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平移和旋转-苏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平移和旋转-苏教版 (1)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 ‎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82页例1、例2及“试一试”、“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运动的不同方式,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判断等能力。‎ ‎3.使学生在平移和旋转的认识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习惯。‎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平移和旋转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弥补三年级儿童这两方面的不足,教学时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较为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提供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转盘、彩色笔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观察:小朋友举着风车走到座位的过程中哪些物体在运动。‎ ‎2.初步感知:‎ ‎ 小朋友行走的方式 ‎ 风车的运动 ‎3. 明确学习内容。‎ 二、目标驱动,建构模型。‎ ‎1.走进游乐园,欣赏不同的运动方式。 ‎ ‎2.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 ‎3.分层体会,认识平移。‎ ‎(1)手势比划。‎ ‎(2)观察研究这些物体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玩一玩平移:听口令,移书本。‎ ‎ ‎ ‎【板块一】‎ ‎1.组织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 ‎2.组织学生简单表达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3.揭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板块二】‎ ‎1.播放:旋转木马、小火车、摩天轮、观光缆车、大风车、弹跳塔的运动。‎ ‎2.提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帮它们分分类吗?‎ ‎3.引导学生得出平移的特征:物体沿着一条笔直的线在运动。‎ ‎ 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板块一 从身边的运动方式入手,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板块二 ‎1.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项目中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分类整理,既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又能渗透分类思想。‎ ‎ 明确:不管上下移动、左右移动还是斜着移动,只要沿直线在运动,就是平移。‎ ‎4.借助现象,认识旋转。‎ ‎(1)手势比划。‎ ‎(2)旋转时物体绕什么运动。‎ ‎(3)摆动转盘。‎ ‎ 明确:不管转动的是不是整圈,也不管怎么转动,只要围绕一个固定点在转动,就是旋转。‎ 三、验证交流,总结提炼。‎ ‎1.判断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在移一移的活动中加深对平移前后相关图形认识。‎ 四、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涂色平移后可以重合的树叶。‎ ‎(1)独立完成。‎ ‎(2)展示交流。‎ 平移前后,树叶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 ‎(3)思考:有什么办法让另外的几片树叶也能跟绿色树叶重合。‎ ‎ 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的本质理解。‎ ‎2.涂色平移后能够重合的小船。‎ ‎ 明确:形状大小方向不变,位置变了。‎ ‎3.欣赏与延伸:‎ ‎(1)平移后的上海音乐厅。‎ ‎(2)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五、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交流互动:说说学习收获。‎ 六.布置作业,评价反思。‎ 实践作业:照样子动手做一个风车,将风车迎着风,观察是怎样旋转的。‎ ‎4.组织研究旋转。‎ ‎(1)观察研究旋转的特点: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运动。‎ ‎(2)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理解。‎ ‎【板块三】‎ ‎1.依次出示,独立判断,集体交流。‎ ‎2.(1)把红棋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2)把黄棋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 ‎【板块四】‎ ‎1.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你是如何找到重合的树叶的?‎ 平移后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把平移后能够重合的小船涂上相同的颜色。‎ 引领:一看小船,二看小旗。‎ ‎3.播放声音和图片,感受平移的作用。‎ ‎【板块五】‎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块六】‎ 布置实践作业。‎ ‎2.在研究平移和旋转时,通过分层揭示,逐步“数学化”。第一层次是观察比较,形成感知;第二层次是活动操作,逐步抽象概括出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 板块三 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移动棋子的操作练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作必要的铺垫。‎ 板块四 ‎1.学生在涂色过程中明确了平移前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不变。‎ ‎2.欣赏环节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板块五 通过回顾整理,内化知识,形成技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