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商不变的性质 北京版 (2)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同学们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了“变与不变”的 数学思想。本节课在于让学生发现除法运算中“商不变的性质”这一重要规律, 并为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除法、分数基本性质等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已经能发现一些计 算性质,有的已经能发现并尝试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但是,学生在运用此 性质计算的过程中总是出现错误,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及其探索过程都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我的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本节课不仅要使同学们理解商不变的性质,更要教 会同学们商不变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 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中“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猜想出“商不 变的性质”的内容。教师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进行大胆验证、归 纳概括,最后总结反思,从而体会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经历商不变的性质的探索过程,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理解并应用商 不变的性质进行简算。 2 在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中,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探索规律的方法 与经验,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3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与运用数学规律的趣味性,体会数学 学科的独特魅力。 重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难点:商不变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发思考 1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乘法并且探索了“积的变化规律”,请你根据 6× 4=24,计算 6×40=?,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板书:6×4=24,6×40=) 生:因为 6×4=24,那么 6×40。因数 6 没有变,另一个因数由 4 变为 40 是因为乘 10,所以积也应该乘 10。所以 6 乘 40 等于 240. 师:那 6×20=?,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6×20=) 生 1:因为 6×40=240,那么 6×20。一个因数没变,另一个因数除以 2,所 以积也应该除以 2,240 除以 2 等于 120。所以 6 乘 20 应该等于 120.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2:我是通过比较第一个式子和第三个式子得出的。因为 6×4=24,那么 6×20。一个因数没变,另一个因数乘 5,那么积也应该乘 5。24 乘 5 等于 120, 所以 6 乘 20 等于 120. 2 规律回顾 师:同学们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积的 变化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生 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 也随着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 2:…… (教师板书:积的变化规律内容) 师:在积的变化规律中,因数、因数与积这三个数究竟是哪些不变,哪些变 化呢? 生:在这三个数中,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发生变化。 生:…… (教师板书:不变、变、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 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本环节让学生回忆“积的变化规律”的 过程,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探索规律的方法,为 接下来“商不变的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驱动建构,形成新知 1 提出问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商不变的性质”(板书:商不变的性 质)。关于商不变的性质,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生 2: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处呢? 生 3:…… (教师板书:内容、作用) 【设计意图】发现并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在探 索规律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 2 引发猜想 师:在刚刚回忆的积的变化规律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变化。 那么在商不变的性质中,请同学们猜想谁变谁不变呢? 生: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变。 师:那根据同学们猜想的变与不变,请同学们进一步猜想商不变的性质是什 么呢?先自己独立猜想,然后把你们的猜想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组间解疑释难。)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猜想的“商不变的性质”是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变大(或变小),商不变。 师:同学们觉得猜想合理吗?有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观点? 生:我觉得猜想不合理。比如 4÷2=2,如果按照刚才的猜想,4 变成 20 是 变大了,2 变成 5 也是变大了。而 20÷5=4,他们的商变了。因此我觉得被除数 和除数应该变大(或变小)相同的数才行。 师:刚刚的猜想确实不太合理,你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是根据刚刚复习的“积的变化规律”内容进行猜想的,猜想的 “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 外),商不变。 师:对于他们小组的猜想,同学们你们赞同吗? 生:赞同。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法,要让学生懂得猜 想要有依据,不能毫无根据地猜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 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3 验证推理 (1)利用 24÷4=6,进行验证 师:以上“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经过同学们的猜想而得到的,那猜想的内 容究竟成立不成立呢,我们还必须经过验证的过程。请同学们在课前下发的学习 单上(图 1),利用 24÷4=6,进行验证。(学生验证,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 图 1 师:哪位同学想把自己的验证过程与大家分享? 生 1:我们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10,算式变成了 240÷40,结果等于 6, 商不变。 生 2:我们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2,算式变成了 48÷8,结果仍等于 6,商 不变。 生 3:我们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2,算式变成了 12÷2,结果仍等于 6, 商不变。 …… (2)自己写算式进行验证 师:24÷4=6 能够验证大家所猜想的“商不变的性质”是成立的,接下来请 同学们在任务学习单(图 2)上自己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对所猜想的“商不变的 性质”进行验证。(学生验证,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图 2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写的是哪个算式?怎样进行验证的?结论又是什 么?(选择 3-4 人随机汇报) 生:我写的算式是 20÷10=2,我把被除数 20 和除数 10 同时乘 2,变成了 40÷20,最后结果商还是等于 2。我又把被除数 20 和除数 10 同时除以 5,变成 了 4÷2,商还是等于 2。我得到的结论是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 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 小组内相互交流不一样的算式,体会“商不变的性质”的普遍性。(教师板 书商不变的性质内容,先不板书“0 除外”三个字) 【设计意图】虽然规律已经初现,但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放手让学生举 出大量的例子进行说明和验证。这个环节让同学们体会在规律探索中合情推理的 特点——由特殊到一般。 (3)“0 除外”的处理 师:(继续追问)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的这个数是几都行吗? 生:0 不能作除数,所以不能除以 0. 生:我认为乘 0 也不行,因为要是乘 0 的话,除数就得 0 啦,除数不能是 0. (教师板书:0 除外) 4 归纳概括 师:同学们,那么“商不变的性质”的正确表述应该是……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师:大家经过“猜想-验证”,最后终于探索出了商不变的性质,请同学们打 开数学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表述的。 师:你们研究的结论和专家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同学们太了不起啦!同学 们接着思考,你认为在商不变的性质的表述中哪些是关键词呢?请同学们在自己 的书上标示出来。 学生:同时、相同、0 除外。 (教师板书,用红色粉笔将“同时”、“相同”、 “0 除外”圈画。) 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处理“(240÷2)÷(40÷2)=6”等写法(图 3),使 学生了解商不变性质的多种表示形式,从而进一步体会商不变的性质。 图 3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归纳、概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 猜想、验证后的规律和结论,要让学生进行及时地归纳和概括,并提炼其中的关 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科学与严谨。 5 回顾研究过程 师:现在回过头来思考,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地得出商不变的性质的? 生:我们首先回忆复习“积的变化规律”,然后由“积的变化规律”猜想“商 不变的性质”。接着运用大量的算式验证商不变的性质,最后归纳概括出商不变 的性质。 【设计意图】不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反思也 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加强反思、培养反思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重 要的意义。 6 巩固练习,自主运用 师:同学们通过做任务学习单的第四题(图 4),知道“商不变的性质”可 以用来简算。(教师板书:简算) 图 4 【设计意图】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能够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进一步体会商 不变性质的作用,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三)对比建构,实现关联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对比“商不变的性质”和“积的变化规律”,你有什 么想法呢? 生:我发现“商不变的性质”和“积的变化规律”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都 是两个变一个不变。 生:除法算式中的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法算式中因数乘因数等于积, 因此“商不变的性质”中的被除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中的积具有关联性,一个 因数不变和商不变也具有关联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 探究发现“商不变的性质”和“积的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联性,头脑中建立起数学网状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小结,关注发展 (过程略) 四、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性质 积的变化规律 联系 不变 变 变 变 变 不变 24 ÷ 4 = 6 6 × 4 =24 240 ÷ 40 = 6 6 × 40 =240 120 ÷ 20 = 6 6 × 20 =120 内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 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0 除外),商不变。 (0 除外),积也随着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 作用: 简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巧为设计,以联系为魂,以建构为 主线,突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建构”,这样既关注了学生新知识的 习得,又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联系是魂,交错成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不能很快地、很精准地感受到这种联系。教师需要 为学生在这些有着内在联系却又零散的知识之间架构起桥梁,使学生思维能够顺 利地衔接起来,从而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本节课中,乘除法之间本身存 在一定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实现了新知识“商不变的性质”与旧知识“积的变化 规律”之间的关联,这对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建构为线,环环相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回忆-猜想- 验证-归纳概括-对比”的学习过程,这些也往往是学生利用旧知,建构新知的重 要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探索规律、归纳概括规 律的探究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