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几何小实践(平方米)▏沪教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几何小实践(平方米)▏沪教版 (2)

‎【课题】平方米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64‎ ‎【教材分析】‎ ‎《平方米》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内容,“平方米”是继学习了“面积”、 “平方厘米”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安排的一个内容,其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明确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1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其次,通过情境活动,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平方米来表示较大图形的面积,并在问题情境中灵活应用求面积的方法;第三,将用平方厘米度量面积的经验迁移到用平方米度量面积上。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建构1平方米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知道1平方厘米的大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并且有了用平方厘米来度量区域面积的经验,现在则是将这种经验和能力迁移到用平方米度量区域的面积上。三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归纳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等,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2),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 ‎2. 通过测量门、黑板、教室墙面的大小等活动,感受面积单位“平方米”在较大图形面积测量中的应用,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估测能力 ‎3. 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 ‎【教学难点】1平方米量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纸板;‎ 学具:1米长的塑料条、彩带、报纸、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平方厘米的概念。‎ ‎2.交流:学生家庭住房面积的大小。‎ 二、动手实践,建立量感 ‎1. 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 ‎2. 动手实践,充分感知。‎ 选择材料,动手操作,表示出1平方米的大小。‎ ‎(1) 认识学具(纸、1米长的塑料条、米尺、卷尺、粉笔、彩带、剪刀等)‎ ‎(2) 小组讨论,制作1平方米正方形的方法。‎ ‎(3) 小组合作,完成1平方米正方形的制作。‎ ‎3. 反馈交流,形成概念。‎ 反馈交流:表示出1平方米大小的方法与过程。‎ 可能的情况:‎ a. 用长1米的塑料条围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 b. 用报纸折(剪)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c. 用粉笔画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d. 用彩带围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 ‎4. 实践体验,获得量感。‎ ‎(1)在1平方米的纸板(报纸、地面……)上,大约能平铺几本数学书?能平放几只书包?能站几个小朋友?‎ ‎① 估一估 ‎ 请学生先估一估 ‎②摆一摆、站一站 到底谁估的更准确些呢?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1-2项活动试一试。‎ ‎③学生汇报。‎ 小结: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大约能平铺20本数学书、平放9只书包、站14个小朋友。这些都告诉我们1平方米的确很大!‎ ‎ (2) 生活中的1平方米。‎ ‎ ①在教室里找一找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物体。‎ ‎ ②补充介绍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物体。(课件演示)‎ ‎(3)对比提升,巩固量感。‎ ‎ 想象一下,用多少个1平方厘米可以铺满这1平方米?‎ 三、运用概念 巩固量感 ‎1.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结: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求图形的面积 ‎①出示:沙坑、花圃、车库图 ‎②独立完成,汇报 小结:求物体的面积时,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测量教室面积。‎ ‎①铺1平方米大的报纸 观看视频:一共铺了5块,铺了这样的7排。‎ ‎②利用面积公式计算 教室长大约是7米,宽大约是5米,求教室面积。‎ 刚才有同学还提到了学校花坛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索。‎ 四、总结评价 知识延伸 ‎1.谈谈收获。‎ ‎2.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提出问题:要测量课桌面的面积,选择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板书设计】‎ ‎ 平方米 ( m2 ) ‎ ‎ 边长1 m的正方形, 面积 是 1 m2。‎ 约 20本 约9只 约14人 ‎ 教室: 7×5=35(m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