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合理搭配|北京版 (13)
教学内容:简单的搭配问题 第 课时 教材解读: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衣服等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有序、全面地对简单事物进行排列与组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么排?然后再读一读。 2、听教师口述。 1、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排字游戏。(课件出示)选择下面三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排一排,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排法?然后再读一读。 2、同学们都排得很好,这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3、学生解读目标。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简单的搭配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师出示目标,指导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听教师口述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学生思考回答 1、 小丽和小红是对好朋友,小丽的生日到了,小红要去参加小丽的生日晚会,可是,小红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她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助小红选出来吗? 2、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共有6种穿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环节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反馈交流学习成果。 1、师述:同学们都已经帮助小红选出来了,一共有6种穿法,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小红选出来的? 2、教师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1)、说一说自己是怎么选出来的? (2)、在选的过程中需要分几步来确定? (3)、每步分别是什么? 学生在边读边思中,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在作业的训练中,巩固学生的知识。) 3、动手连一连。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馈交流学习。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3、食物的荤素搭配 衣服和鞋子搭配 鲜花和礼物搭配 …… 4、不管搭配什么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不知不觉中,我们解决了简单的搭配问题----穿衣服。 2、怎样用图表示比较方便呢? 3、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搭配问题,解决搭配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作业训练中,理解知识。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 )种搭配方法。 2.课本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1.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 )种搭配方法。 2.课本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然后心有所悟。设计引读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板书设计: 1.简单的搭配问题 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课后反思: 在备此节课时,我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结果进行了预设,因此大胆地把研究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找规律,用连线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来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在对服装搭配时增加了一件上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我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法解决问题。目的是让他们充分体验、感悟,找出最优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