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五四制)中考语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 (九年级 毕业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部编版(五四制)中考语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 (九年级 毕业考)

1 2020.7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基础·运用(共 18 分) 阅读下面是关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6 分)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 5000 多年华夏文明的结晶。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 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 ① (跃/越)古今……当前中医药学秉承着“传承 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传承不泥古,坚持让国 ② (粹 /萃)传承不走样,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创新不离宗,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 新中守正。 。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 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只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揭开覆在中医药宝藏上的 神秘面纱,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造福全人类。 1.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泥(ní) 炮(pào) B.泥(nì) 炮(pào) C.泥(ní) 炮(páo) D.泥(nì) 炮(páo) 2. 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①跃 ②粹 B.①跃 ②萃 C.①越 ②粹 D.①越 ②萃 3.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中医药的发展史本就是一部继承史 B.中医药的发展史本就是一部创新史 C.中医药的创新史本就是一部继承史 D.中医药的创新史本就是一部发展史 4.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很多植物,实际上也是防病治病经常用到的中草药。以诗家的眼光看,《诗经》吟咏 植物,或比或兴,或显或隐,意旨深微【甲】从医家的观点看,《诗经》中的这些植 物,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本草起源及药物功用的珍贵史料。如蒹葭就是芦苇,在孙思邈 的《千金要方》里把苇茎做成“苇茎汤”,既能清透肺胃【乙】又能生津除烦。《诗 经》中这些植物,不仅给中华传统文化带了无限诗意,还给病痛中的人们带来了福 音,更给本草研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旁证。 A.【甲】逗号 【乙】顿号 B.【甲】分号 【乙】顿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D.【甲】分号 【乙】逗号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完成 5-7 题。(共 6 分) 2020 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测试卷 2 【甲】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颜真卿《祭侄文稿》 5. 对两幅作品字体的识别,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甲】楷书 【乙】行书 B. 【甲】楷书 【乙】草书 C. 【甲】行书 【乙】行书 D. 【甲】行书 【乙】草书 6.下面是某同学欣赏作品后写下的一段感言。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 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 ,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 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 惨遭杀害。颜真卿 ,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 情读之可感。 A. 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 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 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7.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知识如沙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B. 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C. 茫茫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制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D. 打水归来,姑娘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8. 为下面语段空缺处选择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 晃动着,闪烁着, ,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精彩。 A. 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B. 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C. 像一抹五彩的云霞 D. 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 9. 阅读下面关于汉字书法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段文字的总说句。(2 分) ___________。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经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 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 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 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 (一)默写。(共 4 分)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1 分) 3 11. 《鱼我所欲也》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时,愿“ ”。(1 分) 12. 说到《诗经》,你能想到其中连续的两句诗是: , 。(2 分)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 13-14 题。(共 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 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用“ ”和“ ” 两个词语,道出了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的无限辛酸和悲凉。颔联借用“闻笛赋”和 “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 的感慨。(3 分) 14. 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本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都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请你结合诗句内 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2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5.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逆旅 晦明.变化/明.察秋毫 C.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 觥筹交错./错.综复杂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患无名人硕师与游. 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16. 翻译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 翻译: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 理解:寥寥数语写出山间秋季风光,展现了自然山水美景。 【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山中早晚和四季景色各异,游人能从中不同景致中感受到游览的快乐。 【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酒宴中尽兴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理解:酒宴中喝酒尽兴的原因主要在于宴会席间射箭、下棋、饮酒、会友等活动。 17.“与民同乐”的思想最早出自孟子之言。在宋代,帝王与官僚士大夫之间形成了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 中“与民同乐”的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3 分) 【链接材料一】 凡栋宇树艺前所未备者,一从新意,罔有漏缺。又治长堤,凿门西南隅,以便 游者。于是园池之胜,益倍畴昔①,总而名之曰“众春园”。庶乎良辰佳节,太守 得与吏民同一日之适,游览其间,以通乎圣时无事之乐,此其意也。 (节选自韩琦《定州众春园记》) 【链接材料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节选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链接材料三】 正月十五日元宵……横列三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宣德楼上皆垂黄縁 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 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万姓皆在 露台下观,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节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①[畴昔]往日 答: 三、名著阅读(4 分) 1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它 涵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请你 从《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中任选一部名 著,结合具体人物和情节谈谈名著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100 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20 题。(共 6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 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 ① 也是重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 以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 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 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5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群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 立的小建筑 ② 。这些小而简的建筑。叫做“小品建筑”。例如,人们熟悉的天安门,九 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 河上石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还有一对称为华表的石柱子。正是这威 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 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大门或者作为标志的牌楼属于小品。而一般建 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 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 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19.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①群体性 ②与之相对 B. ①单一性 ②与之相配 C. ①单一性 ②与之相对 D. ①群体性 ②与之相配 20.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材料二】的相关知识,判断这个建筑群中的 “皇极门”和“九龙壁”,是否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4 分)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在他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 用的。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主 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 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 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答: (二)阅读《永远的雪雕》,完成 21-23 题。(共 9 分) 永远的雪雕 余显斌 ①哈巴雪山高耸着,罩着蒙蒙的雾气。雪花大如掌,从灰沉沉的天空一片片落下来, 落在身上,落在雪地上。向远处望去,白皑皑的雪色无边无际,一直蔓延向远方。一条曲 曲折折的路向高处蜿蜒着,盘旋着,被落雪遮盖了,隐隐约约的,如一条墨线画在宣纸上。 ②雪地上滚动着一个黑点,走走停停走走停停的,就是他。 ③他脸色灰白消瘦,衣服破烂,可是,衣领上红色的领章和帽子上的五角星却如火 苗,在雪地里一闪一闪的。 ④他张大着嘴,脚步踉跄,呼吸十分艰难。 ⑤他是收容队的队长,也掉队了。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沿路走着,仍在沿 路寻找着倒下的战友,试图发现活着的战士。 ⑥可是,没有。 ⑦沿途冻死的战士很多,都被落雪覆盖着,成了一个个雪雕。他们的面貌,他们的表 情看不清楚了,可最后的姿势仍保持着:有的几个人靠在一起坐着,像要相互取暖;有的 一个人独坐着,抱着枪,望着远方;有的靠着岩石,和岩石成为了一个整体……他们都将 生命定格在最后一刻,定格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他们死时,始终都面朝着同一个方向, 朝着翻越雪山的方向,朝向部队前进的方向。 6 ⑧每次见到这些停止呼吸的战友,面对着这些雪雕,他都会站住,静静地立在那儿, 面对他们,庄重地敬一个军礼。他已经十分疲惫了,可是,他觉得自己必须这样做,这样 做了,心里才好受一点儿。 ⑨雪继续飞舞着,漫天漫地,如鹅毛如棉团,落在地上噗噗地响着。 ⑩他在飞雪中继续走着,脚步越来越无力。他甚至怀疑,自己很可能不久也会倒下, 成为雪雕中的一个,和那些战友一样,成为哈巴雪山的一部分,永远地长眠在这儿,长眠 在异乡的土地上。 ⑪雪山寂寂,没有人声。 ⑫大部队已经走远了,收容队的其他同志,也在他的命令下走了。 ⑬走上雪山不久,他的虐疾病又犯了,时冷时热的,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脚步踩 在地上,如踩在棉团上一样。终于,他走不动了,坐在那儿,浑身瑟瑟颤抖着,将战士们 聚拢来,命令他们,带着伤员先走,别管自己。 ⑭战友们不从,一个个红了眼眶,低着头,站在飞雪中。 ⑮他生气了,告诉大家,前面还有掉队战友需要援助,耽搁不得,必须马上走,这 是任务,也是命令。 ⑯战士们无奈,最终一个个流着泪走了,慢慢走成雪地的一溜黑点,走出他的视线, 走向蒙蒙的雾中。那一刻,他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⑰他舍不得离开他们,可是又不得不离开他们。在这样的雪山上,在这样滴水成冰 的环境中,战友们都已经耗尽体力,精疲力竭了,还要带着受伤的战士,就更不容易了, 他不能再连累他们。 ⑱他稍微恢复了一点力气,就慢慢站起来,沿着战友们走过的脚印向前走去。他想, 只要有一口气在,自己就不能停下来,就必须一直走下去。 ⑲走到一处山垭口的时候,他再次站住,面对着一尊雪雕,一个战士的雪雕。对方 的外貌和样子,同其他烈士的一样,也已经看不清了,被白雪覆盖了,盖上了厚厚一层。 可是,烈士的姿势仍很清楚,是坐着的,背靠着山岩,被冰雪已经焊在了岩石上,成为了 岩石的一部分。烈士左手抚在腿上,右手却高高地举起来,举在风雪中,直直的。右手的 拳头紧紧地攥着,在风雪中,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⑳他想,烈士死前举起右手攥着拳头究竟想干什么? 是呼喊口号,是鼓励战友, 还是指示前进的方向? ○21 带着疑惑不解,他慢慢地走过去,慢慢地伸手掰开烈士的手。烈士的掌心里,赫 然出现几个银角子,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 。” ○22他的眼泪,这一会儿再也忍不住了,汹涌而出。 ○23他拿了银角子,还有纸条,站在那儿,庄重地对着烈士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走了, 一直走向狂舞的飞雪中,走向蒙蒙的云雾中。 ○24多年后,已经成为将军的他,每次交党费的时候,都是双份:一份是他的,一份是 一个叫刘山的。他说,他有双重身份,一个是他,一个是沅陵的刘山。 21.翻越哈巴雪山的过程中,“他”走走停停。请概括“他”一路停下的原因。(3 分) 答: 22.小说多处运用转折词“可是”,在看似矛盾的叙写中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或塑造人物形象中,这处转折所起的 作用。(3 分) 答: 23.依据上下文,在第○21 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3 分) 7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4-26 题。(共 7 分) 创新不言败 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 也有可能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 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 把握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 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 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 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 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________________” 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 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 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 “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 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 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 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是逞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 24.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2 分) 答: 25.根据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2 分) 【甲】失败是成功之母 【乙】失败缘于忽视细处,成功始于重视小事 26.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五、写作(40 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其乐融融”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如真的可以跨越时空,诸葛亮和傅雷相遇,陶渊明和鲁迅相逢,李白与 苏轼共饮,杜甫与范仲淹同行……那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请以“跨 越时空的 ”为题,补全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 600- 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