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

一 混合运算 第1 课时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顺序,会计算两级混合算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4.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 ‎2.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运算顺序。‎ 难点:1.理解“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 ‎2.体会乘加、乘减混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48+36=   88÷4=   300+140=   21×3=   ‎ ‎90-75= 60+70= 60×8×0= 150-90= ‎ ‎40÷5= 60-40=‎ ‎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23+237=360  360-250=110  __________________‎ ‎650-330=320  119+320=439  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先算哪一步。‎ ‎291-227+126  419+208-303  227-(560-410)‎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胖胖和壮壮购物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信息。‎ ‎①如何计算4个面包的价钱?‎ ‎②胖胖想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4)列算式。‎ ‎3×4=12(元)  12+6=18(元) ‎ ‎2.思考算法。‎ ‎(1)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列混合算式:3×4+6或6+3×4‎ 二、探究新知(续)‎ ‎(3)学生思考: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教师小结: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试一试。‎ ‎(1)出示问题: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分别列出两步计算和混合运算的算式。‎ ‎3×4=12(元)  20-12=8(元)  20-3×4=8(元) ‎ ‎(3)学生思考:从算式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教师总结: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计算,最后说一说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2、4题。‎ 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计算,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师生一起看图列式计算,完成第(1)小题,然后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第(2)小题中三个算式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  师: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1课时 小熊购物 ‎3×4=12(元)     12+6=18(元)‎ ‎3×4+6或6+3×4‎ ‎3×4=12(元) 20-12=8(元)‎ ‎20-3×4=8(元)‎ 第2 课时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算技能,发展数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含有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 ‎2.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 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计算。‎ ‎.10×5+20=      30-2×9=      48-28+4=‎ ‎2.观察下列两组算式,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1)组 57+43-30 57-43+30‎ 第(2)组 60×5÷2 60÷5×2‎ 教师小结:一道算式中只含加减法,或只含乘除法,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寻找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介绍:淘气和笑笑来到文具店买文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1:笑笑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淘气买3本作文本。‎ 生2:每本英文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3: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细心,能够从图中获得准确的信息,真是太棒了!‎ ‎2.自主探索。‎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笑笑要付多少元?‎ 生2:淘气要付多少元?‎ 生3:笑笑和淘气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生4:每本算术本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边讲解边列式。‎ 笑笑要付:18÷3+4=10(元) ‎ 淘气要付:18元 笑笑和淘气一共要付:10+18=28(元) ‎ ‎.每本算术本比原来便宜:3-10÷5=1(元) .‎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四个算式,让学生说说哪种做法对。 ‎ ‎3×5+8    3×5+8    25-20÷5    25-20÷5‎ ‎=15 =15+8 =25-4 =5÷5‎ ‎=23 =23 =21 =1‎ 学生发现:第二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写下来,等号前后数值相等;要进行乘(除)加(减)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试一试。‎ ‎(1)出示问题。‎ 二、探究新知(续)‎ 淘气上次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现在钢笔每支7元,圆珠笔每支6元,自动铅笔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2)学生同桌交流,列出算式。‎ ‎16÷2-7=1(元) ‎ ‎(3)结合问题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7+12       5-12÷4‎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教师请两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列式计算,然后教师点评讲解。‎ ‎2.完成“练一练”第2、5题。‎ 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计算,师生一起核对答案,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后再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回答。‎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判断对错并订正,教师请三位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并说说判断依据。‎ ‎5.完成“练一练”第6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列式计算,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 四、课堂小结 ‎  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2课时 买文具 笑笑要付:18÷3+4=10(元)‎ 淘气要付:18元 笑笑和淘气一共要付:10+18=28(元)‎ 每本算术本比原来便宜:3-10÷5=1(元)‎ ‎   3×5+8    3×5+8    25-20÷5    25-20÷5‎ ‎=15 =15+8 =25-4 =5÷5‎ ‎=23 =23 =21 =1‎ 第3 课时 过 河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乘(除)加、乘(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含有小括号的乘(除)加、乘(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1.明白加减是二级运算,乘除是一级运算。‎ ‎2.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乘(除)加、乘(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2=    18÷9+8×10    24×5+1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87-79)=    18÷(108-99)=‎ 师:说一说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过河”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 生2: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生3: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师: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1:每条小船坐学生多少人?‎ 生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生3: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 ‎……‎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 学生小组交流,写出算式。‎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不可以像第(2)种方法那样合并算式,因为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不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怎样计算才对呢?‎ 引导学生发现:应该先算加法。‎ 教师总结:要想先算加法,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续)‎ 教师列出正确算式。 ‎ ‎(29+25)÷9‎ ‎=54÷9‎ ‎=6(条) ‎ 提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 ‎54÷(9-3) ‎ ‎=54÷6‎ ‎=9(条) ‎ ‎3.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大车限乘46位乘客,小车限乘8位乘客,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2)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辆小车,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用剩下的人数除以每辆小车限乘的人数。‎ 师:怎样列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算式。‎ ‎(70-46)÷8‎ 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为了改变运算顺序,符合问题要求。‎ ‎(3)拓展思维。‎ 先让学生看一看课本方框中给出的示例,然后提出问题: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请几位小组代表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思考和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限时30秒让学生完成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一练”第3、5、6题。‎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每组选择做其中的2题,然后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用(4+2)×5能解决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第3课时 过河 ‎       (29+25)÷9           54÷(9-3)‎ ‎=54÷9 =54÷6‎ ‎=6(条) =9(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