生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生的眷恋。 九、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