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九)‎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内容,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 ‎  1.课件出示一条弯曲的绳子,让学生想办法量出它的长度。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二、体验感悟,建构新知   1.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从中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边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介绍“端点”,并在黑板上点两个点,并标明端点。   (2)建立线段的概念。   师拿出实物,边摸实物的边介绍:牙膏盒的这条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看做是一条线段。 ‎ ‎  指名学生抽象出物体表面所包含的线段。   教师连接前面黑板上画出的两个点,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3) 画线段。   指名两名学生上黑板画线段,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画。   画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2.度量线段   (1)感受线段的长短。   学生根据直观、目测进行比较并交流。   (2)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师示范测量第一条线段,边测量边说出测量方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 ‎  学生画线段时,教师要全班巡视,看哪些同学的线段画得有问题,展示交流时,作为资源让全班同学分析错在哪里,该怎么改正。进一步理解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充分让学生对比第一条线段,估一估第二条线段大约是多长。   (3)自主测量。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画的线段,看大约是多少厘米。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看测量是否正确。‎ 三、 探索交流,内化提高   1.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师:我们会量线段的长度了,会画吗?请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两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   2.展示交流,归纳画法。   师: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画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画法。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画线段的一般方法。 ‎ ‎  四、反馈评价,巩固提升   基础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2题。   2.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按操作顺序说自己的画法,如果有同学从刻度1画到刻度5等其他方法,也要鼓励。提示画线段时要注意的事项:尺子不要移动,两端要点上小圆点等。   第9页练习一的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知道了什么?学会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   认识线段   线段: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它的长度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特别是对测量,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于米的认识和1米的长度的建构,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由于测量活动学生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到测量的方法和数据的感知上,因此,有少数学生还是没有落实,要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线段,由形到数,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本环节中,我充分地让学生摸物体表面的边,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通过后面的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对线段概念的建立还是非常好的。   但是,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在测量线段、画线段时,我认为很简单的事情,有的学生拿着尺子东瞄瞄西瞧瞧,慢吞吞地再动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